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域网论文-王磊,周海东,吴佳琪,张雄

个域网论文-王磊,周海东,吴佳琪,张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域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

个域网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周海东,吴佳琪,张雄[1](2019)在《一种快速传输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存在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传输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Fast Transmission MAC Protocol for THz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FTP-MAC)协议,FTP-MAC协议采用多对节点并行传输机制,在信道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了多对节点在同一时刻内同时传输的功能,通过OPNET仿真工具进行仿真验证。相较于LODMAC协议和TAB-MAC协议,FTP-MAC协议在吞吐量、信道利用率和网络整体的数据传输效率等性能方面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邱钟维[2](2019)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研究与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难以满足高速率传输业务的需求。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分配使用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为100GHz到10THz,由于太赫兹频率较高,所以可支持数10Gbps的传输率。因此利用太赫兹通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太赫兹由于特殊的频段位置,兼具毫米波和红外光波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为大气衰减严重,波束较窄和穿透性强。因此,太赫兹波更适合于近距离的高速传输,如应用于无线个域网的数据传输场景。目前对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协议,并且主要在IEEE802.15.3c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也在该协议上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本文首先对太赫兹波以及太赫兹无线通信进行了介绍,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基础上介绍了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以及其网络架构,为后文对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将IEEE802.15.3c协议应用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波束赋形用时较多,Beacon帧内时隙信息冗余和块确认字段冗余。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Fast and efficient terahertz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FED-MAC)对问题进行解决。FED-MAC协议包含了叁种新机制:快速波束赋形、自适应缩短Beacon帧长度和自适应块确认。提出的叁种新机制在不影响原协议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控制开销和传输时延,提升了网络吞吐量。之后将IEEE802.15.3c协议和FED-MAC协议利用VHDL语言在FPGA平台上进行实现,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协议的功能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将生成的协议文件下载至开发板上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所得的数据分析表明:与IEEE802.15.3c协议相比,FED-MAC协议在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等性能方面有所提高。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明了未来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两方面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邱钟维,任智,葛利嘉[3](2019)在《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无线个域网是一种新型的无需基础设施的中心式网络,支持10 Gb/s~1 Tb/s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和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ED-MAC(Efficient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存在节点间波束赋形训练开销大、耗时长的问题,对无线个域网内设备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场景,提出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FE-MAC(Fast and Efficient MAC protocol)。通过仿真验证,将提出的FE-MAC协议与基于802.15.3c的太赫兹MAC协议和ED-MAC协议进行性能对比,能够有效降低节点间数据发送时延,提高网络吞吐量。(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王一兵,牛勇,丁玮光,吴昊[4](2019)在《基于冲突图的毫米波无线个域网并行调度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的定向天线和波束赋形技术使得多条数据流之间的并行传输成为可能,但并行传输也可能造成更高的多用户干扰。因此在时隙资源有限且请求传输的数据流数较多时,如何对数据流进行有效的并行调度以提高网络性能,仍然是一项重要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全局冲突图的并行调度算法(CB-STDMA)。为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Qo S)需求,该算法以最大化网络中满足Qo S需求的流数为目标,考虑了流之间的冲突干扰,并且优先对所用时隙数较少的流进行调度来节省资源。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性能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任智,严炎,周海东,葛理威[5](2018)在《一种可靠高时隙利用率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通信能够支持数10 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带宽无线通信的需求,作为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的MAC协议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太赫兹无线通信固有的物理属性导致存在的时隙资源浪费及帧聚合不必要的重传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高时隙利用率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RHSU-MAC(Reliable and High Slot Utilization M AC protocol),减少了时隙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际验证,将提出的M AC协议与现有的能够应用于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的高吞吐量低时延MAC(high-throughput low-delay MAC,HLMAC)协议进行性能对比,为提出的M AC协议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8年12期)

任智,吕昱辉,徐兆坤,邹明芮,田洁丽[6](2019)在《一种自适应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高效定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存在的波束训练开销和入网时延偏大以及Beacon, S-CAP时段时隙利用不足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定向MAC协议——AD-MAC,自适应地在静态场景下采用全网协同波束训练,在动态场景下节点基于历史信息快速回复波束训练帧,同时使用反向监听策略减小同扇区节点的帧碰撞概率,并且通过时隙复用在Beacon和S-CAP时段并行发送控制帧和数据帧。理论分析表明了AD-MAC协议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ENLBT-MAC等典型协议,AD-MAC在静态场景下的波束训练开销和节点平均入网时延分别降低了约21.84%和22.70%,在动态场景下上述二指标则分别减小了约18.7%和13.07%。(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海东,周逊,任智,严炎,葛理威[7](2018)在《高效低时延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双信道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双信道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存在信道利用率低,数据传输延迟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低时延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双信道MAC协议--ELD-MAC(Efficient and LowDelay dual channel MAC protocol).ELD-MAC协议通过采用"自适应省略RTS/CTS帧交互过程"机制,可以省去RTS/CTS帧交互过程来减少控制开销;采用"精简测试帧"机制,去掉4字节无用数据字段,来减少控制开销;从而达到提高信道利用率、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升网络性能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TAB-MAC协议,信道利用率提高了11.39%,数据平均延迟降低了12.63%.(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8年09期)

任智,吕昱辉,田洁丽,邹明芮,徐兆坤[8](2018)在《一种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有太赫兹无线网络定向MAC协议存在的节点间波束成形训练开销大、定向Beacon子时段时隙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ED-MAC(Efficient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ED-MAC协议通过采用全网波束成形训练机制和机会性复用定向Beacon子时段机制,能够有效降低节点间波束成形训练开销,提升数据帧传输成功率.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IEEE 802.15.3c、IEEE 802.11ad和ENLBT-MAC协议,ED-MAC的波束成形开销减小了约51.48%,M AC层吞吐量增加了约2.04%.(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8年08期)

任智,田洁丽,游磊,吕昱辉[9](2018)在《高时隙利用率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IEEE802.15.3c及高效公平(High Efficient Fairness MAC protocol,HEF-MAC)等相关接入协议涉及的标准聚合帧机制及时隙申请方式应用到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尚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时隙利用率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HTSU-MAC)。HTSU-MAC通过采用帧聚合内容按需重传以及无确认时隙利用等新机制,使得信道时隙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网络吞吐量得以极大提升。理论分析验证了该协议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HTSU-MAC协议较其他协议具有更好的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田洁丽[10](2018)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作为一种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可以克服传统无线个域网带宽容量较低、数据传输时延较大及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满足人们对短距离超高速率无线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太赫兹通信技术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太赫兹频段存在比较严重的大气衰减,导致信号的通信距离较短,从而限制网络的整体性能。单个无线个域网的通信范围非常有限,通常只有10m,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扩展网络的通信范围的方向上,人们希望将几个同时运行的无线个域网相互连接进行跨PAN数据传输,位于重迭区域的节点作为网桥节点,不同网络节点间的业务通过该节点协调转发数据包来实现,从而使得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加以扩展。本文主要以跨PAN数据传输机制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背景和优势以及跨PAN数据传输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典型的跨PAN数据传输机制所采用的超帧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新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主要解决了现有跨PAN数据传输机制存在的时隙浪费和多网间节点下的冗余开销问题,从而改善网络整体性能。论文主要工作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现有跨PAN数据传输机制存在的业务量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时隙浪费、普通超帧结束时刻不一致存在空闲时段以及超帧统一机制所需控制开销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时隙利用率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High Time Slot Utilization-PAN,HTSU-PAN)。HTSU-PAN通过采用隐式TDMA时隙分配,基于无beacon的空闲时段启用以及基于网桥节点超帧统一这3种新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网络协调过程所需时间,提高信道时隙利用率从而提升网络吞吐量。2.针对重迭区域存在多个网间节点造成的网桥节点选取过程开销较大和网间节点归属不明确带来的时隙分配重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网间节点下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Multiple Inter-Network Nodes-PAN,MINN-PAN)。MINN-PAN通过采用基于能量有效的网桥节点选择和新入网间节点的时隙分配这2种新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多网间节点引起的碰撞和开销问题,节省开销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改善网络性能。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8-03-25)

个域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难以满足高速率传输业务的需求。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分配使用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为100GHz到10THz,由于太赫兹频率较高,所以可支持数10Gbps的传输率。因此利用太赫兹通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太赫兹由于特殊的频段位置,兼具毫米波和红外光波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为大气衰减严重,波束较窄和穿透性强。因此,太赫兹波更适合于近距离的高速传输,如应用于无线个域网的数据传输场景。目前对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协议,并且主要在IEEE802.15.3c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也在该协议上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本文首先对太赫兹波以及太赫兹无线通信进行了介绍,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基础上介绍了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以及其网络架构,为后文对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将IEEE802.15.3c协议应用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波束赋形用时较多,Beacon帧内时隙信息冗余和块确认字段冗余。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Fast and efficient terahertz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FED-MAC)对问题进行解决。FED-MAC协议包含了叁种新机制:快速波束赋形、自适应缩短Beacon帧长度和自适应块确认。提出的叁种新机制在不影响原协议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控制开销和传输时延,提升了网络吞吐量。之后将IEEE802.15.3c协议和FED-MAC协议利用VHDL语言在FPGA平台上进行实现,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协议的功能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将生成的协议文件下载至开发板上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所得的数据分析表明:与IEEE802.15.3c协议相比,FED-MAC协议在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等性能方面有所提高。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明了未来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两方面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域网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周海东,吴佳琪,张雄.一种快速传输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2].邱钟维.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研究与FPGA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

[3].邱钟维,任智,葛利嘉.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J].电子技术应用.2019

[4].王一兵,牛勇,丁玮光,吴昊.基于冲突图的毫米波无线个域网并行调度方案[J].通信学报.2019

[5].任智,严炎,周海东,葛理威.一种可靠高时隙利用率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

[6].任智,吕昱辉,徐兆坤,邹明芮,田洁丽.一种自适应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高效定向MAC协议[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7].周海东,周逊,任智,严炎,葛理威.高效低时延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双信道MAC协议[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

[8].任智,吕昱辉,田洁丽,邹明芮,徐兆坤.一种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

[9].任智,田洁丽,游磊,吕昱辉.高时隙利用率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J].电子技术应用.2018

[10].田洁丽.太赫兹无线个域网跨PAN数据传输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个域网论文-王磊,周海东,吴佳琪,张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