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宋根友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宋根友

安徽省无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稽查大队安徽无为238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也提出了加高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现象,建筑物产生裂缝对建筑物的质量会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辞去后浇带技术对其结构加以巩固。本文就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

建筑施工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尤其是建筑施工阶段,受到各种因素,如环境、地质、工艺等的影响,混凝土常常发生变形或裂缝,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施工进度,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设置后浇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主体结构出现变形或裂缝的发生,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可以确保将变形或裂缝问题提前预防。但是要注意,在后浇带施工中,必须要确保施工缝尺寸设计的科学合理,保证整个施工材料性能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对于后浇带施工位置要重点养护,以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1、关于建筑后浇带相关技术的原则和作用

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的原理是释放建筑体的综合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应做好应力的抵抗,通过科学、合理的导泄能够有效疏散多余的应力,同时对外来的应力有很大的抵抗作用。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把整个建筑体系看作一个整体结构。然而,在实际建筑施工中要考虑更多的个体结构连接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早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体系和个别单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做好内部结构之间压力的核算,进而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建筑结构出现收缩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在混凝土相关建筑施工中,通过使用这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混凝土建筑受温度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混凝土相关结构建成之前一定要预留有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在后期可以对这个区域进行后浇筑,从而降低裂缝对相关建筑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

2、在建筑施工时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势,就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1)在清理后浇带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要求清理干净后浇带上的浮浆等物质,一旦出现清理不彻底的现象,将会对后浇带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建设项目施工各个环节出现新问题,以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处理这些后浇带的浮浆时,注意借助高压水枪对其进行清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粘性,提高后浇带施工的进度和质量。(2)如果钢筋出现生锈现象,需要按照要求做好除锈工作。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借助钢丝网的使用来进行除锈。对于一些不能够使用的钢丝网,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及时的拆除和补充工作。(3)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和调整工作。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一些化学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比如,在混凝土当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只有运用这些步骤,才能够让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顺利的进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期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3.1后浇带设置技术

(1)明确间距。在进行相应建筑的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如果设计图纸中标注了相应的后浇带位置,施工人员就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但是在间距的设置上,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和确定。(2)做好后浇带位置选择。后浇带的位置选择也比较重要,它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通常情况下,后浇带适合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比如梁和板的反弯点就是比较好的后浇带位置,在这里设置后浇带后,能够减少因弯力矩和剪力过大造成的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水平。(3)宽度设置要适合。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应该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分析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后浇带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技术监督,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2时间的选择

理论上来说,混凝土结构在2个月左右会进行收缩,而高层建筑必须要在沉降完全结束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浇筑施工。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楼一般是同时进行施工的,但是由于主楼的工程量大于裙楼,所以当裙楼完成施工之后,主楼总是仍在继续。这就造成主楼和裙楼所产生的荷载沉降时间不同,通常情况下须等到主楼完成沉降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工作。

3.3温度选择

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后浇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温度。当然这个温度是有明确的规定的,10℃是最合适的温度,因为此温度完全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概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收关,这个时间不是确定的,但是必须在浇筑完成2d之后,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点,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其出现干裂现象。

3.4科学合理的设置配筋

为了有效保障混凝土部分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设置相关配筋时应该充分考虑很多因素,如受力方向、大小等。在对钢筋进行切割时,要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钢筋在混凝土建筑中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不要对其主要受力钢筋进行切割,以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板楼中的很多钢筋也起到一定的受力作用,在对其进行作业时最好也不要切割钢筋,只有在保证这些钢筋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对部分钢筋进行切除时,一定要及时把切割的钢筋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焊接,保证钢筋的受力作用不受影响。

3.5后浇带施工部位养护

后浇带施工部位的养护是后浇带施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后浇带施工部位与其他结构并非同时施工,因此要想确保后浇带施工部位与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体,必须要强化对于后浇带施工部位的养护工作。在完成后浇带施工作业之后,应当及时的对连接位置进行彻底清除,防止后浇带位置形成积水或者累积尘土。通常对于后浇带施工部位的养护要求在后浇带施工部位两侧分别设置挡水砖防护,养护期要在14d以上。在养护期内应该采用湿麻袋等覆盖物覆盖后浇带施工部位,提高混凝土质量。如果后浇带设置在防水混凝土结构的两侧,则应该将养护期提高到28d以上。

4、结语

随着大型建筑的逐渐增多,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必然更加广泛,后浇带施工技术除了可以在高层建筑中连接主体结构和裙房的同时,也在超长框架结构中对框架进行连接,在实施后浇带后可以防止结构出现变形或者裂缝。总体而言,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结构变形和出现裂缝,但是在实施后浇带施工技术时,也要强调技术措施,提高施工标准,确保整体质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光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7,(15):57.

[2]陈文博.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7,(20):75.

[3]杨冬,张超.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7,(14):244.

[4]任承宏.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5):134-135.

标签:;  ;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宋根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