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的生药学研究概况

北沙参的生药学研究概况

童洁芬(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中心卫生院030045)

【摘要】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北沙参的根。北沙参多年生草本,生于海岸沙地、沙滩,或栽培于肥活疏松的沙质土壤,分布于山东、辽宁等地。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北沙参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038-02

1资源现状研究

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1]。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

2药材性状研究

北沙参药材根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厘米,直径0.4-1.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2]。

3显微鉴定研究

根横切面:未去外皮者木栓层2-11列细胞。皮层为数列细胞,有扁圆形分泌道散在,有的1个分泌道并列或中间溶合成一体。其中韧皮部宽广,分泌道略呈环状排列,类圆形,直径24-135微米,分泌细胞4-10个;而且韧皮射线向外扩大成喇状,并向一侧弯曲。形成层环明显。另外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射线宽1-3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4化学成分研究

4.1香豆素类

研究表明香豆素类是北沙参的主要成分,李宝国,石俊英[3]对不同产地的香豆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山东莱阳胡城的北沙参中香豆素的含量最高,香豆素含量总量为0.004078%、补骨质素为0.0008840%,欧前胡素为0.001702%、异欧前胡素为0.001491%。

4.2苷类

研究发现北沙参根中的苷类有多有,其中包括芳香苷,如苄基β-D-piofuranosyl-(1→6)-β-D-吡喃糖苷,另外还含有腺苷、尿苷、胡萝卜苷等等。YuanZ[4]等对北沙参的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提取物的水层部分得到7种单萜或单萜苷,11种芳香苷,6种烷基化糖苷类和腺苷等。

4.3黄酮类

黄酮类也是北沙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YuanZ等在该植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首次分离得到,得到了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3个化合物。

4.4单萜类

Junichi[5]等从北沙参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有(+)-angelicoidenol[(2S,5R)bornane-2,5-diol]2-O-β-D-glucopyranoside等。

4.5酚酸类

酚酸类在该植物水溶性部分中含量丰富,主要有香草酸、水杨酸、阿魏酸、咖啡酸、绿原酸、丁香苷、香草酸4-O-β-D-吡喃糖苷。

4.6其它

据文献报道,北沙参根中还含有芳香苷,甾醇,脂肪酸,以及腺苷、尿苷等。

5药理作用

5.1对免疫系统作用

研究发现北沙参中以多糖类所占比例最大,多糖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石俊英[6]等发现北沙参多糖不仅能够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而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和T、B细胞的增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刘永梅[7]等研究发现,北沙参粗多糖可使阴虚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亦能显著增加阴虚小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增强DTH反应。

5.2镇咳祛痰作用

研究表明北沙参对氨水致咳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对病变潜伏期有较长的延长作用[8]。

5.3抗突变作用

北沙参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对3种致突变剂:2-氨基芴、2,7-二氨基芴、叠氮钠诱导的突变株回复突变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表明北沙参中含有抗突变成分[9]。

6小结

北沙参的化学成分含量丰富,但是类型很复杂,而且其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北沙参不仅是现代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它也为中医常将其用于抗衰老和癌症后恢复体质的中药方剂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北沙参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技术和化学成分方面,但对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北沙参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寻找有效成分并阐述其构效关系,使北沙参这一传统中药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3.

[2]管诗华,王曙光.中华海洋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484-489.

[3]李宝国,石俊英.HPLC法测定北沙参不同部位中3种香豆素的含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83-384.

[4]YuanZ,TezukaY,FanW,etal.ConstituentoftheUndergroundPartsofGlehnialittoralis[J].ChemPharmBull,2002,50(1):73-77.

[5]JunichiK,ChiekoO,ToruI,etal.MonoterpenoidGlycosidesofGlehnialittoralisRootandRhizoma[J].ChemPharmBull,1998,46(10):1595-1598.

[6]石俊英,等.山东产地药材北沙参多糖含量测定[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139.

[7]刘永梅,刘波,王金凤.北沙参粗多糖的提取及对阴虚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4):224-225.

[8]屠鹏飞,张红彬,徐国钧,等.中药沙参类研究Ⅴ: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J].中草药,1995,26(1):22-23.

[9]王中民,张永祥,史美育,等.北沙参抗突变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5):47-48.

标签:;  ;  ;  

北沙参的生药学研究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