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层状论文_娄昊,汪贞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层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状,石墨,电容器,材料,纳米,磷酸化,碳化物。

二维层状论文文献综述

娄昊,汪贞贞[1](2019)在《二维层状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其自身的独特性质(高的比表面积和硬度,强的导电导热能力)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后,人们不断发现和石墨烯具有类似性质的材料,统称为二维层状材料。二维层状材料也可以被称为纳米片,包括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过渡金属硫化物(MoS2,WS2),和过渡金属氧化物(MnO2)等。本篇重点介绍了以石墨烯,h-BN,MoS2为代表的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二维层状材料的研究进行展望,为二维层状材料的发展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陈芸,邢思玮,周雪,侯鹏飞[2](2019)在《二维层状In_2Se_3铁电材料的光敏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In_2Se_3是一种同时具有稳定面内和面外极化的窄禁带二维铁电材料,探究其铁电极化与光电导性能关联对促进其光敏传感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微机械剥离法获得了平面尺寸在50μm以上的α-In_2Se_3纳米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其自发极化特性.制备了Pt/α-In_2Se_3/Pt光敏器件单元,研究了明暗条件下Pt/α-In_2Se_3/Pt器件单元I-V特性以及高压极化对光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层状α-In_2Se_3具有较好的光敏性能,且高压极化将大幅优化器件的光敏特性.高压极化使器件的响应时间明显缩短, 1 V电压明暗条件开关比提高至10~3以上.可见,铁电极化对于α-In_2Se_3纳米片的光电导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高压极化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光敏性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东鹏[3](2019)在《二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应用于光/电分解水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解水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水氧化过程是整体水分解的重要环节与限速步骤,因此设计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和光阳极是实现电催化和光电水分解的关键。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具有灵活调变的化学组成与二维层状结构,研究发现层板含有过渡金属(Fe,Co,Ni)的LDHs是优异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制备单原子层LDHs结构能够暴露出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将水氧化催化剂耦合到半导体电极上也是提高光电极电荷分离与转移的一种有效策略。设计了几种新型LDHs电催化剂和光电极结构,初步探究LDHs对水分解以及光生电荷分离与转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高性能水氧化电催化和光阳极设计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9)

吴柄贤,韩瑞瑞,李昱霖[4](2019)在《二维层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硼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有着自身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其独有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使其在复合材料、吸附、催化等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研究意义,因此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成为低维纳米材料现阶段主要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二维层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总体性质,探讨了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分析了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潘素素[5](2019)在《磷酸化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是石墨烯类似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特殊的晶体结构(叁层夹心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基体。本文以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和硒化钼为基体,通过简单的超声技术制备磷酸化二硫化钼(MoS_2-PO_4)、磷酸化二硫化钨(WS_2-PO_4)和磷酸化硒化钼(MoSe_2-PO_4),并用于吸附分离放射性废水中的铀酰离子。采用SEM/EDS、TEM、AFM、Zeta电位、XRD、RAMAN和XPS等技术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磷酸基团通过与MoS_2、WS_2和MoSe_2中缺陷处的S或Se结合,接枝量分别为0.36、1.66和7.19 mmol·g~(-1)。磷酸基团功能化没有改变原有的微观形貌,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仍呈层片状。系统研究了溶液pH、离子强度、固液比、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和共存离子对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吸附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吸附U(VI)的过程受溶液pH值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5.5;叁种吸附剂吸附U(VI)的速率很快,分别在3 min、8 min和8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MoS_2-PO_4在12 s时对U(VI)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吸附铀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即表明为单层化学吸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38.98 mg·g~(-1)、268.82 mg·g~(-1)和88.97 mg·g~(-1);且不受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即表明为内层络合;该叁种吸附剂吸附U(VI)均为自发吸热过程,即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铀酰离子主要通过与P=O和P-O中的O络合,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选择率分别达到71.2%、78.7%和82.3%;以0.4 mol·L~(-1)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能有效解吸叁种吸附剂表面的铀,解吸率均达98%以上;在吸附-解吸过程中,MoS_2-PO_4、WS_2-PO_4和MoSe_2-PO_4具有较强的稳定性,5次循环利用后,吸附容量保持率超过89%。基于此,磷酸化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吸附材料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吸附容量大、速率快、选择性高且稳定性强,是一类优异的铀吸附分离材料,可用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尤其可用于放射性核素泄露的应急处理。(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李泽珊[6](2019)在《基于二维层状结构材料的纳米复合物制备及其在腐蚀防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腐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的报道,2016年,全球由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超过2.5万亿美元。因此,金属的防护工作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目前,金属的防护措施主要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氧化、电镀、涂层等。其中,涂层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单一涂层的使用用寿命有限,在海洋环境下经过腐蚀介质的长时间侵蚀,会导致涂层产生裂纹、孔洞,分层现象。最新研究表明添加纳米复合材料填充物,可以很好地改善涂层的性能,其中,二维材料纳米材料作为填充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遗憾的是,二维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低的表面能会引发团聚问题,因此在应用前需要进行表面改性。本文制备了叁种基于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的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改良聚合物涂层的性能,分析了不同涂层的防腐机理并考察了防护效果,具体研究如下:(1)利用非共价法制备了一种离子液体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RGO-IL),用于改善RGO在环氧树脂(ER)中的防腐性能。RGO-IL的形貌和官能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其涂层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和模拟海洋浸泡实验进行测试,RGO-IL/ER的界面润湿性通过静态接触角进行表征。SEM显示RGO-IL复合材料的表面是褶状的片层结构并均匀分布着圆形的斑点,这表明疏水性的IL有效地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接触角测试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纯的环氧树脂涂层,含有RGO-IL的ER涂层展现出更好的疏水性。电化学防腐测试也表明涂层的防腐性能显着地增强。通过浸泡实验对比了不同涂层的耐腐蚀性,结果显示经过120 h的浸泡,含有RGO-IL的复合涂层具有最好的防护性能,这说明离子液体的缓蚀作用和石墨烯的阻隔作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具有优异防腐作用的石墨烯基涂层。(2)通过构建材料的微纳米双层结构和结合具有低表面能的物质,得到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材料。根据超疏水材料的设计原理,制备了一种3D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用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中(CGO@SiO_2-FAS/PDMS)。这可以采用多种常规涂覆方法,将涂层涂覆在金属表面上,如喷涂,刷涂和浸涂。制备的材料通过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试验进行表征。优化实验发现,CGO@SiO_2-FAS在PDMS涂层中的最佳添加量为4 wt%。接触角测试显示,含有4 wt%的CGO@SiO_2-FAS的PDMS涂层具有最好的疏水性,其涂层的静态接触角可达到128°,滑动角为20°。电化学测试比较了不同涂层的防腐性能,相比于单纯的PDMS,CGO@SiO_2-FAS/PDMS涂层显示出优异的耐腐蚀性,缓蚀效率可达到99.3%,这说明涂层的疏水作用对金属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3)制备了一种壳聚糖改性的MoS_2与苯胺叁聚体的纳米复合材料(M_OS_2@CS-CAT),该复合材料在ER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通过SEM观察到,纤维状纳米CAT覆盖在MoS_2的表面。接触角测试的结果表明M_OS_2@CS-CAT涂层具有疏水性,从而增强了涂层对水分子的屏障效应。极化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MoS_2/ER涂层,MoS_2@CS-CAT/ER的复合涂层具有更高的腐蚀电位(0.112V),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9.6%,这表明该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防腐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9)

刘喜山,曹博,纪文斐,孙军,张胜[7](2019)在《二维层状无机物/硼酸锌复合体系对聚苯乙烯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包覆的方法来制备阻燃聚苯乙烯泡沫(EPS),阻燃体系以聚磷酸铵为基础,并选用3种二维层状无机物和硼酸锌的复配体系作为协效剂,对比了不同阻燃体系对聚苯乙烯泡沫的阻燃、抑烟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膨胀石墨与硼酸锌的添加量为2∶1(质量比),两者总添加量为24phr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2.6%,UL-94垂直燃烧测试达V-0等级,烟密度等级降低至27.31;较之添加纯膨胀石墨EPS样品,协效剂硼酸锌的引入,使样品残炭强度由14.3增加到86.1。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协效剂的加入使得样品热稳定性和残炭率均有所上升。从残炭宏观形貌和扫描电镜结果可以看出,硼酸锌的存在,使样品燃烧后残炭更加完整、致密,裂痕与破损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罗婷[8](2019)在《二维层状材料微结构的激光调控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层状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性质,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既可以单独用作润滑剂,也可以作为润滑剂添加剂显着改善其摩擦学性能,还能够展现出超滑等新颖摩擦现象。然而,由于二维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极易发生团聚,或在摩擦过程中被氧化,极大提高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实际应用难度。因此,设计新颖的二维材料复合结构,寻找适合的制备技术、深入分析其摩擦学机理是目前该领域最迫切的攻关难题。根据微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本课题采用简单快速的液相激光辐照技术,对二硫化钨(WS_2)、二硫化钼(MoS_2)、石墨烯等典型二维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系列调控,并对其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探索。(1)提出了一种实心WS_2亚微米球的一步液相激光辅助生长策略。在室温常压条件下,以WS_2大片为靶材,利用激光辐照固体靶材瞬间所产生的超高温超高压等极端非平衡环境和周围液相介质的快速冷却作用,同时实现了WS_2微米大片的破碎和近封闭实心球形结构的成型,有效地简化了制备流程、降低了制备成本。并对其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S_2亚微球能够在摩擦副表面沉积成膜,并在剪切力作用下起到微轴承作用,从而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2)发展了一种单分散类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钼纳米球(IF-MoS_2)的激光辐照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得到的二维MoS_2纳米片为靶材,利用纳秒脉冲激光直接辐照分散于液相中的MoS_2纳米片,在激光诱导的光热作用和周围液相介质的超快冷却双重作用下,获得了表面光滑、单分散的IF-MoS_2纳米球。这种IF-MoS_2纳米颗粒球形度高,颗粒粒径小,因部分边缘悬键闭合而具有较稳定的富勒烯结构,在摩擦过程中IF-MoS_2纳米球极易进入接触区形成转移膜,并且能够有效抑制摩擦高温所导致的MoS_2氧化失效,因此,具有优异的减摩和极压性能。(3)结合零维(0D)和二维(2D)纳米材料的优点,利用一步脉冲激光辐照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0D/2D迭层复合结构。以二维氧化石墨烯和MoS_2纳米片的混合水溶液为作用对象,通过激光辐照所产生的光热作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诱导MoS_2纳米片释放高表面能而熔融重构为纳米球,并附着在相邻石墨烯片层之间,最终形成0D/2D相结合的MoS_2球/石墨烯片迭层复合结构。该复合材料结构比较松散,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而且,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中展现出显着提高的抗磨和减摩性能。(4)受夜光藻在海洋中良好悬浮稳定性的启发,基于硬度不同材料的协同润滑作用思想,设计了一种以超硬SiC球为核心、柔性石墨烯为壳,且表面被漂浮石墨烯纳米带装饰的核壳结构。借鉴SiC衬底上外延石墨烯气相生长策略,通过激光辐照超硬的SiC颗粒悬浮分散液,在简单、温和的液相脉冲激光辐照下,高比表面积的SiC纳米颗粒表面被光热激活,熔融成球,同时,激光与固体靶材接触界面处的极端非平衡条件导致SiC被刻蚀分解,C原子重组形成石墨烯,进而形成了纳米带修饰的SiC@G亚微米球。该复合材料在液相介质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超硬SiC微球的微抛光和微轴承作用、石墨烯良好的吸附特性和自润滑性能相互协同,使其展现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5)采用超快低温激光辐照生长技术,实现了超细SiC@G纳米球的制备,初步获得了超滑性能(摩擦系数小于0.01)。采用同样的SiC颗粒悬浮分散液,利用冰浴限制激光辐照过程中颗粒的生长速度,获得了小于10 nm的超细SiC@G纳米球。将其分散在PAO 4和液体石蜡中,观测到了超滑现象。通过球盘摩擦实验发现:SiC@G纳米球应用于PAO 4和液体石蜡超滑体系后,可以有效减少跑合时间,显着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并提高了超滑实现时的接触压力。(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帅凯[9](2019)在《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碳化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可适用于智能、便携装置中的新型电化学能源储存器件,和其他电化学能源储存器件相比,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优异的循环性能等特点。但是受到双电层或者表面法拉第储能机理和电压窗口的限制,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合成具有高比电容的和优异倍率性能的新型电极材料是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有效办法。新型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由于其有序的二维层状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和倍率性能。然而,MXene纳米片之间的团聚现象和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限制了其电化学性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的思路是将多层MXene与其他导电物质复合,或者对其进行分层剥离,制备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MXene基柔性电极材料。另外,本文还对MXene表面的官能团在电化学储能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本论文着重考察了Ti_3C_2T_x MXene基的柔性电极的制备工艺,系统表征了所制材料的物相和形貌,并深入研究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组装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便携式器件当中的应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别以多层Ti_3C_2T_x MXene和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为负极、正极,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在柔性衬底上印刷了共面插齿状微型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所制备的共面固态非对称超级电容器面积能量密度能达到8.84μWh cm~(-2),高于Ti_3C_2T_x基对称电容器的能量密度(3.38μWh cm~(-2))。并且所组装的MHD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循环性能,循环10,000次后依旧能保留92%的比电容。另外,作为便携式电源,MHD还可以和电阻式压力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做成轻便的自供电压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外部压力的变化。改进后的两步丝网印刷方法也可以用于制备以其他活性材料作正负极的微型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制备。(2)利用电泳沉积法在泡沫镍表面沉积了无粘结剂的Ti_3C_2T_x MXene膜电极。结果表明,利用含有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的有机胶体作为电泳液,可以在任何柔性导电衬底上以层层堆迭自组装的过程快速沉积均匀的质量负载可控的无粘结剂Ti_3C_2T_X膜电极。以剥离得到的少层Ti_3C_2T_X纳米片作为电极材料,可以增大Ti_3C_2T_X材料的层间距,减弱Ti_3C_2T_X纳米片的团聚,促进电解液离子在Ti_3C_2T_X电极材料中的脱嵌,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和倍率性能。所制备的Ti_3C_2T_X膜电极比电容能提高到140 F g~(-1)。(3)通过真空抽滤和后续的真空热还原制备了柔性自支撑rGO/Ti_3C_2T_x复合膜,考察了此复合柔性膜作为赝电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rGO纳米片作为导电网包覆多层Ti_3C_2T_X,可以提高整个电极的导电性,避免了有机聚合物导电剂的使用,从而制备具有高倍率性能的厚的Ti_3C_2T_X基膜材料。由于rGO和Ti_3C_2T_X的协同作用,rGO/Ti_3C_2T_X膜电极体积比电容和质量比电容能分别达到370 F cm~(-3)和405 F g~(-1)。以rGO/Ti_3C_2T_X为正负极组装的固态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0.06 W cm~(-3)时能量密度能达到63 mWh cm~(-3)。此固态超级电容器可以与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共阳极的方式集成在一起,制备自充电的能量转换储存装置。(4)多层Ti_2CT_X/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按照制备rGO/Ti_3C_2T_X膜的方法制备rGO/Ti_2CT_X复合膜,考察此复合柔性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复合膜rGO/Ti_2CT_X在0.1 A g~(-1)的条件下可逆比容量能达到700 mAh g~(-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样,rGO/Ti_3C_2T_X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容量能达到305 mAh g~(-1)。(5)利用少层Ti_3C_2T_x悬浮液,真空抽滤得到了Ti_3C_2T_x paper。通过利用各种表画处理方法对MXene的表面官能团进行控制,并分析具有不同官能团种类的MXene paper的电化学性能,得出了每种官能团的电化学活性强弱。本文中制备MXene膜及其与rGO的复合物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MXene材料,比如Nb_2CT_x、V_2CT_x和Ti_2NT_x等,分别制备rGO/Nb_2CT_x、rGO/V_2CT_x和rGO/Ti_2NT_x复合柔性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璐[10](2019)在《二维层状Ti_3C_2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充电快、寿命长等特点,在后备电源和大功率输出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商用超级电容器采用碳基电极材料,其能量密度较低(≤10 Wh kg~(-1)),制约了超级电容器在高能量需求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材料因具有金属导电性、亲水性、丰富的化学表面等特性,成为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对MXene的研究和其应用潜力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从MXene材料中的代表二维层状Ti_3C_2入手,通过设计和制备结构新颖的Ti_3C_2基电极材料,讨论了其电化学性能,分析了电化学储能的动力学过程,并探索了Ti_3C_2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潜力,取得了一些进展:采用HCl和LiF的混合溶液为腐蚀剂,实现了对前驱体Ti_3AlC_2的“腐蚀-嵌入-剥离”一步完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成功制备了少层的二维Ti_3C_2纳米片,并研究其形貌、结构和组分特性。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水合Li~+离子或水分子的嵌入使得二维Ti_3C_2纳米片片具有较大的层间距,其比表面积为16.2 m~2g~(-1),且表面包含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及少量-F、-Cl官能团。对Ti_3C_2薄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面积比电容为190 mF cm~(-2),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采用楔入导电“垫片”的策略,首次将Ag纳米颗粒作为“垫片”插入Ti_3C_2纳米片间,以实现抑制Ti_3C_2纳米片堆迭和提高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的目的,设计并合成了Ti_3C_2/Ag复合材料结构薄膜。优化复合材料中Ag纳米颗粒的含量,得到的Ti_3C_2/Ag(1:2)电极其比表面积为107 m~2 g~(-1),表现出最高的面积比电容332.2 mF cm~(-2),且电极材料的负载量能够提高到15 mg cm~(-2)。以Ti_3C_2/Ag(1:2)电极为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其最高能量密度为121.4μWh cm~(-2),最高功率密度为17395μW cm~(-2),且10000次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为82%,并能够为单支红色LED供电。利用静电自组装,设计制备了叁明治型Ti_3C_2/PEDOT:PSS复合材料结构薄膜。研究结果表明,PEDOT:PSS的引入能够增大Ti_3C_2纳米片的层间距,抑制Ti_3C_2纳米片的堆迭,使比表面积增大到73.7 m~2 g~(-1)。优化PEDOT:PSS在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比例,获得最佳的体积比容量为1065 F cm~(-3),且循环10000次后电容保持率为80%。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此电极为负极组装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弯折不同角度对电化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能够应用于发光手环。构筑多孔Ti_3C_2气凝胶结构,并研究其电容性能。以乙二胺为还原剂,结合水热自组装法和冷冻干燥技术,首次制备了多孔Ti_3C_2气凝胶结构材料。研究表明,Ti_3C_2气凝胶结构中包含大量的介孔和大孔,比表面积高达176.3 m~2 g~(-1),有效抑制Ti_3C_2纳米片的堆迭。Ti_3C_2气凝胶其独特的孔结构赋予了该电极高的倍率性能,扫速增大50倍,其电容保持率为76.6%,表明多孔Ti_3C_2气凝胶电极在高电流密度下更有应用潜力。以此电极为负极和静电纺丝制备的碳纤维薄膜正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结果显示,其最高能量密度为120μWh cm~(-2),最高功率密度为26123μW cm~(-2),且5000次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为84%,并能够为19个LED并联组成的灯板供电,预示其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二维层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α-In_2Se_3是一种同时具有稳定面内和面外极化的窄禁带二维铁电材料,探究其铁电极化与光电导性能关联对促进其光敏传感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微机械剥离法获得了平面尺寸在50μm以上的α-In_2Se_3纳米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其自发极化特性.制备了Pt/α-In_2Se_3/Pt光敏器件单元,研究了明暗条件下Pt/α-In_2Se_3/Pt器件单元I-V特性以及高压极化对光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层状α-In_2Se_3具有较好的光敏性能,且高压极化将大幅优化器件的光敏特性.高压极化使器件的响应时间明显缩短, 1 V电压明暗条件开关比提高至10~3以上.可见,铁电极化对于α-In_2Se_3纳米片的光电导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高压极化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光敏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层状论文参考文献

[1].娄昊,汪贞贞.二维层状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

[2].陈芸,邢思玮,周雪,侯鹏飞.二维层状In_2Se_3铁电材料的光敏传感性能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闫东鹏.二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应用于光/电分解水的初步探索[C].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2019

[4].吴柄贤,韩瑞瑞,李昱霖.二维层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5].潘素素.磷酸化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的性能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6].李泽珊.基于二维层状结构材料的纳米复合物制备及其在腐蚀防护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7].刘喜山,曹博,纪文斐,孙军,张胜.二维层状无机物/硼酸锌复合体系对聚苯乙烯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8].罗婷.二维层状材料微结构的激光调控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

[9].徐帅凯.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碳化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李璐.二维层状Ti_3C_2的结构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2的螺旋链及双层结构化合物13的左、右手螺旋链与二维层结...化合物34的分子结构、一维线形链、左...化合物41的分子结构二维氢键层及叁维...配合物32:(a)zn,‘离子的配位环境;(...分子层状交叉凝胶相和流动态胶束...

标签:;  ;  ;  ;  ;  ;  ;  

二维层状论文_娄昊,汪贞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