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功能性状研究陆生蕨类植物的适生策略

基于叶功能性状研究陆生蕨类植物的适生策略

论文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植物性状,作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纽带,可用于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存活策略。蕨类植物作为率先脱离水体且成功登陆的植物类群之一,介于苔藓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既属于原始的维管植物,又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长达4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蕨类植物经历了4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每一次灭绝事件后,都在新的环境下产生新的分化。目前陆生蕨类植物分布广泛,生态类型多样,多为林下生长,亦有生长在林缘开阔生境或附生在树干上。为探究陆生蕨类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生策略,本文以采集得到234个蕨类植物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分别表征不同功能以及适应策略的8个叶功能性状:叶面积、叶柄长度、比叶重、单位质量氮含量与气孔的密度、长度、宽度、长宽比,分析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同时将蕨类植物按照不同生态类型与不同光照类型进行划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及生境的陆生蕨类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如下:1.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性状相关性趋势是一致的:比叶重与叶面积、单位质量氮含量、叶柄长度呈负相关趋势,叶面积与单位质量氮含量、叶柄长度间呈正相关趋势,体现了植物叶性状间的密切关系与功能性状间的权衡。2.按照土生、附生、岩生以及攀援等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a)生长在林下层的大部分土生类型蕨类植物,叶面积和单位质量氮含量较高,而比叶重较低,反映出蕨类植物整体上通过增大叶面积、伸长叶柄长度,以捕获更多的光照,来适应荫蔽、温润的环境;(b)对于生长在岩壁以及阳附生类的植物,蕨类植物以减小叶面积、增大比叶重、缩短叶柄长度来适应强光照环境,避免因光照强、水分少而造成植物体损伤。3.按照不同的光照强度划分,研究蕨类植物气孔对环境的响应变化时发现:当光照强度高的时候,蕨类植物气孔处于长宽比小但密度大的状态,有利于快速的响应环境的变化,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而林下环境光照强度弱,且空气湿度大,蕨类植物气孔长宽比大而密度小,反映出对水分的反应不敏感。与被子植物相比较来看,蕨类植物的气孔密度低于被子植物,气孔面积高于被子植物。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测量蕨类植物叶功能性状入手,分析不同生态类型蕨类植物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探讨蕨类植物在不断的环境变化中的适应策略,同时也可揭示功能性状的生态指示意义,为现存蕨类植物的生存环境需求提供依据,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蕨类植物概况
  •   1.2 植物功能性状
  •     1.2.1 植物功能性状的定义
  •     1.2.2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     1.2.3 叶功能性状及研究进展
  •       1.2.3.1 叶面积
  •       1.2.3.2 叶柄
  •       1.2.3.3 比叶重
  •       1.2.3.4 单位质量氮含量
  •       1.2.3.5 气孔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各采集样地自然概况与分布
  •     2.1.1 采集样地自然环境概况
  •     2.1.2 样地分布
  •   2.2 样品采集与鉴定
  •     2.2.1 样品采集
  •     2.2.2 物种鉴定
  • 第3章 不同生活型蕨类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
  •       3.2.2.1 叶片面积测定方法
  •       3.2.2.2 比叶重测定方法
  •       3.2.2.3 单位质量氮含量
  •       3.2.2.4 气孔相关性状测定及计算方法
  •       3.2.2.5 叶柄长度测量方法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
  •     3.4.1 叶片8 种功能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4.2 附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土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     3.4.3 附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岩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     3.4.4 岩生类型蕨类植物与土生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     3.4.5 蕨类植物四种生态类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
  •   3.5 讨论
  •     3.5.1 蕨类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2 基于叶功能性状分析不同生态类型蕨类植物的生活策略
  • 第4章 蕨类植物气孔的相关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
  •     4.2.3 数据分析方法
  •   4.3 结果
  •     4.3.1 不同光照下气孔相关性状的差异
  •     4.3.2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气孔的比较
  •   4.4 讨论
  •     4.4.1 不同光照下气孔以及相关性状的差异
  •     4.4.2 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气孔的差异分析
  • 结论
  • 创新之处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本文实验样品的功能性状原始数据
  •   附录 Ⅱ蕨类植物气孔性状图片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魏宏宇

    导师: 刘保东,严岳鸿

    关键词: 蕨类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类型,气孔,适应策略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基金: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华东黄山-天目山脉及仙霞岭-武夷山脉生物多样性调查”(2015FY110200)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125

    文件大小: 7982K

    下载量: 218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的生态类型与保护对策[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8)
    •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生态类型梭梭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2)
    • [3].辽宁省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分析[J]. 新农业 2019(05)
    • [4].我国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5].临沧市玉米试验研究报告[J]. 南方农业 2019(12)
    • [6].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01)
    • [7].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农业 2018(33)
    • [8].乌东德水库坝前段消落带生态类型划分及生态修复模式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11)
    • [9].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协同演化方法[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0].不同比例尺DEM数据对森林生态类型划分精度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12)
    • [11].基于ENVI的景观生态类型遥感解译与分类[J]. 铁道建筑技术 2011(04)
    • [12].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3)
    • [13].论葫芦岛大青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4)
    • [14].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08(05)
    • [15].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 绿色财会 2015(10)
    • [16].漓江鱼类生态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7].试析大白菜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5(05)
    • [18].呼伦贝尔市生态类型及种群结构的调查[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4)
    • [19].西部典型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以尉犁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4)
    • [20].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4(11)
    • [21].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春季生物摄食生态的稳定同位素研究[J]. 水产学报 2009(05)
    • [22].新闻快车道[J]. 走向世界 2008(05)
    • [23].小粒咖啡制种育苗技术[J]. 致富天地 2011(06)
    • [24].我国栽培蓖麻的生态区划及引种规律初探[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05)
    • [25].何首乌野生资源调查及存在的问题[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4)
    • [26].甘肃探索保护性耕作发展新路[J]. 农机科技推广 2010(01)
    • [27].菘蓝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03)
    • [28].施氮对不同生态类型谷子品种形态建成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11)
    • [29].石羊河流域主要生态类型现状耗水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1(10)
    • [30].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4)

    标签:;  ;  ;  ;  ;  

    基于叶功能性状研究陆生蕨类植物的适生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