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自身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新疆博尔塔拉州人民医院新疆博乐833400)

【摘要】目的:剖析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旨在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随机筛选2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B组(n=100)则为健康人群。将2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联合自身抗体的特异度与灵敏度予以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联合自身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抗体(P<0.05);不同联合自身抗体与AKA抗体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测有利于诊断出早期病情状况,阳性检出率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自身抗体;ANA;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71-01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中属于最为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之一,主要多因关节滑膜出现炎性病变所致[1]。该疾病具有易反复、病情较为严重的疾病特征。故而,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疾病患者就显得颇为重要。由于多项研究资料显示,自身抗体的各项指标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紧密联系[2]。基于此,在现研究中,剖析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疗的2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A组,有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区间20~73岁,平均年龄(47.52±13.04)岁;B组(n=100)则为健康人群,有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区间19~71岁,平均年龄(48.33±12.81)岁。将2组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作研究与分析。

1.2诊断方法

告知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用绿帽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3ml,常规离心操作,所有检测对象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蛋白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NA、APF、AKA、anti-Sa、anti-CCP的不同抗体分别进行检测,所用试剂全部购自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2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联合自身抗体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0.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

2.结果

2.12组自身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A组的ANA、APF、AKA、anti-Sa、anti-CC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类型,具有进行性、炎症性以及破坏性的特性[3]。RA的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比较困难,而早期有效积极的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医学界相关学者深入研究与分析,认为RA的发生与进展不仅与遗传因素相关,还有可能与环境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紧密联系。

有相关研究者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阶段属于优化管理窗口期,对早期病情进行准确诊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关节损伤的减轻,有利于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如上图表2结果所示,CCP抗体可在RA患者出现明显关节损伤之前被检测出,CCP联合抗体的特异度、灵敏度最高,提示能够使误诊、漏诊现象降至最低,保证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AKA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是RA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总之,自身抗体检测对RA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采用自身抗体检测有利于诊断出早期病情状况,阳性检出率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婷婷,谭立明,陈娟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清14-3-3η蛋白和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11):1689-1693.

[2]舒少为,蔡长争,梁国琼,等.自身抗体RFCCPAKA及RF—IgM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25-1326.

[3]欧阳玉立.血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3-24.

标签:;  ;  ;  

自身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