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网络时延论文_程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网络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延,网络,时间,速率,平均,队列,分布式。

平均网络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程曦[1](2018)在《基于中继选择和功率控制的低平均传输时间、高时延满足率的网络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网路由中,网络中的中间节点接收到包后不会做任何处理,直接进行转发。当某一个节点比较繁忙时,这种转发方式的效率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网络编码理论的提出,大大提高了网络节点的转发效率。在网络编码理论中,任何节点接收到包时,都可以对包进行处理后再转发。比如当某一节点收到两个不同的包时,该节点可以对其进行异或编码,然后再转发,当其他节点接受到此编码包时,可以尝试解码,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包。网络编码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认为在中间节点处理包不会产生任何收益的传统观念。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的网络吞吐量,提高整个网络性能。因此,在无线网络中,如何利用网络编码去获得最大的网络收益成为了当前热门的研究话题。本文讨论了在无线网络中,利用网络编码去减少网络的传输时间,提高时延满足率并不产生额外能耗。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编码理论的基础知识。然后介绍了一些当前的网络编码算法。最后本文提出了两个算法:高中继可靠度算法和功率自适应网络编码算法。高中继可靠度算法(HRRA)可以减少网络的传输时间。HRRA包括两个子算法:中继选择算法(RSA)和分块传输算法(BTA)。RSA通过中继可靠度在邻居节点中选择拥有较高链路速率的节点作为共同中继节点,在共同中继节点产生了更多的网络编码机会和较高的链路速率,BTA通过这些共同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编码传输。功率自适应网络编码算法(EAPS)可以提高网络的时延满率不产生额外能耗。EAPS也包括两个子算法:功率优化算法(POA)和功率选择算法(ESA)。POA决定了每个包的初始发送功率,通过提高功率来提高时延满足率而不产生额外能耗。ESA构造了两条链表:时延约束链表(D-List)和功率链表(W-List),在发送D-List上的包时,我们通过查询W-List来获取是否可以编码。最后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来说明相对于现存算法,HRRA减少了传输时间,EAPS提高了时延满足率而不产生额外能耗。(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杨康,王琦,王青山,程曦[2](2018)在《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多速率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low average delay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rate combination,LADRC)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贪心算法和最小传输速度优先编码(minimum transmission rate first encoding,MTRFE)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传输时间和平均时延上都有明显的减少。(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康[3](2017)在《多速率时延敏感网络中优化平均时延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路由和编码的数据信息交换技术,允许中间节点对已接收到的广播数据包进行编码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参与编码机会。在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网络编码能均衡网络负载,提高网络吞吐量和数据可靠性。基于网络编码在无线领域的优良性能,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由于网络编码中编码包的发送速率不同,因此数据包被完全解码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着无线网络的性能,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在时延敏感的网络情景中如何设计出一种有效的编码算法以优化多速率条件下无线网络的性能。基于多速率在时延敏感的无线单跳网络中对数据包解码时延造成的影响,在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LADRC)。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与之前的网络编码算法相比较,不仅优化了网络的传输时间,而且大幅度地减少了网络数据包的平均时延。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Greedy算法和MTRFE算法相比,LADRC算法分别减少了25.6%和16.74%的传输时间,平均时延则依次降低了63.93%和38.73%。(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朱赟,唐玉春,白承森,谢江蓉[4](2015)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量动态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具有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在休眠阶段,节点采取自适应地周期性休眠和苏醒来节省能量且保证平均传输延迟。在苏醒周期的节点没有数据发送或者收到目的地址为其他节点的RTS/CTS帧后进入休眠周期。通过建立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可得到该机制中平均时延约束下休眠周期的优化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郭向梅[5](2014)在《存在时延的有向切换网络分布式PUSH-SUM平均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存在时延的有向切换网络PUSH-SUM分布式对偶凸优化算法的平均一致性。传统的分布式算法建立在每个个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及时可靠的基础上,但现实中可能会因为数据包的丢失或某种其他的原因导致网络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时延。在目前研究的固定网络的PUSH-SUM和通过系统扩维把时延问题转化成与之等价的无时延系统的基础上,在分布式PUSM-SUM对偶平均一致性算法的基础上得出以指数的形式一致收敛于平均值。(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代玉梅,张瑞玲[6](2013)在《分布式环境中排队网络的平均时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环境中,对多个互联队列的排队问题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排队任务得到响应,如果通信流是泊松分布而服务时间是指数分布的,采用Jackson定理进行分析,得出精确而简单的解析法来计算排队时候的平均时延.(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陈杰,于淼,窦丽华,甘明刚[7](2010)在《一种处于任意时延非线性动态网络中的时钟振荡器快速平均同步算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of clock oscillators in nonlinear dynamical network with arbitrary time-delays.First,a dynamic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nsensus control strategy,named fast averaging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FASA),is presente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This algorithm can compensate the clock skew and offset differences between clock nodes,achiev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clock nodes in a shorter time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synchronization methods.Second,because of the dynamical performance of FASA,it is characte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tmental dynamical system with arbitrary time-delays.In this case,the algorithm guarantees the states of all clock nodes in dynamical network converge to Lyapunov stable equilibria.Finally,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and effciency of the FASA,which means that the clock nodes can reach global consensus,and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can reach nanosecond order of magnitude.(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国敬,穆志纯[8](2009)在《基于网络控制系统平均时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控制系统(NCS)中的随机时延问题,根据实际网络时延的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具有随机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离散T-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并行分布补偿原理(PDC)设计模糊控制器.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控制系统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利用Lyapunov定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研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基于LMI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能使具有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09年08期)

邢永丽[9](1998)在《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不同,它使用了"存储转发方式"传送数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时延"是确保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给出了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方法,通过给出的结果,人们可以优化某些计算机网络中配置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平均网络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多速率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low average delay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rate combination,LADRC)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贪心算法和最小传输速度优先编码(minimum transmission rate first encoding,MTRFE)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传输时间和平均时延上都有明显的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网络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程曦.基于中继选择和功率控制的低平均传输时间、高时延满足率的网络编码算法[D].合肥工业大学.2018

[2].杨康,王琦,王青山,程曦.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杨康.多速率时延敏感网络中优化平均时延的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4].朱赟,唐玉春,白承森,谢江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J].电子技术应用.2015

[5].郭向梅.存在时延的有向切换网络分布式PUSH-SUM平均一致性[J].皖西学院学报.2014

[6].代玉梅,张瑞玲.分布式环境中排队网络的平均时延研究[J].河南科学.2013

[7].陈杰,于淼,窦丽华,甘明刚.一种处于任意时延非线性动态网络中的时钟振荡器快速平均同步算法(英文)[J].自动化学报.2010

[8].王国敬,穆志纯.基于网络控制系统平均时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9

[9].邢永丽.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客户端到服务器网络时延变化曲线图每小时前一百个测量数据的平均网络交付率比较不同网络负载下的平均网络时延新自寻路机制中分组长度对平均网络时新自寻路机制中“交换帧”长度对平均

标签:;  ;  ;  ;  ;  ;  ;  

平均网络时延论文_程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