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东段波洛斯太印支期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东昆仑东段波洛斯太印支期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论文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北部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其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由于复杂多样的构造岩浆作用,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岩发育广泛。造山带内花岗质岩石出露面积占主体地位,对其研究是深入探究造山带形成机制的有效工具,对反演造山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壳幔混合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表明,东昆仑造山带经历了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两大演化时期,尤其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完整而显著。因此,本文以东昆仑东段波洛斯太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石样品测试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研究,重点讨论岩体中不同侵入体源区特征、成因联系、壳幔混合作用、大地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野外地质特征表明,波洛斯太花岗岩体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灰白色中细粒块状花岗闪长岩、灰白色-浅肉红色中粗粒块状二长花岗岩和浅肉红色-肉红色中粗粒块状正长花岗岩,其间以侵入接触关系为主。其中,花岗闪长岩中存在大量的暗色微粒包体,呈椭圆状、火焰状、不规则形状等,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相对较少,主要呈椭圆状。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波洛斯太花岗岩体中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4.8±1.5Ma,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49±2.4Ma,花岗闪长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结晶年龄为253.9±1.1Ma,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末期-早三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寄主岩与暗色微粒包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Cs、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在(La/Yb)N比值、镁铁指数MF、Eu异常、REE含量等方面均显示为不同源区部分熔融的特征。利用针对不同矿物的温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岩体中不同侵入体结晶温压环境分别为:花岗闪长岩结晶初始岩浆温度为785℃,总体压力值介于1.704.08kbar,深度为6.4218.14km。二长花岗岩侵入体结晶温度介于636812℃,岩浆初始温度为812℃;总体压力介于1.051.11kbar,深度为3.974.19km,与其包体的压力深度值相似。正长花岗岩侵入体结晶温度介于743759℃,压力介于2.643.07kbar,深度为9.9811.58km,大于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结晶温度介于667801℃,压力介于1.025.05kbar,深度为4.0219.10km,与寄主岩结晶环境相近。岩体成因:岩体中各寄主岩原始岩浆起源于大陆下地壳,为变基性岩和变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暗色微粒包体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布青山-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导致幔源岩浆上升底侵大陆下地壳,带来的热量使大陆下地壳变基性岩源区和变杂砂岩源区部分熔融形成具不同性质的花岗质岩浆,随着花岗质岩浆经过上升侵位、分离结晶等复杂过程从而形成具不同岩石类型具弧岩浆岩特征的花岗岩体。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证实波洛斯太花岗岩体中存在岩浆不完全混合。暗色微粒包体中矿物捕掳晶和具壳幔混合特征的角闪石、黑云母等都是不完全混合的有效证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
  •     1.2.2 东昆仑花岗岩研究现状
  •     1.2.3 波洛斯太地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实验测试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东昆仑构造单元划分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断裂
  • 第三章 波洛斯太地区花岗岩体地质特征
  •   3.1 地质特征
  •   3.2 岩石学特征
  •     3.2.1 花岗闪长岩
  •     3.2.2 二长花岗岩
  •     3.2.3 正长花岗岩
  •     3.2.4 暗色微粒包体
  •   3.3 矿物学特征
  • 第四章 波洛斯太花岗岩体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   4.1 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
  •   4.2 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   4.3 暗色微粒包体锆石U-Pb年龄
  • 第五章 波洛斯太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1 全岩主量元素特征
  •   5.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 第六章 波洛斯太花岗岩体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   6.1 岩浆结晶环境
  •   6.2 岩石源区及成因
  •   6.3 构造环境
  • 第七章 岩浆混合作用
  •   7.1 岩浆混合野外出露和岩石学特征
  •   7.2 岩浆混合矿物化学特征
  •   7.3 岩浆混合年代学特征
  •   7.4 岩浆混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7.5 岩浆混合方式
  • 第八章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印支期构造演化
  •   8.1 花岗岩岩石组合与时空分布特征
  •     8.1.1 俯冲阶段
  •     8.1.2 同碰撞阶段
  •     8.1.3 后碰撞阶段
  •   8.2 构造演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栗朋

    导师: 裴先治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波洛斯太花岗岩体,印支期,暗色微粒包体,锆石年龄,岩浆混合作用

    来源: 长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长安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造山过程研究》(批准号:41472191),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东昆仑东段东昆中蛇绿岩年代学及构造属性研究》(批准号:41502191),2016~2018

    分类号: P588.121

    总页数: 106

    文件大小: 4984K

    下载量: 66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海东昆仑各玛龙银多金属矿的控矿构造与找矿预测[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1)
    • [2].青海东昆仑大干沟口钒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城市地理 2017(18)
    • [3].青海省东昆仑非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18)
    • [4].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 地质通报 2011(08)
    • [5].青海东昆仑宗加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意义[J]. 矿物学报 2015(S1)
    • [6].青海东昆仑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矿产勘查 2012(06)
    • [7].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J]. 地质通报 2011(11)
    • [8].基于构造地球化学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强震危险性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8)
    • [9].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3)
    • [10].东昆仑南缘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时代的限定[J]. 地质通报 2017(06)
    • [11].河南省地调院卫星远程指挥系统在东昆仑项目中得到应用[J]. 资源导刊 2014(07)
    • [12].东昆仑地质找矿研讨会在西宁召开[J]. 青海国土经略 2010(04)
    • [13].东昆仑西段新疆阿确墩地区豹子沟金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J]. 西北地质 2020(03)
    • [14].东昆仑区域金铜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11)
    • [15].东昆仑断裂带古地震综合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1)
    • [16].东昆仑断裂东段下热尔断裂活动特征初步研究[J]. 中国地震 2011(03)
    • [17].东昆仑三岔顶地区鲸鱼湖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西部资源 2020(05)
    • [18].东昆仑东段阿拉思木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洋盆闭合时限界定[J]. 中国地质 2017(03)
    • [19].东昆仑布青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 物探与化探 2011(05)
    • [20].新疆东昆仑鸭子泉—维宝一带地质成矿规律浅析[J]. 西北地质 2010(04)
    • [21].青海东昆仑各玛龙银多金属矿的控矿构造及其找矿预测[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7)
    • [22].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0(04)
    • [23].青海省东昆仑中段地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物探与化探 2015(01)
    • [24].东昆仑东段巴隆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15(08)
    • [25].青海省东昆仑口口尔图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 电子测试 2013(24)
    • [26].阿尔金东昆仑自然集粹[J]. 森林与人类 2014(11)
    • [27].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金矿靶区筛选与评价[J]. 物探与化探 2013(02)
    • [28].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J]. 地质学报 2012(10)
    • [29].东昆仑软玉的岩石结构特征及其质量评价[J]. 甘肃科技 2012(21)
    • [30].东昆仑东段浪木日上游早古生代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 2016(11)

    标签:;  ;  ;  ;  ;  ;  

    东昆仑东段波洛斯太印支期花岗岩体地质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