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压分布论文_赵玉顺,向奕同,董冰冰,杜斌,向念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压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压,风洞,系数,缩尺,体型,圆柱面,局部。

风压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顺,向奕同,董冰冰,杜斌,向念文[1](2019)在《强风沙尘环境下车顶复合绝缘子风压分布和形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顶硅橡胶复合绝缘子伞裙在长期强风沙尘环境下存在撕裂问题。为研究车顶绝缘子在强风沙尘条件下的撕裂原因,伞裙的受力和形变特性,采用流固耦合仿真的方法,计算车顶绝缘子表面的风压分布、探讨风速和来流角度对绝缘子受力和形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伞裙上下表面的风压差,形成较大合力作用于伞裙,引起伞裙形变,伞裙表面的风压差越大,伞裙形变越大。伞裙根部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反复外加力的作用下,伞裙根部的材料寿命明显低于伞裙的其他部位。不同来流角度下,绝缘子伞裙边缘的形变量和伞裙根部的受力明显不同。随着风速从60 m/s到100 m/s的增加,伞裙边缘最大形变量从6.442 8 mm增大到18.561 mm,伞裙根部最大应力从0.180 56 MPa增大到0.496 98 MPa。同时伞裙的结构、直径和倾角显着影响绝缘子的抗风性能。该研究成果为车顶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2期)

肖彬,刘庆宽[2](2019)在《大跨度球面网壳结构风压分布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球面网壳具有质量轻、跨度大、刚度差等特点,属于风敏感的结构类型,风荷载一般是这类结构设计时的关键控制荷载。为此,本文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球面网壳模型表面风压分布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根据同步测得的风压分布数据,对球面网壳表面风压场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了球壳结构顶部天窗开闭、内部有无煤堆和周围不同流场对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的影响效应。最后,为这类结构未来的相关设计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张庆华,马文勇,王强,方平治[3](2019)在《大跨度叁心柱面网壳风压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气边界层风洞刚性模型同步测压试验,对大跨度叁心柱面网壳表面风压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结构不同风向下的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典型测点脉动风压谱以及相关性等。结果表明:风向角对网壳表面风压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结构迎风面为正压区,顶部为负压区,尾流区受分离、涡脱和再附等特征紊流影响明显;结构的边沿处受柱涡、锥形涡影响明显,风压梯度变化剧烈。迎风面大部分区域脉动风压功率谱类似于典型的纵向风湍流谱,呈单峰形状,主要激励为来流湍流;边沿处风压谱受特征湍流影响明显。结构表面相关性随测点间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风向不同,相关性衰减差别较大。(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梅文成,戴益民,杨梦昌,蒋姝,李驰宇[4](2019)在《不同坡角低矮建筑屋面局域风压极值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4种不同坡角、缩尺比为1∶20的双坡低矮房屋风洞试验刚性模型,以风向角、坡角为变量,重点研究均匀湍流风场下坡角影响双坡低矮房屋屋面区域极值风压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0°~45°风向下坡角对双坡低矮房屋屋面易损区域风压特性影响显着,60°~90°风向下不同坡角房屋易损区域风压特性变化趋势相近,其中30°坡角房屋屋面所受风荷载较小。(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4期)

赵峰,王莹,刘士清,姜天华[5](2019)在《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偏度与峰度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类地貌中测得某连体超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数据,基于测点风压的第叁、四阶矩统计量计算出每个测点对应的偏度参数和峰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正面迎风时迎风面偏度和峰度的非高斯特性不明显,结构内侧、背面的偏度和峰度则表现出明显的非高斯特性;斜向迎风时,随着风向角的变化风场下游柱体的偏度绝对值和峰度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结构表面有大量测点脉动风压服从强非高斯分布,需对这些测点的阵风因子取值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周亚萍[6](20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钢屋面风压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250的刚性测压模型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结构开展了风洞试验,得到了卫星厅屋面平均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给出了全风向角下最不利风压发生的区域。讨论了典型测点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结合上海地区历年风速和风向统计资料,给出钢屋面最易发生风致破坏的区域,对工程设计及结构的后期检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06期)

白桦,姬乃川,张亮亮,刘健新,何晗欣[7](2019)在《紊流风特性参数对近流线形桥梁表面风压分布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洞试验时紊流风特性参数的模拟精度会对桥梁结构的抖振、颤振、涡振等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了提高试验精度,分析紊流风特性参数模拟误差所带来的影响、总结桥梁结构表面风压分布受紊流风参数的影响规律,在风洞中采用格栅紊流,分别形成了紊流强度相同但积分尺度不同与积分尺度相同但紊流强度不同的几种局部紊流风场,以此来研究紊流风特性参数单独变化对桥梁结构表面风压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紊流强度增大会使桥梁表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减小,减小的幅度会受结构表面位置、风攻角等因素的影响。当位置或风攻角发生变化后,紊流强度增大导致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减小的幅度也会发生变化,很难进行定量修正。大部分位置的脉动风压系数会随紊流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受栏杆、风嘴、检修车轨道等附属结构影响,这种趋势可能出现相反的变化。紊流积分尺度增大会使近流线形桥梁表面平均风荷载增大,对脉动风荷载影响很小。进行桥梁气弹模型试验时,应首先保证准确模拟紊流强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准确模拟紊流积分尺度。积分尺度越小,表面压力相关系数也越小。相邻位置的脉动风压相关系数主要受特征紊流影响,与来流的积分尺度无关。(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颜卫亨,徐研,吴东红,郭月梅,赵有栓[8](2018)在《局部开洞的落地四坡房屋表面风压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局部开洞的落地四坡房屋表面风压分布,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大气边界层基本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并借助开洞TTU标准模型的现场实测试验数据,分析与探讨了数值风洞尺寸、离散格式、求解算法、网格划分技术等关键参数及技术,建立了开洞落地四坡房屋的数值风洞。在此基础上,以洞口大小、洞口位置及单面、多面开洞为分析变量,进行了59种开洞房屋工况表面风压分布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变量对房屋表面风压分布,提出了整体结构抗风设计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开洞对落地四坡房屋风压分布影响显着,风压数值变化大,甚至出现正负压交变;迎风面单面开洞时最为不利,屋盖的风压系数峰值高达-1.24,设计及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小飞,马文勇,刘庆宽,侯莉倩[9](2018)在《方形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出现,对结构的抗风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目前在建筑荷载规范上还没有具体给出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征,对一些重要且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其体型系数,用于对实际结构的设计。同时,相邻建筑之间的干扰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以单个方形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叁种风场下该方柱的风荷载分布规律。受叁维分离效应的影响,靠近顶部断面的侧向风压与背风向风压均强于中间断面,而迎风面风压弱于中间断面。(本文来源于《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8-10-13)

王浩,柯世堂[10](2018)在《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非高斯风压分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高斯脉动风压是引起冷却塔局部风荷载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群塔干扰会显着改变冷却塔表面风压非高斯分布模式。四塔组合是火/核电厂冷却塔群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之一,以在建世界最高冷却塔(220 m)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中最典型的串列、矩形、菱形、L形和斜L形五种四塔方案进行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冷却塔风压信号的幅域和时域特性,并针对考虑四塔干扰效应的冷却塔二维和叁维峰值因子取值问题进行对比探讨,分析不同四塔组合方案对冷却塔风压非高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串列、矩形、菱形、L形和斜L形方案分别较单塔工况非高斯区域增加了11%、63%、56%、89%和30%,采用基于高斯分布假定的峰值因子法进行冷却塔群极值风压计算将引起较大的误差。串列和斜L形四塔方案峰值因子分布受塔群干扰影响较小,而矩形、菱形和L形方案峰值因子较单塔明显增大,部分区域峰值因子达到6.5以上。该文研究从机理上分析四塔组合冷却塔群局部风压过大的形成原因,也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四塔组合冷却塔群表面极值风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风压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跨度球面网壳具有质量轻、跨度大、刚度差等特点,属于风敏感的结构类型,风荷载一般是这类结构设计时的关键控制荷载。为此,本文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球面网壳模型表面风压分布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根据同步测得的风压分布数据,对球面网壳表面风压场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了球壳结构顶部天窗开闭、内部有无煤堆和周围不同流场对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的影响效应。最后,为这类结构未来的相关设计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压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玉顺,向奕同,董冰冰,杜斌,向念文.强风沙尘环境下车顶复合绝缘子风压分布和形变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19

[2].肖彬,刘庆宽.大跨度球面网壳结构风压分布规律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张庆华,马文勇,王强,方平治.大跨度叁心柱面网壳风压分布试验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4].梅文成,戴益民,杨梦昌,蒋姝,李驰宇.不同坡角低矮建筑屋面局域风压极值分布规律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5].赵峰,王莹,刘士清,姜天华.连体超高层建筑风压偏度与峰度分布特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周亚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钢屋面风压分布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7].白桦,姬乃川,张亮亮,刘健新,何晗欣.紊流风特性参数对近流线形桥梁表面风压分布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9

[8].颜卫亨,徐研,吴东红,郭月梅,赵有栓.局部开洞的落地四坡房屋表面风压分布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9].郭小飞,马文勇,刘庆宽,侯莉倩.方形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C].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8

[10].王浩,柯世堂.不同四塔组合形式对特大型冷却塔局部非高斯风压分布影响研究[J].工程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实验房的周边环境情况单索跨中截面周向风压分布(10s...夏至日建筑东南外表面风压分布夏至日建筑西北外表面风压分布单索跨中截面周向风压分布(10...从底面向上看风压分布圈

标签:;  ;  ;  ;  ;  ;  ;  

风压分布论文_赵玉顺,向奕同,董冰冰,杜斌,向念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