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因果复句论文_Yeo,SoonPheng(杨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因果复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句,因果,汉语,词语,标记,语体,说明性。

汉语因果复句论文文献综述

Yeo,SoonPheng(杨顺平)[1](2019)在《马来西亚巫裔(马来人)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复句是由两个含有因果关系的分句再配上适当的关联词语而组成的句子。这类复句有两种因果关系,那就是说明性因果关系和推论性因果关系。说明性因果关系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由前面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等。另外,推论性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提出一个依据,后一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推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但不一定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因果复句一般使用“既然……就……”的关联词语。复句教学属于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课程纲要中重要的一环。因果复句是汉语复句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在华小的复句教学课程中,教师在进入因果复句类型教学时,都是以“因为……所以……”基本的因果句式来进行教学。因为“因为……所以……”被认为是最普遍、最典型的因果类复句形式,巫裔学生在学习汉语因果复句时常出现偏误,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因果复句这个复句类型。笔者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还未有涉及汉语和马来语因果复句偏误的研究。因此,笔者对汉语和马来语因果复句的偏误极感兴趣并试图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汉语与马来语在因果复句方面的异同,从而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汉语教学中的问题。马来语的因果复句不像汉语的因果复句中有时会出现成对的关联词语。马来语的因果复句只能选择一个连接词作为连接两个单句的关联词语。另外,马来语因果复句里没有推断性因果复句,因此巫裔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会出现把原本属于推断性因果复句的句子翻译成假设复句的句子。马来语中通常只有一个关联词语,笔者向巫裔小学生进行了汉语因果复句的问卷调查,总结了巫裔学生常犯的偏误类型,并从汉语和马来语因果复句的异同点入手,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针对巫裔学生对因果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教学策略,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能为面向巫裔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金淑炫(Kim,Sukhyun)[2](2018)在《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与汉语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汉语都有表达消极意义的因果复句标记,但韩语与汉语对应时“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在概念上、使用标记上及对应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容易对应。为此,本文通过大量翻译,找出与五种韩语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标记,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韩汉语消极意义及使用标记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而揭示了这些差异带来的对应上的难度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为韩汉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一章,回顾前人相关研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第二章,选取五种常用于消极意义因果复句的韩语形式“N(?),V(?)((?)),(?),V/N((?)),V/A/N((?))(?)”以及汉语五种标记“因为,由于,导致,以致,致使”,进行韩汉语“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的概念比较。第叁章,对韩汉语五种表示消极意义的标记,主要从语义语用特征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第四章,在韩语“连接语尾”与汉语“连词”的不对应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翻译找出与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形式,并指出汉语在与韩语对应时应添加语义的对应关系。第五章,对韩汉语“因果关系”与“消极意义”在标记上的差异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作为标记,韩语重在“语义标记”,而汉语重在“逻辑标记”。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基于第叁四五章的研究对韩汉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本研究在创新与不足方面做出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刘荣[3](2018)在《广义因果复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传统语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对复句的研究,包括复句的概念、分类以及因果复句的相关研究情况,同时还搜集了广义因果复句的研究资料,即挖掘复句“叁分法”的主要研究成果,以便为后面的论述提供科学的观点支撑。在前面研究概述的基础上,对于复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复句的概念、关联词语、复句的分类及“叁分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叁章重点讨论了广义因果复句的分类及其特点,这里主要是以邢福义先生的观点为主,论述了广义因果复句的分类原则和要求、具体的分类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比较常用的因果句式,如“因为”句、“既然”句、“如果”句、“只有”句、“只要”句,主要是从本体角度梳理其用法。第四章论述了广义因果复句的表达功能,一方面是其心理依据,这也是复句“叁分法”分类具有合理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是从广义因果复句的格式对语义关系的反制约这方面来挖掘其语用功能,包括虚与实、顺与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中介语语料库留学生作文中广义因果复句的偏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其中存在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遗漏、误加、句内停顿、成分省略;而要想更好解决问题,就可以在教材编写、教学中按照“叁分法”的标准来指导,避免传统语法“二分法”的分类过于简单以及平行并列法的分类过于繁杂带来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有代表的系列教材《发展汉语》初级、中级、高级综合,在本体的研究以及留学生的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教材中关于广义因果复句的处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教材编写复句时可以按照“叁分法”的分类,整体内容的安排更加合理、有梯度;广义因果复句的具体内容安排也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这样更具科学性,留学生学习复句的负担能够减轻,汉语教师的教学也相对容易:同时课堂教学也应明确本体概念、重视句型教学和语境教学。(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范丽君[4](2017)在《从藏缅语因果复句的特点反观汉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共时特征来看,藏缅语和汉语因果复句都有无标记因果复句和有标记因果复句、说明性和推论性因果复句的区分,关联标记模式大致相同且都具有多功能性。从历时演变来看,藏缅语和汉语因果关联标记都经历了从少到多、由单音节形式向多音节形式发展的历程;都有由单一模式向多样模式发展的倾向。这些看似相同的地方其实存在着差异。藏缅语和汉语关联标记多功能性产生的动因不同:藏缅语关联标记多功能性与其连词系统不发达和小句内部关系有关,汉语关联标记的多功能性与其历史渊源有关;丰富的书面语系统为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多来源的构词形式丰富了汉语复句关联标记,使其表义更为细致。(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张瑞雪[5](2017)在《从事件的真实性比较日语条件复句与汉语因果复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复句中,与日语条件表现相对应的并非只有条件复句,还包括假设复句、推断复句、继起复句等。由于以上四种复句几乎都属于汉语中的因果复句,因此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讲,需要从更大的框架对两种语法点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由于"条件"又可分为"事实条件"、"实现率较高的条件"、"实现率较低的条件"与"非事实条件"等四类,因此,笔者拟从"事件真实性"的角度对日语条件复句与汉语因果复句进行对照研究。(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立莎[6](2017)在《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因果复句本体的研究已硕果累累,而针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因果复句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研究较薄弱。此外,关联标记作为因果复句的重要构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留学生习得因果关联标记的偏误情况进行初步探究,归纳分析了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关联标记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总结了偏误原因。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对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编写情况,肯定了教材编写的合理之处,并结合留学生的偏误情况重点分析了教材在对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编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留学生出现的偏误情况和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分别从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进一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因果复句研究内容,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范围、语料来源及标注说明六个部分。第二章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偏误考察。在HSK动态语料库中对《大纲》中要求的19个因果复句关联标记进行详尽地检索。首先,整理出了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的总体情况,并着重探讨了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偏误情况。其次,在参考鲁健骥对偏误分类方法的基础之上,将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偏误分为:缺失偏误、多余偏误、误代偏误、错序偏误和杂糅偏误五种类型。总结了各类偏误所占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误代偏误>缺失偏误>多余偏误>错序偏误>杂糅偏误。再次,针对这些偏误类型,进行具体地分析,共列举了49个语料在各个偏误类型中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各类型偏误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具体的偏误情况。最后,总结了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第叁章对教材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编写情况的考察。《发展汉语》(综合)的编写主要参考了《大纲》的要求,结合留学生出现的偏误情况,主要从教材对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选取、编排顺序、释义情况、练习设置情况以及复现情况等五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地考察。我们发现教材对于《大纲》中规定的因果复句关联标记并未完全覆盖,但是基本上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对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编排顺序不够严谨、释义的不够全面明确、练习题型较单一、题量分布相对不合理等。第四章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对策。针对留学生习得因果复句关联标记出现的偏误情况以及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分别从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上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期能够对对外汉语课堂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教学有所帮助,能使教材的编写更加完善,真正发挥好其作为师生之间纽带的作用。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刘德辉[7](2017)在《强调对汉语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复句是汉语中常见的复句类型,它由偏句和正句组成。本研究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强调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实验一探讨了当强调词“是”位于由“因为”所引导的偏句(原因句)时,强调人物和强调事件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被试对强调事件的因果复句阅读的较快。实验二探讨了当强调词“是”位于由“所以”引导的正句(结果句)时,强调人物和强调事件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被试对强调事件的因果复句加工阅读的较快。实验叁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基础上,考察了当偏句和正句都有强调词“是”时,如果偏句和正句强调的对象一致,被试对句子的加工整合明显快于不一致时。叁个相互联系的眼动实验证明,在因果复句中对事件加以强调和强调人物相比较,被试对强调事件的句子阅读起来相对的简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5)

黎琳[8](2017)在《汉语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多维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明性因果复句是因果类复句下位的一个小类,是汉语复句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类复句。目前为止,学界对因果复句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对其下小类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此,本文尝试分语体对汉语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进行考察,为因果复句的研究提供些许依据。本文主要从关联标记、语体、历时变化叁个视角对汉语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进行考察。从因句和果句的语序来看,“因-果”式复句是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的优势句式,但“果-因”式复句的使用频率也不低,这两种句式类型的存在,我们都可以用认知规律的象似性原理来解释;从关联标记的数量来看,单标式复句在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中占主体地位,双标式复句次之,多标式复句的使用频率极低,这说明人们在表达时遵循语用的经济性原则;从关联标记模式来看,居中粘接式在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中占优势,其次是居端依赖式,最后是前后配套式,这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而深层原因是受象似性原理和经济性原则的双重影响。从语体的角度来看,各语体中都是单标式复句、居中粘接式复句、“因-果”式复句占优势,但各种说明性因果复句在四种语体中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科技语体擅长逻辑推理,其“因-果”式、配套多标式使用最高;新闻语体传播新闻事实,其居端依赖式与居中粘接式的使用频率相当;文学语体包容度高,对于各句式的选择最灵活;口语语体用于口耳相传,其单标式、居中粘接式、“果-因”式表达使用频率最高,这表明语体对语言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历史变化的角度看,汉语因果复句在历史的演变中,关联标记间的配合愈来愈灵活,句式愈来愈多,体系愈来愈庞大;汉语的内在自我调节使得因果关联标记越来越趋于口语化、双音节化;而因为人类的认知惰性,居中粘接式复句一直占优势;同时我们发现,汉语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从古沿用至今的复句句式很少。(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5)

齐圣轩[9](2017)在《近代汉语因果复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复句是分布最广泛、功能最多样的汉语复句类型之一,因果复句研究是汉语复句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学界对现代汉语因果复句和上古、中古汉语因果复句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代汉语因果复句的研究价值日渐凸显。全面描写并深入分析近代汉语因果复句的特征,就可以探明中古汉语因果复句向现代汉语因果复句演化的这一关键节点。本文选取近代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运用前贤总结的有关因果复句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对从语料中析出的典型例句进行分类、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近代因果复句作了全程的扫描和深入的研讨。绪论部分辨析了近代因果复句的概念,简要概述了近代因果复句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论部分以“叁个平面”的视角,对近代因果复句分别进行了结构分类、语义分类和语用分类,并通过纵向比较显示出近代因果复句的结构、语义、语用特征:从构成上看,仅具有后标记和仅具有前标记的因果复句分布最为广泛,“因为……所以……”等句式在近代发展趋于成熟;从语义上看,近代兼具因果性和据实性的因果复句是近代因果复句的主流,由因及果是大部分近代因果复句的语义模式;从语用上看,大部分近代因果复句主题单一、以陈述为主要语气、语篇衔接能力强。结论部分指出近代因果复句在多个方面都已基本成熟,并直接主导了现代因果复句的整体特征和常用句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黄小丽[10](2016)在《汉语因果复句及其日译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复句按照因句、果句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因果句和果因句,其中因果句是研究因果复句的基础。本文首先考察因果句中关系词语的位置问题,指出由于汉、日语的基本语序不同,关系词语的位置也相应有些不同。其次,本文根据对汉日对译语料库中"……,所以"句与"因为……,所以……"句的日译比较,得出后者更倾向于使用接续助词的结论。最后,本文归纳了"因为……,所以……"句的日译规则5则。(本文来源于《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汉语因果复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汉语都有表达消极意义的因果复句标记,但韩语与汉语对应时“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在概念上、使用标记上及对应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容易对应。为此,本文通过大量翻译,找出与五种韩语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标记,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韩汉语消极意义及使用标记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而揭示了这些差异带来的对应上的难度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为韩汉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一章,回顾前人相关研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第二章,选取五种常用于消极意义因果复句的韩语形式“N(?),V(?)((?)),(?),V/N((?)),V/A/N((?))(?)”以及汉语五种标记“因为,由于,导致,以致,致使”,进行韩汉语“因果关系”及“消极意义”的概念比较。第叁章,对韩汉语五种表示消极意义的标记,主要从语义语用特征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第四章,在韩语“连接语尾”与汉语“连词”的不对应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翻译找出与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标记对应的更准确的汉语形式,并指出汉语在与韩语对应时应添加语义的对应关系。第五章,对韩汉语“因果关系”与“消极意义”在标记上的差异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作为标记,韩语重在“语义标记”,而汉语重在“逻辑标记”。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基于第叁四五章的研究对韩汉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本研究在创新与不足方面做出了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因果复句论文参考文献

[1].Yeo,SoonPheng(杨顺平).马来西亚巫裔(马来人)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分析以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金淑炫(Kim,Sukhyun).韩语消极意义因果复句与汉语对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刘荣.广义因果复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范丽君.从藏缅语因果复句的特点反观汉语[J].语言研究.2017

[5].张瑞雪.从事件的真实性比较日语条件复句与汉语因果复句[J].枣庄学院学报.2017

[6].赵立莎.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7].刘德辉.强调对汉语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8].黎琳.汉语有标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多维考察[D].湖南科技大学.2017

[9].齐圣轩.近代汉语因果复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10].黄小丽.汉语因果复句及其日译考察[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汉语因果复句的入场场境汉语因果复句语序使用频率的演变...寨国留学生在自然语料与测试问卷中使...:「q、pカラダ」、「q、pカラ」汉译倾...小说语体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句子类型和句图关系...

标签:;  ;  ;  ;  ;  ;  ;  

汉语因果复句论文_Yeo,SoonPheng(杨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