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论文_邱婧,童达,李瑞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余甘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兜铃,保山,氧化酶,特性,木香,肝功能,二十。

余甘子论文文献综述

邱婧,童达,李瑞莲[1](2019)在《HPLC测定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中的马兜铃酸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检测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_(18)色谱柱(250 mm×0.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50 nm,流动相为0.05%磷酸溶液-乙腈(60:40),进样量10μL。结果 0.195~4.87μg·mL~(-1)马兜铃酸Ⅰ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7%,RSD=1.45%(n=6);4批样品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为0~2.85μg·g~(-1)。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结果可靠,可用于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中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检查。(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淑慧,程锦堂,郭丛,崔文金,石佳[2](2019)在《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药食两用的中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方法对余甘子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最后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探究余甘子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对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余甘子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香草酸(1)、反式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醛(3)、松柏醛(4)、槲皮素(5)、山柰酚-3-O-α-L-鼠李糖(6)、柚皮素(7)、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8)、对苯二酚(9)、杨梅素(10)、2-呋喃甲酸(11)、没食子酸甲酯(12)、原儿茶酸(13)、没食子酸(14)。对含量较高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和槲皮素3个化合物展开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各类炎症因子;槲皮素对炎症因子TNF-α和IL-6无显着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4、8~11和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余甘子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酚酸类化合物相关。(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0期)

于迪,孔繁磊[3](2019)在《余甘子提取物对模型反应体系中PhIP抑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判断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模型反应中PhIP(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的抑制效果。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初步确定余甘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PHLC-MS)测定PhIP的含量。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着,略低于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随着余甘子提取物含量的增加,模型反应中PhIP生成量先逐渐减少再趋于平稳,提取物加入量为0.08 g时,抑制率达到83.08%。余甘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对模型反应中PhIP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为PhIP抑制物的研究领域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林敏华,欧宇轩,邓桂清,陈芷琳,黄佳栓[4](2019)在《余甘子提取物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3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二甲双胍组和余甘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其余组进食高脂饲料,每日定时灌胃: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混悬液250 mg/k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余甘子提取物250、500和1 000 mg/kg,对照组、造模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饲养及给药6周。检测:①体质量、肝重,计算肝指数;②测血清AST、ALT、TG、LDL、GLU、CHO、INS含量,计算HOMA-IR指数;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NAS评分。结果造模组体质量、肝重、ALT、AST、CHO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体质量低于造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ALT、AST、CHO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ALT、AST、CHO、LDL低于造模组(P<0.05),高剂量组ALT、AST、CHO低于造模组(P<0.01)。各剂量组NAS分值较造模组下降(P<0.05),肝细胞脂肪变有改善。结论余甘子提取物可减轻高脂饲料诱导的幼鼠肝脂肪变病变程度,改善肝功能,起到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谢征芸,谢杨,庄萌,何晶,代百雨[5](2019)在《不同处理方式对余甘子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余甘子果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需对余甘子进行预处理工作。本研究以余甘子鲜果为原料,探究高温蒸汽、微波及沸水3种漂烫方式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蒸汽漂烫对POD和PPO的钝化效果较好,且耗时短。(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9期)

李琦,孙朋,李静,裴河欢[6](2019)在《盐炙对广西余甘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表儿茶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盐炙前后广西余甘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探讨盐炙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盐炙法对8批广西不同产地余甘子进行炮制,并采用HPLC切换波长法测定广西余甘子盐炙前后没食子酸、鞣花酸和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盐炙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表儿茶素的含量较生品有所降低。结论盐炙法可改变广西余甘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9期)

罗存贞,赵江萍,杨晓霞,李归林[7](2019)在《保山3号余甘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山3号余甘子是从野生实生植株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幼树期生长势强旺,树形开张,枝条似垂柳状,具早实丰产特性;以2 a龄田间栽培实生苗作为砧木,嫁接后第二年结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平均单株果实产量达71 kg。文中介绍保山3号余甘子的选育过程,阐述其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及物候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并以繁殖技术、栽植与抚育技术简要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段曰汤,瞿文林,宋子波,赵琼玲,马开华[8](2019)在《云南野生余甘子保护及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策,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利用价值、生境及分布特点、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总结了云南野生余甘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分布区域及生境概况、群落分布特点、野生群落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由于国家建设开发的需求及民间掠夺性的采伐,云南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群落在逐年减少,野生余甘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进一步保护、开发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方法,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的进创新利用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才让卓玛[9](2019)在《藏药余甘子与诃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余甘子和诃子均是藏药中的常用药,是诸多藏药方剂的重要组成成分。目前,临床上对余甘子和诃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关于二者对比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藏药余甘子和诃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7期)

杨晓琼,袁建民,赵琼玲,瞿文林,孔维喜[10](2019)在《余甘子新品种‘盈玉’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盈玉’是在多年对云南余甘子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发现的变异植株,并通过嫁接进行多代繁殖,成功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果形硕大、产量高、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生长适应性强、适宜加工等优良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盈玉’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重点阐述了余甘子的高没食子酸含量和营养元素。‘盈玉’主要品种特性如下:外果皮颜色为黄绿色,质感均匀透亮;单果重38.43 g,可食率高达91.50%,含水量为86.05%,没食子酸含量高达3.018 mg/g。余甘子中主要药用活性成分是没食子酸,‘盈玉’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是元谋野生余甘子没食子酸含量的8.5倍,在药用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富含矿物质元素K、Ca、Mg,其中K元素的含量高达11 304.50 mg/kg,Ca元素的含量为1 028.70 mg/kg,Mg元素的含量为4 556.20mg/kg,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Fe、Mn、P、Zn、Cu、Na等微量元素。(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余甘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的中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方法对余甘子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最后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探究余甘子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对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余甘子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香草酸(1)、反式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醛(3)、松柏醛(4)、槲皮素(5)、山柰酚-3-O-α-L-鼠李糖(6)、柚皮素(7)、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8)、对苯二酚(9)、杨梅素(10)、2-呋喃甲酸(11)、没食子酸甲酯(12)、原儿茶酸(13)、没食子酸(14)。对含量较高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和槲皮素3个化合物展开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各类炎症因子;槲皮素对炎症因子TNF-α和IL-6无显着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4、8~11和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余甘子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酚酸类化合物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余甘子论文参考文献

[1].邱婧,童达,李瑞莲.HPLC测定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中的马兜铃酸Ⅰ[J].华西药学杂志.2019

[2].王淑慧,程锦堂,郭丛,崔文金,石佳.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

[3].于迪,孔繁磊.余甘子提取物对模型反应体系中PhIP抑制效果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

[4].林敏华,欧宇轩,邓桂清,陈芷琳,黄佳栓.余甘子提取物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作用[J].解剖学研究.2019

[5].谢征芸,谢杨,庄萌,何晶,代百雨.不同处理方式对余甘子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食品.2019

[6].李琦,孙朋,李静,裴河欢.盐炙对广西余甘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表儿茶素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9

[7].罗存贞,赵江萍,杨晓霞,李归林.保山3号余甘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9

[8].段曰汤,瞿文林,宋子波,赵琼玲,马开华.云南野生余甘子保护及开发利用[J].农学学报.2019

[9].才让卓玛.藏药余甘子与诃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杨晓琼,袁建民,赵琼玲,瞿文林,孔维喜.余甘子新品种‘盈玉’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热带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古椰贝丘遗址生态复原图余甘子-图530-3 余甘子果皮横切面详...余甘子-余 甘 子1. 枝; 2. 果实余甘子余甘子-图344-1 余甘子1.果枝 2.开裂...余甘子

标签:;  ;  ;  ;  ;  ;  ;  

余甘子论文_邱婧,童达,李瑞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