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军人才管理模式探讨

新时期我军人才管理模式探讨

王芳[1]2004年在《新时期我军人才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指出军事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人才,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思想。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国防和武装力量改革的步伐,努力追求军队质量上的优势。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国防和军事人才问题,普遍认为高素质的官兵是打赢未来信息战、数字战的关键,必须造就高素质的军人。因此,除了制定新的作战理论,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改革体制编制,裁减军队员额,组建新型(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外,在士兵的服役年龄与时间,军官的培训与选拔,官兵的比例结构,军官的职业化、专业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尽管各国军队性质不尽相同,但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却是相同的。加强对外军、我军特别是外军军事人才现状的研究,既是竞争对抗、“知己知彼”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完善军事人才建设的需要。未来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珍贵的战略资源,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加速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已成为军事领域竞争的关键所在。 本文力图从军事人才的基本理论、我军军事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思考等叁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研究新世纪我军人才管理的特点,提出新时期我军人才的发展战略。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才、军事人才的基本理论阐释。主要介绍人才、军事人才的涵义以及军事人才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我军军事人才管理模式。从军事人才管理法制化的必然性、新时期军事人才管理法制化的特征、以及实现军事人才管理法制化的基本途径等方面阐述我军军事人才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第叁部分,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思考。通过分析我军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外军人才发展战略的基本趋势,提出如何完善我军新时期军事人才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外军事人才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在如何加强军事人才法制化管理、如何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如何优化军事人才的任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将军事人才纳入法制化管理的提法颇有创新之义。

刘仁军[2]2012年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构一条适合新形势发展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应对新时期的严峻挑战,优化我军人才管理,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积极作用,加强我军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策略加以研究。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管理学、军事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所掌握的文献进行系统研究,试图建构出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引言,具体交代本文的选题背景,阐述本文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及本文写作的具体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军现行人才管理模式分析,对人才管理模式相关概念解读和剖析梳理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新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我军人才管理工作现状及现行人才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第叁部分:剖析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的现实意义,即改变我军现行人才管理模式自身存在着诸如管理内容和对象过于狭窄、部分管理环节薄弱等实际问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是我军迎接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关键途径;是促进部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具体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的对策,即以现代军队人才管理观念指导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建构;构建开放多元人才管理格局;加强高端核心人才管理等。第五部分为结论,对通篇论点进行归纳,得出本文结论。

李珊[3]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军队人才建设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政党和军队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军队人才建设。现代化战争军事斗争准备中,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地位作用不断凸显,加强军队人才建设日益成为推进党领导建军治军实践的重要战略。研究军队人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是扎实推进当前军队规模结构调整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实践需要,更是我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强军兴国战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理论补充。本文从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出发,通过回望建党九十多年来,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力求从实践演进与理论嬗变中系统梳理、分析、凝练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论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选题的缘起、研究现状及成果、研究意义和价值,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在介绍军队人才建设主体、对象等概念问题的基础上,界定军队人才建设问题的基本范畴,阐明研究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相关要素。提出军队人才建设的涵义及内容。从不同功能向度分析军队人才建设的价值。着重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军事思想理论和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进步程度、国家政治制度和军队性质、军队人才建设理论指导与规划决策、国际国内环境与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阐明影响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要素。第叁章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思想渊源。从理论基础、活性基因、重要借鉴和选择参照四个方面分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思想渊源。阐明军队人才建设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军事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吸纳中国传统军事人才思想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军事人才思想的合理内核而不断发展。第四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初创。通过分析革命战争背景下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结合革命建军阶段人民军队开创人才建设的伟大实践,全面梳理、分析与评价党初步创立的军队人才地位论、军队人才建设主体论、军队人才素质构成论、军队人才培养论等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的曲折实践与理论建树。结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军队人才建设面临的新的形势任务及要求,分析和平建军阶段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及其实践的迂回探索。通过回顾推进军队人才建设正规化取得的成绩、尝试建立军队人才制度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中遭遇的挫折,分析了“文化大革命”中军队人才建设遭受挫折的原因以及“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转机。重点研究发掘了党在军队人才建设曲折探索中的理论建树,如军队人才质量建设观、军队人才培养观、军队人才制度建设观等理论内容并作以评价。第六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分析军队人才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结合改革强军阶段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实践开拓,重点梳理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阐述人才兴军的核心地位论、军队人才素质构成论、军队人才培养途径建设论、军队人才体制机制建设论、军队人才建设发展目标论等理论内容。论证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党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成熟标志。第七章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通过系统总结党在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军队人才建设理论和实践,从军队人才建设的理论指导、规律遵循、目标要求、领导主体地位、建设重点、体制机制保障、政治生态与创新氛围等方面总结凝练党领导军队人才建设的基本经验。

张喆[4]2013年在《中国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2004年颁布《关于加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颁布《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规定》,最新颁布的《军队吸引保留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规定》已在全军执行。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定,我们不难看出人才队伍发展,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研究,对我军未来发展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刻把握军事人才学研究特点基础上,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引,最大限度地吸收马克思主义军事人才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我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历程,借鉴外军的经验和教训,紧贴我军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历史任务与现实状况,探索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律,解决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探索未来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方向。本论文主要分为导论、基本理论和实践探索叁个部分。首先以中外古圣先贤关于军事人才的观点,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党的四代领导核心关于军事人才的论述,对军队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界定,对军队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特征以及地位、作用进行阐述。其次,努力挖掘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人才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军事人才思想以及国外军事人才思想的特征。意在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究竟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是直面现实的思考与探究。最后,通过我军与外军的现实比较,发现我军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文章最后以构建未来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为契机,探索更利于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模式、环境以及管理机制。

刘林[5]2008年在《军队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军队人才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理论的成果,形成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具有我军特色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机制。过去,军队人才管理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军事人才不得向外流动,内部交流也很困难,社会人才向军队输入就更无渠道。制约军队人才管理的因素十分严重。计划管理模式的制约,造成人才流动不畅;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使人才无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充电”动力;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用之才难保留。等等这些,都成为军队人才建设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军认真实施“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方针,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但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军指挥军官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较低,参谋队伍的素质还不整齐,科学家队伍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专业技术军官队伍的高层次人才还十分匮乏,士官队伍不够稳定。同时,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军官素质的要求来看,我军军官知识更新的速度还落后于形势,从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来看,官兵对新装备、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难以达到同步的要求。军队人才资源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跨世纪发展中产生的,它既有数量上的问题,又有质量上的问题;既有体制上的问题,又有机制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系统的人才资源开发政策设计和有力的人才开发措施;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投入过低;人才的集聚能力弱;人才的培养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必须正视和克服的。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队,必须对军队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观念更新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军事人才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达到有利于人才的稳定,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叁是要创新军事训练机制,实施“充电”工程,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强化人才在实践中的锻炼和培养,严格军官培训和考核晋升制度;四是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双向选择”机制,实行换岗交流,拓宽吸纳人才的渠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五是要创新人才合理流动的保障机制,制定措施,分类管理,实现军队人才总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六是要创新以业绩付酬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成才,实行军官职业化,使人才和军队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贾立群[6]2005年在《论新时期基层军事人才管理与培养》文中认为在以高技术为支撑的社会变革和军事革命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军事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是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事关重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特别是领导机关的重视。本文以新时期军队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立足点,从基层军事人才的定义着手,紧贴部队目前人才的需求和现状,借鉴外国军队在人才管理与培养上的成功经验,从完善院校培训、健全部队培养和建立军官岗位交流机制叁方面阐述了培养和管理基层军事人才的方法,探讨新时期我军培养和管理基层军事人才的新途径。

李爱琳[7]2007年在《军队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军队人才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理论的成果,形成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具有我军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创新的机制。过去,军队人才管理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军事人才不得向外流动,内部交流也很困难,社会人才向军队输入就更无渠道。制约军队人才管理的因素十分严重。计划管理模式的制约,造成人才流动不畅;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使人才无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充电”动力;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用之才难保留。等等这些,都成为军队人才建设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军认真实施“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方针,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但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军指挥军官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较低,参谋队伍的素质还不整齐,科学家队伍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专业技术军官队伍的高层次人才还十分匮乏,士官队伍不够稳定。同时,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军官素质的要求来看,我军军官知识更新的速度还落后于形势,从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来看,官兵对新装备、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难以达到同步的要求。军队人才资源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跨世纪发展中产生的,它既有数量上的问题,又有质量上的问题;既有体制上的问题,又有机制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系统的人才资源开发政策设计和有力的人才开发措施;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投入过低;人才的集聚能力弱;人才的培养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所必须正视和克服的。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队,必须对军队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机制进行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观念更新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军事人才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制度,达到有利于人才的稳定,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叁是要创新军事训练机制,实施“充电”工程,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强化人才在实践中的锻炼和培养,严格军官培训和考核晋升制度;四是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双向选择”机制,实行换岗交流,拓宽吸纳人才的渠道,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心化的团队管理模式;五是要创新人才合理流动的保障机制,制定措施,分类管理,实现军队人才总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六是要创新以业绩付酬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成才,实行军官职业化,使人才和军队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孙军涛[8]2009年在《基于迪尔综合激励模型与DISC评价的军事人才激励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凸显出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战争中的主宰作用。军事人才,特别是军队干部队伍,是未来军队建设的核心力量,但由于军队激励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性不强,导致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效率低下,立足于人才培养的角度,激励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同时可以大幅提高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即针对这一点,就军事人才的激励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军人才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军事人才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阐述经典激励理论,分析激励的实质和一般模式,深入探讨迪尔综合激励模型和DISC(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 Compliance-服从)个体评价对我军激励方法的启发。通过两者在影响因素上的联系,将个体的行为特征与五种激励要素相关联,构建军事人才综合激励模型,在对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归纳出群体的表现特性,并根据人才群体的群体及个体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激励方法。然后对不同的人才群体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并系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干部交流、考核、培训、薪酬以及完善以当前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军营文化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以求达成我军军事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而增加激励的效果,提高军事人才的工作效率,实现对军事人才群体和个体的激励。

禹智波[9]2004年在《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队科技人力资源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军科技人力资源的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因此如何加强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是部队管理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部队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军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部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阐述了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章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和管理基本理论及方法。 第叁章介绍了军队科技人力资源、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对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剖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和误区。 第四章提出了提升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邓建华[10]2005年在《试论中国新时期军事装备人才建设》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席卷世界的新军事革命,在信息化的牵引下扑面而来。我军在尚未完成机械化改造的同时又面临信息化的跃升,如何实现我军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现实地摆在了全体军人面前。江泽民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综观世界各国,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非洲小国,无一例外地把人才提到了战略高度。在这种背景下,我军于2003 年9 月制定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为我军顺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机械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近几场高技术的局部战争表明:高技术运用于武器装备,产生出不可估量的战争效益,人才则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使用与保障的决定性力量。武器装备呼唤高科技,高科技武器装备渴求新型军事装备人才。制定军事装备人才建设规划成了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本文就军事装备人才建设的地位、目标、规划、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作一粗浅的探讨,试图从理论上为军事装备人才建设出一分力。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了解了许多新观点。在本文中并没有提出什么更新、更好的观点,只是对大家观点、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以期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我军人才管理模式探讨[D]. 王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2]. 知识经济时代我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建构策略研究[D]. 刘仁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 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珊.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 中国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研究[D]. 张喆. 吉林大学. 2013

[5]. 军队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D]. 刘林. 西南大学. 2008

[6]. 论新时期基层军事人才管理与培养[D]. 贾立群. 吉林大学. 2005

[7]. 军队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研究[D]. 李爱琳.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8]. 基于迪尔综合激励模型与DISC评价的军事人才激励模型及应用研究[D]. 孙军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9]. 军队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禹智波. 广东工业大学. 2004

[10]. 试论中国新时期军事装备人才建设[D]. 邓建华. 吉林大学. 2005

标签:;  ;  ;  ;  ;  ;  

新时期我军人才管理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