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民报研究

省级农民报研究

曲昌荣[1]2004年在《省级农民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在报纸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省级农民报,这一独特的报纸种类仅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诞生并艰难成长着,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对此尚没有系统的研究。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农民报如何促进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维护农民权益,摆脱信息贫困和经济贫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叁农”问题。 本文回顾了建国以后省级农民报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省级农民报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并从重视读者调查、适应城镇化趋势和迎接分众传播等叁个方面探讨了省级农民报的办报原则。 论文最后叁章重点论述了省级农民报的具体办报策略。本文认为,省级农民报应从内容上及时全面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突出技术服务,强化舆论监督,坚持为“农”说话;从发行上要多管齐下,开辟复合型发行渠道,宣传报纸品牌,拓展自办发行渠道;在广告上要研究农村受众广告接受心理,抓住主要农村广告类别,通过整合营销和搞好服务来拓展广告市场。 本文作者原为大众报业集团《农村大众》报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进行了调研,对居于农民报发展前列的《河南农村报》、《农村大众》报进行了重点考察。本文在全面总结省级农民报的曲折发展历程方面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在省级农民报的办报原则和具体策略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汪继元[2]1999年在《办出“农”字时代特色》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余年来,我国的省级农民报经历了从“无边落木萧萧下”到“繁花似锦满园春”,又回落到“千红万紫尽漂流”的悲欢历程。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岁月,如何顺应时代变换,着力改进和提高省级农民报宣传工作,让“农”姓报纸真正成为农村报刊市场的“亮点”,无疑是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魏春苗[3]2017年在《浅析省级农民报内容结构变化——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经济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重大经济政策的视角切入,分析省级农民报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构成,明确农民报内容构成的背后原因。1978年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彼时的农民与土地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各省级农民报承担起单向信息传播功能,助力农村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出现"断裂社会",农民沦为弱势群体,各省级农民报在迷茫中开始探索满足农民需求的内容,大批农民报退出报业。21世纪初期,我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被边缘化的农民报积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内容之路。

郭习松[4]2015年在《从分化到融合中国涉农媒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历了革命年代的萌芽与兴起,我国涉农媒体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组织化大发展,并伴随着改革开放迎来真正的市场化发展。然而,随着国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涉农媒体集体遭遇“寒冬”,直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叁农”,此后又连续11年下发“一号文件”,由此引发一股涉农媒体复兴热。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涉农新媒体大量涌现,涉农媒体分化融合趋势明显。为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不少涉农媒体开始了艰苦的转型探索。其中,《南方农村报》开始了南农实验和媒体群整合,湖北涉农品牌电视频道——《垄上行》频道探索与涉农资本合作模式,中国农村广播协作网、河北对农宣传协作体等涉农媒体以联盟形式展开探索,分化融合趋势明显。美国、新西兰、韩日等国家发展涉农媒体实践也呈现这一特点。只不过,这其中,既有硬件设施建设的问题,更有如何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等软性建设问题;涉农媒体是独立发展,还是借力官媒重新回归,都需要相关利益方作出博弈与让步。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智能手机有望成市场新宠的同时,怎样打造一套适合我国涉农媒体发展和涉农传播的有效机制,成为未来涉农媒体发展所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从媒介生态学、发展传播学视角展开研究,选取当前最前沿的媒介探索为样本,从调查当前涉农媒体的传播现状与农村受众的使用状况入手,以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政策性事件为逻辑起点,重点关注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新媒体在农村区域的发展,采用理论阐释、案例分析与业界观察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一手资料揭示新媒体背景下涉农媒介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转型逻辑,探究农村社会转型与涉农媒体发展的互动与关联,提炼出二者之间的影响因子与机制,进而采用案例分析和策略研究,以媒体融合视角对涉农媒体的发展提出评估与预测,为业内和政府主管部门把握涉农传播新动向新趋势,更有效地把握新时期涉农传播的主要特点,以帮助改进新时期的涉农传播,打造更有效的涉农传播机制和更适合当前中国“叁农”发展现状的传播体系提供可行性建议。

赵鹰[5]2005年在《国内农民报发展困难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农民报兴起在上世纪80年代,遇困境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状况未能好转。目前国内对其研究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困难,并以《天津农民报》、《河北农民报》等报纸发展实证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改革得失。 本研究就农民报的生存困境现状,明确提出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内容要进行战略调整等系列新观点。并就农民报出路问题进行探讨。在具体分析“合”与“分”两种改革模式基础上,阐明尽快实现“报人办报”新方法,提出了具体步骤和措施。 本研究得出了要充分肯定农民报曾立下功劳、目前处在困境并且仍要持续一段时期等叁点结论。同时鲜明提出农民报要主动适应农民要求,加快报纸本身经营体制改革等叁点建议,为农民报改革和发展前景指明方向。

曲昌荣, 颜景理[6]2003年在《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文中认为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并以《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为例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等方面提出问题,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融入市场之路。

周果[7]2005年在《省级农民报广告经营定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告经营定位"是从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一词引伸出来的。据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统计,全国的省级农民报目前有17家,报纸每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屈指可数,广告年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也很少。目前,我国的媒体广告经营市场已进入深度细分时期。在这样的广告经营市场中,要想优化省级农民报的广告结构,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广告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确定恰当的省级农民报广告经营定位。

李金球, 秦罕强[8]2005年在《省级农民报发行的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省级农民报(农村版),是目前唯一面向“叁农”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且非常受乡村干部和农民喜爱。在目前公费订阅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民报的发行量,是各省农民报面临的共同问题。

曲昌荣, 颜景理[9]2003年在《省级农民报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从《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说起》文中研究表明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的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处于一种几乎无人理睬的角落中,形成了报纸中的弱势群体——省级农民报。《河南农村报》实行“并期扩版”的改革,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谁来关注农村的中弱势群体等五个方面,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的市场化之路,很值得人们深思。

王涛[10]2006年在《叁农报纸应在新形势下拓展自己的空间》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叁农”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在传媒界尤其是在报业传媒体系中,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深思:即一度作为各省报业主流的省级农民报大都处境艰难。据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统计,全国的省级农民报目前有17家,他们一般是当地省委机关报的子报。这些省级农民报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发展中的困惑,具体表现在发行难、创收难上,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屈指可数,广告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也寥寥无几。

参考文献:

[1]. 省级农民报研究[D]. 曲昌荣. 郑州大学. 2004

[2]. 办出“农”字时代特色[J]. 汪继元. 新闻大学. 1999

[3]. 浅析省级农民报内容结构变化——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经济政策[J]. 魏春苗. 新闻研究导刊. 2017

[4]. 从分化到融合中国涉农媒体发展研究[D]. 郭习松. 武汉大学. 2015

[5]. 国内农民报发展困难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D]. 赵鹰.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6]. 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J]. 曲昌荣, 颜景理. 新闻战线. 2003

[7]. 省级农民报广告经营定位分析[J]. 周果. 新闻前哨. 2005

[8]. 省级农民报发行的现状与思考[J]. 李金球, 秦罕强. 新闻前哨. 2005

[9]. 省级农民报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从《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说起[J]. 曲昌荣, 颜景理.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0]. 叁农报纸应在新形势下拓展自己的空间[J]. 王涛. 新闻采编. 2006

标签:;  ;  ;  ;  ;  ;  

省级农民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