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模型论文_崔书岳,康志江,邸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缝洞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模型,碳酸盐,数值,波速,压力,守恒定律。

缝洞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崔书岳,康志江,邸元[1](2019)在《基于多相流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由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组成,溶洞是该类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油藏的最主要特点。现有的多重介质模拟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未充填溶洞内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在多相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数值解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溶洞内多相流体计算模型,实现了溶洞内多相流体流动的描述,并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研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平台。该软件实现了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数据管理、方案管理、模拟计算、数据显示等功能。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能够实现缝洞型油藏数值模型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剩余油定量描述、潜力区域分析等工作。(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胥瀚文,席家辉,卓小婧,张琛博[2](2019)在《顺南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解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体类型复杂多样,往往储层空间以复杂的孔、缝和溶蚀洞穴组合,给储层参数的获取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试井方法解释分析储层缝洞参数,对指导该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研究成果,将顺南区块碳酸盐岩分为缝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两类,根据储层空间内井筒与缝、洞组合关系,建立了5类试井解释模板,即井-缝-洞、井-洞-缝-洞、井-缝-洞-缝、远溶洞、近溶洞边界,并阐述了不同流动阶段储层渗流响应特征。并探讨了实际井解释模型的选择依据,需要通过静态地质特征、生产动态特征以及试井曲线特征综合选择。(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刘承婷,刘钢,李家丞,闫作秀[3](2019)在《基于Fluent与Hernandez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问题,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油水分布特征研究。在不同参数取值下,对Hernandez模型进行计算。将复杂的缝洞结构简化为4种几何模型。分析缝洞结构、驱替水的注入速度和油的运动粘度和油水粘度比4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归纳缝洞内流体流动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驱替水进入缝洞占据原油空间位置是水驱油的主要采收机理;水注入的速度会影响缝洞的初期出油率,但不会影响缝洞内极限原油剩余率;油水粘度比越高,原油采出率越高,缝洞内剩余油量越少;在水驱前缘位置所受到的粘性力越大,越有利于油水互相扩散;扩散系数对于不同的缝洞类型有不同数量级的取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冬梅,林子航,康志江,王吉祥,邢路通[4](2019)在《基于EEMD高斯过程自回归模型的缝洞型油藏开发动态指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缝大洞的存在使得见水特征复杂多样,同时受各类工程、地质因素影响,生产数据非线性、非稳态,动态指标实时预测难度大。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信息熵的高斯过程自回归模型的开发动态指标预测方法:①利用EEMD方法将生产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平稳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②采用信息熵计算由于工作制度频繁调整而引起的数据波动程度;③利用分解的低频分量提取拟稳态数据段,对方差贡献度较大的各IMF分量建立高斯过程自回归模型;④迭加各分量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值。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有效应用于缝洞型油藏开发动态指标预测,可以预测生产井各项生产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后期生产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指导油田的整体开发。(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鑫,卢志炜,李冬梅,徐燕东,李培超[5](2019)在《缝洞型油藏波动和流动耦合模型井底压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油藏储集介质包括基质、裂缝和溶洞.在缝洞型油藏的研究中,由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和流动机理,裂缝-溶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简化为粒间窜流,然而实际地层中如果溶洞体积很大,会导致流动过程中压力变化很大,所以溶洞并不能被简化为一种介质.通过联立力学叁大守恒方程,洞中的压力是以波的形式在溶洞中传播(类似于一种压力降的形式)的理论首次被提出,进而形成了波动和流动耦合的缝洞型油藏新的试井模型,并与外部地层渗流方程相结合形成新的完备的控制方程组,再通过Laplace变换和数值反演,得到了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典型图版.结果表明,井底压力曲线形态受流动和波动相关的无量纲参数以及与外部地层性质有关的无量纲参数的影响,针对各个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与新疆油田的某实例井相拟合,发现曲线拟合效果很好,地质解释结果与实际结果符合.(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江同文,肖阳,刘子龙,罗慎超,张丽英[6](2019)在《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自流注水耦合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中后期需要进行注水替油增产作业,但中国自流注水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完整的自流注水流动模型和开发效果优化设计软件。从部分射开水层、射孔孔眼、水阀和缝洞体等关键局部节点出发,建立了缝洞型水层-缝洞体单元流动模型,对部分射开水层、射孔孔眼和水阀等关键节点采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流动仿真,将各个节点的流动方程进行联立耦合,建立全系统流动耦合模型,并利用Eclipse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整体上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的自流注水数值模拟模型可用于缝洞型储集层自流注水量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的预测,为自流注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邓睿,谢雅西,黄兴涛[7](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自流注水流动耦合计算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衰竭,非常规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碳酸盐岩油藏便是典型之一。我国新疆塔里木油田很多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储层,其中一部分具有典型溶洞型特征,为了解决能量补给所需水源问题,这类开发井可以采用自流注水技术。本文对自流注水过程进行节点流态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将各节点流动方程联立耦合起来,获得自流注水系统耦合计算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油田实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屈鸣,侯吉瑞,李军,谭涛,郭臣[8](2018)在《缝洞型油藏叁维可视化模型底水驱油水界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为了真实反映缝洞型油藏底水驱过程中油水界面特征,以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为基础,设计并制作缝洞型油藏叁维可视化物理模型进行底水驱室内实验,对缝洞单元宏观油水界面特征、缝洞组合油水界面特征、底水锥进油水界面特征、填充物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单元内,宏观油水界面高度差加剧了油藏内部流场的不均匀分布。水体垂直进入上部溶洞时,实际水体凸起高度大于静止状态下的水体凸起高度,我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泉眼效应"。缝洞组合中,缝洞油水界面受润湿性、弯曲液面附加压力、连通性的影响,存在高度差,油水界面无因次高度差与裂缝采收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盲端洞中油水界面呈凸液面,底水可抬升油水液面高度和油水凸液面凸起高度。溶洞井和裂缝井底部发生底水锥进时,油水界面特征不同,裂缝井井底锥进现象比溶洞井井底锥进现象更为明显。受填充物润湿性影响,油水界面在填充区域上升较快,易形成窜流通道,局部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填充物所在区域流体呈现渗流特征。室内研究结果可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矿场底水驱开发方案设计及剩余油挖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杜鑫,李冬梅,徐燕东,卢志炜,李培超[9](2018)在《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缝洞型油藏的流动研究中,溶洞都被简化为多重介质中的一种介质,并未在溶洞中建立流动方程。当溶洞体积较大时,这种简化处理方式误差较大。该文根据力学叁大守恒定律,提出了溶洞中的压力变化是由流动和波动共同产生的,依据这一理论,建立了井筒与溶洞相联通情况下的流动方程并给出了井筒和溶洞之间的压力差表达式,以此作为地层渗流方程的内边界条件,从而形成完备的渗流方程组。通过定义无量纲量,并对无量纲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得到Laplace空间上的井底压力,由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得到试井分析所需的图版曲线。研究表明:有溶洞的井底压力变化曲线有四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主要为井筒向井口供给流量,后两个部分主要为溶洞向井口供给流量。并分析了图版中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并对新疆油田的某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生产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5期)

邹宁,黄知娟,李晓娜,马国锐,林加恩[10](2018)在《缝洞型油藏井间单一管道示踪剂产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间示踪剂监测是定量表征缝洞型油藏井间复杂裂缝信息的重要手段。从注水井注入示踪剂段塞,通过以注入水与示踪剂在管道中运动的基本假设为基础,建立示踪剂在单一管道中运移的物理模型,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出发,利用Hagen-Poiseuille方程,建立了井间单一管道示踪剂产出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示踪剂产出曲线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建立缝洞型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对缝洞型油藏进行实时监测、方案优化调整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缝洞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体类型复杂多样,往往储层空间以复杂的孔、缝和溶蚀洞穴组合,给储层参数的获取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试井方法解释分析储层缝洞参数,对指导该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研究成果,将顺南区块碳酸盐岩分为缝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两类,根据储层空间内井筒与缝、洞组合关系,建立了5类试井解释模板,即井-缝-洞、井-洞-缝-洞、井-缝-洞-缝、远溶洞、近溶洞边界,并阐述了不同流动阶段储层渗流响应特征。并探讨了实际井解释模型的选择依据,需要通过静态地质特征、生产动态特征以及试井曲线特征综合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缝洞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崔书岳,康志江,邸元.基于多相流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制与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19

[2].胥瀚文,席家辉,卓小婧,张琛博.顺南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解释模型[J].清洗世界.2019

[3].刘承婷,刘钢,李家丞,闫作秀.基于Fluent与Hernandez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4].张冬梅,林子航,康志江,王吉祥,邢路通.基于EEMD高斯过程自回归模型的缝洞型油藏开发动态指标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19

[5].杜鑫,卢志炜,李冬梅,徐燕东,李培超.缝洞型油藏波动和流动耦合模型井底压力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6].江同文,肖阳,刘子龙,罗慎超,张丽英.哈拉哈塘油田缝洞型油藏自流注水耦合计算模型[J].新疆石油地质.2019

[7].邓睿,谢雅西,黄兴涛.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自流注水流动耦合计算模型及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9

[8].屈鸣,侯吉瑞,李军,谭涛,郭臣.缝洞型油藏叁维可视化模型底水驱油水界面特征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18

[9].杜鑫,李冬梅,徐燕东,卢志炜,李培超.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10].邹宁,黄知娟,李晓娜,马国锐,林加恩.缝洞型油藏井间单一管道示踪剂产出模型研究[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论文知识图

4-3缝洞模型(1)亚克力玻...4-3缝洞模型(1)亚克力玻...5-1未填充岩心的单井缝洞模型...5-1未填充岩心的单井缝洞模型...碳酸盐岩缝洞模型油藏可视化物理...缝洞模型可视化值压雇水奥油流程

标签:;  ;  ;  ;  ;  ;  ;  

缝洞模型论文_崔书岳,康志江,邸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