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化石论文_张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胚胎化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胚胎,化石,生物群,哈密,脊椎动物,翼龙,瓮安。

胚胎化石论文文献综述

张渊[1](2019)在《陕南镇巴埃迪卡拉系磷酸盐化“胚胎状”化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迪卡拉纪是后生动物起源与海洋环境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基础动物门类在该时期开始崛起,海洋生态系统逐渐从以菌藻类为主向以后生动物为主演化。虽然埃迪卡拉纪古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难题与疑惑:许多埃迪卡拉纪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难以确定,尤其是那些之前被解释为后生动物的化石,争议尤其激烈。不同于寒武纪后生动物疑难化石其分类归属的争议主要在于应归属哪个门或纲,许多埃迪卡拉纪化石的分类归属的争议在于动物与非动物之间。这种现象在埃迪卡拉纪化石研究中非常普遍。因此,埃迪卡拉纪生物化石的发掘与研究,不仅能为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对全面认识埃迪卡拉纪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南部镇巴地区的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底部产有磷酸盐化叁维立体保存的“瓮安”型微体化石组合,在此命名为镇巴微体化石组合,是扬子板块内部又一处埃迪卡拉纪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化石库,为研究埃迪卡拉纪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素材。球形类化石是构成镇巴微体化石组合的主体。除此之外,该组合中还保存了丰富的管柱状化石和多细胞藻类化石。本文对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的球形类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并初步探讨了该化石组合的时代。从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发现球形类化石3属4种,分别为Megasphaera inornata、M.ornata、Spiralicellula bulbifera与Bacatisphaera cf.Baokangensis。通过生物地层对比研究,笔者保守地将镇巴微体化石组合的时代限定在埃迪卡拉纪,不早于瓮安生物群,可能属于埃迪卡拉纪晚期灯影期,也有可能与瓮安生物群同期。与此同时,本文重点研究了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胚胎状”疑难化石,对其生物分类位置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镇巴“胚胎状”化石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模式,从中可复原出4种完整的生命周期,分别对应原生生物中4种不同类型的生殖方式,包括“均等二分裂生殖”、“不均等二分裂生殖”、“连续复分裂生殖”与“同时复分裂生殖”。这4种生命周期基本能够涵盖镇巴微体化石组合中所有“胚胎状”化石类型。据此推测镇巴“胚胎状”化石中可能包含不同类群的原生生物。虽然“胚胎状”化石与许多后生动物门类的卵裂期胚胎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然而原生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也可形成胚胎状结构。另外,化石组合中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后生动物后囊胚期形态的化石标本,无法建立完整的动物发育序列。因此,目前的化石证据不足以支撑后生动物胚胎假说。虽然多细胞藻类在合子(或配子)发育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也能够形成与“胚胎状”化石形态类似的结构,然而多细胞藻类的合子(或配子)无论在体型大小还是细胞分裂模式都与“胚胎状”化石间存在显着差异。因此,目前的化石证据不支持多细胞藻类假说。原生生物的解释相比较于后生动物胚胎假说与多细胞藻类假说更符合现有化石证据。后生动物胚胎假说只有在化石记录中找到确切“胚层分化”的证据才能够得以验证;而原生生物的解释在今后埃迪卡拉纪“胚胎状”化石的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2,“胚胎状”化石M.ornata显微结构的研究显示,膜壳外表面的纹饰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通过纹饰边界的持续生长,多边形纹饰单元被不断分割成更小的单元,最终形成瘤状纹饰。这种现象与原生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形态发生”现象具有可比性,而在后生动物胚胎发育中并没有这种现象。因此,膜壳纹饰生长变化的发现进一步支持埃迪卡拉纪“胚胎状”化石的原生生物解释。同时,结合前人对于陡山沱组大膜壳疑源类的研究报道,可以推测埃迪卡拉纪大膜壳疑源类中可能存在不同机制的“形态发生”现象,而这种现象很可能暗示着埃迪卡拉纪疑源类的形态多样性可能大于真实的生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汪筱林,蒋顺兴,程心[2](2018)在《哈密翼龙及其3D胚胎化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叁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叁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23期)

兰天,赵元龙,彭进,杨兴莲[3](2018)在《凯里生物群叁叶虫胚胎化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凯里生物群赋存丰富的动物卵化石,但其具体的生物属性一直未能厘定。我们通过对采集到的百余块标本的显微照相和CT分析,初步认为其中部分是叁叶虫卵化石。同一沉积面大量的卵块暗示叁叶虫或具有集群同步产卵的行为。鉴于尚未发现卵块与动物成体共保存的标本,凯里生物群的叁叶虫尚无育幼行为的证据。在动物胚胎耗氧量与环境溶氧量比例恒定的原假设下,将卵直径和卵块直径带入Gerard方程计算得到凯里生物群生境近沉积物—水界面的水流速度下限为0.03 m/s,否则难以满足动物胚胎发育的基础耗氧量。通过与现生非洲爪蟾胚胎发育和腐解过程对比,凯里生物群部分卵块标本或保存了胚胎腐解释放出的脂滴。进一步研究将致力于对未孵化个体内部结构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咸晓峰,张华侨[4](2018)在《应用光学显微镜揭示寒武纪化石胚胎的表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武纪化石胚胎是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胚胎表面的叁维结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等技术可以揭示胚胎的内部结构,但是胚胎表面由于矿物颜色差异表现出的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同步辐射成像下均无法观察,而光学显微镜恰恰能清晰地揭示这种结构。本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了寒武纪化石胚胎,证明了光学显微镜在"光球"类胚胎观察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揭示了在化石胚胎Olivooides multisulc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五辐射对称的口部要先于星状结构出现,证明辐射对称是Olivooides multisulcatus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经建立的基本体构。(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汪筱林[5](2018)在《翼龙蛋与胚胎化石揭秘翼龙生命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真正飞行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由于飞行的需要,翼龙演化出了纤细中空的骨骼,因此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叁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本文来源于《化石》期刊2018年01期)

冯伟民[6](2018)在《动物胚胎化石中的细胞核》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期望在细胞学层面研究化石的生物学结构,以增加对早期真核生命演化史的认识。近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在贵州瓮安地区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中发现了细胞核结构。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细胞核。(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18年01期)

吴月辉[7](2018)在《科学家首次发现“3D”版翼龙胚胎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中巴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纪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15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叁维立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8-01-05)

吴月辉[8](2017)在《“3D”版翼龙胚胎化石首次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恐龙横行的时代,翼龙曾称霸天空长达1.5亿年。因为保留下来的翼龙化石很少,人们对它的生殖发育情况了解并不多。现在,一项研究有望揭开这些面纱。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日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中巴(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7-12-22)

姚肖永,郑亚娟,韩健,郭俊锋[9](2017)在《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中球状胚胎化石表面刺状结构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生质胚胎分泌而成的保护层,出现在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胚胎中。结果表明:1)单一依靠胚胎大小或者表面结构不能作为胚胎的分类依据;2)与现生海葵等动物胚胎表面微绒毛相似,Olivooides表面刺状结构可能具有保护胚胎和生态扩散的功能;3)带刺Olivooides很可能发育成为动物演化早期最简单的带刺幼虫形式,是动物间接发育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常理[10](2017)在《探秘“翼龙公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哈密市东约100公里处,有一块占地7000多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生态公园。在这里,“沉睡”着数以千万计的翼龙化石,因此被考古学家们形象地称为“翼龙公园”。200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几小块非常破碎的骨骼,后经鉴定为翼龙化石,从此(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7-12-11)

胚胎化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叁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叁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胚胎化石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渊.陕南镇巴埃迪卡拉系磷酸盐化“胚胎状”化石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汪筱林,蒋顺兴,程心.哈密翼龙及其3D胚胎化石研究[J].科技导报.2018

[3].兰天,赵元龙,彭进,杨兴莲.凯里生物群叁叶虫胚胎化石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咸晓峰,张华侨.应用光学显微镜揭示寒武纪化石胚胎的表面结构[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

[5].汪筱林.翼龙蛋与胚胎化石揭秘翼龙生命史[J].化石.2018

[6].冯伟民.动物胚胎化石中的细胞核[J].大自然.2018

[7].吴月辉.科学家首次发现“3D”版翼龙胚胎化石[N].中国矿业报.2018

[8].吴月辉.“3D”版翼龙胚胎化石首次发现[N].人民日报.2017

[9].姚肖永,郑亚娟,韩健,郭俊锋.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中球状胚胎化石表面刺状结构及其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7

[10].常理.探秘“翼龙公园”[N].经济日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可能的囊胚期及原肠胚期的胚胎化石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球形类化石A-C表面光...卵到囊胚期的岩石标本切片的从卵细胞到孵化个体的完...2灰白色白云质磷块岩和黑色碳质磷块岩及...具极叶胚胎化石图片。A、B为叁叶...

标签:;  ;  ;  ;  ;  ;  ;  

胚胎化石论文_张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