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杨浜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杨浜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行业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建筑规模也逐渐增大,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的工作人员也逐渐增多。但是,在安全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每年发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事故依然很多,并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有效确保建筑行业的安全性,应该对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加以探究,并且通过加强预警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预警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高空坠落、触电以及机械伤害等等。如果想要避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从源头上入手,做好相应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本文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影响发生事故的因素

1.1基础因素

所谓的基础因素也就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体制方面的因素以及教育方面的因素等。从教育方面来说,不同的国家的现场施工人员在文化素质水平上都不高,尤其是在我国,很多一线施工人员都是农名工,因此,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1.2安全责任不明确,发生安全事故后处罚不严

尽管我国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真正落实的确实很少,很多建筑企业轻视施工安全,重视施工生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人,管理人员之间对于自身的职责相互推诿,这是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3安全监管机制不成熟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安全监管机制不成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增加。很多安全监管机制仅停留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考虑不全面,并且具体安全监管机制运行不够成熟,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管理质量。建筑工程中安全监管分工不明确,监管操作不规范,甚至还存在没有证件上岗的情况,这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事故预防来讲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监管人员相互推卸责任,不能第一时间明确事故核心,降低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2预警管理措施

2.1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习惯不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强化高处作业流程标准化,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安全生产规章条例制定详细的高处作业流程,并且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作业流程。为了防止部分员工的侥幸心理,还需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参与,通过行为监督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促使作业人员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加强作业人员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

2.2确保安全责任有所归属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工作人员,因此应当对安全责任进行落实以防止工作人员之间出现责任推诿。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每一层部门都应当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一般情况而言,安全的第一负责人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项目,我们应当采取高效的管理方式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有效调配。

2.3危险源监测平台

建立施工现场的危险检测平台,借助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例如,中小型施工机械的操作正确性、脚手架以及安全网的搭设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是否佩戴安全帽等。监控系统还需要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并且借助Internet传输,用语音以及图像的形式,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传给领导,领导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开展施工指挥以及施工协调工作,这样一来,也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

2.4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创新与落实过程中,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分阶段设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确保对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进行全面性的安全保护。建筑工程想要长远发展,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时降低施工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安全目标的明确,需要安全目标管理体制的支持。制定安全目标管理体制过程中,必须做到体制内容清晰明确,安全管理具有极强操作性。结合不同层次岗位属性,设定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坚持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从而及时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针对具体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体制的完善与目标的执行,积极对员工展开安全生产考核,一旦有的员工考核不达标,则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激励员工责任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打造全方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范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并且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5正确识别以及转移施工现场安全风险

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和转移,其中风险识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可对潜在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分类以及优化整理。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难以彻底消除,其中很多问题难察觉。为此,实践中应当结合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问题,选择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以及合理判断,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以及整理,深入分析风险不确定性,并形成识别报告。建筑施工现场风险转移,实际上就是将风险结果基于某种方式和方法转移给利益单位,以防止自身承受过重的负担和较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建筑安全风险转移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险,二是担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安全保险,由建筑施工单位向保险公司为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人身安全投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保险公司负责赔付。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当立足实际,充分结合本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风险投保方案。

2.6预警系统

安全预警系统的关键内容主要包含:①预警的临界状态和临界值。按照有关的建筑生产各个要素以及管理规范,需要合理分析临界状态以及临界值,并且使用定性以及定量的方法,来分析事故的损失率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②安全预警级别。对于风险等级,从上至下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高级风险、中级风险、较低级风险以及低级风险等等。其中,高级风险的预警等级为Ⅰ级,预警信号颜色为红色;而中级风险的预警等级为Ⅱ,预警信号的颜色是橙色;较低级风险等级的预警系统为Ⅲ,预警信号为黄色;低风险等级的预警等级为Ⅳ,预警信号为蓝色;③预警警报。如果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数据比安全临界值要高,此时就会发挥预警信号,同时按照预警信号的等级,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并且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事故预防,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岗位责任制的形式,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真正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严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No.547(38):208.

[2]朱建民.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J].建材与装饰,2018,No.538(29):203.

[3]张雨行.控制工程面向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J].仪器仪表用户,2018,v.25;No.161(07):24-26.

标签:;  ;  ;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杨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