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材论文_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徐扬欢,郭子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轧带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冷轧带,闭环,曲线,目标,屈曲,方程组,湿冷。

冷轧带材论文文献综述

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徐扬欢,郭子健[1](2019)在《冷轧带材整辊式板形仪通道耦合与解耦》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形检测是提高板形质量的基础和关键。为保证带材表面不被划伤,整辊式板形仪应运而生。由于结构的特殊性,整辊式板形仪在某一通道受压力时不仅会对本通道信号产生作用,还会对邻近通道信号产生显着干扰,引起检测误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解耦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力学分析提出了通道耦合的概念和影响矩阵模型,然后通过标定试验获得影响矩阵的数值,最终通过解耦方程消除通道间的相互干扰。仿真试验和工业应用证明,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可有效提高板形检测和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1期)

于华鑫,刘宏民,徐扬欢,王东城[2](2019)在《冷轧带材板形测控系统国家标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GB/T 34901—2017与GB/T 34902—2017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提高中国冷轧带材板形测控技术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板形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对这两项标准进行了系统地解读。首先阐述了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标准的使用范围与术语定义,最后系统地解读了标准中板形仪和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0期)

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张帅,杨利坡[3](2019)在《冷轧带材板形辊传动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形在线测控是提高冷轧带材板形质量的关键措施。不同轧机的板形检测辊结构和尺寸差别较大,传动方案有被动与主动两种。不合理的传动方案可能导致带材与检测辊之间发生打滑,划伤带材。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阐述了主、被动方案的整体选择依据。然后提出了打滑安全系数的概念,分析了引起打滑的主要因素,并将打滑安全系数作为新增板形仪传动方案的选择依据。针对被动方案,提出了提高打滑安全系数的具体措施,针对主动方案,建立了具体的电机选型理论。最后通过两套工业应用的板形检测辊,分别对主、被动方案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7期)

王雪听,陆建生,田玉新[4](2019)在《标识介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LNG船用Fe-36%Ni冷轧带材的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化天然气(LNG)船用Fe-36%Ni冷轧带材的高表面要求,研究了高温高湿环境下不同成分的油墨介质对于带材表面的腐蚀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95%、50℃的条件下,油墨中Cl~-的存在是造成Fe-36%Ni合金表面腐蚀的主要原因,Cl~-穿透合金表面的钝化膜,造成合金表面的点蚀,腐蚀产物主要是Fe与O的化合物。高温高湿环境下保持120 h即产生锈蚀,表现为无规律分布的亮红色丝状腐蚀物;随着时间的延长,锈蚀程度逐渐加深,同时腐蚀产物向油墨边缘扩展。当油墨中无Cl~-时,标记后的合金带材表面未发现腐蚀产生,在Fe-36%Ni材料生产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选用无Cl~-的油墨进行标记,避免合金表面产生腐蚀。(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东城,刘宏民,苏静,于华鑫[5](2018)在《GB/T 34901-2017《冷轧带材板形闭环测控系统》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GB/T 34901-2017《冷轧带材板形闭环测控系统》进行解读。首先介绍了该标准的制定背景,然后阐述了主要技术内容和相关要求,重点对比较难以理解的条款作了进一步说明分析,最后探讨了该标准的意义。该标准为冷轧带材板形闭环控制领域首次制定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本文的解读,有助于加快该标准的实施,推动我国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冷轧带材板形闭环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标准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郝成罡,马英义,曹盛强,赵启淞,黄善友[6](2017)在《两种目标曲线对冷轧带材实际板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程实践及经验,从铝合金带材轧制过程的实际板形演化过程、最终成品板形情况等方面比较了平衡与非平衡应力分布方式的板形曲线对冷轧带材实际板形的影响,为铝加工行业的同行在带材冷轧过程目标曲线的设计与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铝加工》期刊2017年05期)

李秾,李洪波,张杰,贾生晖,褚玉刚[7](2017)在《基于非协调F?ppl-von Kármán方程组的冷轧带材后屈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冷轧带材前屈曲面内残余应力与后屈曲挠度、后屈曲残余应力的关系,引入非协调F?ppl-von Kármán方程组,建立了两边自由无限长带条后屈曲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模型。根据冷轧带材后屈曲挠度具有轧制方向单波长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分离变量而形成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将边值问题中涉及的各物理量无量纲化,并分析这些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而确定出带有待定系数的无量纲挠度函数的形式。然后将总势能写成只与无量纲挠度函数有关的形式,并利用Ritz法确定各待定系数。最后采用其他文献中的计算结果与本文提出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较为吻合,并解释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同时针对某冷轧厂产品计算出后屈曲释放后的残余应力,并计算了使带钢保持平直的最小张应力,为板形仪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7年05期)

莫远科,张志豪,谢建新,潘洪江[8](2016)在《再结晶退火对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组织、有序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弯曲实验,拉伸实验,SEM,TEM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再结晶退火对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组织、有序结构、力学性能和冷轧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试样经800~1200℃保温1 h再结晶退火随炉缓冷后,室温塑性大幅下降,可弯曲角度均由冷轧试样的150°下降至50°左右,且二次冷轧出现严重的边裂;提高再结晶退火后的空冷或油淬温度、冷却速率可显着提高试样的室温塑性,1000℃保温1 h再结晶退火后,900℃油淬试样的可弯曲角度增大至175°左右,拉伸断后伸长率由随炉缓冷试样的0.2%提高至5.2%,且二次冷轧基本不出现边裂;提高再结晶退火后的冷却温度和速率显着提高试样的室温塑性的原因是试样的有序相尺寸明显减小,例如,有序相畴尺寸可从600℃以下油淬试样的约5μm分别减小至700℃油淬试样的小于50 nm和900℃油淬试样的小于25 nm.(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伟,程鹏,张然[9](2016)在《冷轧带材拉矫区域控制及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拉矫区域的工艺特点,阐述了拉矫区域延伸率控制与张力控制的方法;从产品质量与拉矫区域的关系入手,介绍了通过工业数据分析的方法,来优化其工艺参数,实现连续稳定地生产高质量产品。(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6年10期)

田玉新,陆建生,王雪听[10](2015)在《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起皮缺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通常出现两种类型的起皮缺陷,会显着降低带材的成材率。借助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对不同类型起皮缺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合连铸工艺参数的研究,分析了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起皮缺陷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连铸结晶器内部温度场不均匀产生热应力或坯壳厚度不均匀,从而导致铸坯表面或皮下产生裂纹,经冷轧加工后即形成第一种类型的起皮缺陷;或是由于连铸过程中保护渣被卷入钢液,在连铸坯上形成皮下夹渣,经冷轧加工后便形成第二种类型的起皮缺陷。通过调整和改进连铸工艺,大大降低了起皮缺陷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冷轧带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推动GB/T 34901—2017与GB/T 34902—2017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提高中国冷轧带材板形测控技术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板形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对这两项标准进行了系统地解读。首先阐述了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与意义,其次介绍了标准的使用范围与术语定义,最后系统地解读了标准中板形仪和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轧带材论文参考文献

[1].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徐扬欢,郭子健.冷轧带材整辊式板形仪通道耦合与解耦[J].钢铁.2019

[2].于华鑫,刘宏民,徐扬欢,王东城.冷轧带材板形测控系统国家标准解读[J].钢铁.2019

[3].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张帅,杨利坡.冷轧带材板形辊传动方案设计[J].钢铁.2019

[4].王雪听,陆建生,田玉新.标识介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LNG船用Fe-36%Ni冷轧带材的腐蚀行为[J].宝钢技术.2019

[5].王东城,刘宏民,苏静,于华鑫.GB/T34901-2017《冷轧带材板形闭环测控系统》解读[J].标准科学.2018

[6].郝成罡,马英义,曹盛强,赵启淞,黄善友.两种目标曲线对冷轧带材实际板形的影响[J].铝加工.2017

[7].李秾,李洪波,张杰,贾生晖,褚玉刚.基于非协调F?ppl-vonKármán方程组的冷轧带材后屈曲分析[J].钢铁.2017

[8].莫远科,张志豪,谢建新,潘洪江.再结晶退火对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组织、有序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6

[9].王伟,程鹏,张然.冷轧带材拉矫区域控制及数据分析[J].冶金动力.2016

[10].田玉新,陆建生,王雪听.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起皮缺陷分析[J].宝钢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初次冷轧轧制后的带材表面及其横截面...C194合金冷轧带材照片C194合金一次冷轧带材照片退火温度(保温2 h)对3A21合金冷轧AZ61镁合金铸轧板坯的冷轧带材...压磁式冷轧带材板形仪的组成和...

标签:;  ;  ;  ;  ;  ;  ;  

冷轧带材论文_于华鑫,王东城,刘宏民,徐扬欢,郭子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