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空气界面论文_臧渡洋,张永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空气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空气,环糊精,单层,纳米,颗粒,酸钠。

水空气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臧渡洋,张永建[1](2012)在《水/空气界面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锥体压入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利用锥体压入法研究水/空气界面上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新方法.通过锥体的压入和上升使单层膜产生应变,实时测定锥体压入-上升循环过程中表面压的变化.实验表明,表面压的尖锐变化是由单层膜受到的拉伸应变导致的.表面压变化的幅度dΠ和弛豫时间τ显著依赖于颗粒在界面的吸附能,因而随颗粒润湿性而发生明显变化.d∏和τ分别与单层膜的弹性和黏性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可能为深入研究纳米颗粒单层膜的流变性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科[2](2004)在《功能材料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种功能材料——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另外,本文还研究了神经酸钠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 利用吊环法测定了神经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时的平衡表面张力。得到的平衡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的曲线(γ-lgC曲线)为典型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的γ-lgC曲线。从该曲线上可以得到描述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参数γCMC,其值低为26.6mN/m。同时还得到另外两个重要参数,即pC_(20)和CMC,前者表示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其值为4.96,后者即神经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其值为6.76×10~(-5)mol/L。这些数据表明神经酸钠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用经典的Gibbs吸附等温式分析了神经酸钠水溶液的γ-lgC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极限吸附量(Γ_∞)为4.16×10~(-10)mol/cm~2,极限吸附分子面积(A_m)为24.01nm~2。研究结果还表明神经酸钠的Krafft温度在55℃—58℃范围之内。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Na~+的浓度,能明显降低神经酸钠的CMC、提高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本文以液—液界面为例,研究了滴体积法的理论基础。首先明确区分了真实的悬滴半径与实验所用毛细管滴头半径的不同。得出了要用滴体积法准确测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必须保证真实的悬滴半径与实验所用毛细管滴头半径相等的结论。 利用滴体积法和吊片法,实验测得了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动态表面张力与时间的曲线(γ_t—t曲线)。在后吸附阶段,应用描述表面活性剂的经典方程式——Word-Tordai方程的近似表达式(该式表明后吸附阶段γ_t与t~(-1/2)成线性关系),研究了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求出了扩散系数这一描述神经酸钠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吸附动力学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摘要该扩散系数在10一7一10一8(cm勺s)的数量级。通过进一步研究扩散系数与神经酸钠水溶液浓度的关系,得出了在双对数坐标上,扩散系数与浓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 本文还研究了p一环糊精对神经酸钠在水一空气界面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神经酸钠水溶液中不断增加p一环糊精的浓度,神经酸钠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值会逐渐增加最后达到纯水的表面张力为止;另外,随神经酸钠水溶液中日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动表面张力达到平衡表面张力值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后吸附阶段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即p一环糊精可以加快神经酸钠在水一空气界面上的吸附速率。关键词:神经酸钠;p一环糊精;水一空气界面;吸附;热力学:动力学; 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4-01)

吴震荣,刘文龙[3](1987)在《介绍一套从水—空气界面的脂单层制备水相中平面脂双层的新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水—空气界面的脂单层形成平面双分子脂膜的新装置。它可以控制膜两侧溶液的不同成分;脂双层两边的脂单层具有不同成分;还可使脂双层膜中少带或不带碳氢溶剂,因而其电容性质与生物膜更为接近。我们用它测定了不对称双分子层脂膜的电特性,进行了膜上离子通道性质及脂质体与 BLM 的融合等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1987年01期)

水空气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种功能材料——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另外,本文还研究了神经酸钠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 利用吊环法测定了神经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浓度时的平衡表面张力。得到的平衡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的曲线(γ-lgC曲线)为典型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的γ-lgC曲线。从该曲线上可以得到描述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参数γCMC,其值低为26.6mN/m。同时还得到另外两个重要参数,即pC_(20)和CMC,前者表示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其值为4.96,后者即神经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其值为6.76×10~(-5)mol/L。这些数据表明神经酸钠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用经典的Gibbs吸附等温式分析了神经酸钠水溶液的γ-lgC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极限吸附量(Γ_∞)为4.16×10~(-10)mol/cm~2,极限吸附分子面积(A_m)为24.01nm~2。研究结果还表明神经酸钠的Krafft温度在55℃—58℃范围之内。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溶液中Na~+的浓度,能明显降低神经酸钠的CMC、提高神经酸钠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本文以液—液界面为例,研究了滴体积法的理论基础。首先明确区分了真实的悬滴半径与实验所用毛细管滴头半径的不同。得出了要用滴体积法准确测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必须保证真实的悬滴半径与实验所用毛细管滴头半径相等的结论。 利用滴体积法和吊片法,实验测得了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动态表面张力与时间的曲线(γ_t—t曲线)。在后吸附阶段,应用描述表面活性剂的经典方程式——Word-Tordai方程的近似表达式(该式表明后吸附阶段γ_t与t~(-1/2)成线性关系),研究了神经酸钠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求出了扩散系数这一描述神经酸钠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吸附动力学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摘要该扩散系数在10一7一10一8(cm勺s)的数量级。通过进一步研究扩散系数与神经酸钠水溶液浓度的关系,得出了在双对数坐标上,扩散系数与浓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 本文还研究了p一环糊精对神经酸钠在水一空气界面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神经酸钠水溶液中不断增加p一环糊精的浓度,神经酸钠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值会逐渐增加最后达到纯水的表面张力为止;另外,随神经酸钠水溶液中日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动表面张力达到平衡表面张力值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后吸附阶段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即p一环糊精可以加快神经酸钠在水一空气界面上的吸附速率。关键词:神经酸钠;p一环糊精;水一空气界面;吸附;热力学:动力学; 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空气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臧渡洋,张永建.水/空气界面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锥体压入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2

[2].张科.功能材料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吸附行为[D].四川大学.2004

[3].吴震荣,刘文龙.介绍一套从水—空气界面的脂单层制备水相中平面脂双层的新装置[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7

论文知识图

在空气/水界面自组装过程中临界...碳纳米管单层膜运动示意图温度对rHGFI杆状结构形成过程影响的测...卵磷脂胶体中反应4小时(A-B)...疏水蛋白薄膜在水-空气界面的形成过程...20°C时水-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与(1)О...

标签:;  ;  ;  ;  ;  ;  ;  

水空气界面论文_臧渡洋,张永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