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术论文_李寿相,黄武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减影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字,血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栓塞,冠状。

数字减影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寿相,黄武贵[1](2013)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术的影像质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术检查中设备技术参数、医生操作水平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所采集影像,有针对性地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定。结果共采集537个序列,其中影像质量优459个序列,占85.47%;良54个序列,占10.06%;差14个序列,占2.61%;废10个序列,占1.86%。结论设备技术参数的合理设置和介入医生规范化操作是获得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术高质量影像的根本。(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3年07期)

李伟,龙晚生,何义改,兰勇,罗学毛[2](2010)在《数字减影术在头颈部64排螺旋CTA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数字减影术在头颈部64排螺旋CTA成像的价值。方法对958例头颈部血管患者用直接法、Surestart法、小剂量测试法、Surestart减影法、小剂量测试减影法进行CTA成像,前3种为非减影法,后2种为减影法,从图像质量、成像时间、成像效果对5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优图像质量、最短成像时间、最好效果的CTA成像方法。结果图像质量按直接法(2.82分)、Surestart法(3.25分)、小剂量测试法(3.33分)、Surestart减影法(4.10分)、小剂量测试减影法(4.18分)顺序逐渐变好,减影法好于非减影法;成像时间按直接法(40.26min)、Surestart法(35.06min)、小剂量测试法(33.49min)、Surestart减影法(17.52min)、小剂量测试减影法(15.32min)顺序逐渐变短,减影法快于非减影法;减影法评估动脉瘤和狭窄的灵敏度比非减影法高,且狭窄程度和动脉瘤越小,减影法越优于非减影法。结论数字减影法是比较理想的头颈部64排螺旋CTA成像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赵磊,苏增存,李飞,张昌磊,朱琳琳[3](2009)在《CT数字减影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疑有动脉瘤行CTA检查48例,男23例,女25(本文来源于《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9-23)

靳兆军,韩云飞,韩庆涛[4](2009)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的优势。方法:对25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用特殊头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颅,先行平扫,然后以相同的扫描参数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图像送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利用inspace从减影的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重组,其中15例同时行常规CTA检查,8例行DSA检查,比较减影CTA与常规CTA的成像速度、图像质量,并与DSA成像比较。结果:25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中17例颈椎及颅底骨质完全减去,血管显示良好,8例因检查时头部轻微动或做吞咽动作而造成部分颈椎骨及颅底骨未完全减去,但动脉仍能显示,减影CTA平均成像时间4.3min,常规CTA平均成像时间24.3min,2种成像技术比较,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减影CTA对颅内动脉主干及更多分支的显示优于常规CTA,减影CTA与8例DSA比较图像完全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省时省力、便捷灵活、图像质量好,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许权,杨春霞,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5](2008)在《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52例拟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CTA)及非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not-subtraction angiography NS-CTA)行叁维血管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成像时间及图像质量。10例同时接受DSA检查,其中3例为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比较DS-CTA与DSA血管成像的一致性。结果DS-CTA与NS-CTA比较,前者成像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TA能较完整、清晰地显示血管。10例同时接受DSA,结果与DS-CTA一致,3例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病例均显示管腔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DS-CTA是一种快速、直观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血管叁维重组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Hyde,D,E,,Fox,A,J[6](2005)在《颈内动脉狭窄的评估:3D计算机旋转造影术和常规数字减影术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Background and Purpose -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carotid endarterectomy reduces stroke risk in 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stenosis. As a result of these trial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became a standard of reference for ICA stenosis diagnosis. Newer 3D techniques provide a larger number of views than DSA,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estimated degree of stenosis. We evaluate this possibility by directly comparing stenosis grades from 3D computed rotational angiography (CRA) and DSA. Methods - As a prospective diagnostic study, we performed CRA and DSA on 26 consecutive symptomatic patients. Only 1 angiographic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on normal asymptomatic arteries, yielding 42 arteries for comparison. Four neuroradiologists graded the CRA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s (MIPs) and DSA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guidelines. CRA studies included a search for the narrowest view by evaluating 60 MIPs generated at 3° intervals and measurement of actual artery diameters. Artery diameters and stenosis grades were analyzed graphical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paired t test. Results - The mean difference of 1.2% (CI, - 18% , 21% ) between CRA and DSA stenosis grad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55). Agreement of the optimal CRA viewing angle was limited, with an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of 24± 13° . The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of DSA and CRA stenosis grades, 9.1% (CI, 0% , 21% ) and 9.4% (CI, 0% ,22% ), respectivel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79). Conclusion - CRA provides stenosis grades equivalent to DSA, as well as absolute measurements, providing a comparison for newer 3D techniques.(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4期)

任卫东,崔庆周[7](2001)在《数字减影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我院开展了子宫输卵管造影320例。为评价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用800mA PrestogeVH X 线机,造影剂用20%泛(本文来源于《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1-08-01)

陈国伟[8](2001)在《数字减影术、CT造影术的应用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数字减影术(DSA) 本法是常规X线血管造影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通过探测到的X线影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后,经数字化和减影处理后,再成像而显示血管系统影像。本法可通过外周静脉(多数由肘或股静脉),也可通过中心静脉如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入口处注入造影(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曹晋,邰迎峰,秦中平,吴斌[9](1999)在《数字减影术在头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数字减影(DSA)下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血管畸形,对超选择插管以及显示异常交通支和动静脉瘘提供了可靠、清晰、完整的动态图像。本文就颅内、外异常交通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点调论。材料与方法:对10例头面部血管畸形病人进行DSA下介人栓塞治疗。结果:5例蔓状血管瘤,1例鲜红斑涛并上下唇瘤样增生栓塞后手术,出血量仅150~300ml;4例大型海绵状血管瘤栓塞后配合瘤内硬化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DSA下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血管畸形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1999年04期)

曹晋,秦中平,吴斌,邰迎峰[10](1997)在《数字减影术在头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数字减影(DSA)下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血管畸形,对超选择插管以及显示异常交通支和动静脉瘘提供了可靠、清晰、完整的动态图像。本文就颅内、外异常交通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材料与方法:对10例头面部血管畸形病人进行 DSA 下介入栓塞治疗。结果:5例蔓状血管瘤,1例鲜红斑痣并上下唇瘤样增生栓后手术,出血量仅150-300ml;4例大型海绵状血管瘤栓塞后配合瘤内硬化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DSA 下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血管畸形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数字减影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探讨数字减影术在头颈部64排螺旋CTA成像的价值。方法对958例头颈部血管患者用直接法、Surestart法、小剂量测试法、Surestart减影法、小剂量测试减影法进行CTA成像,前3种为非减影法,后2种为减影法,从图像质量、成像时间、成像效果对5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优图像质量、最短成像时间、最好效果的CTA成像方法。结果图像质量按直接法(2.82分)、Surestart法(3.25分)、小剂量测试法(3.33分)、Surestart减影法(4.10分)、小剂量测试减影法(4.18分)顺序逐渐变好,减影法好于非减影法;成像时间按直接法(40.26min)、Surestart法(35.06min)、小剂量测试法(33.49min)、Surestart减影法(17.52min)、小剂量测试减影法(15.32min)顺序逐渐变短,减影法快于非减影法;减影法评估动脉瘤和狭窄的灵敏度比非减影法高,且狭窄程度和动脉瘤越小,减影法越优于非减影法。结论数字减影法是比较理想的头颈部64排螺旋CTA成像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减影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寿相,黄武贵.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术的影像质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

[2].李伟,龙晚生,何义改,兰勇,罗学毛.数字减影术在头颈部64排螺旋CTA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

[3].赵磊,苏增存,李飞,张昌磊,朱琳琳.CT数字减影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初步探讨[C].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4].靳兆军,韩云飞,韩庆涛.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对头颈部动脉成像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

[5].许权,杨春霞,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

[6].Hyde,D,E,,Fox,A,J.颈内动脉狭窄的评估:3D计算机旋转造影术和常规数字减影术的比较[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

[7].任卫东,崔庆周.数字减影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C].2001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1

[8].陈国伟.数字减影术、CT造影术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

[9].曹晋,邰迎峰,秦中平,吴斌.数字减影术在头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9

[10].曹晋,秦中平,吴斌,邰迎峰.数字减影术在头面部血管畸形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7

论文知识图

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术在主动脉...同级别肾脏外伤,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月国动脉...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1.球囊扩张式生物可降解镑合金覆膜支架...2大体剖制的上肢皮穿支血管及血管蒂原位...

标签:;  ;  ;  ;  ;  ;  ;  

数字减影术论文_李寿相,黄武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