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员论文_国杰,张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献血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不规则,血浆,血型,岳阳,表型,病毒。

献血员论文文献综述

国杰,张婷[1](2018)在《献血员A_1B亚型血型鉴定及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ABO血型的鉴定即是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ABO血型亚型的正确鉴定与临床输血安全密切相关,ABO血型亚型指属同一ABO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苏湘晖,孙昂,粟玉萍,陈敏,谭涛[2](2018)在《岳阳地区Rh(D)阴性献血员D变异型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岳阳地区Rh(D)阴性献血员D变异型。方法在用单克隆IgM类抗-D初筛阴性的献血员再用IgG类抗-D试管法确认,并进行抗体筛查和其特异性鉴定。结果410例无偿献血者初筛为Rh(D)阴性,确认为Rh(D)阴性的391例(95.37%),ccdee 219例(56.01%),Ccdee125例(31.97%),CCdee27例(6.91%),ccdEe16例(4.0.09%),CcdEe3例(0.77%),CCdEe1例(0.25%).D变异型共19例(4.80%),其中表型为ccD~uEe4例(21.05%),CCD~u ee 3例(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Snehal,G,Patel,Jitendra,N,Patel,Arpit,C,Patel,Kruti,A,Raja,Gopi,H,Dobariya[3](2018)在《印度南古吉拉特邦血库的献血员反应性结果的通知和咨询:更好地预防具反应性结果献血员再次献血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献血前进行输血性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TTIs)筛选检测等措施外,另一个重要的预防TTI的工具是告知具反应性结果的献血员,并提供咨询,以避免他们日后再次献血。由印度南古吉拉特邦一所公立叁级护理医院的血液免疫学和输血科实施的这项观察性研究,为时3年,涉及25020例献血员(其中> 9 9%为无偿志愿献血),发现353例献血员输血性传染指标结果具反应性(1.41%),其中23例(6.51%)为(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8年05期)

高守霞[4](2018)在《献血员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致配血不合1例病例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例献血者血样漏检免疫球蛋白M(Ig M)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进行讨论分析。对供患血液采用微柱凝胶法和盐水介质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患者与献血者的血型用ABO/Rh血型凝胶卡初检,盐水法复检,结果均为B型Rh阳性。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实验主、次测均无溶血无凝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实验主侧无溶血无凝集、次侧无溶血有2+强度凝集;患者自身对照均为无溶血无凝集。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患者和献血者直抗均为阴性。患者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微柱凝胶卡法和盐水介质法均为阴性;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微柱凝胶卡法为阴性、盐水介质法1号及2号抗筛试剂为阴性,3号抗筛试剂为2+强度凝集。根据该次抗筛试剂批号反应格局,推断出该献血员血浆内含MNS血型系统(MNSs)抗体。为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减少或杜绝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交叉配血前常规性增加2种以上方法检测献血员血浆不规则抗体,以保障临床患者尤其多次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14期)

许艳[5](2018)在《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本中心血站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集的88例献血人员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包括44例,将实行常规护理献血人员作为参照组,将实行综合护理献血人员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献血人员经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献血反应情况、SAS评分。结果实验组献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率2.27%低于参照组的15.91%,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81.81%,SAS评分(32.21±5.47)分低于参照组的(45.54±4.58)分,组间差异对比显着且P<0.05,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献血人员献血中效果显着,可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9期)

朱迎春,李涛,陈冲,邢颜超[6](2018)在《献血员ALT初筛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延期献血招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献血员ALT初筛不合格因素及延期献血招募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爱心屋献血的献血员共5,956名,按年限不同将其分为叁组,2015年2,313名、2016年2,059名、2017年1,584名,比较叁组献血员ALT不合格率,同步分析其不合格因素及延期献血招募方式。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2015年ALT不合格率为(261例)11.28%,2016年ALT不合格率为(159例)7.72%,2017年ALT不合格率为(93例)5.87%;同时显示ALT初筛不合格是献血员淘汰的主要原因;此外,指导献血员健康生活是实现延期献血招募的有效方法。结论 ALT不合格为献血员初筛淘汰的主要因素,故此血站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献血员日常生活中予以全面、优质的健康教育指导,以降低其初筛淘汰率,增加献血人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宁,张勇萍,杨世明,王琛,江涛[7](2018)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谱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DAT阳性4例,其中多特异性抗体和IgG同时阳性3例,多特异性抗体和C3d同时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其中抗E抗体3例,抗M抗体2例。结论献血员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输血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检测既可方便再次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戚央聪,马幼丽,陆贤吉[8](2018)在《9910例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检测与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统计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的分布规律,分析Rh表型匹配输注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h血型抗原检测卡检测患者Rh表型,采用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并进一步确定抗体类型。结果4 392例患者样本中,检出D抗原阴性样本16例,阴性率为0.36%。患者和献血员Rh系统5个主要抗原频率基本一致:D>e>C>c>E。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CCDee>Cc DEe>Cc Dee>cc DEE>cc DEe>CCDEe>cc Dee>Cc DEE,均未发现CCDEE表型。Rh表型配合输注率为89.08%(4 471/5 019),随访均未产生Rh系统抗体。输血前4 392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28例,其中特异性抗体23例,主要为Rh系统,占73.91%(17/23)。结论建立患者和献血员的Rh表型库,选用表型匹配的红细胞输注,可减少Rh抗体的产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交叉配血时间,保障输血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国凤,赵权,张立营,郑长青[9](2017)在《HCV核心抗原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在筛查献血员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HCV-cAg)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FQ-BCA)在筛查献血员丙肝病毒(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 302份献血者的血标本,采用实时-PCR(RT-PCR)及FQ-BCA分别检测血标本的HCV-RNA及HCV-cAg。以RT-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Q-BCA诊断HCV阳性的效能。分析HCV-RNA拷贝数与HCV-cAg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3 302份血标本中,HCV-RNA阳性共33份,HCV-cAg阳性共32份。FQ-BCA检测的灵敏度为96.97%(32/33),特异度为100.00%(3 269/3 269),符合率为99.97%(3 301/3 302)。HCV-RNA拷贝数与HCV-cAg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V-cAg FQ-BCA诊断HCV感染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适用于献血者的血液筛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李香玲[10](2016)在《加强全程护理减少单采血浆献血员的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强化单采血浆的全程护理质量,减少供血浆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民众供血浆的积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2500人次单采血浆的资料。结果:2500人次单采血浆中,发生不良反应44人次(1.76%),其中轻、中、重不良反应分别为1.24%、0.48%、0.04%。结论:目前不良反应(尤其轻、中度)仍偏高,通过高质量的全程护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21期)

献血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岳阳地区Rh(D)阴性献血员D变异型。方法在用单克隆IgM类抗-D初筛阴性的献血员再用IgG类抗-D试管法确认,并进行抗体筛查和其特异性鉴定。结果410例无偿献血者初筛为Rh(D)阴性,确认为Rh(D)阴性的391例(95.37%),ccdee 219例(56.01%),Ccdee125例(31.97%),CCdee27例(6.91%),ccdEe16例(4.0.09%),CcdEe3例(0.77%),CCdEe1例(0.25%).D变异型共19例(4.80%),其中表型为ccD~uEe4例(21.05%),CCD~u ee 3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献血员论文参考文献

[1].国杰,张婷.献血员A_1B亚型血型鉴定及分析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2].苏湘晖,孙昂,粟玉萍,陈敏,谭涛.岳阳地区Rh(D)阴性献血员D变异型调查[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3].Snehal,G,Patel,Jitendra,N,Patel,Arpit,C,Patel,Kruti,A,Raja,Gopi,H,Dobariya.印度南古吉拉特邦血库的献血员反应性结果的通知和咨询:更好地预防具反应性结果献血员再次献血的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

[4].高守霞.献血员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致配血不合1例病例讨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5].许艳.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8

[6].朱迎春,李涛,陈冲,邢颜超.献血员ALT初筛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延期献血招募方法[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7].徐宁,张勇萍,杨世明,王琛,江涛.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

[8].戚央聪,马幼丽,陆贤吉.9910例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9].刘国凤,赵权,张立营,郑长青.HCV核心抗原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在筛查献血员HC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7

[10].李香玲.加强全程护理减少单采血浆献血员的不良反应[J].人人健康.2016

论文知识图

献血员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SSCP...

标签:;  ;  ;  ;  ;  ;  ;  

献血员论文_国杰,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