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回弹论文_刘晓宇,陆小龙,黄茜,杜怡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弯曲回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弯曲,曲率,塑性,应力,模型,厚板,预压。

弯曲回弹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宇,陆小龙,黄茜,杜怡君[1](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W形微弯曲回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准确预测并有效控制微弯曲回弹对于提高其尺寸精度和成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次以W形微弯曲成形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弯曲回弹预测研究。首先采用基于I优化准则的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成形精度的4个因素进行了试验,得到56组数据。再分别利用40组、8组、8组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验证和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快速预测回弹量,且预测精度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可为W形微弯曲成形尺寸精度的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李艳阳,皇涛,郭俊卿,王锟,宋卓[2](2019)在《材料参数波动对钛-铝-不锈钢复合板V型弯曲回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回弹前后成形件与模具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精确计算了回弹前后弯曲角度变化情况;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钛-铝-不锈钢层状复合板V型弯曲成形及回弹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各异质层材料参数波动对复合板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弹角随不锈钢层和铝层强度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应变硬化指数增大而减小,随钛层强度系数增大而减小,随应变硬化指数增大而增大,随各异质层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结合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材料参数波动影响弯曲回弹规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钛层材料参数改变对复合板回弹角的影响最为敏感。(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华伟,吴佳璐[3](2019)在《轧制差厚板纵向弯曲回弹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轧制差厚板在汽车梁结构件上的应用,以U型件为对象,研究了轧制差厚板的纵向弯曲回弹特性。首先完成了差厚板U型零件纵向弯曲成形数值模拟,分析了差厚板的回弹趋势,讨论了差厚板的应力分布,揭示了差厚板弯曲回弹规律,探讨了差厚板等效应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试验对回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均匀的应力分布是纵向弯曲的差厚板U型件沿弯曲轴方向上回弹不一致的根本原因,退火处理能够减小差厚板卸载前后的应力差,从而实现抑制差厚板回弹的作用。差厚板的板料尺寸、厚度、过渡区长度均会对差厚板的等效应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改变差厚板的回弹大小及分布。另外,差厚板零件不同厚度部位的回弹相互牵制,使得各部分的回弹量趋向一致,从而导致差厚板的回弹量均介于薄、厚等厚板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8期)

熊舸宇,张元好,刘建永,彭帅[4](2019)在《基于正交试验的车身覆盖件弯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通过实际试验得出数据,分析覆盖件回弹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结合Minitab拟合压边力、冲压速度和料厚的回归模型,得出控制回弹的最优参数组合。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成形车身覆盖件,成形零件的回弹得到了控制,节约了制造成本。(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皇涛,王锟,詹梅,相楠,陈拂晓[5](2019)在《考虑材料参数变化的高强钛管数控弯曲回弹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钛管数控弯曲回弹角、回弹半径的变化规律,揭示回弹角和回弹半径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考虑收缩应变比-弹性模量变化的Ti-3Al-2.5V钛管数控弯曲成形及回弹全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回弹角随弯曲角和相对弯曲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回弹半径在弯曲角小于30°时,随弯曲角的增加而先变化很小,后显着增加;弯曲角大于30°时,回弹半径随弯曲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回弹半径随相对弯曲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弯曲角越大,应力分布区域越大,回弹变形越大;相对弯曲半径越大,弯管中处于弹性变形的区域占总变形区域的比例较大,回弹变形越大。结论考虑两参数变化时对回弹角和回弹半径的变化趋势无显着影响,但获得的回弹角和回弹半径均大于忽略两参数变化时的值;考虑收缩应变比-弹性模量变化时,弯曲变形区沿外脊线的拉应力大于忽略两参数变化时的拉应力,卸载回弹时,管材发生大的弹性恢复,表现为回弹角和回弹半径的增加。(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苏胜伟,李纬民,顾勇飞,刘珍[6](2019)在《小曲率板材弹塑性校正弯曲回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面应变假设,建立了线性硬化板材的弹塑性弯曲弯矩及回弹分析模型,给出了卸载前后板材曲率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该模型在弯矩计算中考虑了弹性变形区的大小与板材中性层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曲率半径较大时,弯矩随曲率半径按近似抛物线的规律变化;曲率半径较小时,弯矩随曲率半径按近似双曲线的规律变化。将所提出的分析模型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普遍采用的模型在适用范围上的不足。提出的回弹分析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特别是在进行小曲率弯曲回弹分析预测时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芳梅,林虎,曾学文,李福贵,潘敏[7](2019)在《U型梁类冲压件弯曲回弹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形梁类冲压件广泛用于汽车工业,如汽车的主梁,起到重要的支撑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此类工件通常是在常温下通过模具弯曲板料成型的,变形时带有弹性变形,当载荷卸载以后,弹性变形恢复使冲压件的形状尺寸与模具的形状尺寸不一致,其弯曲角度和外形尺寸都发生与施加载荷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使冲压件的几何精度受到损害,从而形成U形冲压件回弹等较难解决的质量问题。对于U形梁类冲压件出现的回弹问题,文章分析了板料产生回弹的原因,重点研究了消除冲压件回弹的有效方法,提出了符合质量要求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蔡伟,双远华,苟毓俊,周研,毛飞龙[8](2019)在《间隙对0Cr18Ni9不锈钢管大曲率无芯弯曲回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0Cr18Ni9不锈钢管材大曲率无芯弯曲回弹角的数学模型,并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它的有限元模拟模型,模拟和分析了管材与模具的间隙对管材弯曲回弹角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管材回弹角随着管-弯曲模间隙增大而增大;管材回弹角随着管-夹模、镶模的间隙增大而增大;管材回弹角随着管-压模间隙增大而减小;管材回弹角随着管-防皱模间隙增大而增大,但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1期)

张锐,舒豪[9](2019)在《基于弹塑性弯曲理论的圆截面梁弯曲回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将材料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并将圆形截面梁的载荷情况简化为仅受纯弯矩载荷,并结合边界条件,研究分析了圆形截面梁的截面上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分布及应力大小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推导出圆形截面梁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对回弹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弯曲变形程度的增大,弹性变形所占比重减小,塑性变形所占比重增加。(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9年02期)

赵茂俞,郝梦雨,郭宏宇,刘远泽,黄波[10](2019)在《变形应力对弯曲回弹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修正的Chaboche回弹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圆角半径r下V形弯曲的回弹角α,分析回弹角与相对弯曲半径r/t之间的关系;通过弯曲实验,在凸模圆角半径r=1~8 mm情况下,测量弯曲回弹角α,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回弹角,验证Chaboche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DP600钢板弯曲圆角变形内外区的切向应力σ_θ、径向应力σ_r,研究σ_θ、σ_r对α的影响。进一步分析r、α与σ_θ、σ_r的关系,建立弯曲程度自变量与回弹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板材的弯曲r/t的越大,α越大。通过分析影响回弹的因素,提出了控制回弹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弯曲回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回弹前后成形件与模具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精确计算了回弹前后弯曲角度变化情况;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钛-铝-不锈钢层状复合板V型弯曲成形及回弹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各异质层材料参数波动对复合板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弹角随不锈钢层和铝层强度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应变硬化指数增大而减小,随钛层强度系数增大而减小,随应变硬化指数增大而增大,随各异质层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结合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材料参数波动影响弯曲回弹规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钛层材料参数改变对复合板回弹角的影响最为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弯曲回弹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宇,陆小龙,黄茜,杜怡君.基于BP神经网络的W形微弯曲回弹预测[J].机械设计.2019

[2].李艳阳,皇涛,郭俊卿,王锟,宋卓.材料参数波动对钛-铝-不锈钢复合板V型弯曲回弹的影响[J].锻压技术.2019

[3].张华伟,吴佳璐.轧制差厚板纵向弯曲回弹规律分析[J].中国冶金.2019

[4].熊舸宇,张元好,刘建永,彭帅.基于正交试验的车身覆盖件弯曲回弹工艺参数优化[J].模具工业.2019

[5].皇涛,王锟,詹梅,相楠,陈拂晓.考虑材料参数变化的高强钛管数控弯曲回弹行为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9

[6].苏胜伟,李纬民,顾勇飞,刘珍.小曲率板材弹塑性校正弯曲回弹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9

[7].刘芳梅,林虎,曾学文,李福贵,潘敏.U型梁类冲压件弯曲回弹问题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9

[8].蔡伟,双远华,苟毓俊,周研,毛飞龙.间隙对0Cr18Ni9不锈钢管大曲率无芯弯曲回弹的影响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9].张锐,舒豪.基于弹塑性弯曲理论的圆截面梁弯曲回弹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

[10].赵茂俞,郝梦雨,郭宏宇,刘远泽,黄波.变形应力对弯曲回弹角的影响[J].锻压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非对称弯曲变形示意图非对称弯曲实验成形过程非对称弯曲成形变形件Fig.2-13Unsym...板边预弯实验系统R=6mm的TA2Mδ1.0mm弯曲回弹试不同间隙下U形弯曲回弹后工件的...

标签:;  ;  ;  ;  ;  ;  ;  

弯曲回弹论文_刘晓宇,陆小龙,黄茜,杜怡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