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学论文_周丽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学,知识,维特根斯坦,译者,机制,精神,现象学。

知识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锦[1](2019)在《“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法国学者杰拉德·热奈特的定义,"副文本"是指围绕文本所产生的所有边缘的或者补充性质的材料。本文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中译本的编辑出版过程为例,论述了社会科学类译着中几类主要文本的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副文本的重视和应用正确的编辑方法有助于提高社会科学类译着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古雅琳,于成[2](2019)在《医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知识社会学旨在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社会内容,不能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条件、个体体验等因素。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伯格和卢克曼的建构论分析框架,从客观建构和主观建构两个层面,分析医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揭示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理解不能仅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并利用医学知识,更要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认识到个体对医学知识的内化,乃是制度化、合法化的知识与个人主观体验不断辩证的过程,从而避免具体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物化及工具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钱志远[3](2019)在《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社会功能——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深层结构"解释框架,提出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具有社会建构功能和社会维护功能。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制约下,大陈岛垦荒实践产生大陈岛垦荒精神,并使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而对社会结构产生建构功能。社会结构经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地方性实践规范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动,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社会功能正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元元[4](2019)在《司法无言之知的转化机制及其优化——案例研究的知识社会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勾连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智识一技术媒介,案例研究的引入和推广具有范式转型的意义。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观之,案例研究是司法运作中无言之知的转化机制,能够将大量默会的司法知识转化为足以在更为普遍意义上的可交流、分享的一般性命题,从而对司法实践具有智识指引价值,有助于推进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之间科学辩证关系的构建。案例研究的知识形态转化功能的顺利运转,丰富了法学人对于真实法律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司法实践的"地方性知识"升华为一般性命题,为日趋复杂的司法决策提供了崭新的实证进路。创造激励不足、知识转换成本过高、传布流播渠道有待拓宽导致案例研究的无言之知转化职能出现异化。应当从注重案例典型性、强化理论预设自觉意识、增强最终结论的普遍性、适时引入"他者"视角等层面入手,优化案例研究对于司法无言之知的转化机能,籍此完善法学研究的智识运行。(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儒田,何松[5](2019)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我国融媒体议题研究状况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2008~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载体之间出现交叉整合的发展趋势,催化了媒介传播语境的全方位变革,同时,我国关于融媒体的研究发展也呈现出繁荣态势。本文试通过文献计量的科研评价方法,结合知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论述,探讨国内融媒体研究的知识发展情况,为未来融媒体研究的拓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19年09期)

刘儒田,董芍君[6](2019)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国际环境传播议题研究状况——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1990-2019)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对象几乎囊括科学所涉及的任何思想与理论,其试图从社会存在与科学知识二者间寻求有效的关系阐释,以揭露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知识生产、传播等环节的根源性与发展性。环境传播作为国内外传播研究的热点议题,其产生和发展与特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经验等因素均存在着关联。文章借助文献计量工具,在描摹当前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尝试讨论目前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知识热点和相关建设情况,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关照环境传播的研究事业,探求环境传播的未来发展,也为深化我国环境传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明哲[7](2019)在《后期维特根斯坦与知识的社会性——论D.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知识社会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出了知识研究的"强纲领"后,D.布鲁尔致力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借助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布鲁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早期知识论思想中的缺陷,并精致化了其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论证。基于对语言游戏理论、意义有限论与规则遵守等思想的阐述,布鲁尔对意义决定论与逻辑必然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社会性是知识的首要属性。尽管布鲁尔的知识论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但是布鲁尔基于社会学视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发掘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当代价值,尤其有助于发掘维特根斯坦在社会哲学领域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少杰[8](2019)在《从物理学到现象学:空间社会学的知识基础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社会学以物理学为知识基础对社会空间开展了实证主义的客观论研究;现象学对物理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了深入的空间论批判,揭示了知觉表象、身体图式、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在现象认知和空间行为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了主观因素和主体间性的意义与价值;福柯、列斐伏尔等人为代表的当代空间社会学,吸取或借鉴了现象学关于空间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在新的知识基础上开展了注重知觉表象和权利价值的空间社会学研究;面对新形势下更加复杂的空间现象或空间问题,应当认真总结经典与当代空间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开展把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和表象空间统一起来的空间社会学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9期)

王稳[9](2019)在《五四后期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的文化社会学研究——以《在酒楼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鲁迅先生为何有这样的描述,其背景和缘由是什么?为此,将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精神与行动表征的描述置于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作为理论支撑,从场域、惯习及资本叁个核心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渐失是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当时社会价值的突出表象,这种表象是五四后期社会剧烈变革所造成知识分子精神实体在场域、资本及惯习的深刻影响下,发生质变的中心问题,体现在与场域(社会空间)、惯习(主观行为)、资本(客观行为)深层的社会关系。这种深层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尚武精神的聚合",导致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精神状态及"格外迂缓"的行动表征,并最终影响了知识分子改革社会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艳[10](2019)在《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社会学问题》是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社会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知识的现象学问题和社会哲学中的知识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舍勒认为知识社会学是文化社会学的组成部分,他把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称为现实要素,观念、价值、知识的领域称为理念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遵循叁阶段定律,即血缘关系、政治权利和经济因素,叁者顺序不可颠倒。舍勒还对团体知识和个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分析。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信息化社会中,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受到广泛关注,给中外哲学界带来了创新和启发。(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知识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知识社会学旨在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社会内容,不能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条件、个体体验等因素。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伯格和卢克曼的建构论分析框架,从客观建构和主观建构两个层面,分析医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揭示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理解不能仅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并利用医学知识,更要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认识到个体对医学知识的内化,乃是制度化、合法化的知识与个人主观体验不断辩证的过程,从而避免具体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物化及工具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锦.“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2].古雅琳,于成.医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

[3].钱志远.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社会功能——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台州学院学报.2019

[4].吴元元.司法无言之知的转化机制及其优化——案例研究的知识社会学反思[J].法学.2019

[5].刘儒田,何松.知识社会学视角下我国融媒体议题研究状况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2008~2018)[J].中国广播.2019

[6].刘儒田,董芍君.知识社会学视角下国际环境传播议题研究状况——基于webofscience数据(1990-2019)的可视化知识图谱[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

[7].孙明哲.后期维特根斯坦与知识的社会性——论D.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世界哲学.2019

[8].刘少杰.从物理学到现象学:空间社会学的知识基础转移[J].社会科学战线.2019

[9].王稳.五四后期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的文化社会学研究——以《在酒楼上》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

[10].马艳.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卡尔·曼海姆马克斯·舍勒科学的交流与评价网络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社会关系科学知识社会学原理下的国家安...

标签:;  ;  ;  ;  ;  ;  ;  

知识社会学论文_周丽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