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论文_冀艳华,刘洋,杨婷婷,杨嘉,杨海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菌株,氨基,杆菌,性质,曲霉,芽孢。

脂肪酶论文文献综述

冀艳华,刘洋,杨婷婷,杨嘉,杨海洋[1](2019)在《基于药-靶结合动力学的胰脂肪酶靶点占有率模型建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胰脂肪酶和已上市药物为媒介的药-靶结合动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参数与肠腔药动学构建靶点占有率模型,以评估药-靶结合动力学参数对体内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酶促反应体系测定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和新利司他的半抑制浓度(IC_(50));通过反应进度曲线测定求解表观速率常数(k_(obs));采用快速稀释法测定药物-酶解离速率常数(k_(off));采用非线性拟合求解其他关键结合动力学参数;应用药物肠腔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肠道中不同时间药物浓度;构建体内靶点占有率模型,并计算体内不同时间的靶点占有率。结果:测得奥利司他的IC_(50)为19.1 nmol·L~(-1),新利司他的IC_(50)为76 nmol·L~(-1);2个药物与胰脂肪酶呈时间、浓度依赖的缓慢结合反应,且结合反应属于两步结合模式,结合类型为机制B;可逆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利司他和新利司他为不可逆抑制;两药的结合速率常数(k_(on))分别为76.5×10~4和1.7×10~(4 )M~(-1)S~(-1),k_(off)分别为0.33×10~(-6)和8.4×10~(-6 )S~(-1)。奥利司他对脂肪酶的靶点占有率在24 h大于90%,新利司他对脂肪酶的靶点占有率在21 h时大于6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药-靶结合动力学胰脂肪酶靶点占有率模型可用于评估动力学参数对体内药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范小雨,王可,孙仕勇,马彪彪,吕瑞[2](2019)在《铁氨基黏土纳米结构脂肪酶的构筑及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氨基黏土(Fe-aminoclay)为载体,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共价交联剂,构筑了铁氨基黏土纳米结构脂肪酶催化剂(Feclay-lipase).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Feclay-lipase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酶动力学对比研究了游离脂肪酶和Feclay-lipase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Fe-aminoclay的载酶量为414. 4 mg/g,固定化效率可达82. 88%,Feclay-lipase的酶活较游离酶提高了3倍,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最适反应p H向碱性偏移,储存稳定性更好,在4℃下贮存30 d后其酶活无明显减弱.(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传丽,孙会刚,崔珏,陈学红,高兆建[3](2019)在《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罗丹明B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法从含油脂丰富的土样中筛选出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对活性最高的菌株TZ-1进行16S rDNA鉴定和发酵产酶条件分析,发现TZ-1属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 H值为8.0、发酵时间48h,此时酶活性可达22.7 U/mL;对TZ-1菌株所产脂肪酶进行酶催化特性分析发现,该脂肪酶属中温碱性脂肪酶,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 H为8.0,60℃下半衰期为3 h,70℃下的半衰期约1.5 h,p H值8~9时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苟万晓,范延超,吕昂,胡元森[4](2019)在《黑曲霉ZF-34脂肪酶基因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黑曲霉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并实现高密度发酵生产,采用PCR方法从黑曲霉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脂肪酶基因Lip A,测序结果表明Lip A基因编码区全长894 bp,编码297个氨基酸,与其他黑曲霉脂肪酶基因列序相似性高达99%。将Lip A基因连接到质粒p PIC9K上,构建了p PIC9K-LipA重组载体。将该重组载体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经甲醇诱导,该酶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获得活性表达,并能将酶蛋白分泌到胞外。重组菌株GS115/p PIC9K-LipA经100 L发酵罐发酵144 h,菌体湿重高达100. 5 g/L,发酵液中酶活性达1 950 U/m L。(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柳萌,刘瑞玲,郜海燕,吴伟杰,孙健[5](2019)在《蓝莓采后病原菌胞外脂肪酶的提取及粗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蓝莓采后主要病原菌灰霉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采用含橄榄油1%、蛋白胨1%,pH 7.0的PDA培养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96 h时,灰霉菌具有最高的产胞外脂肪酶能力。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脂肪酶对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40℃、pH 9.0的反应条件下,粗酶的脂肪酶活性最高;Na~+、Fe~(3+)能促进粗酶的活性,K~+、Ca~(2+)、Mg~(2+)、Cu~(2+)则抑制粗酶的活力;该粗酶在一定体积分数的异丙醇、甲醇、丙酮中具有良好耐受性,而在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中处于激活状态。优化使病菌灰霉菌脂肪酶的产率增加,为后续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初步探讨胞外脂肪酶的粗酶性质,为蓝莓采前病害防治及采后品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姗姗,沙丽君,戴焱焱,李荣,李晓南[6](2019)在《哺乳期过度营养及高脂膳食对大鼠胰腺脂肪酶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哺乳期过度营养及高脂膳食对胰腺脂肪酶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使用经典小窝模型模拟大鼠哺乳期过度喂养,通过调整乳鼠喂养只数分成哺乳期正常喂养组(NL组,10只/窝)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SL组3只/窝),并在出生3 w断乳后予以高脂膳食及正常饮食,形成哺乳期正常喂养组+断乳后正常摄食组(NL组),哺乳期过度喂养组+断乳后正常膳食组(SL组)、哺乳期正常喂养组+断乳后高脂膳食组(NL-HF组)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断乳后高脂膳食组(SL-HF组)。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相关指标。化学方法萃取并测定大便中脂肪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甘油叁酯脂酶(pancreatic triglyceride lipase,PTL)与其相关蛋白2(pancreatic lipase-related protein2,PLRP2)、胆盐刺激性脂酶(bile salt-stimulated lipase,BSSL)蛋白水平。结果与NL组大鼠比较,断乳后SL组大鼠体重增加(P<0.05),16w时TG(Triglycerides)水平增加,糖耐量受损(P<0.05)。SL-HF组大鼠体重及TG水平持续高于其他各组(P<0.05),糖耐量受损;NL-HF组大鼠体重高于NL组(P<0.05),并于16 w出现TG升高和糖耐量受损(P<0.05)。NL-HF和SL-HF组大鼠胰腺PTL、PLRP2及BSS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但SL组与NL组胰腺脂肪酶PLT、BSSL、PLRP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哺乳期过度喂养导致糖耐量受损,而断乳后的高脂膳食可诱导胰腺脂肪酶的表达增加,促进膳食脂肪的吸收。[营养学报,2019,41(5):470-475,481](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雷建平,魏师,邓龙华,谭会泽[7](2019)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降低0.29 MJ·kg~(-1)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脂肪酶200 g·t~(-1),可改善黄羽肉鸡均重、耗料增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但不同的脂肪酶改善效果不一。(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10期)

李子达,张月华,黄健军,蒋才武[8](2019)在《6种中药单体脂肪酶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文献报道的有减肥降脂作用的6种中药单体化合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姜黄素、大黄酸、芒果苷和二氢杨梅素)为筛选对象,以市售减肥样品奥利司他为阳性对照品,采用对硝基苯酚法通过测定反应体系在405nm下的吸光度数值来测算出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同时测定抑制作用最强姜黄素的3种主要分解产物(反式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奥利司他、黄素和熊果酸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是0.95μmol/L、27μmol/L和100μmol/L,黄素和熊果酸的抑制作用机理都是通过抑制剂和酶的相互作用,阻碍酶和底物的作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齐墩果酸和双氢杨梅素的最大抑制率是(27.45±0.04)%和23.76%,其余样品的最大抑制率均少于10%;姜黄素和熊果酸具有显着的胰脂肪酶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机理属于非竞争性抑制,齐墩果酸和双氢杨梅素有一定脂肪酶抑制作用,其余单体及姜黄素分解产物均无明显脂肪酶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贺秋红,巩志金,颜梅[9](2019)在《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脂肪酶产生菌株,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采集富油水样,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进行初筛,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细菌U5,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叁丁酸甘油酯、葡萄糖、尿素添加量进行发酵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叁丁酸甘油酯2.0%(V/V),葡萄糖9 g/L,尿素8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粗脂肪酶酶活为4.3 U/m L,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16.22%。(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徐然,韩生华,王利刚,李春成,刘之博[10](2019)在《氨基硅胶固定脂肪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氨基硅胶为载体、戊二醛为连接剂,采用共价结合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通过优化,得出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浓度为1.5%,给酶量为1.5 mg/mL,温度为30℃,pH为7.5,固定化时间为6 h,此时酶活回收率可达49.6%。与游离脂肪酶相比,该固定化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从40℃降低到35℃、最适反应pH变为8;该酶重复使用6次后仍保留38.24%的初始酶活;且其热稳定性、有机溶剂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也得到增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脂肪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铁氨基黏土(Fe-aminoclay)为载体,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共价交联剂,构筑了铁氨基黏土纳米结构脂肪酶催化剂(Feclay-lipase).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Feclay-lipase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酶动力学对比研究了游离脂肪酶和Feclay-lipase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Fe-aminoclay的载酶量为414. 4 mg/g,固定化效率可达82. 88%,Feclay-lipase的酶活较游离酶提高了3倍,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最适反应p H向碱性偏移,储存稳定性更好,在4℃下贮存30 d后其酶活无明显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酶论文参考文献

[1].冀艳华,刘洋,杨婷婷,杨嘉,杨海洋.基于药-靶结合动力学的胰脂肪酶靶点占有率模型建立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2].范小雨,王可,孙仕勇,马彪彪,吕瑞.铁氨基黏土纳米结构脂肪酶的构筑及催化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张传丽,孙会刚,崔珏,陈学红,高兆建.高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食品科技.2019

[4].苟万晓,范延超,吕昂,胡元森.黑曲霉ZF-34脂肪酶基因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柳萌,刘瑞玲,郜海燕,吴伟杰,孙健.蓝莓采后病原菌胞外脂肪酶的提取及粗酶性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周姗姗,沙丽君,戴焱焱,李荣,李晓南.哺乳期过度营养及高脂膳食对大鼠胰腺脂肪酶蛋白水平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9

[7].雷建平,魏师,邓龙华,谭会泽.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9

[8].李子达,张月华,黄健军,蒋才武.6种中药单体脂肪酶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制[J].广西科学.2019

[9].贺秋红,巩志金,颜梅.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J].中国酿造.2019

[10].徐然,韩生华,王利刚,李春成,刘之博.氨基硅胶固定脂肪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能够促进肥胖小鼠棕色脂肪β...、CYP7A1、PPARα蛋白...基因经RNAi后正常饲养的家蚕...疏水蛋白共展示酵母细胞表面疏水...发酵液中目的蛋白的SDS-PAGE(a)和W...干涉11β-HSD1促进棕色脂肪脂质小滴...

标签:;  ;  ;  ;  ;  ;  ;  

脂肪酶论文_冀艳华,刘洋,杨婷婷,杨嘉,杨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