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乳化油修复地下水硝酸盐过程中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对多孔介质堵塞的模拟评估

纳米乳化油修复地下水硝酸盐过程中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对多孔介质堵塞的模拟评估

论文摘要

为有效评估纳米乳化油原位处理地下水硝酸盐过程中,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对含水层多孔介质的堵塞作用,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采用市售反硝化菌剂接种微生物进行硝酸盐降解批实验研究,探讨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的动态变化及特征,并基于Kozeny-Carman(K-C)方程、Clement、Pham及Kozeny Grain(KG)模型,对假定含水层一维流模拟柱,预估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造成的渗透性损失,识别堵塞过程及主导因素.结果显示,反硝化菌降解效果良好,硝氮总去除率达90.23%.CO2及N2为主要产气成分,降解1 mg硝氮对应的平均CO2产气量为0.71 mL,平均N2产气量为0.14 mL;微生物代谢产物胞外聚合物以蛋白质及多糖为主,降解1 mg硝氮平均蛋白产量为0.64 mg,平均多糖产量为0.16 mg.在含水层不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假设前提下,K-C方程预测显示产气可在2个周期内造成渗透性完全损失,Clement、Pham及KG模型评估的微生物增殖代谢造成中、细砂渗透性损失分别为10.87%~31.10%、12.77%~48.32%,分析认为初期细胞生物量是导致渗透性骤降的关键因素,后期为细胞生物量和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此外,封闭体系中产气是堵塞的主导因素,随着含水层开启程度增加,产气的贡献占比会下降,微生物的贡献占比提高.因此,对于相对封闭的含水层系统,探索增强其开放状况是缓解堵塞的有效途径之一.

论文目录

  • 1 引言(Introduction)
  • 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纳米乳化油制备
  •     2.2.2 静态批实验设计
  •     2.2.3 测试与计算方法
  •     2.2.4 多孔介质一维柱概念模型与地下水系统假设
  •     2.2.5 产气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变化计算方法
  •     2.2.6 微生物细胞生物量和胞外聚合物引起的渗透性变化预测模型
  • 3 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   3.1 “三氮”降解情况
  •   3.2 产气及代谢产物动态变化
  •   3.3 多孔介质堵塞评估
  •     3.3.1 产气对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     3.3.2 生物量和胞外聚合物积累对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     3.3.3 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对堵塞的贡献
  • 4 结论(Conclusions)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劳天颖,何江涛,黄斯艺,何宝南,连玉倩

    关键词: 原位修复,硝酸盐,降解产气,增殖代谢,含水层堵塞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18ZX07109-004-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2652017179)

    分类号: X523

    DOI: 10.13671/j.hjkxxb.2019.0242

    页码: 4047-4056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290K

    下载量: 18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纳米乳化油修复地下水硝酸盐过程中产气及微生物增殖代谢对多孔介质堵塞的模拟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