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漂白论文_邢勉,赵强,周舒珂,林建航,蒲俊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置换漂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洗涤器,表观,化学,漂白剂,合剂,机械,酸洗。

置换漂白论文文献综述

邢勉,赵强,周舒珂,林建航,蒲俊文[1](2010)在《高得率浆H_2O_2置换漂白及其滤液循环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倍体毛白杨高得率浆H2O2单段置换漂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条件:H2O25g/l,温度80℃,pH12,Na2SiO3、NaOH、H2O2的用量比3∶3.6∶5,置换速度0.8ml/s,动态置换后的静置时间30~60min。在该条件下,漂白时间大大缩短,白度增值可达28.1~29.6%ISO,最终白度可达80%ISO。对该条件下H2O2置换漂白滤液循环利用对漂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置换漂白滤液循环利用对漂后浆料白度和返黄值均无不利影响,可以节约用水量甚至药品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0年14期)

邢勉[2](2010)在《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超声波预处理与H_2O_2置换漂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CMP)为原料,采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设备对其进行H2O2置换漂白以缩短漂白时间,提高漂白效率,实现速生杨化机浆的高效、清洁漂白。同时对置换螯合和超声波预处理对H2O2漂白效果的影响,及各种预处理与漂白相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叁倍体毛白杨CMP浆的H2O2置换漂白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动、静漂浆浓10%,置换速度0.8mL/s,静漂时间30~60min,漂白温度80℃, pH12, MgSO4 0.1g/L, Na2Si033.6g/L, NaOH3g/L, H2O25g/L,在漂白时间减半的同时,漂白效率大大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漂液与纤维作相对运动,打破了纤维表面水膜浓度平衡,使得纤维细胞壁饱和水分中H2O2浓度始终高于常规方法,较大的浓度梯度大幅加速了漂白进程,提高了漂白白度和效率。滤液的循环使用对漂后浆料白度和返黄值均无不利影响。对杨木化机浆H2O2漂白分别进行EDTA、DTPA置换螯合和H2SO4置换酸洗预处理,效果略高于常规预处理效果。其中酸洗置换预处理效果最好,比经常规酸洗预处理的漂后浆料白度高1%ISO。酸洗液及EDTA、DTPA螯合液可循环使用。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浆浓1.5%,20min,50℃,振幅90%,脉冲20s。预处理后经常规过氧化氢漂白(H2O25%),最终白度提升3.5%ISO,达80.2%ISO。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纸浆纤维结构、表面形态及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超声处理后并没有新的官能团生成,纤维素晶体类型也无变化,但细胞壁发生了褶皱、裂纹、破损、分层和细纤维化等形态变化,促进纤维吸水润胀及反应试剂的可及度,提高纤维反应面积及反应程度,强化过氧化氢漂白效果。经超声处理的纤维素结晶度呈下降趋势,而经过超声处理-H2O2漂白处理的纤维素结晶度却呈上升趋势。经过超声波预处理、置换酸洗预处理,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置换漂白后白度均可达到80%ISO,超声处理与置换漂白产生了一定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张晓丽,刘书钗[3](2002)在《蓝桉CTMP浆DTPA置换螯合预处理及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蓝桉CTMP浆用 DTPA进行置换螯合预处理,得出了 DTPA置换螯合的最佳条件为:DTPA用量 0.3%,PH7.0,温度70℃。通过对蓝桉CTMP浆H2O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得出了最佳的操作 条件为药液流速10ml/min,置换后的静止时间为 15min,抽吸漂液、挤压后再静止 15min,用 200ml水量进行置换洗涤。置换漂白的工艺参数为:H2O2用量5~15g/l,pH10.8,温度70℃, Na2SiO33.33g/l,MgSO40.056g/l。H2O3用量为5g/l时,白度可达77.14%ISO;H2O2用量为15g/l时, 白度可达81.00%ISO(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02年02期)

张晓丽,刘书钗[4](2002)在《蓝桉CTMP浆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蓝桉CTMP浆H2O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得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02年01期)

李新平,陈中豪[5](2001)在《蓝桉CTMP多段过氧化氢逆流置换漂白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用置换漂白装置中进行了蓝桉CTMP多段H2 O2 逆流置换漂白的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 :漂后浆白度随新鲜漂液H2 O2 浓度的提高而提高 ,但在相同的新鲜漂液H2 O2 浓度下 ,不同漂液量时的漂后浆白度基本相同。为了获得较高的漂后浆白度、较低的H2 O2 消耗量和较高的漂白效率 ,可以使用较高的新鲜漂液H2 O2 浓度和较低的漂液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李新平,马邕文,陈中豪[6](2001)在《漂液的穿透特性对蓝桉CTMP H_2O_2置换漂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包含穿透曲线、穿透时所用漂液量和漂液穿透时的表观流速等因素在内的穿透特性对单段蓝桉CTMP过氧化氢置换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用置换漂白反应器中进行H2O2置换漂白实验时,存在较严重的沟流现象,要用约2倍于浆层中液体的漂液才能基本置换完浆层中的液体;漂液穿透浆层时的表观流速对漂白有较大影响,漂后浆白度和H2O2消耗量都随表观流速增加而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01年04期)

李新平,马邕文,陈中豪[7](2001)在《设备因素对H_2O_2置换漂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2 O2 置换漂白中 ,设备因素对H2 O2 的无效分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采用聚酯滤网和在反应器内表面涂环氧树脂是降低H2 O2 置换漂白中H2 O2 消耗量的有效手段。在铝制容器中 ,H2 O2 漂液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 ,铝材有可能成为制造H2 O2 置换漂白反应器和H2 O2 常规漂白反应器的优良金属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蒋智,蒋忠道,许元春[8](2001)在《纸浆置换漂白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纸浆漂白采用置换漂白新的工艺情况。(本文来源于《湖北造纸》期刊2001年02期)

宋海农[9](2001)在《置换漂白技术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置换漂白的概念早在1920年就有人提出,但直到1964年,才由Rapson和Anderson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而获得专利,他们称之为动态漂白(DynamicBleach-ing)[1]。随着动态漂白概念的出现,引入了传统漂白概念不同的漂白方法——置换漂白(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01年01期)

刘常锋,刘书钗[10](2000)在《蓝桉CTMP的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蓝桉CTMP的H2 O2 单段置换漂白的影响因素 (H2 O2 浓度、漂液 pH值、漂白温度、漂白时间、Na2 SiO3及MgSO4 的使用浓度等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揭示了置换漂白的一般规律及较佳的漂白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广东造纸》期刊2000年06期)

置换漂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CMP)为原料,采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设备对其进行H2O2置换漂白以缩短漂白时间,提高漂白效率,实现速生杨化机浆的高效、清洁漂白。同时对置换螯合和超声波预处理对H2O2漂白效果的影响,及各种预处理与漂白相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叁倍体毛白杨CMP浆的H2O2置换漂白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动、静漂浆浓10%,置换速度0.8mL/s,静漂时间30~60min,漂白温度80℃, pH12, MgSO4 0.1g/L, Na2Si033.6g/L, NaOH3g/L, H2O25g/L,在漂白时间减半的同时,漂白效率大大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漂液与纤维作相对运动,打破了纤维表面水膜浓度平衡,使得纤维细胞壁饱和水分中H2O2浓度始终高于常规方法,较大的浓度梯度大幅加速了漂白进程,提高了漂白白度和效率。滤液的循环使用对漂后浆料白度和返黄值均无不利影响。对杨木化机浆H2O2漂白分别进行EDTA、DTPA置换螯合和H2SO4置换酸洗预处理,效果略高于常规预处理效果。其中酸洗置换预处理效果最好,比经常规酸洗预处理的漂后浆料白度高1%ISO。酸洗液及EDTA、DTPA螯合液可循环使用。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浆浓1.5%,20min,50℃,振幅90%,脉冲20s。预处理后经常规过氧化氢漂白(H2O25%),最终白度提升3.5%ISO,达80.2%ISO。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纸浆纤维结构、表面形态及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超声处理后并没有新的官能团生成,纤维素晶体类型也无变化,但细胞壁发生了褶皱、裂纹、破损、分层和细纤维化等形态变化,促进纤维吸水润胀及反应试剂的可及度,提高纤维反应面积及反应程度,强化过氧化氢漂白效果。经超声处理的纤维素结晶度呈下降趋势,而经过超声处理-H2O2漂白处理的纤维素结晶度却呈上升趋势。经过超声波预处理、置换酸洗预处理,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置换漂白后白度均可达到80%ISO,超声处理与置换漂白产生了一定的协同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置换漂白论文参考文献

[1].邢勉,赵强,周舒珂,林建航,蒲俊文.高得率浆H_2O_2置换漂白及其滤液循环利用[J].中华纸业.2010

[2].邢勉.叁倍体毛白杨化机浆超声波预处理与H_2O_2置换漂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3].张晓丽,刘书钗.蓝桉CTMP浆DTPA置换螯合预处理及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J].中华纸业.2002

[4].张晓丽,刘书钗.蓝桉CTMP浆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的研究[J].纸和造纸.2002

[5].李新平,陈中豪.蓝桉CTMP多段过氧化氢逆流置换漂白的模拟[J].中国造纸学报.2001

[6].李新平,马邕文,陈中豪.漂液的穿透特性对蓝桉CTMPH_2O_2置换漂白的影响[J].中国造纸.2001

[7].李新平,马邕文,陈中豪.设备因素对H_2O_2置换漂白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01

[8].蒋智,蒋忠道,许元春.纸浆置换漂白新工艺[J].湖北造纸.2001

[9].宋海农.置换漂白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纸和造纸.2001

[10].刘常锋,刘书钗.蓝桉CTMP的H_2O_2单段置换漂白研究[J].广东造纸.2000

论文知识图

漂白温度及漂液pH值对置换漂白的...连续式漂白设备-图6-6-23 漂塔螺旋推进器置换漂白塔-图9-3-35 置换漂白流程置换漂白塔-图9-3-36 典型的五段置换...连续式漂白设备-图6-6-24 连续置换漂白漂白过程中废液H2O2浓度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置换漂白论文_邢勉,赵强,周舒珂,林建航,蒲俊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