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诉程序论文_岑董董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上诉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程序,民事诉讼,制度,抗告,终审,民事,重构。

民事上诉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岑董董[1](2019)在《中美民事上诉程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浙江法院公开网数据显示,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平均每人每年审理的案件数量同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平均每人每年判决案件数量相等,也就是说,在民事上诉审已出现"案多人少"问题,但同时期美国却并未出现"案多人少"问题。对中美民事上诉程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在民事审级制度、民事上诉程序和民事上诉的审理规则方面获得有益的启示,进而为我国民事上诉程序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峻[2](2018)在《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以建立第叁审程序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诉讼法》通过保障程序正当从而与实体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正义,而上诉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纠正一审程序过程中发生的事实与法律适用错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促进我国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上诉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审判过程中案件事实的查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使当事人使用拥有实质价值的公力救济途径,有利于体现程序公正的诉讼价值理念。两审终审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日渐增多,通过探讨诉讼制度中关于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分析两审终审制的不足,从而探讨我国实行叁审终审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理论构想。(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34期)

刘学在[3](2012)在《民事上诉审程序中亟待完善的问题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建立附带上诉制度很有必要,特别是对提起附带上诉的要件应作出合理的规定。上诉审程序中的撤回起诉制度应得到立法上的明确认可,其条件和法律后果也应合理予以界定。"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一发回重审的事由应予废除,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发回重审的情形则应予以严格限制。基于裁定与判决的性质不同,应当构建不同于判决之上诉审程序的相对独立的裁定之上诉审程序。(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江必新[4](2011)在《在基层法院建立民事上诉程序的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化人民法庭审理民事案件的上诉制度,降低简单民事案件的诉讼成本,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更加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基层人民法院建立“上诉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庭作出的民事裁判时,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上诉”的案(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1-10-19)

韩天骥[5](2011)在《民事上诉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从上诉审查范围角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行二审终审制的前提条件下,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上诉程序的预设功能,上诉程序在审理范围的制度设计方面应做出如下改革与完善:1.科学定位一审与二审的关系;2.对上诉案件范围进行限制;3.完善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晓英[6](2010)在《论民事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法私法化进程中产生的诉讼契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基础,体现了交换的正义。但目前我国上诉审程序中当事人达成诉讼契约的空间范围狭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程序机制单一,也缺乏对诉讼契约相应的制度保证。故此,有必要拓宽民事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的适用范围,构建诉讼契约的完整体系,明确诉讼契约对当事人的效力,规范法官的释明义务。(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杜惠滨,杜洪娟[7](2009)在《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上诉制度作为我国司法体制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民诉的两审终审制度,具有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的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两审终审制度的适时性、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得弊端丛生。本文从上诉审程序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方案和设想,以期望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上诉审程序,真正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09年09期)

罗发兴[8](2009)在《析程序瑕疵的民事上诉案件发回重审之避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叁条第四项规定:"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目前对于一审程序有瑕疵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案件,二审法院一般都会按照该规定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发回重审在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当事人审级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因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而迳行发回重审的做(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期刊2009年03期)

张玉标[9](2007)在《民事上诉权程序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诉权的程序保障是上诉制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上诉权保障的范围、模式,上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以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上诉权保障的平等性等在内的基本范畴。上诉权程序保障的完善与否反映着一国上诉程序的民主程度。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职权主义的模式下,上诉权的程序保障很不完善。首先,上诉权保障的范围过于狭窄,只能对判决和少数的裁定可以上诉,而对大部分裁定和决定却不能通过上诉来救济,甚至没有任何救济;其次,审判权作用的范围过大,上诉权不能对法院的审理范围和裁判范围形成有效制约。处分原则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结果导致过多的审判突袭。第叁,处分原则的贯彻,可能会导致双方当事人在行使上诉权的时候失去平衡,从程序合成的需要出发,应为权利的平等行使提供充分的保障。但目前的诉讼程序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对国外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完善我国上诉权的程序保障应当建立抗告程序,为裁定和决定提供上诉救济;确立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约束审判权的作用范围;同时基于程序合成的需要,引进附带上诉制度,避免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的弊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12-25)

杜洪娟[10](2007)在《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上诉审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的终审程序,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是民事诉讼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民事纠纷的解决与当事人诉讼目的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程序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而上诉审程序的设置即是两大目标相互制衡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两审终审制度,虽然具有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的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两审终审制度的适时性、合理性已经逐渐地丧失。上诉审程序审理案件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当事人对终审判决认可度下降,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得弊端丛生。面对严峻的“司法危机”,如何解决两审终审,审而不终的问题,维护裁判的权威性和确定性,我国民事诉讼的审级由两审终审走向多元化审级制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本文从上诉审程序的基本理论出发,并借鉴其他国家民事上诉制度设置的先进经验,反省我国上诉审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立足本土实践,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方案和设想,以期望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上诉审程序,真正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7-11-20)

民事上诉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事诉讼法》通过保障程序正当从而与实体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正义,而上诉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纠正一审程序过程中发生的事实与法律适用错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促进我国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上诉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审判过程中案件事实的查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使当事人使用拥有实质价值的公力救济途径,有利于体现程序公正的诉讼价值理念。两审终审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日渐增多,通过探讨诉讼制度中关于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分析两审终审制的不足,从而探讨我国实行叁审终审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理论构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上诉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岑董董.中美民事上诉程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2].吴峻.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以建立第叁审程序为中心[J].经济研究导刊.2018

[3].刘学在.民事上诉审程序中亟待完善的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

[4].江必新.在基层法院建立民事上诉程序的构想[N].法制日报.2011

[5].韩天骥.民事上诉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从上诉审查范围角度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

[6].刘晓英.论民事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体系的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杜惠滨,杜洪娟.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J].世纪桥.2009

[8].罗发兴.析程序瑕疵的民事上诉案件发回重审之避免[J].人民司法.2009

[9].张玉标.民事上诉权程序保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杜洪娟.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D].黑龙江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3.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

标签:;  ;  ;  ;  ;  ;  ;  

民事上诉程序论文_岑董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