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脂肪变论文_谢晓,刘婷,董志霞,夏幼辰,张启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脂肪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乙型肝炎,抗病毒,肝病,酒精性,莱菔,脂肪肝。

肝脂肪变论文文献综述

谢晓,刘婷,董志霞,夏幼辰,张启迪[1](2019)在《FibroTouch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对肝脂肪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FibroTouch定量检测肝脂肪变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肝脏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0月纳入脂肪肝可疑人群63例,行FibroTouch检测和肝活检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值的诊断效能和影响因素。结果经肝组织学检查,诊断为S0者36例(57.1%),NAFLD人群27例,其中S1者12例(19.1%),S2者9例(14.3%),S3者6例(9.5%);其CAP值分别为(200.2±21.2) dB/m、(228.7±51.7) dB/m、(259.4±29.1)dB/m和(320.5±22.4) dB/m;CAP与BMI(r=0.503,P=0.000)、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r=0.761,P=0.000)呈显着正相关;BMI和肝脂肪变程度为C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CAP值诊断肝脏脂肪变S1、S2和S3的截断点分别为212 dB/m、246 dB/m和287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81.5%、86.7%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80.6%、91.7%和96.5%。结论 FibroTouch可以有效而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肖海英[2](2019)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白介素25水平与肝脂肪变严重程度和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内白介素(IL)25与肝脂肪变严重程度、M2型巨噬细细胞活化等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NAFLD诊治提供参考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消化及内分泌门诊或住院部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NAFL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饮酒史,用药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检测肝功能、血脂四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ELISA法检测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随机法选择NAFLD患者10例进行肝活检,对照组6例研究对象术中肝标本,通过RT-PCR法检测肝内IL-25及th2型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mRNA水平,免疫组化或荧光检测肝内IL-25,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分组患者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的比较1.1 NAFLD患者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的比较研究中共纳入119例研究对象(男69例),其中NAFLD患者87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41例),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48±16岁,最大79岁,最小为19岁。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体重更重,BMI,腰围,臀围,WHR更大;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更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更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更高,ISI更低。1.2不同脂肪变程度的NAFLD患者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的比较与轻度脂肪变患者相比,中重度脂肪变患者体重更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血脂代谢及糖代谢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3 NAFLD患者与NAFLD合并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的比较与单纯性NAFLD组相比,NAFL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更大,血压更高;AKP明显升高,ALB、TP较低;TG较高,HDL明显减少;FPG、FINS、HOMA-IR、HbA1c均较高,ISI低于单纯性NAFLD患者。2.IL-25等血清因子之间的比较与对照组(n=20例)相比,NAFLD组(n=68例)患者血清IL-13(P=0.038)减少,IL-4(P=0.21)、IL-25(P=0.21)血清水平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性脂肪变(n=60例)与中重度脂肪变(n=27例)患者两组血清IL-25(P=0.46)、IL-13(P=0.9)、IL-10(P=0.64)、IL-5(P=0.55)、IL-4(P=0.49)血清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单纯性NAFLD组(n=34例)相比,NAFLD合并T2DM组(n=34例)患者IL-4(P=0.003,IL-5(P=0.006)IL-13(P=0.000),IL-25(P=0.000)均高于单纯性NAFLD组。3.肝内各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肝内IL-13(P<0.03),IL-4(P<0.004)mRNA表达水平明显偏低;肝内IL-25(P<0.316)、IL-10(P<0.593)mRNA水平比对照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患者TGM2(P<0.713)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内CD206(P<0.736)mRNA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肝内CD68(P<0.021)mRNA表达水平明显偏高。4.肝内CD68,IL-25及精氨酸酶-1(arg-1)、重组人组织转谷氨谷氨酰胺酶(TGM2),甘露糖受体(CD206)蛋白表达比较肝脏免疫组化/荧光分析发现NAFLD患者肝内arg-1蛋白、TGM2与CD206共定位蛋白表达及IL-25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肝内CD68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脂肪肝变性的加重,肝内arg-1,TGM2与CD206共定位蛋白及IL-25表达减少更为明显,CD68表达增加。5.血清IL-25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血清IL-25与血清IL-13(r=0.314 P=0.003)、IL-10(r=0.536 P=0.001)、IL-4(r=0.609 p=0.000)、IL-5(r=0.750 p=0.000)、FPG(r=0.240 P=0.024)、HbA1c(r=0.234 p=0.028)呈正相关,与BMI(r=-0.2 P=0.022)、ALT(r=-0.277P=0.033)、AST(r=-0.263 P=0.009)、ALB(r=-0.290 P=0.006)呈负相关,与血脂等其他指标不相关。结论:NAFLD患者体内IL-25水平与肝脂肪变性和相关炎症严重程度成负相关,与M2型巨噬细胞活化成正相关。人体内IL-25及M2型巨噬细胞可能对NAFLD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于忠省,周彬,唐德为,刘沙沙[3](2019)在《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研究肝脂肪变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0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细胞脂肪化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无脂肪肝, 27例)、b组(轻度脂肪肝, 43例)、c组(中度及以上脂肪肝, 32例)叁组。叁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比较叁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叁组治疗6个月时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均高于本组治疗3个月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3、6个月时的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c组治疗3、6个月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3个月时的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时的HBV DNA转阴率为74.07%、HBsAg转阴率为70.37%、HBeAg转阴率为66.67%,均高于b组治疗6个月时的44.19%、41.86%、39.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脂肪变程度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肝脂肪变会影响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丽芬,陈志锦,余冰冰[4](2019)在《Fibro Touch与B超、CT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早期诊断价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影像引导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 Touch,FT)的脂肪衰减参数(FAP)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2018年5-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和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分析CT计算得到的肝脾比值、B超诊断结果和FT检查肝脏所得FAP值。同时,为保证Kappa一致性和ROC曲线值的一致性,分别对照FAP值、B超结果及采用肝脾比值诊断肝脂肪变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B超诊断肝脂肪变阴性37例(30.83%),阳性83例(69.17%);参照B超结果,得到F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79.7%。CT诊断肝脂肪变阴性91例(75.83%)、阳性29例(24.17%),轻度(1级)24例(20.00%)、中度(2级)4例(3.33%)、重度(3级)1例(0.83%);参照CT结果,F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6.4%、94.4%,B超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8%、91.4%。FT诊断肝脂肪变结果与B超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0.522,P<0.000 1),但与CT的一致性较低(Kappa系数=0.272,P<0.000 1)。结论:FT在早期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患者无创、且检测成本低,因此FT是一种在临床早期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领域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09期)

陈楠[5](2019)在《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脂肪变程度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与肝脂肪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体检和住院的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的患者。用统一型号的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IEELite)根据肝弹性检测标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腹部肝脏超声诊断,诊断结果按照肝脂肪衰减参数值大小,分为0级(阴性:FAP值<240 dB/m)、1级(轻度:240dB/m≤FAP值<265 dBb/m)、2级(中度:265 dB/m≤FAP值<295dB/m)和3级(重度:FAP值≥295dB/m),1~3级为阳性。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叁组:分别为轻度脂肪肝组(n=50)、中度脂肪肝组(n=50)、重度脂肪肝组(n=50),并且选择腹部肝脏超声诊断结果正常的非代谢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0)。对每组的一般资料数据和生化指标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1.经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四个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随着肝脂肪变程度的加重,男性比例逐步增加,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逐步升高。2.经方差分析显示:四个组在尿素氮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随着肝脂肪变程度的加重,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逐步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逐步降低。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着脂肪肝脂肪变程度的的加重,其病情也逐渐加重。(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田思聪,雷鹏,孙瑶,杨修利,单毓娟[6](2019)在《莱菔硫烷下调DGAT2和ACAT1表达抑制肝脂肪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脂肪滴和脂滴外周蛋白的影响,阐明莱菔硫烷抑制高脂摄入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模型,用莱菔硫烷干预。根据体质量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n=10):正常食物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高剂量莱菔硫烷(20 mg/kg)处理组、高脂饲料+中剂量莱菔硫烷(10 mg/kg)处理组、高脂饲料+低剂量莱菔硫烷(5 mg/kg)处理组和高脂饲料+阳性药物(30 mg/kg)组。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内脂滴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中甘油叁酯和胆固醇的关键合成酶DGAT2和ACAT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脂滴外周蛋白PLIN1、PLIN2、PLIN3和PLIN5的表达。结果莱菔硫烷能够减轻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体质量的增加,降低大鼠肝脏内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脂肪滴积累,缩小脂肪滴体积。各剂量莱菔硫烷均显着下调大鼠肝脏中DGAT2和ACAT1蛋白的表达(P<0.01)。高剂量莱菔硫烷组大鼠肝组织中PLIN2、PLIN5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结论莱菔硫烷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肝组织中DGAT2、ACAT1的表达以及脂滴外周蛋白PLIN2、PLIN5的表达,抑制脂滴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园园[7](2019)在《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肝作为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慢性肝部疾病,患病后若无法予以及时、科学的治疗,将会导致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由于现阶段该病治疗尚缺乏明确的病原疗法,针对其进行干预最常用的手段仍为抗病毒治疗。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在试验研究中指出[1],肝脂肪变会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本文特此展开探析,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冉[8](2019)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血脂指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DN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叁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效果十分显着,能够使其血脂指标得到改善,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余冰冰,张丽芬,陈志锦,钟毓瑜[9](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合并脂肪肝对慢性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收集51例慢性乙肝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择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性慢性乙肝患者51例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以及观察组中轻度及中度肝脂肪变患者治疗48周时的肝功能指标及病毒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且病毒学指标水平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轻度肝脂肪变患者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水平与中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肝脂肪变会对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叶建敏,罗颖敏[10](2018)在《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以来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NAFLD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观察组应用FibroTouch R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71.43%(35/4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对NAFLD患者的诊断价值确切,应用该诊断方式,实现了对肝脏脂肪变程度的定量检测;Fibrotouch的检测结果为经过仪器精密计算的具体数值,可减少主观因素引起的人为误差,显着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7期)

肝脂肪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体内白介素(IL)25与肝脂肪变严重程度、M2型巨噬细细胞活化等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NAFLD诊治提供参考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消化及内分泌门诊或住院部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NAFL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饮酒史,用药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检测肝功能、血脂四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ELISA法检测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随机法选择NAFLD患者10例进行肝活检,对照组6例研究对象术中肝标本,通过RT-PCR法检测肝内IL-25及th2型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mRNA水平,免疫组化或荧光检测肝内IL-25,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分组患者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的比较1.1 NAFLD患者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的比较研究中共纳入119例研究对象(男69例),其中NAFLD患者87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41例),对照组32例,平均年龄48±16岁,最大79岁,最小为19岁。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体重更重,BMI,腰围,臀围,WHR更大;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更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更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更高,ISI更低。1.2不同脂肪变程度的NAFLD患者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的比较与轻度脂肪变患者相比,中重度脂肪变患者体重更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血脂代谢及糖代谢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3 NAFLD患者与NAFLD合并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的比较与单纯性NAFLD组相比,NAFL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更大,血压更高;AKP明显升高,ALB、TP较低;TG较高,HDL明显减少;FPG、FINS、HOMA-IR、HbA1c均较高,ISI低于单纯性NAFLD患者。2.IL-25等血清因子之间的比较与对照组(n=20例)相比,NAFLD组(n=68例)患者血清IL-13(P=0.038)减少,IL-4(P=0.21)、IL-25(P=0.21)血清水平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性脂肪变(n=60例)与中重度脂肪变(n=27例)患者两组血清IL-25(P=0.46)、IL-13(P=0.9)、IL-10(P=0.64)、IL-5(P=0.55)、IL-4(P=0.49)血清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单纯性NAFLD组(n=34例)相比,NAFLD合并T2DM组(n=34例)患者IL-4(P=0.003,IL-5(P=0.006)IL-13(P=0.000),IL-25(P=0.000)均高于单纯性NAFLD组。3.肝内各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肝内IL-13(P<0.03),IL-4(P<0.004)mRNA表达水平明显偏低;肝内IL-25(P<0.316)、IL-10(P<0.593)mRNA水平比对照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患者TGM2(P<0.713)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内CD206(P<0.736)mRNA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肝内CD68(P<0.021)mRNA表达水平明显偏高。4.肝内CD68,IL-25及精氨酸酶-1(arg-1)、重组人组织转谷氨谷氨酰胺酶(TGM2),甘露糖受体(CD206)蛋白表达比较肝脏免疫组化/荧光分析发现NAFLD患者肝内arg-1蛋白、TGM2与CD206共定位蛋白表达及IL-25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肝内CD68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脂肪肝变性的加重,肝内arg-1,TGM2与CD206共定位蛋白及IL-25表达减少更为明显,CD68表达增加。5.血清IL-25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血清IL-25与血清IL-13(r=0.314 P=0.003)、IL-10(r=0.536 P=0.001)、IL-4(r=0.609 p=0.000)、IL-5(r=0.750 p=0.000)、FPG(r=0.240 P=0.024)、HbA1c(r=0.234 p=0.028)呈正相关,与BMI(r=-0.2 P=0.022)、ALT(r=-0.277P=0.033)、AST(r=-0.263 P=0.009)、ALB(r=-0.290 P=0.006)呈负相关,与血脂等其他指标不相关。结论:NAFLD患者体内IL-25水平与肝脂肪变性和相关炎症严重程度成负相关,与M2型巨噬细胞活化成正相关。人体内IL-25及M2型巨噬细胞可能对NAFLD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脂肪变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晓,刘婷,董志霞,夏幼辰,张启迪.FibroTouch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对肝脂肪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2].肖海英.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白介素25水平与肝脂肪变严重程度和M2型巨噬细胞活化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于忠省,周彬,唐德为,刘沙沙.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张丽芬,陈志锦,余冰冰.FibroTouch与B超、CT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早期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

[5].陈楠.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脂肪变程度关系的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9

[6].田思聪,雷鹏,孙瑶,杨修利,单毓娟.莱菔硫烷下调DGAT2和ACAT1表达抑制肝脂肪变的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7].王园园.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8].李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9].余冰冰,张丽芬,陈志锦,钟毓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

[10].叶建敏,罗颖敏.FibroTouchR脂肪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调节脂质生成分子机制局灶性肝脂肪变性A. CT示肝实质密...随访期间维持单纯性肝脂肪变和...随访期间发生与未发生单纯性肝脂肪2-46组AD模型小鼠肝脂肪变高脂饮食加重SIRT1LKO小鼠肝脂肪变

标签:;  ;  ;  ;  ;  ;  ;  

肝脂肪变论文_谢晓,刘婷,董志霞,夏幼辰,张启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