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方法论文_郑春爱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想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法,模型,物理,高中物理,理想,思想,物理教学。

理想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春爱[1](2019)在《谈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在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简化过程揭示规律,超越现有条件提出科学预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物理模型、设计理想实验,通过理想化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本文来源于《中学理科园地》期刊2019年04期)

陈泽,陈有芳,王丽荣,章志兵,柳玉起[2](2019)在《基于NX平台的船舶叁维趾端结构自动CAE理想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船舶模型中趾端结构的CAE理想化方法,提高船舶有限元前处理中趾端简化的效率。方法采用叁维八叉树搜索算法,建立叁维趾端与相邻空间船舶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筛选需要简化的趾端结构,根据趾端简化规则进行处理。结果基于NX11.0平台,开发出趾端结构理想化功能,实现趾端结构CAE理想化处理的自动化过程,并使用实际船型测试,处理结果满足有限元网格划分质量要求。结论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实现趾端结构自动理想化处理。(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代利红,徐平川,王志红,蒋培旺[3](2019)在《理想化方法在“光的传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光束由大变小、变细的传播过程,使学生体验根据理想化方法建立"光线"模型的过程,为"光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几组实验设计,使学生观察和逐渐认识到光的传播路径还可以是折线、曲线等形状,加深了学生对"光线"的认识,最终得到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9年10期)

刘媛媛,庞礼军[4](2019)在《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对复杂物理问题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抓主要去次要,抓本质去表象,教师在教学中会采用理想化的方法。本文结合质点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理想化模型,阐述了教师在面对不同的物理问题时如何建构物理模型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杨烨阳[5](2018)在《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与理想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隐喻与模型作为科学表征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也逐渐成为科学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话题。基于隐喻思维建构科学模型,是科学家表征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在科学解释和科学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科学表征必然牵涉语境,在根本上是语境相关的,而语境是一种本体性的实在,因此,在语境实在论的范式指导下对隐喻建模进行研究,对我们进行科学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隐喻建模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化或理想化表征,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力,是对传统表征方式的必要补充。本质上,这种理想化过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表征的方法论特征,同时,理想化的理论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反设事实条件句形式,理解反设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特征,有助于我们对理想化的本质特征进行把握,并进一步对理想化假设的可确证性进行考察。首先,隐喻概念化既具有经验上的普遍性,又具有随语境而变化的多样性。隐喻概念化的过程体现了隐喻意义产生的机制,即:抽象化与概要化,由这种认知过程所产生的概念系统具有层级性,基于此,不论隐喻还是模型,其表征实践都体现了一定的层级性;同时,由于语境在科学表征中的作用,隐喻表征与模型表征还具有语境关联特征,这种语境关联性在表征系统的层级上就表现为层级动态性。其次,隐喻建模分析意味着,在科学表征的整体语境框架内将隐喻与模型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本质上,隐喻建模是基于隐喻推理而进行的科学建模的表征实践,这些表征实践具有一些语境相关特征:语境关联性、动态层级性和理论建构性。鉴于语境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性,因此,基于语境实在论的隐喻建模的科学表征过程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叁个方面:隐喻建模主体的意向性问题;隐喻建模本身的精确性问题;隐喻建模对象的实在性问题。再次,隐喻建模实践中常常引入理想化方法,实际上,科学的逻辑本质上包含着理想化的逻辑。一方面,理想化的方法论特征体现在:理想化是对系统的一种意向性的简化表征,同时,科学隐喻的理想化模型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对目标系统的简化表征,在理想化关系中,模型是可被描述为意向性的关系结构的部分世界。另一方面,在逻辑学意义上,基于理想化的隐喻陈述具有一种特殊的反设事实条件句的逻辑形式,同时,理想化的逻辑具有非经典性,而这种非经典性将会体现在具有理想化逻辑的条件句的非单调性中。最后,理想化的反设事实条件句具有合理的可确证性,根据最佳解释推理的方法,对于理想化的反设事实的确证是通过为已观察到的现象寻求最佳解释而实现的,同时,理想化假设与科学中的各种解释性实践和各种附加的方法论规范都是一致的,因此,基于理想化的隐喻建模与实在论之间也具有一致性。总之,立足于语境论的视角对隐喻建模进行考察,是科学表征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种独特视角;将科学隐喻与科学模型综合在理想化的方法论框架中进行考察,在方法论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性,同时,以最佳解释推理作为理想化假设的确证理论,为我们把握隐喻建模中的理想化假设的可确证性及其确证条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赖雪珍[6](2017)在《高中力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化方法是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理想化方法不仅仅是物理学发展和研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物理教师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最常用、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之一。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理想化方法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必须将理想化方法积极应用到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各个阶段,来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在学生学习理想化方法的困难分析和显性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对理想化方法在高中力学中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叁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理想化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在理想化方法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归纳了理想化方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某县级高中学生对理想化方法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分析了高中生在建立和应用理想化方法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是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运用“知法并行”的教学模式对理想化方法在高中力学中概念的渗透教学、物理规律教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和物理习题教学等几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做出了教学分析与设计。同时提出运用理想化方法进行教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5)

杨小云[7](2016)在《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理想化方法的概念,结合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说明了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讨论了如何进行物理学理想化方法的教学,最后提出了物理学中理想化方法运用的重要性、便捷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6年21期)

王多红[8](201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物理教学日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想化方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教学需要建立在对其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基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视角实施教学。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重视评估环节;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需要坚持显性化教学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6年10期)

周慧[9](201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论述的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的有关问题。在高中阶段,物理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学好物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了解世界带来价值。理想化方法的教学对于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前已经部分学校应用到了具体的教学当中,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分析,能够为其效果的提高带来保证,这无论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学校而言都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6年10期)

刘祥[10](2015)在《也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物理教学日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想化方法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教学需要建立在对其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基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视角实施教学。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重视评估环节;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需要坚持显性化教学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5年23期)

理想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出船舶模型中趾端结构的CAE理想化方法,提高船舶有限元前处理中趾端简化的效率。方法采用叁维八叉树搜索算法,建立叁维趾端与相邻空间船舶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筛选需要简化的趾端结构,根据趾端简化规则进行处理。结果基于NX11.0平台,开发出趾端结构理想化功能,实现趾端结构CAE理想化处理的自动化过程,并使用实际船型测试,处理结果满足有限元网格划分质量要求。结论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实现趾端结构自动理想化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想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郑春爱.谈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9

[2].陈泽,陈有芳,王丽荣,章志兵,柳玉起.基于NX平台的船舶叁维趾端结构自动CAE理想化方法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9

[3].代利红,徐平川,王志红,蒋培旺.理想化方法在“光的传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9

[4].刘媛媛,庞礼军.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

[5].杨烨阳.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与理想化方法[D].山西大学.2018

[6].赖雪珍.高中力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案例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7].杨小云.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6

[8].王多红.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之我见[J].文理导航(中旬).2016

[9].周慧.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J].学园.2016

[10].刘祥.也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想化方法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

论文知识图

23.2 理想化方法在解题教学中例举一4解决设计问题的“理想化方法”...基于多方法的理想化车间布局模型技术进化驱动的附加效应求解方法伽利略柔度法单元状态确定流程图

标签:;  ;  ;  ;  ;  ;  ;  

理想化方法论文_郑春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