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护理中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慢性肾盂肾炎护理中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市1613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肾盂肾炎护理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将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在慢性肾炎护理中,不仅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盂肾炎;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应用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在近年来慢性肾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使肾功能明显退化,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1]。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给予相应的护理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慢性肾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1例慢性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由31例男性和17例女性组成,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为(49.5±5.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4.3±2.2)年;观察组中由28例为男性和15例女性组成,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为(4.4±2.3)年。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的病程、病情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一般护理,包括出院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入院接待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模式:(1)基础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在发病初期注意休息,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将患者水肿的肢体提高,促进血液循环,将肾血流量增加,对患者的疼痛有减轻作用。同时,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使患者的衣物和床单保持干净、清洁,避免出现褥疮。此外,定期打扫病房卫生,运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使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认真记录患者的血尿、血压以及体重情况,尤其是患者的血肿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2)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慢性肾炎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患者也要忍受一定程度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因此,在治疗期间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疗效。所以,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并且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与社会支持,坚定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应该将成功案例作为主要依据,用来鼓励患者,让患者看到希望,增强勇气,主动配合治疗。(3)饮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管理,对蛋白质的摄入量进行控制,针对患者的肾功能给予相应的蛋白质,对于肾功能较好的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80~110g左右;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30~40g左右;对于严重损伤肾功能的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20~30g左右。并且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褥疮、血肿以及感染等,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软件包分析本次的两组数据,并且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运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不满意8例,一般15例,满意25例,观察组不满意1例,一般5例,满意37,对照组满意度83.33%低于观察组满意度97.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血肿,而对照组1例血肿,2例感染,2例褥疮,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4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慢性肾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重视度。慢性肾炎是以血尿、高血压、水肿以及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具有复杂的病因,临床治疗难度大[2]。但是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会使肾功能退化,严重者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而在对慢性肾炎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良好的护理干预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和干预模式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比对照组的10.42%低,可见,在治疗慢性肾炎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明显,不但提升了护理满意度,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给予慢性肾炎患者护理干预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减少不良行为,增强配合度,提高疗效[3]。综上所述,临床上将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在慢性肾炎护理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慧松.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护理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06:1121-1125.

[2]孙巍.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251-252.

[3]李坚,徐淑仪,何建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0-161.

标签:;  ;  ;  

慢性肾盂肾炎护理中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