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排放到空气中的氯氟烃等氮氧化物增加,导致了地球表面臭氧层不断变薄以至出现了空洞情况,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B(UV-B)也随着增强。增强UV-B会对地球表面的动植物的生理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如诱导小麦产生异常分裂。染色质组装因子FAS1与组蛋白H3和H4的功能有关,影响DNA的合成,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本研究以染色质组装因子FAS1为切入点,研究其参与响应UV-B辐射产生的异常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为研究植物响应UV-B辐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野生型和fas1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构建pSuper1300:FAS1-GFP过表达载体和pFAS1::FAS1-GFP自身启动子表达载体,分别对过表达株系、恢复表达株系和T-DNA插入突变体纯合株系进行鉴定,观察UV-B辐射后不同植株的形态特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在激光共聚焦下观察FAS1与染色体的定位,初步分析FAS1响应UV-B辐射产生的异常有丝分裂的可能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pSuper1300:FAS1-GFP过表达载体,pFAS1::FAS1-GFP自身启动子载体。利用农杆菌GV3101感染法,将pSuper1300:FAS1-GFP过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导入烟草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含有GFP标签的融合蛋白在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证明载体构建成功,并确定FAS1与染色体共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2)使用“三引物”法,鉴定获得FAS1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3)过表达载体和自身启动子载体用浸花法分别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和纯合突变体拟南芥植株,分别用潮霉素筛选得到纯合转基因植株,并从DNA水平和RNA水平鉴定阳性转基因植株,成功筛选得到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和恢复表达拟南芥植株。(4)对比野生型拟南芥与突变体拟南芥,发现7天的突变体的根长和野生型的根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突变体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提前从营养生长阶段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两种植株的成熟果荚和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5)对比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与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发现7天植株的根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成熟果荚的长度和株高,转基因植株都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且差异显著。(6)为了研究UV-B辐射对植株的影响,实验设计分为四个处理组,WT植株、pSuper1300:FAS1-GFP过表达植株、fas1突变体植株、pFAS1::FAS1-GFP恢复表达植株分别在正常光照和UV-B辐射的条件下培养,对根长、株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as1突变体拟南芥根长、株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的含量都对UV-B辐射最敏感,WT植株和pFAS1::FAS1-GFP恢复表达植株组程度相似,pSuper1300:FAS1-GFP过表达植株对UV-B辐射最不敏感。(7)为了研究UV-B辐射处理时FAS1与染色体之间的相关性,实验中用DAPI标记拟南芥根尖染色体,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与细胞分裂期,FAS1集中分布在细胞核中;当增强UV-B辐射的情况下,GFP荧光强度减弱,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异常分裂的现象。染色质组装因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异源三聚体复合物,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染色质组装因子能够保证细胞中异染色质的稳定性,使其中的相关基因保持沉默。通过研究增强UV-B辐射,野生型植株、fas1突变体植株以及转基因植株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FAS1的动态变化,来为揭示“分束分裂”现象的分子机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婷
导师: 韩榕
关键词: 拟南芥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061),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011028-5),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7SCX041)
分类号: Q943.2
DOI: 10.27287/d.cnki.gsxsu.2019.000471
总页数: 82
文件大小: 5489K
下载量: 10
相关论文文献
- [1].增强 UV-B 辐射对拟南芥fas1突变体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7)
标签:拟南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