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熔融论文_颜跃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熔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域,黄磷,磷酸,数学模型,苯基,硝酸,甲苯。

区域熔融论文文献综述

颜跃勇[1](2016)在《区域熔融法纯化TDI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它是聚氨酯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泡沫、塑料、涂料、弹性体等化工产品;由于其易与水、胺类、醇类、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和的化合物反应,所以TDI也是有机合成中最要的中间体。目前,工业生产的TDI产品主要有叁个规格:TDI-65、TDI-80和TDI-100。国内目前已经实现TDI-80、TDI-65工业化生产,但是至今国内没有成熟的TDI-100的生产工艺。因此,探寻一种节能、环保的TDI-100生产方法势在必行。本论文提出以TDI-80为原料,采用区域熔融法制备TDI-100。区域熔融法突出的优点在于提纯的化合物与其他溶剂或化学品不会有任何接触,且能获得传统方法难以生产的高纯度产品。论文通过实验研究,确定气相色谱法分析2,4-TDI纯度的条件:色谱柱选用AT.XE-60型毛细管色谱柱,色谱分析条件:柱温150℃;汽化室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载气高纯氮1.0m L/min;进样量0.15u L。采用悬浮结晶法将原料TDI-80预提纯至90%~91%。实验结果表明:叁次悬浮结晶未洗涤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0.1%,悬浮结晶总收率仅为12.61%;一次悬浮结晶后,经过TDI-100洗涤滤饼后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0.25%,悬浮结晶收率57.32%,预提纯效果比叁次悬浮结晶好。实验测得杂质2,6-TDI在不同条件下的有效分布系数,区熔温度差越大,区熔速率越小,有效分布系数越远离1。通过区域熔融实验考察了区熔温差、区熔速率、熔区尺寸、区熔方向和区熔次数等因素对产品2,4-TDI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工艺条件是在区熔速率10mm/h、区熔温差50℃、熔区长度15mm、熔区垂直向上移动、区熔6次后,纯度大于98.5%的产品区熔收率为60%。为了更好的模拟多次区熔后杂质分布情况,建立区域熔融法纯化TDI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比较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对区熔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区熔次数对杂质分布影响明显。随着区熔次数的增加,样品棒尾端的杂质富集越来越多,而样品棒前端的杂质含量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区熔次数的增加,杂质浓度分布曲线逐渐向其极限分布曲线靠近。当选择熔区尺寸0.15L,区熔速率10mm/h,经过计算8次区熔后,区熔收率达到80%。在多次区熔过程中,前几次区熔时,选择大尺寸熔区区熔效果更好,而在区熔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小尺寸熔区,所取得的区熔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蒋祥飞,李军,刘雪峰,罗建洪,金央[2](2014)在《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生产高纯黄磷的方法。考察了硝酸氧化法反应时间和硝酸质量分数对脱砷率和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酸质量分数为13%、液固体积比7∶1、氧化增强剂用量占黄磷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时,可使黄磷中砷质量分数降低到1×10-6,磷收率>80%。采用区域熔融法对氧化后的黄磷做二次处理,进一步脱除黄磷中的金属杂质,其中钙、铁、镁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7.67%、98.15%、85.29%。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用能有效净化工业黄磷,生产高纯黄磷。(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4年03期)

张维冰,王智聪,万昊,魏远隆,张凌怡[3](2013)在《基于区域熔融原理的样品冷冻富集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熔融原理,通过对水溶液样品冷冻过程中溶质在水和冰两相间转移特征的理论分析,说明区域熔融相当于一种连续萃取过程,并指出分配系数和冷冻体积分数是影响溶质富集效率的主要因素。以菊花提取物为测试样品,分别测定不同冷冻时间对应的冷冻体积分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样品冷冻前后其组分浓度的变化,实测富集效率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准确性在93%以上。对于某些分配系数较小的组分,可以达到超过50倍的富集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刘雪峰,李军,罗建洪,曹语晴[4](2013)在《温度和速率对磷酸区域熔融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熔融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取高纯物质的方法,可被应用于高纯磷酸制备过程中。为了获得最佳的磷酸净化效果,考察了区域熔融过程中冷凝、加热温度和熔区移动速率对于区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为5℃,加热温度为65℃时,可以得到合适的熔区大小,且此时形成稳定熔区的时间为33 min。冷凝或加热温度过高,熔区明显变大,凝固界面不稳定;冷凝或加热温度过低,熔区变小甚至无法形成熔区,凝固界面晶体生长呈针状。在考察范围内,随着熔区移动速率的增加,Cr,Ca,Mg,Zn,Al和Fe 6种杂质在区域熔融后的脱除效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移动速率小于25 mm/h时,6种杂质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但是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利于实际应用;当移动速率高于25 mm/h时,Cr,Ca,Zn脱除效果明显下降。移动速率为25 mm/h是最佳移动速率。(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刘雪峰,李军,蒋祥飞[5](2012)在《硝酸氧化、区域熔融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主要探究了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生产高纯黄磷的新途径,同时在硝酸氧化法中使用了新型催化剂。采用硝酸氧化法脱除砷使其含量低于2μg/g,此时磷收率>80%;区域熔融法对于Ca、Fe、Mg等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陈青,魏伯荣,雍国新,包德君[6](2010)在《N-苯基-β-萘胺的区域熔融提纯》一文中研究指出防老剂N-苯基-β萘胺是一个老牌胺类防老剂,有必要使其高纯化。区域熔融提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有机物质的提纯。采用自制区域熔融仪对工业品防老剂N-苯基-β萘胺进行提纯,制定了提纯工艺,并用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其纯度。试验结果:区域熔融提纯可成功地分离N-苯基-β萘胺的杂质,生产出高纯物质。工业品防老剂N-苯基-β萘胺的纯度为96%,而提纯品的纯度为99%。讨论了区域熔融提纯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和提纯技术。(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0年06期)

周骏宏,李军,任永胜[7](2010)在《区域熔融法净化磷酸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采用区域熔融的方法进行磷酸的提纯,研究砷、铁、钙、镁等杂质的分离效果,重点研究砷的分离。初步研究了区熔次数、熔区移动速度等操作条件对提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中砷、铁、钙、镁杂质随着熔区移动的方向往末端积累,经过一次区熔操作后磷酸杂质砷就发生明显的分离,末端与始端砷含量之比达到1.52,随着区熔次数增加该比值升高,当累积5次区熔后末端与始端砷含量之比达到最大值3.33;降低熔区移动速度也能增加杂质分离效果,以较快的速度移动熔区(20 mm/h),末端与始端砷含量之比达到1.25,当熔区移动速度降低到10 mm/h时,末端与始端的砷含量之比提高到3.3,再继续降低熔区移动速度,分离效果不再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0年07期)

任永胜,李军,马睿,许杰淋[8](2009)在《区域熔融法提纯工业黄磷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高纯磷酸以及半导体等行业对高纯磷的需求,采用了区域熔融法对工业黄磷进行提纯,分析了区熔法提纯工业黄磷的原理,并根据所测有效分布系数建立整个区熔过程中杂质分布的数学模型。实验考察了熔区长度以及熔区移动次数等对杂质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区域熔融法提纯黄磷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地脱除所考察的13种杂质(Fe,Ca,Co,Mg,Cr,Cd,Mn,Ni,Cu,Pb,Zn,Al,As);当熔区为区熔管长度的0.1倍时,熔区移动速度为5mm?h?1,经过10次区熔后,60%的黄磷产品纯度达到99.99999%(7N),完全能够满足半导体行业以及高纯磷酸对磷的纯度要求;所建立的杂质分布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杂质在区熔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杨广衍,张先锋[9](2005)在《区域熔融提纯仪开发与试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LC控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全自动区域熔融提纯装置。并用奈对仪器进行了结果检验,提纯后的试样经过纯度DSC技术检测,其纯度由初始99%提高到99.95%。仪器使用性能、提纯效果等均满足了开发要求。(本文来源于《有色矿冶》期刊2005年S1期)

张先锋,杨广衍[10](2005)在《区域熔融温度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熔融提纯仪项目的开发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区域熔融条件下介质对象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实验条件及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仿真。本文相关的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对于区域熔融提纯仪的设计及使用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有色矿冶》期刊2005年S1期)

区域熔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生产高纯黄磷的方法。考察了硝酸氧化法反应时间和硝酸质量分数对脱砷率和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酸质量分数为13%、液固体积比7∶1、氧化增强剂用量占黄磷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时,可使黄磷中砷质量分数降低到1×10-6,磷收率>80%。采用区域熔融法对氧化后的黄磷做二次处理,进一步脱除黄磷中的金属杂质,其中钙、铁、镁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7.67%、98.15%、85.29%。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用能有效净化工业黄磷,生产高纯黄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熔融论文参考文献

[1].颜跃勇.区域熔融法纯化TDI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2].蒋祥飞,李军,刘雪峰,罗建洪,金央.硝酸氧化法和区域熔融法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4

[3].张维冰,王智聪,万昊,魏远隆,张凌怡.基于区域熔融原理的样品冷冻富集技术及其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刘雪峰,李军,罗建洪,曹语晴.温度和速率对磷酸区域熔融过程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3

[5].刘雪峰,李军,蒋祥飞.硝酸氧化、区域熔融联合净化工业黄磷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2012

[6].陈青,魏伯荣,雍国新,包德君.N-苯基-β-萘胺的区域熔融提纯[J].化学与黏合.2010

[7].周骏宏,李军,任永胜.区域熔融法净化磷酸的初步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0

[8].任永胜,李军,马睿,许杰淋.区域熔融法提纯工业黄磷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

[9].杨广衍,张先锋.区域熔融提纯仪开发与试验鉴定[J].有色矿冶.2005

[10].张先锋,杨广衍.区域熔融温度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05

论文知识图

测试光斑的形貌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岩石成因判别图(...微米圆圈结构光刻样品上表面(a)和...内蒙古翁牛特旗旗杆甸子变质杂岩野外...区域熔融示意图区域熔融(99% )防光剂D的HPLC谱...

标签:;  ;  ;  ;  ;  ;  ;  

区域熔融论文_颜跃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