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反馈论文_郭秋哲,刘小菁,石应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电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不应期,机械,反馈,电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机械电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郭秋哲,刘小菁,石应康[1](2016)在《机械电反馈与心房颤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心房力学或机械环境改变与房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机械因素可通过诱导心房电-解剖重构,导致心肌自律性及触发活动增加,传导速度减慢,有效不应期缩短,并最终使房颤易患性增加。其中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细胞骨架结构及功能、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整合素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参与上述过程。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与心房颤动相关的机械电反馈过程,对该领域内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并阐明房颤的力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2](2012)在《《心脏机械电反馈与心律失常——从基础到临床》》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电反馈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关注的前沿科学,其研究属于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内容深奥、理论难懂。该领域的先驱巨匠美国的Kohl、Sachs及Franz主编了本书,他们深邃的洞察力及犀利的学术敏感性让人震撼。本书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主译为王立群、程龙献及郭继鸿。机械电反馈的理论与观念对当今传统心律失(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02期)

谢荣盛,富路,曹君娴,朱立群,韩颖[3](2008)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β2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肌梗死(MI)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MI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8周后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自制球囊牵张左心室。记录左心室前壁单相动作电位(MAP),测量MAP时程(MAPD)、50%和90%MAP复极时程(MAPD50、MAPD90),计算牵张诱发心律失常(SIA)的发生率。分别给予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ICI118.551及Gi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观察牵张前后、给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后MAPD、MAPD50、MAPD90分别延长15.2%,46.5%和25.4%(P<0.01)。牵张后,假手术组MAPD、MAPD50、MAPD90分别缩短12.4%、18.0%和16.5%(P<0.01),MI对照组分别缩短26.0%、53.1%和24.0%(P<0.01),较假手术组显着。MI组SIA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分别为22.4%,10.3%;P<0.05)。应用ICI118.551、PTX后,牵张对MAPD、MAPD50、MAPD90的影响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A发生率下降(由22.44%分别下降至8.83%、12.2%;P<0.01)。结论牵张可使MAPD、MAPD50、MAPD90缩短,且MI组更敏感。ICI118.551、PTX可抑制牵张引起的电生理改变,β2肾上腺素受体参与MI后的心脏机械电反馈过程可能与Gi蛋白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谢荣盛,富路,曹君娴,朱立群,韩颖[4](2008)在《p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梗死(MI)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MEF)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15±25g。开胸结扎左前降支制备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8周后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采用MedLab U/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记录大鼠离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和左室压力(LVP)。记录时将自(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期刊2008-06-01)

魏华,黄海霞,王伟,张知非,付小锁[5](2006)在《一套研究机械电反馈的心室压力钳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心脏机械电反馈的研究中准确控制机械刺激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室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离体家兔心脏的心室压力钳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压力钳,不仅能模拟正常生理条件下左心室的压力波形,还能在心室活动周期的特定时相、以适当波形对心室施加机械刺激。该系统集心脏灌流与起搏、表面心电图记录、单相动作电位记录、心室压力钳制与测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特别适用于器官水平上观察机械电反馈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谢荣盛,曹君娴,富路[6](2006)在《机械电反馈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机械负荷状况的变化会引起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牵张心房可能会通过牵张激活离子通道(SACs)、细胞内Ca2+的变化等机制对心肌细胞的多种电生理学参数产生影响,包括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局部除极化反应等,表明牵张心房具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会触发过早搏动和心房颤动(AF)。(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钮伟真,张知非,王伟[7](2004)在《心脏机械电反馈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是一个复杂的应力感受系统。心脏应力变化对自身电活动的影响 (主要是指直接影响 )被称为心脏机械 -电反馈(MEF)。牵张敏感离子通道可能是心脏MEF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 ,在心肌已发现两类牵张激活的阳离子通道。研究MEF的发生机理以及心肌牵张敏感阳离子通道的特性 ,将可能为心律失常的防治开辟新的领域。(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04年06期)

孙强[8](2004)在《不同起搏方式对心房机械—电反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牵拉或扩张(如瓣膜病、高血压病等)容易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AF)的发生,临床上植入VVI起搏器患者术后AF的发病率亦明显高于植入AAI或DDD起搏器患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心脏机械-电反馈(MEF)所致。本实验研究目的:1)观察急性心房压力变化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ERP_A)、ERP_A离散度及心房易颤性的影响;2)寻找一种能更直接、准确地反映心房机械-电反馈的临床试验方法;3)探讨植入VVI起搏器患者术后AF发病率高于植入AAI或DDD起搏器患者的可能原因。 对象与方法:16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分别进行高位右心房(HRA)部位快速心房起搏(AP)、右心室心尖部(RVA)快速心室起搏(VP)、HRA+RVA部位房室同步起搏(SAVP_(HRA+RVA))以及冠状窦远端(CSd)+RVA部位房室同步起搏(SAVP_(CSd+RVA)),起搏周长均为400ms,持续时间各5min。分别测量不同起搏方式起搏前后右心房压力、HRA与CSd部位的ERPA(ERP_(HRA)、ERP_(CSd))、ERP_A离散度及心房易颤性。 结果:与窦性节律(SR)时比较,AP对心房压力无明显影响(9.1±4.1vs7.5±3.2cmH_2O,P>0.05);与SR及AP比较,VP、SAVP_(HRA+RVA)、SAVP_(CSd+RVA)使心房压力明显升高(12.94±4.4、12.64±4.3、14.5±3.9cmH_2O,P均<0.05);VP和SAVP_(HRA+RVA)、SAVP_(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升高心房压力作用基本相同(P>0.05)。AP、VP及SAVP_(HRA+RVA)、SAVP_(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均使ERP_A(ERP_(HRA)、ERP_(CSd))较起搏前明显缩短(P均<0.05)。而SAVP_(HRA+RVA)使ERP_(HRA)较单纯AP/单纯VP均有进一步缩短(22±14vs12±13/10±10msec,P均<0.05);SAVP_(CSd+RVA)使ERP_(CSd)较单纯AP/单纯VP均有进一步缩短(23±13vs11±15/7±8msec,P均<0.05)。与SR时相比,AP、VP、SAVP_(HRA+RVA)、SAVP_(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均未明显增加ERP_A离散度(24±36、26±32、30±30、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够长征医院,。内科23士34vs23士30nisee,P均>0.05)及心房易颤性(l/16、2八6、2/16、0八6vso八6,P均>0 .05)。 讨论:AP在未影响心房压力的情况下,可明显缩短E”HRA和ERPcsd,原因是妙直接引起了“电重构”。VP不但使心房压力明显升高,且可明显缩短ERPHRA和E即csd,由于在实验中剔除了室房逆传的病例,排除了心室电激动逆传心房引起的“类心房起搏效应”,因此VP引起ERPA缩短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升高心房压、牵拉右心房而导致的电重构,即通过MEF所致。SAVP较单纯VP或单纯AP更为明显地缩短E即A的原因是由于SAVP在升一高心房压,通过MEF缩短ERPA的作用基础上,还同时有AP直接缩短ERPA的作用,故SAVP缩短ERPA的作用较单纯AP或单纯VP时更加明显。 由于VP与SAVP升高心房压力作用基本相同,并且可以避免采用SAVP方法进行MEF实验时,由于起搏心房时缩短E即A而产生的干扰,故在有关MEF的实验研究中,可采用单纯VP(无室房逆传前提下)代替SAVP,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实验方法更为简便。 由于ERI,A离散度增加可能是MEF诱发AF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本实验中,通过MEF虽然引起心房不同部位的E即A缩短,但未同时引起E即A离散度的明显变化,故心房易颤性也未见明显增加。 结论:本实验证实,单纯VP和SAVP均可以通过升高心房压力急性牵拉心房,引起心房MEF,表现为心房不同部位的ERPA缩短。单纯VP升高心房压力作用与SAVP基本相同,但能避免SAVP时起搏心房对E即A的直接影响,使观察心房MEF时结果更加客观,方法更简便,是可以替代SAVP研究心房MEF的理想方法。本实验虽通过MEF引起了ERI,A缩短,但心房易颤性未增加,本研究认为,可能与未同时引起E即A离散度的明显变化有关,即心房MEF导致的ERI,A离散度增加与E即A缩短一样,可能是心房易颤性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结果部分地解释了VVI起搏器植入术后AF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AI或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4-04-01)

李延海,钮伟真[9](2003)在《心脏机械电反馈的特点及其有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研究表明扩张或牵拉心肌组织可导致心脏电生理的改变,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脏机械-电反馈。研究心脏机械-电反馈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将玻璃微电极插入在体心脏和离体心肌条的细胞时,常常由于心脏的跳动或组织的牵拉导致电极尖端脱离细胞,(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王吉云,王学东[10](2003)在《猝死的危险因素——机械电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猝死是目前发展及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猝死的发生机制和识别猝死高危患者的方法进行研究。多数猝死源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常有器质性心脏病及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早期心脏机械特性改变,此时常合并动作电位延长。猝死的少见原因有原发性电紊乱(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03年02期)

机械电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械电反馈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关注的前沿科学,其研究属于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内容深奥、理论难懂。该领域的先驱巨匠美国的Kohl、Sachs及Franz主编了本书,他们深邃的洞察力及犀利的学术敏感性让人震撼。本书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主译为王立群、程龙献及郭继鸿。机械电反馈的理论与观念对当今传统心律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电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郭秋哲,刘小菁,石应康.机械电反馈与心房颤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6

[2]..《心脏机械电反馈与心律失常——从基础到临床》[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2

[3].谢荣盛,富路,曹君娴,朱立群,韩颖.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

[4].谢荣盛,富路,曹君娴,朱立群,韩颖.p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及机制[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8

[5].魏华,黄海霞,王伟,张知非,付小锁.一套研究机械电反馈的心室压力钳系统(英文)[J].生理学报.2006

[6].谢荣盛,曹君娴,富路.机械电反馈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

[7].钮伟真,张知非,王伟.心脏机械电反馈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

[8].孙强.不同起搏方式对心房机械—电反馈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

[9].李延海,钮伟真.心脏机械电反馈的特点及其有关机制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

[10].王吉云,王学东.猝死的危险因素——机械电反馈[J].中国医药导刊.2003

论文知识图

9 机械电反馈作用的实例一7梳齿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极板不平行效...一2典型电液伺服阀原理示意图一l电液比例控制阀的原理图电液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蜗轮蜗杆传动的工作台

标签:;  ;  ;  ;  ;  ;  ;  

机械电反馈论文_郭秋哲,刘小菁,石应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