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马鸿艳[1]2004年在《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为材料,分为温室春秋两茬栽培,通过开启后坡、后墙、前侧通风口大小、多层覆盖、临时加温等手段,设置 A、B、C 叁个温度环境,春茬选用品种为津春 3 号,秋茬为津优 1 号,通过研究不同温度管理方式对日光温室内气象因子(气温、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及黄瓜的生长、产量、相关理化指标、果实商品性、品质的影响,初步探明日光温室内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我省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环境控制提供合理的温度参数。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温度管理对日光温室内其它环境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较低温度环境使地温降低,相对湿度下降;较高温度环境使地温升高,相对湿度也升高。2.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指标和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春茬黄瓜的株高、叶片数、产量与积温、最低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4869**X1+0.1859X2-33.3120*(Y:株高增量,X1:积温,X2:最低温度)Y=0.0065**X1+0.2199X2-1.9801*(Y:叶片数增量,X1:积温,X2:最低温度)Y=2.3961**X1+3.1022*X2-35. 1801*(Y:产量,X1:积温,X2:最低温度)秋茬黄瓜株高、叶片数与积温呈显着正相关,产量与积温、最低温度、地温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4947**X1-22.0112**(Y:株高增量,X1:积温)Y=0.0389**X1-3.0200**(Y:叶片数增量,X1:积温)Y=1.1086*X1+36.8852*X2+24.1504X3-497.3929*(Y:产量,X1:积温,X2:最低温度,X3:地温)3.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叶片中相关理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春茬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温度环境使光合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活性、IAA 含量降低;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使 POD 活性、CAT 活性、GA3含量、ABA 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秋茬试验结果认为,除可溶性糖、蔗糖、POD、CAT 及叁种激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它理化指标基本与春茬趋势一致,只是秋茬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4.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发病情况的影响不大,无论是春茬黄瓜还是秋茬黄瓜处理间差别均不显着。5.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的商品性的影响不同,较低温度环境降低黄瓜的商品性,使弯曲瓜增多,但对黄瓜的营养品质影响不大。

张鑫[2]2010年在《大棚型日光温室性能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大棚型日光温室全年光照、温度、湿度等性能指标,以及对大棚型日光温室中种植越夏黄瓜品种津春四号和越冬菠菜品种新阪急的生长、生理等指标进行观测、测量和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棚型日光温室的光照条件较普通温室有显着提高,从温室结构分析,主要是温室后部的光照条件好;从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分析,正午的光照强度优势很明显。大棚型日光温室的光照强度在全年均高于普通日光温室,特别是在春夏秋主要生产季节。2大棚型日光温室冬季最低气温低于普通日光温室1.8℃左右,平均地温较普通日光温室低1.2℃;大棚型日光温室的昼夜温差大,午间温度高于普通日光温室,高出3~9℃,日平均温度比普通日光温室高出0.9℃。大棚型日光温室的湿度在冬季略低于普通日光温室,在春夏秋主要生产季节明显高于普通日光温室,适于喜温喜湿的瓜类和茄果类等蔬菜的栽培生产。3高温胁迫使黄瓜产量显着下降,主要原因为高温下黄瓜植株发生形态异常和生殖障碍,表现植株矮小,叶片数减少,化瓜严重,雌花率、结瓜率下降。另外,高温下植株后期早衰现象比较严重,此期形成的幼瓜极易化掉,这也是后期产量下降幅度大的原因之一。增施二氧化碳对于温室黄瓜缓解高温和增加产量有着明显作用。4在高温胁迫和增施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下,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增加最明显,特别是蔗糖含量高出对照0.184%;黄瓜的光合速率在14:00~18:00仍高于对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

陈艳丽[3]2014年在《热带高温季节叶用莴苣水培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海南地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夏秋季日平均温度常达30℃左右,莴苣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在海南高温季节难以进行露地土壤栽培,选择耐热的品种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是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从改善水培生菜的根际环境出发,对NFT、DFT、FCH、 DRF等水培系统的栽培槽进行了设计上的改良和优化,并通过在高温季节进行生菜的水培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海南高温季节生菜生产的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结构简化的水培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莴苣抗高温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莴苣种子的浸种催芽、适宜高温季节莴苣品种的筛选、低段密植下水培莴苣耐切割品种的筛选、莴苣再生苗与实生苗生长生理特性的比较以及莴苣切割再生关键技术等,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出高温下影响水培生菜生产的关键因子,克服莴苣在海南高温季节难以进行抗高温栽培的技术难题,并为其它喜冷凉叶菜在热带地区的抗高温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热带地区高温季节,简化改良型DRF水培系统种植生菜的效果不仅优于日本NFT系统,而且显着优于其他DFT系统,可以显着提高生菜的产量、品质,就简化改良型DRF系统适宜的液位波动范围而言,在生菜海绵育苗块的四周裹上亲水性薄无纺布后,缓解了高温和水分不足对生菜根系的间歇性胁迫,从经济实用的角度,6-3cm的营养液波动范围就可以满足生菜高温季节水培生产的需要。2.生菜在全浮板毛管式(系统2)和半浮板动态浮根毛管式(系统5)水培系统中,根系全部或者部分生长在潮湿的无纺布上,富氧的根系环境可以显着提高生菜根系活力,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并能显着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水培生菜的品质。但是这两个系统中,暴露在空气中的根系在高温下遭受了严重的水分胁迫,在生菜生育前期的高温时段,部分幼苗出现永久萎蔫,长势缓慢,产量很低,因此,在生产上,浮板毛管式水培系统并不适用于在高温季节水培生菜。3.在高温季节进行水培生菜时,根系在水气矛盾解决较好的系统里能显着增加对N、P、K叁元素的吸收,而根系在高温和严重水分胁迫的系统中,生菜干物质的C/N显着提高、植株通过加大对Ca、Mg元素的吸收和提高自身Vc合成来增强对逆境的适应性。4.水培生菜在不同阶段对N、P、K、Ca、Mg元素的吸收浓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表观吸收成分组成浓度(n/w)来实现水培生菜营养液配方的分段精准管理。还可以在采收前通过增加溶氧和适当水分胁迫提高生菜的品质。5.在高温季节进行生菜水培时,“根系轻微的水分胁迫+丰氧环境”比“低氧胁迫+水分充足的环境”更有实际的生产意义。但在根系严重水分不足的胁迫下,丰氧环境也没有实际的生产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季节水培生菜时,在满足根系对水分养分需求的基础上,改善根系氧气环境,可以在不影响生菜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生菜品质。6.激素、硝酸盐和温度都显着影响生菜种子的萌发。高温季节生菜种子播前用0.2%KN03或5mg/L GA3浸种8h后,再分别置于17℃或28℃恒温条件下进行见光催芽效果最好。7.比较了9个散叶生菜品种和8个油麦菜品种在海南夏秋高温环境中无土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生理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奶油生菜”是供试生菜品种中整体表现最好的,“米香油麦”是供试油麦菜品种中表现最好的。8.对9个散叶生菜品种和8个油麦菜品种进行低段密植水培,用“留生长点平切”的方法进行连续多茬切割,综合几茬的产量、品质和耐切割性,在供试9个生菜品种中,“奶油生菜”和“意大利直立生菜”表现较好,可以连续切割3茬以上;在供试的8个油麦菜品种中,“米香油麦”和“亮剑油麦”表现最佳,可以连续切割3茬以上,而品种“油麦王”则适合连续切割2茬。9.以耐切割的2个油麦菜品种(“米香油麦”和“亮剑油麦”)和2个生菜品种(“奶油生菜,,和“意大利直立生菜”)为试材,从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光合特性、矿质营养吸收等方面对不同品种水培莴苣的实生苗与再生苗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差异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留生长点的方法对莴苣进行切割时,不同品种莴苣的再生苗与实生苗表现不同,“意大利直立生菜”和“亮剑油麦”的再生苗产量品质综合指标优于其实生苗。供试水培莴苣品种的再生苗根系保护酶活性、根系活力等显着高于实生苗,再生苗还通过加大吸收Ca、Mg元素和提高自身Vc合成等来增强对逆境的适应性。l0.切割时是否保留生长点是高温季节水培莴苣切割再生技术成功的关键。切割时是否保留生长点对于对不同品种水培莴苣影响不同,在4个品种供试莴苣品种中,以“奶油生菜”对切割方式的适应性最强,而2个油麦菜品种则只适合留生长点的方式切割;留生长点切割处理的所有莴苣品种地上部主要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都极显着优于去生长点切割的处理:去生长点切割处理的再生苗通过增加体内Vc的合成来增强对逆境的适应性。综合来看,在海南高温季节进行低段密植水培莴苣切割再生生产时,在植株生长点还没有超过3cm时,以基部留2片老叶,留茬2-3cm,保留生长点的方法进行切割对植株损伤较小,不破坏植株原来的顶端优势,缓苗快、成苗率高,是水培莴苣越夏生产适宜的切割方法。总的来说,通过对高温季节叶用莴苣的水培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克服了在海南夏秋季难以进行莴苣生产的技术难题,使得海南的莴苣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供应。总结高温季节水培叶用莴苣的技术关键就是:“可以改善根系水气矛盾的水培系统”+“耐热耐切割的品种”+“低段密植”+“留生长点的切割方法”。

梁新书[4]2015年在《肥灌技术对设施土壤环境及黄瓜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生产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但在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系统中,过量灌溉和施肥现象非常普遍,并且传统的间隔灌水施肥方式往往会使土壤水分和养分处在波动状态,使作物根系处在水分干湿交替与养分盈亏交替的环境中,可能会显着影响蔬菜的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温室土壤的质量。因此,如何确保蔬菜作物根层土壤合适且稳定的水分和养分浓度,是蔬菜水肥管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首先探究了连续两年在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植体系中不同根层水肥供应方式(传统间隔水肥供应、优化间隔水肥供应、肥灌技术)对主栽黄瓜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其次,论文探究了不同根层水肥供应方式对温室土壤理化与微生物性状的影响;最后,由于田间试验研究根系的复杂性与局限性,论文在田间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水培模拟试验探索了高盐分浓度下养分均衡供应和波动供应(对照均衡供应、高盐浓度均衡供应、由高到低波动供应、由低到高波动供应)对黄瓜根系发生、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相同水肥供应方式而施肥量不同条件下,优化间隔水肥供应与传统间隔水肥供应相比,根据黄瓜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所确定的优化施肥量使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没有受到显着影响,但是,四茬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8%、209%、75%及146%;在水肥供应量相同而供应方式不同条件下,肥灌技术与优化间隔水肥供应相比,根层土壤水分和养分更趋稳定,促进了黄瓜根系的生长,使水分、养分及根系处在相同空间内,四茬经济产量分别提高了8.1%、7.6%、0%及34.6%,伴随着相应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表明根层稳定水肥供应有利于黄瓜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2.优化间隔水肥供应相对于传统间隔水肥供应,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酸化、盐分和养分的累积,但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利于土壤肥力的长久提升。在水肥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按照每日所需供应水肥,每茬拉秧土的有机质含量与养分残留量均差异不显着。此外,叁种根层水肥供应方式对两年四茬拉秧土的微生物量碳没有显着差异,基于运用DGGE技术和Bilog技术所得数据,随着黄瓜种植茬数的增加,施肥量与水肥供应方式的改变均没有显着影响耕层土壤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表明叁种根层水肥供应方式在短期内均可以确保土壤健康,阻遏温室土壤功能的衰退,但长期影响效果还需做进一步探究。3.水培模拟试验证明高盐浓度下养分均衡供应虽然可能通过诱导黄瓜根中NRT2基因的转录表达增加了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叶片叶绿素a含量,但是,由于其营养液较高的渗透势,抑制了细根(直径<0.6mm)的发生,造成了胞间CO2浓度显着下降,增加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最终,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促进作用与胞间CO2浓度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致使没有显着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黄瓜植株的生物量,但是,叶片含水量显着降低并叶缘细胞枯死,养分利用率最低。而高盐浓度下养分波动供应可通过增加黄瓜根毛的发生和根中NRTl.1和NRT2基因的转录表达来共同调节叶片气孔限制、胞间CO2浓度及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关系,叁者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光合作用,当营养液盐分浓度较低(EC值为1mScm-1)时,植株可通过增加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来弥补养分不足可能对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不致影响黄瓜植株生物量,反之亦然。说明根系对环境盐分浓度的变化具有一定适应性。

刘星[5]2015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技术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和种薯繁殖基地,然而,因集约化生产和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阐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进而寻求有效的连作障碍防控措施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连续多年的田间试验,从马铃薯植株对连作的生理生态响应和连作土壤障碍因子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并就“土壤熏蒸-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防控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效果进行田间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与非连作相比,短期连作(1~2年)条件下马铃薯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植株生长发育和块茎产量均不受影响,但自连作3年开始,块茎产量出现显着下降,降幅约21.7%~75.7%。单薯重量变化是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在整个生育期内均表现出明显的“S”型积累特征。Logistic模型拟合表明,连作缩短植株干物质快速增长期的持续时间,并降低快速增长期内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连作影响马铃薯植株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特别是明显增加根系干物质的分配比例,根冠比增加。马铃薯植株花后干物质分配同样受连作影响显着,在非连作和短期连作(1~2年)条件下,块茎产量形成完全依赖于花后同化产物的直接输入,然而长期连作(3~5年)导致花后同化产物向块茎的输入量大幅降低,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在花后向块茎的转运比例显着增加。2、连作马铃薯植株库源关系评价及其与块茎产量的关系与非连作相比,短期连作(1~2年)条件下马铃薯植株库容量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长期连作(3~5年)则显着下降约38.4%~53.0%,其直接原因是生育前期植株不能形成足够的单株结薯数量,生育中后期单薯干物质积累量不足。不同连作年限下马铃薯植株库活性无显着差异。长期连作(3~5年)抑制马铃薯植株源活性,植株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根系形态参数)和生理功能(根系活力、Ru BP羧化酶活性、SPS活性)均显着下降,这降低了源端对花后同化产物生产能力,导致库(块茎)无法获得足够的同化物输入。长期连作推迟了马铃薯植株库源关系的建立,生育中后期库源关系失衡,这是产量下降的原因。源的限制可能是阻碍长期连作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3、连作马铃薯对土壤理化和生化性质的影响连作导致土壤有机碳总量降低,而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则显着上升。连作还导致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下降,土壤平均酶活性也表现出随着连作年限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连作也显着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较非连作相比,长期连作(3~5年)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基础呼吸量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活性分别显着下降约22.1%~28.6%、14.6%~43.1%、30.7%~40.7%。Biolog Eco测定表明,长期马铃薯连作显着抑制土壤总生物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且微生物群落结构较非连作和短期连作(1~2年)相比发生明显改变。连作土壤微生物性质与植株生产力之间均有着显着或极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与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有密切关系。4、连作马铃薯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PCR-DGGE结果表明,轮作(未连作)和连作条件下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连作较轮作相比增加了土壤中Fusarium sp.和Fusarium solani以及Verticillium dahliae等土传病害致病菌的数量,而这些微生物是当地连作马铃薯土传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土壤中Fusarium sp.丰度与植株发病率和块茎产量有着极为一致的变化规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与土传病害有关的致病菌滋生是导致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5、“土壤熏蒸-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防控马铃薯连作障碍的田间效果评估在连作障碍重度地块(5~6年)的研究表明,土壤氨水熏蒸和生物有机肥联用处理较对照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显着增加约71.1%~152.1%和39.2%~53.3%。联用处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显着增加,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显着下降。通过PCR-DGGE分析发现,联用处理显着影响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现为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对照显着下降。联用处理还能够有效抑制土传病害,植株发病率和收获后薯块的病薯率较对照分别显着下降约67.2%~82.2%和69.1%~7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联用处理下连作土壤中立枯丝核菌、茄病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着降低。在连作障碍轻度地块(3年)的研究表明,土壤熏蒸和生物有机肥联用处理较对照相比块茎产量显着增加约10.4%~21.2%,且石灰+碳铵作为熏蒸剂的效果优于氨水。联用处理的植株发病率和病薯率较对照分别显着下降约54.9%~72.8%和66.2%~64.8%。联用处理还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促进根系形态发育。较对照相比,联用处理显着影响了连作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增加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并在土壤中维持一个更高的细菌/真菌。与对照和单独的土壤熏蒸处理相比,联用处理大幅度降低了连作土壤中镰刀菌数量。总体来看,“土壤熏蒸-生物有机肥联用”技术在防控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马晓燕[6]2016年在《不同容器对基质培黄瓜栽培效果研究》文中认为为提高黄瓜产量,降低不良环境对无土栽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不同类型容器,以京丰“298”和博美“626”为试验品种,对夏秋茬和春茬黄瓜容器内基质温度、湿度、根系生长状况、生理指标、产量及生产成本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选出适合宁夏黄瓜低成本高产种植的栽培容器用于实际生产中。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容器对夏秋茬黄瓜栽培效果的研究表明:(1)不同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有显着影响。使用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有利于黄瓜地上、地下部生长量的提高,其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较其他处理有明显提高。(2)不同处理对黄瓜基质温湿度有明显影响。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的基质温度变化更为稳定,塑料栽培槽的基质温度随空气温度变化最为明显;塑料栽培袋内基质湿度最大且栽培袋内基质通气孔隙度最低,排水透气效果不佳抑制了黄瓜根系的生长。(3)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基质内速效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养分吸收量大;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栽培黄瓜的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3种容器,其总产量为6102.40kg.667m-2,比无盖苯板泡沫栽培箱、塑料栽培槽和塑料栽培袋分别增产16.88%、9.09%、21.62%。(4)综上所述,在夏秋茬试验中,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生产每kg黄瓜成本较其他3种容器最低,仅为0.41元,且明显提高了黄瓜的产量,推荐使用。2.不同容器对春茬黄瓜栽培效果的研究表明:(1)在春茬黄瓜的栽培试验中,使用塑料栽培袋栽培的黄瓜在生长中后期株高、茎粗、根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根体积方面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的根长显着高于其他3个处理,且各处理间存在显着差异。(2)不同处理黄瓜基质温度存在显着差异,塑料栽培袋内基质温度在0:00-13:00最高,一天中最低温度为18.32℃,在春季栽培中有明显根际温度优势,有利于早春黄瓜根系的生长;塑料栽培槽内基质湿度最低,影响了黄瓜产量的形成;塑料栽培袋内基质水分充足且通气孔隙度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黄瓜根系生长。(3)塑料栽培袋基质内温湿度条件适宜,有利于微生物数目的增多,对基质养分分解有促进作用;塑料栽培袋栽培黄瓜的总产量最高为5928.52 kg.667m-2,比塑料栽培槽增产28.26%,无盖苯板泡沫栽培箱总产量次之,为5163.43 kg.667m-2。(4)综上所述,在春茬试验中,塑料栽培袋提高了黄瓜产量,但其生产每kg黄瓜成本为1.12元,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不便于大面积推广,因此春茬栽培中推荐使用产瓜成本最低的无盖苯板泡沫栽培箱。总结表明,在黄瓜产量方面,有盖苯板泡沫栽培箱在夏秋茬栽培中效果最好且生产成本最低,推荐使用;在春茬黄瓜栽培中,塑料栽培袋的产量最高,但从生产效益角度分析,无盖苯板泡沫栽培箱的产瓜成本最低,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使用。

胡晓东[7]2017年在《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于2014年10月—2016年7月在郑州新密大隗村温室大棚中进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滴灌DF、畦灌BF),3个施氮水平处理(高氮100%、中氮75%、低氮50%),不完全组合,共计4个处理,分别记为DF100、DF75、DF50、BF100。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土壤硝态氮分布及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以期在达到在节水省肥的同时保障黄瓜稳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减少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目的,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在相同灌溉量和施氮量条件下,滴灌方式较畦灌方式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在20-140cm土层变化幅度小,体积含水率在0-50cm土层变化率小,表层土壤水势变化幅度小。滴灌方式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整体较畦灌方式低,滴灌和畦灌方式均在40-100cm土层出现硝态氮聚集。通过对土壤~(15)N同位素、Cl~-和NO_3~-含量的测定,畦灌方式较滴灌方式淋洗的深度更深,且更加严重。肥随水走,滴灌方式具有少量多次的灌溉特性,可稳定土壤水分分布,减少硝态氮的残留和深层淋洗。滴灌方式较畦灌方式的黄瓜茎粗更大,绿叶数更多,滴灌方式的黄瓜生长状况更优,进而产量较畦灌方式增加8.7%-14%,经济效益增加5.7%-13.9%,水分利用效率高14.2%-19.5%,滴灌方式的黄瓜果实品质较优于畦灌方式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分次滴灌施肥技术可使黄瓜瓜条数较多,瓜条数决定黄瓜产量,再结合黄瓜日价格,适时增加水肥可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在滴灌方式和相同的灌溉量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深度的土层含水率无差异;表层土壤水势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也无差异。DF10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着高于DF75和DF50处理的,且40-80cm土层硝态氮有显着积累。过量的增加施氮量可导致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增加,无法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向深层淋洗也更加严重,加深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DF100和DF75处理的黄瓜的茎粗、叶片SPAD值、绿叶数均高于DF50处理的。DF100处理的黄瓜产量较DF50处理高5.3%-23%,经济效益高2.6%-18%,DF75处理的黄瓜产量较DF50处理高2.6%-7.9%,经济效益高1.3%-6.3%。DF75处理的黄瓜品质更优,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TSS含量均最高。提高施氮量可提高黄瓜生长,进而促进黄瓜瓜条数增加,产量增长,经济效益增加,然而过量施氮会降低黄瓜果实品质,且对黄瓜产量的提高较小,需要权衡氮肥投入与产出比,保证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DF75处理(滴灌中氮处理)可保证黄瓜生长良好,产量稳定,果实品质良好,经济效益较高,同时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土壤水分分布较为稳定,减少土壤水分渗漏、硝态氮残留和深层淋洗,可为当地设施农业栽培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栽培模式。

马俊[8]2012年在《日光温室黄瓜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设施蔬菜栽培具有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空气中CO_2缺乏,从而引起蔬菜作物光合效率降低、长势变差、产量受限、营养品质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将温室增施CO_2与氮钾施肥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综合应用,有助于改善设施蔬菜生长的水肥气环境,提高蔬菜光合效率,使蔬菜更好的生长。在对温室CO_2浓度变化规律观测的基础上,本实验比较了3种不同的CO_2施用技术,研究提出了结合CO_2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蔬菜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和施用指标,初步明确了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对温室黄瓜生长、光合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日光温室肥水气一体化装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室蔬菜晴天的光合作用较阴天旺盛,黄瓜结果期植株比营养生长期植株对CO_2的需求量高,因此。果菜类蔬菜的果实膨大期的晴天需要大量CO_2以供光合所需,有必要增施CO_2,而阴天或苗期则可不用增施CO_2。2、日光温室适当增施CO_2可使黄瓜产量明显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对中后期黄瓜产量的提高较明显,而对前期产量的提高较小。增施CO_2使盛果期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明显增加。应用有机土栽培不但对根区环境有明显改善,还可使温室CO_2浓度明显提高,明显增加了采收前期和中期的黄瓜产量,但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小,蔬菜品质改善与增施CO_2效果相当。3、采收期不同氮钾肥配比追肥对黄瓜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氮肥施用量固定后、在N:K=1:1.2~1.8的范围下,施钾肥越多植株生长越好,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坐瓜率越高,营养品质越好。4、秸秆堆腐法、硫酸-碳酸氢铵化学反应法和碳酸氢铵气化磷酸过滤反应法都可以产生CO_2,从而有效提高日光温室CO_2浓度,但后两者更方便控制温室中CO_2浓度。采用硫酸-碳酸氢铵法施用CO_2比碳酸氢铵气化磷酸过滤法较经济,但是此法反应剧烈,加上硫酸的腐蚀性,造成了操作上的不便。碳酸氢铵气化过滤法反应较缓和,并且可以产生较纯的CO_2气体,可应用此法进行日光温室增施CO_2,并且通过自动滴管施肥装置进行随水灌溉,实现肥水气一体化应用。具体施用规程为:(开花坐果期施用)在面积为667m~2,体积为1300m~3的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每提高500ppm,需要在反应器内加入7.2kg碳酸氢铵,一级过滤器中需加入4.68L磷酸和5.32L水,二级过滤器加入10L水,通电加热碳酸氢铵进行增施CO_2。反应后将两个过滤器中溶液混合并加入28.8kg速溶肥,进行随水灌溉施肥。5、应用温室蔬菜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可显着提高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改善了果实的品质,具体表现为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提高和硝酸盐含量的降低。

常晓晓[9]2017年在《不同供氮水平对设施黄瓜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基质袋栽培的形式和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技术为基础,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以腐熟的牛粪与菇渣的混合物、珍珠岩和蛭石按照1:1:1混配为栽培基质的袋培黄瓜的生长、营养品质、养分元素吸收量、利用率和产量的变化情况,以期确定对黄瓜生长、营养品质、养分元素吸收量、利用率和产量最佳的供氮水平。1.根据目标产量确定黄瓜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氮、磷、钾肥量(为100%供氮水平)。设置不浇灌氮肥的处理(CK)、浇灌所需氮肥量的70%的低氮处理(N1)、浇灌所需氮肥量的100%的中氮处理(N2)、浇灌所需氮肥的130%的高氮处理(N3)4个处理,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塑料大棚春茬黄瓜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供氮量可降低黄瓜植株株高的增长速度,促进叶片的生长。黄瓜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着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的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666.74mg/kg)高于国家标准。黄瓜的产量及其对氮、磷、钾叁元素的吸收趋势和氮素利用率均随着供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2处理的黄瓜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最高,分别达7728kg/亩和27.8%。说明适量的增加施氮量能够促进黄瓜植株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供氮量过多则使黄瓜植株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得的吸收量减少。综合试验结果,在磷、钾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每株浇灌0.023kg N元素(N2)的处理黄瓜生长健壮,产量最高,黄瓜植株对氮肥的利用率也最高。2.通过改变标准山崎黄瓜专用配方氮元素含量,以1个剂量的标准配方的氮量为标准(1N),设置1/2 N(T1处理)、3/4 N(T2处理)、1 N(CK)和5/4 N(T3处理),研究减氮供应处理对日光温室长茬袋培黄瓜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施入量对黄瓜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黄瓜果实的表观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形成无显着影响。适量的减少供氮量有利于提高黄瓜植株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过多的施用氮肥则使黄瓜植株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减少。4个处理的黄瓜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利用率都随着营养液供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均表现为CK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10%和27.58%;黄瓜植株对钾元素的利用率则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为34.5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黄瓜苗期使用1/2 N水平营养液,结瓜初期使用3/4 N水平营养液,结瓜盛期使用5/4 N水平营养液和结瓜后期使用3/4 N水平营养液可使黄瓜植株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达到最高。

李晓强[10]2006年在《有机基质菇渣在现代化大型温室蔬菜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无土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作为优良的栽培基质—草炭的使用量逐渐扩大,但是草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大量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因此,研发作为有机基质草炭替代品的新型基质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试验采用农用废弃物食用菌栽培废料菌渣发酵生产园艺基质,进行现代化大型温室蔬菜无土栽培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在每m~3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废料菌渣中加入0.2kg发酵微生物、0.5kg尿素及3kg的干芝麻渣或鸡粪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堆最佳发酵温度为50~60℃,最佳含水量50~60%,最佳发酵层范围为发酵堆表层下20~60cm,发酵时间3个月以上。 2.选用生产中应用范围广的蛭石和珍珠岩与菇渣进行复配(体积比)∶菇渣与珍珠岩(4∶1,3∶1,2∶1,1∶1,1∶2),菇渣与蛭石(6∶1,5∶1,4∶1,3∶1,2∶1),菇渣与珍珠岩和蛭石(2∶1∶1,1∶1∶1);复合基质与菇渣相比BC值下降0.69~1.70mS·cm~(-1),而pH变化不大。在灌溉清水的情况下,菇渣∶珍珠岩=3∶1、菇渣∶珍珠岩=2∶1复合基质育出的番茄、甜椒、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等指标显着高于对照(草炭∶珍珠岩=1∶1);而在灌溉营养液或清水两种方式下进行甜椒育苗时,则是菇渣∶珍珠岩=3∶1和菇渣∶蛭石=3∶1显着好于对照。 3.采用菇渣与珍珠岩或蛭石复配的10种复合基质进行黄瓜短季节栽培,各菇渣复合基质植株生长情况与对照(草炭∶珍珠岩=1∶1)相近,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对照相近,EC值在栽培前期比对照高20%~60%,到栽培中后期与对照相近,整个栽培过程pH值维持在6.3~7.5之间,显着大于对照(4.5~5.8),菇渣与蛭石复合基质的含水量均显着大于对照,尤其是菇渣∶蛭石=2∶1,但其大小孔隙比值到栽培后期只有0.13,不利于作物的后期栽培。 4.采用菇渣与珍珠岩复配的5种复合基质进行甜椒长季节栽培,整个生育期菇渣各复合基质的容重、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CEC及一天内含水量和EC值变化规律与对照(草炭∶珍珠岩=1∶1)有相同的趋势,变化幅度也与对照相近,但整个生育期菇渣复合基质的pH值均在6.7~7.2之间,变化幅度显着小于对照(3.3~5.6);菇渣复合基质栽培的植株开花期均比对照早,株高、最大叶片叶面积比对照小,果型指数,果肉厚度,果实的干物质含量、折光糖度和Vc含量与对照没有显着差异,但复合基质T_4(菇渣∶珍珠岩=1∶1)、T_3(菇渣∶珍珠岩=2∶1)、T_5

参考文献:

[1]. 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D]. 马鸿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2]. 大棚型日光温室性能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 张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3]. 热带高温季节叶用莴苣水培关键技术体系研究[D]. 陈艳丽. 海南大学. 2014

[4]. 肥灌技术对设施土壤环境及黄瓜生长的影响[D]. 梁新书.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5].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技术初探[D]. 刘星. 甘肃农业大学. 2015

[6]. 不同容器对基质培黄瓜栽培效果研究[D]. 马晓燕. 宁夏大学. 2016

[7].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D]. 胡晓东. 华中农业大学. 2017

[8]. 日光温室黄瓜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的研究[D]. 马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9]. 不同供氮水平对设施黄瓜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 常晓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10]. 有机基质菇渣在现代化大型温室蔬菜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晓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