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卫红吴秉德韩月英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15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干预组9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康复指导;对照组:一般生活指导和病情随访。两组病例均观察2年,有关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监测血压率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相关指标有所变化,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康复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在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18.8%,病人数高达2亿[1]。目前,高血压群体普遍存在着“三高”、“三低”现象,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自残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高血压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1.6%,高于全国水平,为此,本中心自2010年起在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2012年随机抽取了社区3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186例,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来源本中心慢性病管理档案中35岁以上,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4例,对照组92例。干预组:男42例、女52例,平均年龄48.1±12.3岁;平均血压156±10.6mmHg;病程2年4个月至20年不等,平均9±11.1年;其中,Ⅰ级高血压者67人,占71.3%;Ⅱ级高血压者19人,占20.2%;Ⅲ级高血压者8人,占8.5%;对照组:男41例、女51例,平均年龄49.6±12.2岁;平均血压152±9.8mmHg;病程1年8个月至19年不等,平均9±11.2年;其中,Ⅰ级高血压者66人,占71.8%;Ⅱ级高血压者20人,占21.7%;Ⅲ级高血压者6人,占6.5%。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效果评价标准[2]:显效: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但未将至正常,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症状及血压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方法:组建团队和专业培训,制定实施计划,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血压的正常值、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的危害、得了高血压怎么办?等等)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占93%。

干预组:⑴、饮食指导: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少油脂,少盐,饮食清谈,多食蔬菜水果,限酒戒烟;⑵、定期监测血压,指导患者如何自测血压,做到每周测1次血压;⑶、体能锻炼:锻炼要适当,避免高强度运动,避免长期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⑷、每月检测1次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等有关指标;⑸、根据病情或实验室指标及时作相应处理。

对照组:一般生活方式指导,病情随访,告诫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血压的变化、规范服药率、血压的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等观察指标,两组之间都具有明显差异,见表1、2、3.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5%和6%[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高血压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据有关报道,60%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而是在患其他疾病时无意发现,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普遍薄弱。如何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必须加强社区卫生科普知识的宣教。要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需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卫生科普宣传: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优势,在社区公共场所,定期开展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活动,让居民了解高血压的成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高血压的危害性。同时,在各村委会的健教室不定期地播放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录像,将高血压宣传小册子及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社区居民、患者和家属,增强居民的防病意识,防治高血压从娃娃开始。

2、加强体育锻炼: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没有疫苗可用,只有预防。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减轻体重,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建立健康生活的方式: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减少脂肪总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制钠的摄入、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限酒戒烟,避免精神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等等,均有利于血压的降低和其他并发症的减少[3]。有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并能提高生活质量[4]

4、定期开展筛查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应定期开展高血压人群的筛查工作,并通过门急诊首诊测血压,下乡医疗咨询,单位健康体检等途径去发现病人。

5、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定高血压随访表,实施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提高疾病的监测手段,随时处理疾病的变化和病情评估。

6、实施分级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需实施分级管理:一级高血压者,每2个月随访1次;二级高血压者,1个月随访1次;三级高血压者,隔周随访1次。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症状随时调整随访时间。

总之,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的波动,对防治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琦,王艳玲,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对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9),803-805.

[2]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29.

[3]余振球等.高血压科疾病诊疗规范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3.

[4]洪昭光.健康是财产[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72.

作者简介:李卫红,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社区慢性病管理。

标签:;  ;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