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位论文_陈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本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位,课程,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师资,模式。

学校本位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1](2019)在《初探学校本位视域下职业教育“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开始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大大加强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机构在教育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主要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内在涵义,对职业院校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给出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素质的对应策略,希望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3期)

张利[2](2019)在《立足学校本位,提升教育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要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一、立足课堂,发现真问题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坚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场域。为了让课堂增加趣味,富有感情,让学生张扬个性、完善心智,促进(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温丽柔[3](2018)在《学校本位音乐课程规划实务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年义务课程政策的势在必行,已全面鞭策中国教育中各个相关工作岗位上的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与行动。全国就此主题加以讨论与探究,但有关音乐课程方面的着作却极少见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0期)

康米[4](2018)在《学校本位教学视导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E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兰州市E中学施行的学校本位教学视导模式的深入观察,全方位了解学校本位教学视导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兰州市一所薄弱学校为研究场域,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全面了解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所开展的"学案分组教学法",及进行学校本位化视导模式的具体运作状态。在兰州市E中学开展学校本位教学视导模式的过程中,学校校长与某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教授专家参与视导过程。主要采取校长主导,专家参与的合作视导方式,对兰州市E中学初中二年级屈老师数学课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观察与记录。实施以学校为本位的合作视导方式,目的在于发现兰州市E中学进行"学案分组教学法"中的具体教学问题,通过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开展学校本位视导模式,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洵,林静[5](2018)在《学校本位的课程研究现状与反思——以N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以来,N市课程研究呈现以下叁个特点:研究态势——群星璀璨,研究历程——薪火相传,研究创新——过程思维。当然,不菲的成绩也必然伴随着问题,如研究名称"标签化"、研究话语缺乏本土建构、研究意识淡薄等。梳理中国教育强市之一的N市课程研究的脉络与不足,希望为已进入"深水区"的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王明刚[6](2016)在《探索学校本位的现代学徒制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企业在主导现代学徒制方面存在现实的障碍,以及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具有的明显优势。当前阶段,我们须顺应趋势、因势利导,确立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战略,走学校本位的现代学徒制之路。(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6年18期)

何彦[7](2016)在《英国学校本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形成了以能力目标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英国学校本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其职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促进了英国社会产业的高效发展。英国学校本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与就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处理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的创新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24期)

姚乃仁[8](2016)在《学校本位课程让电光小学放“电”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电光小学位于台湾台东县关山镇,地处花东纵谷南端,背倚花东海岸山脉,前临卑南溪河域,面眺雄伟中央山脉,环境优美,部落人文及生态资源丰富。学区所在的电光部落旧名"雷公火"。学校历年以台湾地区阿美人文化为基础,发展民族教育特色学校本位课程。在台湾少子化浪潮影响下,近叁年来,学校学生人数降至40人以下。而这也促使本校运用创意,活化校园闲置空间,并持续参与台湾"中小学营造空间美学与发(本文来源于《新课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程艳[9](2016)在《学校本位外语教师发展研究——以A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安徽某高职高专学校A校为例,提出在学校本位下,通过提供更多挂职锻炼的机会、拓展国际合作渠道等五种途径促进外语类教师发展,形成地方、学校、教师叁位一体的良性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47期)

丁智林[10](2016)在《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叁元因子交融补益的有机体。其中专业知识是前提,专业情意是基础,专业能力是关键。始于2000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国培”、“省培”、“市培”,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师专业知识换档提质,然而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情意的育成似乎收效甚微。追其根源,能力提升与情意蕴育需要土壤——教师实际工作的学校、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师时刻互动的学生。为此,“回归学校”、“回到课堂”、“回应学生”,成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呼唤。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其理念是基于学校地理环境,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类活动而实现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和教师双发展的“共赢”效益。因此,本研究围绕着“如何有效持续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回答了“为什么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要转向学校的问题”、“如何建构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理论”、以及“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否可行”等问题,为回答这类问题,本文借助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展开了研究。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梳理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相关研究得出了结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不同学校和教师需要不同的发展模式,传统以“自上而下”、“短期集中批量”、“理论学习”等为主的培训模式不能满足所有教师发展需求,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较少,由此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价值。第二部分从理论、政策、实践叁方面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为何要回归学校。首先从理论角度表现为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并且教师专业发展应是可持续势态。其次,对教师教育和培训相关政策梳理,可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创新是政策导向使然。从实践角度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计划性与复杂性、个体性与群体性之间的叁重矛盾。由此,分析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了可行性、可能性、必然性。第叁部分重点构建了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理论,首先说明了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教师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行动学习理论等,从地理、政治、组织叁个属性说明了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并揭示了模式的特征,即针对性、自主性、多样性。由此构建了“一个中心叁方驱动四个环节”的学校本位模式,“一个中心”即指教师发展中心,“叁方驱动”指专家指导、校际合作、教师互助,“四个环节”包括了问题分析与诊断、方案设计与启动、校本开展与监督、行动反馈与总结,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持续地动态过程。第四部分阐述了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条件,基于如何有效的实践学校本位模式理论,从内部机制和外部保障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说明。第五部分通过个案研究,以重庆市A中学位研究对象,揭示了该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践探索过程。该部分首先简述了A中学基本情况,对A中学的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多方访谈和调查发现教师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观念相对传统、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等实际问题,属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情意和专业能力的两大因子范围。并分析了该中学所拥有的发展条件即教师教育指导专家团队、联盟学校资源共享和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针对A中学的教师发展现状,由此制定和实施了“叁个工程”,即“教师理念提升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设计工程”,旨在提升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教学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规划意识等。第六部分是本文结语,包括了对A中学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等总结和反思,以及对该模式实践的推广进行分析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0)

学校本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校要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一、立足课堂,发现真问题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坚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场域。为了让课堂增加趣味,富有感情,让学生张扬个性、完善心智,促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本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洁.初探学校本位视域下职业教育“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张利.立足学校本位,提升教育品质[J].教师教育论坛.2019

[3].温丽柔.学校本位音乐课程规划实务之初探[J].戏剧之家.2018

[4].康米.学校本位教学视导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E中学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

[5].李洵,林静.学校本位的课程研究现状与反思——以N市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

[6].王明刚.探索学校本位的现代学徒制之路[J].高教学刊.2016

[7].何彦.英国学校本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8].姚乃仁.学校本位课程让电光小学放“电”发“光”[J].新课程评论.2016

[9].程艳.学校本位外语教师发展研究——以A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6

[10].丁智林.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问题群体学校本位的过渡模式教师发展的新模式———学校本位一5校本研究内涵’“校本,就是学校学徒制过渡模式2.1教师培养模式的四种类型学历年高中教师年龄分布

标签:;  ;  ;  ;  ;  ;  ;  

学校本位论文_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