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宾动词论文_苗守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谓宾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词,语义,宾语,句法,特征,谓词,结构。

谓宾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苗守艳[1](2019)在《陈述类宾语的句法构成及与谓宾动词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述类宾语由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主谓结构、转指类定中结构构成。按照宾语的句法结构特征可分为结构完整和结构删略两大类。陈述类宾语的核心是谓词,主谓结构性的陈述类宾语数量最多。陈述类宾语与谓宾动词的配置类型主要有五大类,其中"以带动词性宾语为功能下限的谓宾动词"数量最多,宾语扩展类型也最丰富。谓宾动词配置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支配陈述类宾语的数量和类别上,谓宾动词的支配能力和陈述类宾语的结构特征呈现为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艺林[2](2016)在《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的谓宾动词,即能够带上谓词性宾语的现代汉语及物动词。文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背景部分,分析部分,综合部分和结论部分。背景部分:本文的第1,第2章。它在第1章中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第2章中以问题为导向综述了现有研究成果,把它们概括为五条线索上的谓宾动词研究。分析部分:本文的第3,4,5叁章。第3章首先分析了以往给谓宾动词分类的诸标准,并一一指出其不合理性,提出了以“谓宾外在语法形式所反映的内在陈述性(或指称性)”这个新标准给相应的谓宾动词分类,进而将谓宾动词分为6个类别。在第3章基础上延伸出两个问题——第4章中的谓宾指称性陈述性问题和第5章中的谓宾子句疑问语气提升问题。在第4章中我们首先具体分析了这六类谓宾动词的宾语的陈述性和指称性特征,发现以往用“什么”,“怎么样”来判断谓宾指称性和陈述性的方法并不精确。然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这六类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的变化趋势,发现谓宾动词对谓宾的语义控制度与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即这种语义控制度越强,谓宾的陈述性越弱,相应地谓宾的指称性就越强。不仅如此,处于语义控制度两端的A1类,C类谓宾动词分别由于语用上的和句法上的原因而变得逐渐虚化,在句中仅仅起着一种话语标记的作用(C类谓宾动词我们在第6章中称之为指称性标记)。在第5章中,我们从谓宾动词的叙实性和非叙实性角度来解释谓宾子句中疑问语气的提升现象,并把“语境、停顿、重音、主语”等影响因素重新解释为“谓宾叙实性和非叙实性的调节和变异”。综合部分:本文第6章。我们把第4,5两章中的两个问题统一解释为谓宾的赋值。即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渐变是基于人们对动作及过程进行谈论的需要,在语言经济性追求的驱使下,谓宾动词对谓宾赋各种句法范畴值的结果。而谓宾子句中的疑问语气提升则是谓宾动词对谓宾赋真假值的结果。结论部分:本文第7章。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明确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贾清妍,闫晶淼,李莉莉[3](2015)在《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语用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谓宾动词可以直接带动词性成分作宾语,此类组合在印欧语中是绝不可以的,到目前为止,关于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的研究为数不多,而对于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的论着则少之又少,通过对黑龙江方言的谓宾动词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能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黑龙江方言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孙萍[4](2015)在《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德熙(1982)认为谓词包括词和形容词两个类别。谓词的功能是除了作谓语,还可以作主宾语。这在印欧语系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语法现象。谓宾动词和其他动词相比,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语法性质复杂,更能凸显出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差别之处。清楚地辨别现代汉语中有哪些谓宾动词,了解哪些动词后面只能带谓词性的宾语,有助于正确的遣词造句和进行语法分析,有利于对词语的合理搭配和句子的正确构造,还有助于解决某些长期有争议的词的归类问题,同时对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特点,完善汉语语法体系,分析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语法体系不同造成的偏误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谓宾动词作为研究对象,以孟琮、郑怀德等主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列的动词作为考察范围,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动词,即谓宾动词。对其做一个全面的研究分析。文章共有6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谓宾动词的界定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本文采用的谓宾动词的定义,确定了研究对象。并对前人有关谓宾动词的相关研究做一个系统的介绍。接着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的使用说明,揭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个部分对谓宾动词所带宾语的进行分析说明。分别从性质和表述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谓宾动词的宾语,并且根据宾语的不同类型对谓宾动词进行了分类。第叁格部分对谓宾动词的构词形态和语义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个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谓宾动词与其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总结了八种谓宾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类型。第五个部分对谓宾动词后接谓词性宾语的语法现象表达了一些看法。最后一个部分是是结语部分,总结了针对现代汉语谓宾动词所作的相关工作,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大致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5-05-01)

王丽娟[5](2015)在《论汉语准谓宾动词带宾结构中的韵律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生成语法学、韵律句法学的理论背景,从语法和韵律两个方面考察汉语准谓宾动词带宾语的情况,研究表明:(1)就语法功能而言,准谓宾动词要求宾语必须是体词性成分而非谓词性成分,因此不存在"谓宾"一说;(2)就语法性质而言,准谓宾动词不是轻动词,而是词汇词;(3)准谓宾动词要求宾语位置上的中心词必须是双音形式,这是该位置上名词语法属性的要求。据此我们认为,汉语准谓宾动词带宾结构体现了双音韵律模块具有动词转为名词的形态功能,这为汉语的"韵律形态说"提供了又一例证。(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5年02期)

毛幸甜[6](2014)在《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谓宾动词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谓宾动词进行有层次的系统分类,全面考察谓宾动词及其所带的谓词性宾语,研究各类谓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并探讨它们的使用规律。首先,本文确定了谓宾动词研究范围及谓词性宾语的结构类型。本文以《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能带谓词性宾语的1084个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本文对谓宾动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根据词类的典型性理论将谓宾动词划分为绝对谓宾动词和相对谓宾动词;再根据其宾语的语法功能不同,分别对绝对谓宾动词和相对谓宾动词进行了次类的划分,并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绝对谓宾动词和相对谓宾动词的次类成员再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分析研究了谓词性宾语中比较典型的两类:兼语宾语和小句宾语,对可以带这两类宾语的谓宾动词从语义特征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12-01)

丁璐[7](2014)在《准谓宾动词的内部差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谓宾动词的分类,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把它分为很多种类。本文不是讨论他们分类的标准,而是分析朱德熙所定义的七个准谓宾动词“进行”、“有”、“作”、“加以”、“给以”、“予以”、“受到”之间的差别。本文把这七个词分为四类,“加以、给以、予以”是一类,“作、进行”是一类,“有”是一类,“受到”是一类。依据的就是它们各自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从多个角度:从语义上对动词宾语的选择,在句法上的制约,所带动词宾语受修饰语修饰的要求,所带宾语的指称性,所带动词宾语的价位等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浅层次的分析研究。最后对这七个词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第一章第二章是对谓宾动词在学界的分类和研究的概述。但总的说来,朱德熙的一分为二观点是占主流的。但这也有不足,具体在文中都有体现。第叁章是对七个词从不同切入点逐个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七个词的比较分析,是本文的重点。第五章是结语,总结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七个词所带的动词宾语指称性都很强。七个词可以分为四类。(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01)

徐今,孙宜琦[8](2013)在《也谈“一定、必须、继续”的词性——兼论副词和谓宾动词的区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定、必须、继续"的词性一直受到关注,但各家在判断这几个词的词类性质时标准不太统一。本文旨在从谓宾动词句法特性的角度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区分副词和谓宾动词的辅助性方法。本文结论是:"一定"兼副词和助动词,"必须"是助动词,"继续"兼副词和谓宾动词。(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11期)

崔玲齐[9](2012)在《类型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谓宾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考察各类谓宾动词及其所带的谓词性宾语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其他语言同类现象的比较,试图找出汉语谓宾动词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而深化汉语谓宾动词的研究。首先,本文以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在全面回顾类型学关于谓宾动词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世界语言中谓宾动词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共性特点是谓宾动词后面的谓词性宾语从结构类型上都可以分为叁类,即动词短语、不完全小句和完全小句;个性差异就是同类型的谓宾动词所带的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可以不完全一致。其次,本文根据谓宾动词所带的宾语在结构性质上不同,把汉语的谓宾动词分为五大类:只能带动词性宾语的谓宾动词、只能带兼语宾语的谓宾动词、只能带小句宾语的谓宾动词、能带动词性宾语和兼语宾语的谓宾动词和能带动词性宾语和小句宾语的谓宾动词;并且分别对只能带动词性宾语的谓宾动词、只能带兼语宾语的谓宾动词以及只能带小句宾语的谓宾动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同时根据其后宾语的指称化程度或宾语与动词是否具有致使义或宾语是否能够独立成句,对这叁类动词做了进一步的下位分类。最后,本文还从英、韩、汉对比的角度探讨了叁种语言同类型谓宾动词在带谓词性宾语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同时也探讨了汉语有些谓宾动词只能带疑问句形式宾语的现象;文章结尾还对汉语学界提出“谓宾动词”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本文的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创新之处主要有:总结出世界语言中谓宾动词所带宾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叁类:动词短语、不完全小句和完全小句;明确指出只能带动词性宾语的汉语谓宾动词,其宾语可以根据指称化程度分为叁类:具体事件指称化、类事件指称化和物化事件指称化;本文把兼语式处理为动词加兼语宾语,并从词汇赋义和结构赋义角度把兼宾动词分为两类:典型兼宾动词和非典型兼宾动词;本文认为“谓宾动词”的实质就是两个事态之间的连接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11-01)

崔少娟[10](2011)在《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谓宾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谓宾动词进行有层次系统分类,研究谓宾动词与谓词性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探讨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规律。首先,确定了谓宾动词研究范围及谓词性宾语的结构类型。以《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能带谓词性宾语的495个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对谓宾动词进行了有层次系统的分类。根据词类的典型性理论把谓宾动词划分为典型谓宾动词和非典型谓宾动词;再根据其宾语的语法功能不同,分别对典型谓宾动词和非典型谓宾动词进行了次类的划分;并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典型谓宾动词和非典型谓宾动词的次类成员再进行分类。最后,探讨了谓宾动词与其宾语间的语义格关系,将其归纳为12类,并尝试对如何判定各类语义格找出了一些相应的形式标准。(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4-01)

谓宾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的谓宾动词,即能够带上谓词性宾语的现代汉语及物动词。文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背景部分,分析部分,综合部分和结论部分。背景部分:本文的第1,第2章。它在第1章中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第2章中以问题为导向综述了现有研究成果,把它们概括为五条线索上的谓宾动词研究。分析部分:本文的第3,4,5叁章。第3章首先分析了以往给谓宾动词分类的诸标准,并一一指出其不合理性,提出了以“谓宾外在语法形式所反映的内在陈述性(或指称性)”这个新标准给相应的谓宾动词分类,进而将谓宾动词分为6个类别。在第3章基础上延伸出两个问题——第4章中的谓宾指称性陈述性问题和第5章中的谓宾子句疑问语气提升问题。在第4章中我们首先具体分析了这六类谓宾动词的宾语的陈述性和指称性特征,发现以往用“什么”,“怎么样”来判断谓宾指称性和陈述性的方法并不精确。然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这六类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的变化趋势,发现谓宾动词对谓宾的语义控制度与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即这种语义控制度越强,谓宾的陈述性越弱,相应地谓宾的指称性就越强。不仅如此,处于语义控制度两端的A1类,C类谓宾动词分别由于语用上的和句法上的原因而变得逐渐虚化,在句中仅仅起着一种话语标记的作用(C类谓宾动词我们在第6章中称之为指称性标记)。在第5章中,我们从谓宾动词的叙实性和非叙实性角度来解释谓宾子句中疑问语气的提升现象,并把“语境、停顿、重音、主语”等影响因素重新解释为“谓宾叙实性和非叙实性的调节和变异”。综合部分:本文第6章。我们把第4,5两章中的两个问题统一解释为谓宾的赋值。即谓宾的陈述性和指称性渐变是基于人们对动作及过程进行谈论的需要,在语言经济性追求的驱使下,谓宾动词对谓宾赋各种句法范畴值的结果。而谓宾子句中的疑问语气提升则是谓宾动词对谓宾赋真假值的结果。结论部分:本文第7章。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明确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谓宾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苗守艳.陈述类宾语的句法构成及与谓宾动词配置研究[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

[2].王艺林.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贾清妍,闫晶淼,李莉莉.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语用功能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4].孙萍.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辽宁大学.2015

[5].王丽娟.论汉语准谓宾动词带宾结构中的韵律形态[J].汉语学习.2015

[6].毛幸甜.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7].丁璐.准谓宾动词的内部差异初探[D].南昌大学.2014

[8].徐今,孙宜琦.也谈“一定、必须、继续”的词性——兼论副词和谓宾动词的区分[J].语文学刊.2013

[9].崔玲齐.类型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0].崔少娟.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型、11型中共有的高频双字动词分布成人“从”后VP分布情况图中反映儿童“从”后VP类型根据产出数量...成人“往”后yr分布情况图3.4汉语语义韵研宄词类中反映出儿童“往”后VP类型根据产出数...

标签:;  ;  ;  ;  ;  ;  ;  

谓宾动词论文_苗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