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论文摘要

本次论文的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其延长组作为长庆油田油藏的主力油层勘探开发意义重大。演武地区三叠系长6油藏经过近几年大规模开发,油藏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开发程度较高,可动用的资源潜力不足。近几年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进行,在演武油田西部发现了演135、镇191等井有一定规模的油藏,同时在三叠系长6层镇292、演180、孟20等井点试油也获工业油流,因此演武油田西部长6油藏是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资源接替的重点层系,通过对演武地区长6油层组的地质研究可以为油田以后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本篇论文主要围绕演武地区三叠系长6段油层组的沉积展开研究,运用了地层划分对比、物源研究、沉积相划分、单井柱状图及连井图的分析等方法,最终取得的认识如下:(1)对长6段地层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主要运用了标志层、岩性厚度、沉积旋回对比等传统的分层方法,结合层序地层学中学到的知识,完成对长6段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将长6地层细分为三个小层分别为长61、长62、长63,为了精细划分又将以上三个小层精细分为长611、长612、长621、长622、长631、长632共计6个层,并且在工区建立了12条骨架剖面,包括横向与纵向各6条骨架剖面。(2)明确了长6段沉积体系属西南物源控制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亚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两种沉积环境,在研究区东北部还出现半深湖沉积与重力流沉积。(3)利用点到线再到面的沉积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区内的井位从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分析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和砂体平面展布图,研究了演武地区长6油层的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型。(4)研究区的砂体展布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方向大致相同,砂体展布方向为由西南-东北向,且呈宽条带状或片状展布,在顺物源方向西南-东北向上砂体连通性较好,但是在垂直物源方向西北-东南向上的砂体连通性相对顺物源方向较差。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工区中延长组长6段地层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层位、不同组段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研究长6标志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刻画出研究区不同层位砂体展布规律,对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 区域沉积背景
  •   2.3 延长组地层特征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 地层划分思路及方法
  •   3.2 地层标志层特征
  •   3.3 地层对比
  • 第4章 物源及沉积相标志
  •   4.1 物源分析及物源方向
  •   4.2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5章 沉积相分析及砂体展布
  •   5.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5.2 单井相分析
  •   5.3 连井相分析
  •   5.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5.5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杨芳帅

    导师: 罗顺社

    关键词: 演武地区,地层对比,沉积相

    来源: 长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长江大学

    基金: 长江大学与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合作项目《演武地区长 6 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目标优选》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73

    文件大小: 11221K

    下载量: 66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洲S盆地双层断裂体系的重力场反映与识别[J]. 安徽地质 2017(03)
    • [2].下扬子区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 [3].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1)
    • [4].黄河上游盆地重组所导致的快速侵蚀下切[J]. 世界地震译丛 2019(04)
    • [5].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结构演化及其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响应[J]. 地质学报 2018(09)
    • [6].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1)
    • [7].大兴安岭西盆地群域构造与地球物理场综述[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3)
    • [8].转换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特征——以西非贝宁盆地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5)
    • [9].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J]. 沉积学报 2017(05)
    • [10].南海西部万安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万安盆地的控制作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 [11].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4)
    • [12].试论湖南衡阳盆地与地幔柱的关系及其对关键矿产深部探测的意义[J]. 地质学报 2019(06)
    • [13].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J]. 沉积学报 2019(04)
    • [14].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3)
    • [15].美国二叠纪盆地并购热潮和影响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 2017(12)
    • [16].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沉积过程和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5)
    • [17].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J]. 中国矿业 2018(S1)
    • [18].费尔干纳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7)
    • [19].南海南部大陆边缘两个盆地带油气地质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6)
    • [20].南盘江盆地八渡辉绿岩斜锆石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学报 2019(02)
    • [21].燕山构造带西段千家店盆地生长构造与生长地层[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7)
    • [22].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裂谷层序油气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特征对比[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4)
    • [23].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06)
    • [24].基于小波变换的盆地沉积-构造波动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4)
    • [25].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 2019(06)
    • [26].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2)
    • [27].广西容县盆地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J]. 矿产与地质 2018(02)
    • [28].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晚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应力机制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6)
    • [29].盆地沉积土的动参数试验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4)
    • [30].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标签:;  ;  ;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