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_魏汉明,赵靓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息,水上,误差,管制,轨道交通,交通,数据。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魏汉明,赵靓[1](2019)在《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监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发生的风险事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本文设计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利用多传感信息融合、无线通讯等技术,实现对轨道交通建设中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可以有效排除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何施[2](2016)在《道路交通环境检测及其信息融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车辆交通环境感知系统由交通环境和传感器软硬件组成,交通环境和传感器之间的交互关系严重影响到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本文基于已知交通环境主要特征,设计相应检测和识别算法,设计逻辑检测和逻辑识别算法,通过实车实验,对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对信息融合算法进行研究,然后建立智能车辆有限状态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车观察,根据驾驶员关注的交通环境特征,研究了智能车辆交通环境感知系统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得到需要检测和识别的环境主要特征,包括车道线的直线和角度特征,斑马线的矩形、角度、条纹特征,前方车辆的矩形、对称特征,交通信号灯的长宽比、颜色、位置等特征。设计了车道线检测、斑马线检测、前方车辆识别和交通信号灯识别等算法,研究并实施实车实验方案,验证了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实车实验中获取的环境特征,分析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逻辑检测和智能识别的方法;得出了特征级信息融合的基本规则,得到了交通环境信息融合数据;根据实车实验和信息融合的结果,建立智能车辆的有限状态机模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高强[3](2016)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是一门包含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技术,是基础学科和众多新兴学科与交通信息学科融合的产物。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实践。但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本文开发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铁路、公路、船舶、航空交通运输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提升交通运营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交通系统综合、立体的运输能力。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驱动和现代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人们对交通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和控制手段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需求。为了使交通运输系统与当下社会经济活动相匹配,信息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类似,它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模块化的方法构建整个系统,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的管理。本文开发的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采用C/S体系结构,以数据中间件、组件技术,实现多个子系统的无缝集成。该平台由交通运输综合数据库应用子系统、多源信息采集融合子系统、卫星定位监控子系统、交通运输综合动态监控子系统和大视景叁维仿真子系统共五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基于COM技术开发,在一个综合平台上无缝集成,为用户提供交通设施信息查询、交通运输动态监控、应急保障辅助决策分析、运输能力统计分析等各种应用。目前,该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已经在实际使用,运行良好,并获省科技进步奖项,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9-01)

武继峰[4](2016)在《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飞速迅猛发展,沿线地质灾害的危害也日益突显出来,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研究,解释灾害发生机理、时空分布、活动规律及灾害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预测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实施应急监测,快速获取灾害信息,为抗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通过灾害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捕捉次生灾害等风险隐患,为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预报。本文以大地测量技术为出发点,探讨多学科多领域前沿科技融合,集合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科学,应用低空摄影测量、机载激光雷达、高分辨率遥感等技术,以福建交通干线示范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交通干线特殊地质条件的监测手段与方法,为今后周期性巡查、评价、监测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快速应急、安全排险等决策提供服务。本文主要内容与成果包括:(1)研究并构建适合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监测的低空摄影测量系统;通过对影像匹配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与Forstner算子辅助SIFT算法的影像匹配策略,成功获取了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示范区的高精度航空影像和规范的DOM、DEM等系列成果,为地质灾害应急巡查与监测提供基础影像资料库。(2)分析研究面向地质灾害监测的机载LiDAR关键技术,提出了针对性的孤立点与簇群剔除算法进行点云数据粗差处理,研究了基于格网的逐渐加密算法进行数据滤波,利用标记点算法和分割分类算法分别用于地表建筑物和植被的提取,获取了交通干线示范区高精度Li DAR点云数据以及相应的DEM等基础地理数据,并研究开发了面向地质灾害快速监测的机载激光雷达探测与数据快速处理系统。(3)通过系统研究地质灾害遥感影像处理关键技术,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研究了基于多层次分割与对象分类的面向对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体系,系统完成了示范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并研究了地质灾害发育有关的地貌类型、断裂构造、地层岩性、水系坡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比研究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的地质灾害提取方法,为地质灾害的区域评价提供基础,为灾害发育成因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4)通过对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示范区地质灾害调查,完成了示范区的地质灾害统计,研究区划了总体分布特征,系统分析了致灾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示范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价,为今后的灾害防御治理提供支持。(5)通过系统分析交通干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组织结构;探究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分析了建库的目的、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技术指标,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提出了可视化分析处理;构建了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信息服务的专题数据库设计和信息共享发布系统,逐步实现稳定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01)

林伟,胡志高[5](2016)在《基于多Agent信息融合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多Agent信息融合技术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介绍信息融合技术的相关要点,重点阐述多Agent信息融合技术的定义和理论。对多Agent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诊断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详细分析了信息采集Agent、管理Agent、诊断Agent等主要Agent的基本职能,以及各Agent间的通信协作方式。(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郝宁[6](2016)在《信息融合技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空中交通管制与路面交通管理的作用其实十分类似,它是保障飞机安全飞行、提高空域利用率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雷达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介绍,分析雷达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6年06期)

万兴岳,王喆,董兴利,陈卓欧[7](2015)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路运输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水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备受关注,通过从事故统计、事故致因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长江已经形成了6个预警因子4个预警等级的单因素预警系统。随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引入到船舶通航风险预警中将突破传统单个风险因子预警系统的不足,介绍了预警系统信息采集、预警系统框架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并以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船舶尺度进行了预警。该预警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船舶尺度的预警,为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5年14期)

韩亮亮[8](2014)在《信息融合技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在保障飞机飞行安全和提高空域利用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雷达数据处理系统做了介绍,分析了多雷达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多雷达数据配准误差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4年07期)

付建胜,祖晖,谯志,王少飞[9](2014)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概述。对常用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出5类信息融合技术,即神经网络类、Bayes融合类、推理融合类、空间融合类、自适应滤波类等。依据5种不同的交通应用场景,即信息检测与采集、交通流分析、分类识别、诱导控制和定位导航,对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随着交通应用场景的不同,融合技巧和算法也会随之不同。(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李鹏[10](2014)在《水上交通冲突技术中信息融合技术运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航运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船舶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不断向大型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航运的发展,安全问题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目前,水上交通安全常用的五项指标为“事故总件数、碰撞事故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最新官方公布的年度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水上交通事故数正在逐年减少,随着事故数的减少,基于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法就显得有些过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冲突”这一概念。“冲突”概念的提出有效的规避了“事故”这一传统的概念,将安全评价引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对水上交通冲突的研究也孕育而生。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进入物联网时代,人们迫切的要求能将多传感器获得的多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以得到更加准确的信息,多元信息的提取和融合正慢慢渗透到各个行业。本文尝试着将信息融合技术运用到水上交通冲突技术中,并通过将船用雷达和AIS信息融合的实现讨论信息融合运用于水上交通冲突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运用方法。本人参与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与运用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文献,在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通过对水上交通数据的采集获取交通冲突的基础数据,并对交通冲突进行定义,建立水上交通冲突的判定标准,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依据。(2)通过对船舶信息的雷达和AIS信息的采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时空关联研究,然后研究其时空统一,开展目标关联算法研究,最后进行动态信息合并,依靠一定的融合算法实现对信息的处理,以便为交通冲突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信息。(3)根据融合的精确信息,建立水上交通冲突的判定模型和安全评价模型,为驾驶者的进一步避让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驾驶者的行为也将作为经验数据反馈到数据中心,以便对信息处理和安全模型做进一步校正。(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车辆交通环境感知系统由交通环境和传感器软硬件组成,交通环境和传感器之间的交互关系严重影响到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本文基于已知交通环境主要特征,设计相应检测和识别算法,设计逻辑检测和逻辑识别算法,通过实车实验,对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对信息融合算法进行研究,然后建立智能车辆有限状态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车观察,根据驾驶员关注的交通环境特征,研究了智能车辆交通环境感知系统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得到需要检测和识别的环境主要特征,包括车道线的直线和角度特征,斑马线的矩形、角度、条纹特征,前方车辆的矩形、对称特征,交通信号灯的长宽比、颜色、位置等特征。设计了车道线检测、斑马线检测、前方车辆识别和交通信号灯识别等算法,研究并实施实车实验方案,验证了算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实车实验中获取的环境特征,分析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逻辑检测和智能识别的方法;得出了特征级信息融合的基本规则,得到了交通环境信息融合数据;根据实车实验和信息融合的结果,建立智能车辆的有限状态机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魏汉明,赵靓.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监控系统[J].山西电子技术.2019

[2].何施.道路交通环境检测及其信息融合技术[D].青岛理工大学.2016

[3].高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交通运输综合应用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

[5].林伟,胡志高.基于多Agent信息融合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要点[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

[6].郝宁.信息融合技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6

[7].万兴岳,王喆,董兴利,陈卓欧.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

[8].韩亮亮.信息融合技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分析[J].内江科技.2014

[9].付建胜,祖晖,谯志,王少飞.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14

[10].李鹏.水上交通冲突技术中信息融合技术运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诱导系统效果图交通运行监控系统海上智能交通系统实验室系统结构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的总体...物联网体系结构图一2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标签:;  ;  ;  ;  ;  ;  ;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论文_魏汉明,赵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