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廖正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廖正娟

广西省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5354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应用新课程理念,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强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陶行知先生将创造教育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布鲁纳也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探。”所以,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人人欲、触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如:我在教学《什么是周长》的时候,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手中拿着一片自制的大树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又问:“谁能来摸一摸老师手上的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蚂蚁爬树叶的情境图:一只小蚂蚁沿着这片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然后告诉学生:蚂蚁爬行的路线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紧接着,我便出示课题。这样的情境既体现了丰富的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让初次接触“周长”的学生们一进入课堂便能对“周长”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完成本节课教学的教学任务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比知识更容易促使学生勇于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的问题挑战。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分小组讨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前两种说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后两种说法意见不一,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老师要求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分别举例加以证明,后面两种情况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例如,质数5和合数24能组成互质数,质数5和合数15就不能组成互质数。这时教室里安静下来,突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组成互质数。”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着他的发言。他很坚定地说:“一个质数可以和比它小的任何一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教师不作肯定,让学生自己证明,找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唤起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待获得成功,期望通过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争辩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用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要解决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么办?能不能通过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完全让学生自主参与,不仅发展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还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迷人的魅力,是很难单纯地从课本中领略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米”时,先让学生动手量物体的长度。如,量出铅笔、橡皮的长度,他们都会用厘米做单位;再量课桌的高,有些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很麻烦,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往往能自己解决。如,两人合作完成,量完一部分作记号,制作一分米的纸条等等;最后让学生量教室的长,这下学生可犯难了,操作中遇到大麻烦了,但他们的思维此时却是最活跃的时候。怎样解决呢?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可能有比分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教师再让学生猜想:这个长度单位和分米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智力的开发。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廖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