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刘鹏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刘鹏达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效果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脑血管疾病包含很多种,急性脑梗死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1]。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占脑血管病的70%左右,主要是由于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等造成的。现今,静脉溶栓是改善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方法,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可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进而减小梗死面积,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目前是被批准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中的一种。部分报道指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效果[2]。对于阿替普酶的使用剂量有所争议,现笔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明显,具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在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12)和参照组(n=12)。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脑卒中患者。实验组中,男患者5例,女患者7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56.58±5.86)岁;参照组中,男患者4例,女患者8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9.13±5.98)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同意书,并保证随时配合治疗,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能力均无显著差异。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计算,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和波力维75mg,同时给予活血调脂治疗。

1.2.2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6~0.9mg/kg,总量的10%先进行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24小时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两组患者均使用他汀类药物清除自由基。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标准。显效:症状几乎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效:症状未消失,神经功能未恢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以(%)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计算,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8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0例;参照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6例,有效例数为2例,无效例数为4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12/12),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8/12),经统计学分析计算,X2=4.8000,p=0.0284,统计学意义存在。

实验组患者中,牙龈出血患者1例(8.33%),皮肤瘀斑患者1例(8.33%);颅内出血患者1例(8.33%),经相应措施处理,均明显好转;参照组患者中,牙龈出血患者3例(25.00%),皮肤瘀斑患者1例(8.33%);颅内出血患者2例(16.67%),经相应措施处理,均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分析计算,X2=1.6000,p=0.2059,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发展。现今,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脑供血不足或突然中断致使脑组织坏死,如及时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可减少梗死面积,使血流恢复正常,可有效的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3]。

阿替普酶英文为alteplase,是一种rt-P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元,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快速降解,进而溶解血块[4]。

本组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治疗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等[5]文献存在相同的内容和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梗死采取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神经功能的评分,进而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此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静,江思德,唐明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初步研究[J].河北医学,2015(1):30-32.

[2]谢江文,吕国菊,郑珍婕等.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486-488.

[3]常红,许亚红,陈琳等.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时间特征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12):1520-1522.

[4]陈光生,林伯昌.基层医院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回顾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3):468-471.

[5]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33.

标签:;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刘鹏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