论严羽的诗歌创作特色--试析严羽所自为诗反映的思想风貌

论严羽的诗歌创作特色--试析严羽所自为诗反映的思想风貌

周明(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97-02

摘要: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的诗歌作品汇辑成《沧浪吟》。在思想内容方面,其诗多数是日常生活的抒情写景和朋友赠答,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诗篇表现出了关心政治和现实。反映出广阔的题材和鲜明的倾向性,提供了一些了解南宋后期社会历史面貌的参考资料。诗集中也有少数歌颂隐逸生活的作品,风格幽婉。本文通过考察严羽现存的诗歌作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严羽诗歌创作的基本内容和特色:论入世诗,论隐逸诗。

关键词:诗歌;风格;基本内容;特色

中国古代著名诗论家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于宋末隐居不仕,其生卒年月不详,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严羽则以其名著《沧浪诗话》奠定了重要的地位。《邵武府志》中记载:“为人粹温中有奇气,好结江湖间名士。……羽既不仕,然其忧国忧民,每见于诗。”戴复古的《祝二严》诗称:“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齬。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由此可知严羽与俗世不合,一生际遇是不大得意的,他的诗歌创作不仅提供了一些了解南宋后期社会历史面貌的参考资料,也为严羽识别各类诗体的特点和总体把握诗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严羽的诗歌作品《沧浪吟》由宋末元初严羽的同乡李南叙鬼编成集,黄出绍作序。《樵川二家诗》收《沧浪吟》二卷,一百二十一题共一百四十六首。按诗体编排,不论年代先后(骚体诗除外),有歌行,五言,七言,古体,乐府等。全集中古体诗占将近三分之一,数量居少,多仿古、拟古之作,一般都写得内容充实,感情激昂慷慨,语言古朴苍劲,具有气象浑厚的特点。前人认为严羽主观上追求盛唐气象,而作品却没能超越大历诗风,颇不以为重,觉得他的实践远远不如他的理论。钱钟书先生对此评价说:“批评家一动手创作,人家就要把他的拳头塞他的嘴——毋宁说,使他的嘴咬他的手。”严羽对其也颇为自负:说他的诗“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所谓“自家实证实悟者”,既指诗歌鉴赏的实践,亦包括诗歌创作的实践,至于王世贞说严羽的诗“徒具声响,全乏才情”(《龠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又不免贬抑太甚,尽管他的创作难说上乘。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严羽诗歌创作反映的思想风貌。

一、论入世诗

严羽身为布衣,生当动乱不安、危机迭起的南宋末期。早在年青时代,他就怀有匡时济世的宏大抱负,而无意穷经皓首,汲汲于科举功名。《梦中作》诗曾回忆说:“少小尚奇节,无意缚硅组。”他钦慕萧何、曹参、樊哙、灌婴这些隐身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凭实际才能,靠自己奋斗,终于辅佐明主,干出一番中兴的功业来。凡是儒家所推崇的圣贤英烈,严羽几乎都崇拜他们,满怀步其踵武的强烈愿望,这从他下列的诗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椎牛醴酒且高会,酣歌击筑鄢能悲。

百年快意当若此,迂儒拳局徒尔为。

我亦摧藏江海客,重气轻生无所惜。

《剑歌行赠吴会卿》

与君高会日挥金,击剑谈玄复弄琴。

《相逢行》

忽忆当年快意时,与君笑傲长相期。

大杯倒瓮作牛饮,脱巾袒跣惟嫌迟。

《促刺行》

座中然诺两相许,一饮不觉连百觞。

《惜别行赠冯熙之东归》

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严羽重然诺,轻爵禄,爱剧饮的壮士之风。严羽歌行喜欢模仿李白,以上诗句可能由于受到李白影响,多豪言壮语。严羽的《登天皇山》有句云:“独立一世外,所思千古前。”表现广阔的胸襟和不平凡的抱负,这种口吻使人想起《沧浪诗话·诗辩》中一些很自信的话,也使人想起《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的话:“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从这些高自期许的话中,也可以窥见出严羽豪迈的性格特色。

然而此时,统治集团置国家命运,民族存亡于不顾,上下苟安,穷奢极欲,昏庸腐朽已到了极点。偏安的南宋王朝失尽了天下民心,给严羽带来深深的失望和愤懑。“……元人约宋同灭金,已而败盟,连岁蚺兵,江淮涂炭,羽身居草野,未尝不三致意焉。”(《邵武县志》)宋朝与蒙古合攻金,金亡,宋师乘机收复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西京洛阳,洗雪了百年来的耻辱,但是金朝的灭亡也为南宋失去了防御蒙古的缓冲力量,不久即在蒙古的军事压力下节节失利。严羽对朝廷依然文恬武嬉,苟安一时,不敢收复失地,以致河南两京地区又被蒙古侵占望深深失望。

《有感六首》更是这类篇章的代表作。作者在这组诗里,不仅揭露了南宋朝廷一系列畏敌误国的行径,还表示了自己对当政者采取“绥靖”即妥协求和政策的强烈不满。

误喜残胡灭,哪知患更长。

黄云新战路,白骨旧沙场。

巴蜀连年器,江淮几郡疮。

襄阳根本地,回首一悲伤。

《有感》其一

闻道单于使,年来入国频。

圣朝思息战,异域请和亲。

今日唐虞际,群公社稷臣。

不妨盟墨诈,须戒覆车新。

《有感》其三

严羽以冷隽之笔,提醒朝廷在议和中须提高警惕,积极防御敌人的反覆无常、不守信义,不要重蹈历史上因轻信“盟墨”而吃亏上当的覆辙。他对现实不满,不肯同流和污,却对现实缺乏必要的揭露和批判。特别是他对昏庸腐朽的最高统治者,始终怀着耿耿忠心,受到严羽批判谴责的只有叛臣降将和“盗贼”“群丑”。尽管当时国势渐弱,神州陆沉,诗人仍然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天意属亡胡!”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比较重大的政治事件,也反映了诗人愿为国分忧的爱国热情。严羽不仅关心国事,而且对灾异连年,战乱不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更深表同情。《舟中苦热》写蝗旱给江淮人民带来的灾难:“蝗旱三千里,江淮儿女嗟。”在《避乱途中》,作者面对惨痛的现实,民生的疾苦,自己动无能为力满怀羞愧和痛楚,也都表现出对时事的关心。

从严羽的这些创作来看,他不是一个脱离政治,逃避现实的诗人,相反,他倒是相当关心政治和时事的。朱霞《严羽传》中有一首评述严羽的诗:“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这说明宋代已有人认为严羽很关心国事了。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评严羽诗说:“作品里倒还有些现实感,并非对世事不见不闻”。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论隐逸诗

然而,而对局势的危机,严羽不是以勇敢的抗争者姿态,知难而进,拯求国家于水火之中,投入改变现实的斗争漩涡,而是急流勇退,中道归隐,从老庄哲学中找到了精神的解脱,走上消极避世的道路。严羽的思想成分是复杂的,既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也受道家思想的侵淫。他在《梦游庐山谣》中说:“乱世茫茫飞蠓蠛,袖中别有金膏诀。须君之行当何时,共向丹崖踏霜雪。”他向往道家的隐遁生活,赞赏那种返于自然的思想。如《空斋》诗自我写照道:“寒灯照疏竹,栖禽时复惊。默坐空斋夜,寂寂道心生”。《游仙六道》其一:“愿言缘云去,随君向仙关。咽食长不老,何用思人间?”又其王:“愿乘此云去,去炼黄金药。千载倘归来,不复见城郭。”

不过,道家的这些消极影响,同严羽思想总的倾向比较起来,毕竟又是次要的。他的主导思想还是积极用世的思想,对隐遁学道思想渗透,或者说,他头脑里的道家思想,也或多或少地给“儒化”了。他并没有把隐逸看得高于一切之上,而倒是时常流露出由于宦游无成或者时局混乱无可奈何只能隐逸的思想。这样,儒道两家不同有人生观,在严羽身上调和起来了,入世与出世,成了他对待当时现实的态度的两个方面。

比如,诗人所企慕、幻想的世外仙境和仙家生活,远离尘器,和平幽静,清苦闲谈,自由自在,有时就寄寓了一点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情绪和批意义,交织着鄙夷权要,藐视富贵的思想。《悯时命》诗云:“厌此世之多嚣兮,时远眺而去之。”这“多嚣”,主要即指动乱不安的时世。正因“厌”,便时时企望远离而“去”,返于自然。有时,则只是幻想隐遁世外桃源,参与一点农事,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思归引》又道:“武陵春水绿堪染,就中亦有桑麻郊。近间秦人笑相语,待我东溪种碧桃。”在诗人看来,这类洁居遁俗的生活,旷达傲世的态度,也就是自己高尚的襟怀、操守的表现。所以,他在《紫霞楼夜饮》诗里得意地问说:“仙人共酌丹霞酒,逸侣同吹白玉笙。不向此时穷笑傲,更从何处豁高情?”

三、小结

严羽云:“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又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严羽认为诗歌是吟咏性情的工具,言志抒情为其能事,“惟在兴趣”为其标识。诗歌要借助形象思维,通过形象的美感力量去打动人,没有“兴趣”,“不问兴致”的诗不能打动人的心眩,掀撼人的感情。这理论上的更多这主张“优游”和创作上不乏“痛快”,二者集于一身,又如何解释呢?这和作者思想的矛盾是有关系的。严羽的艺术趣味固然可能略偏“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偏于蕴籍空灵和浑成不露,但处于那一个艰危的时代,心头燃着怒火的诗人委实不容易按照“一唱三叹”的规律办事,而必然要更多地倚重磅礴的气势和激荡的旋律,创造出比较豪放的形象,这也是南宋文学的主旋律。严羽一如陶渊明的平和静穆;又具有李白早年的侠客剑士的性格。一方面他激赏“沉着痛快”的李杜之作,包括肯定“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另一面他更倾向于“优游不迫”的陶、王、孟一派。当蒿目时艰、拔剑悲歌时,他更多地写下“沉着痛快”之作;当日往烟萝、忘机达世时,他更多地唱出“优洲不迫”之音。前者偏于入世,后者偏于出世,严沧浪亦可被称为“亦剑亦萧者”。

严羽诗歌的价值,当然不能和他的诗论相比,但也不失为一家,胡应麟说:“仪卿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诗薮》)都指出了严氏的创作成就不理论。郭绍虞评价他的诗话曾说:沧浪论诗重一“识”字,固有一日之长,然识有大有小,则所识有偏有全,有末有本,而所谓“识”者亦有长短可言矣。此毁誉之所由来也。“又说其自负处在是,其受攻击处亦在是,后人辗转承流,渐至于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誉者太过,毁者亦太过也”。

综上所述,严羽的思想较为复杂,其作品成就不高,但也具有一定特色。结合他的思想和创作探讨他的理论批评,将会加深理解,推动《沧浪诗话》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黄公绍《沧浪吟序》(《樵川二家诗》)

【2】戴复古《石屏集》

【3】钱钟书《宋诗选注》,第455页

【4】王运照《严羽和他的诗歌创作》

【5】《沧浪诗话·诗辩》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中《樵川二家诗》(《沧浪吟》)

【2】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

【3】张连第《论严羽的思想和创作》社会科学辑刊(1992.3)

【4】陈一琴《严羽生平思想初探》福建师大学报(1982.4)

标签:;  ;  ;  

论严羽的诗歌创作特色--试析严羽所自为诗反映的思想风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