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宋自力,张伟,廖头根,汪世华,李伟

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宋自力,张伟,廖头根,汪世华,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腐菌,漆酶,烟梗,木质素

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文献综述

宋自力,张伟,廖头根,汪世华,李伟[1](2019)在《血红密孔菌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烟梗的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腐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将木质素彻底降解的微生物,而漆酶在木质素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秸秆或甘蔗渣等多种类型生物质的生物预处理和生物降解。本研究利用白腐菌产漆酶发酵培养基对30株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了多株漆酶高产菌株,并研究了血红密孔菌发酵粗酶液和菌丝对烟梗的生物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及其产生的漆酶表现出了对烟梗木质素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在漆酶浓度为40U/mL、温度30℃、pH4.5的条件下处理24h,烟梗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到50.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7.5%和17.3%;漆酶浓度为5U/mL、温度30℃、pH4.5的条件下处理48h,木质素降解率可达到65.1%。血红密孔菌菌丝也表现出对烟梗较好的生物降解效果,接种培养7d后烟梗中木质素降解率可达30%以上,21d后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79.1%,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仅为20%和12%左右。本研究不但为生物质材料的生物预处理和生物降解提供了优质的白腐菌及漆酶资源,还为通过烟梗的生物预处理提高烟草梗丝和卷烟品质提供了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厉嘉辉[2](2018)在《血红密孔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工业染料的脱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laccase,EC 1.10.3.2),又名对苯二酚:氧化还原酶(benzenediol:oxygen oxidoreductase),是指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其在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生物能源生产、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白腐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MX5为漆酶生产菌株,研究了其发酵产酶条件、粗酶液的分离纯化、纯酶液的酶学性质以及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真菌漆酶种类,并发现其潜在的工业应用潜力。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分别通过添加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真菌共培养这3种方式,对P.sanguineus MX5液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部分优化,首先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接着采用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发现邻甲苯胺、吐温80、Gongronella sp.w5的接种量(v/v)分别为0.006%、0.04%和2%时,其诱导效果最好,达到顶峰时的漆酶产量分别为20980.55、12724.07和9389.81 U/L,较对照提高36.25%、119.93%和42.13%。经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3个漆酶同工酶Lac1、Lac2、Lac3,总的漆酶回收率为5.21%,其中Lac1达到2.01%,纯化倍数为3.49,Lac2达到1.29%,纯化倍数为2.93倍,Lac3达到1.92%,纯化倍数为0.86倍。经酶谱分析,它们均为单体蛋白,表观分子量分别为61.8、61.8和60.6 k Da,且叁者在330 nm左右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通过Nano LC-MS/MS蛋白鉴定技术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它们均为血红密孔菌漆酶。这3个漆酶同工酶的最适反应p H值呈偏酸性(2.5-5.0),且反应温度范围较宽,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中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p H稳定性,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其中以Lac3的p H及热稳定性最为优异。漆酶催化底物广泛,本文中ABTS是最适底物,以ABTS为底物时,Km值分别为0.0093、0.0143和0.0230 mmol/L,Kcat/Km值分别为64343.43、38586.04和4148.67 S-1·m M-1。Fe2+能够强烈地抑制漆酶活力,而低浓度的Na+、Mn2+、Cu2+、Zn2+则稍有促进作用;抑制剂SDS、β-ME、L-半胱氨酸、DTT、Na F对漆酶有强烈的抑制效果,而螯合剂EDTA-2Na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P.sanguineus MX5漆酶在工业染料的脱色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RB亮蓝(蒽醌类)、酸性红1(偶氮类)和活性黑5(偶氮类)是P.sanguineus MX5漆酶的反应底物,在没有介体ABTS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催化染料的脱色,介体ABTS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染料的脱色率,其中对酸性红1(偶氮类)的提升效果最好,反应180 min后,Lac1、Lac2、Lac3和粗酶液对染料AR1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5.33%、70.04%、70.09%和69.84%;而结晶紫(叁苯甲烷类)以及中性红(杂环类)不是P.sanguineus MX5漆酶的直接作用底物,只有在添加介体ABTS后才能脱色这两种染料。其中,漆酶对中性红的脱色效果较差,只有Lac3和粗酶液对该染料有一定的脱色作用。总的来看,LMS对染料脱色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酸性红1>结晶紫>活性黑5>RB亮蓝>中性红。(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6-20)

申艳萍,王巧利,胡绳,李烜桢,李聪[3](2017)在《产漆酶血红密孔菌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城市污泥堆肥中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室通过外加热源提供堆肥环境温度条件,并在不同堆料中接种不同剂量的产漆酶血红密孔菌,研究不同处理下产漆酶血红密孔菌对污泥中HCH、DDT和HCB的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血红密孔菌对3种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接种菌剂情况下,高温堆肥本身对HCH、DDT和HCB的降解率分别为51.1%、43.6%和63.4%;接种1%菌剂时,HCH、DDT和HCB比未接种堆料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2%、34.6%和21.7%;接种3%菌剂时,HCH、DDT和HCB比未接种堆料降解率分别提高了41.1%、34.6%和20.1%。供试菌剂对DDT的降解效果最好,且DDT和HCH的降解能力与接种量大小呈正相关。此外,供试菌剂剂量大小对HCH不同异构体和DDT不同衍生物降解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王天女,李国富,赵敏,栗君,卢磊[4](2016)在《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由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活性亮蓝、活性黑以及靛红这3种典型合成染料的脱色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由3种染料组成的混合染料进行了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无介体时重组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差,3种染料中丁香醛是促进重组漆酶脱色的最适介体,重组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的脱色最适pH为50,温度为5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混合染料的脱色率达93%,表明该重组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有小娟,刘家扬[5](2015)在《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3)产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对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百草枯能够提高漆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但对胞外漆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比对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百草枯加入后,羟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的浓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说明对血红密孔菌产生了氧化胁迫,但菌株的抗氧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阻止氧化剂对菌体的氧化伤害。百草枯作为一种氧化胁迫剂,可以提高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有利于木质素的降解。(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章淑艳,赵丛波,郭林,李伟[6](2015)在《血红密孔菌mk528漆酶对刚果红的脱色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果红是一种重要的难降解偶氮型染料,研究利用血红密孔菌mk528菌株产生的漆酶粗品在添加介体条件下对其进行脱色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介体阿魏酸对刚果红脱色有抑制作用,而紫脲酸、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香兰素对刚果红脱色有促进作用;其中氧化还原介体紫脲酸比ABTS和香兰素更有效。通过实验确定刚果红脱色介体系统温度为40℃,p H值5.5,介体紫脲酸用量为0.05 m M,漆酶用量为5 U/m L,作用时间6 h的最佳条件。刚果红脱色的漆酶-紫脲酸介体系统表明漆酶在偶氮染料脱色降解方面将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范晶晶,马德丽,席艳茹,蔡宇杰,孙啸[7](2015)在《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SYBC-L12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漆酶及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秸秆为基本培养基质,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培养条件--包括碳源、氮源、起始含水量和秸秆粒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得到了较佳产酶条件。在此过程中测定了发酵后还原糖的质量分数,探究了白腐菌在小麦秸秆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测定了添加氮源发酵后的麦草秸秆与未发酵麦草秸秆的组成,并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Leticia,I.,RAMíREZ-CAVAZOS,Charles,JUNGHANNS,Rakesh,NAIR,Diana,L.,CáRDENAS-CHáVEZ,Carlos,HERNáNDEZ-LUNA[8](2014)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提高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耐热漆酶的产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优化获得血红密孔菌(P.sanguineus)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提高耐热漆酶的产量。创新要点:获得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水平的漆酶活力。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番茄汁、麦麸、麦芽提取物和葡萄糖细菌蛋白胨培养基)和不同组合诱导剂(大豆油、阿魏酸、没食子酸、二甲基苯胺、酸性蓝62和活性蓝19分别与硫酸铜组合诱导剂)对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一步研究了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硫酸铜和大豆油组合诱导剂对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影响。利用SAS10.0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建立回归模型。重要结论: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得出P.sanguineus产耐热漆酶的最优培养基条件:以36.8%番茄汁为培养基,以3 mmol/L硫酸铜和1%大豆油作为组合诱导剂。该条件下在10 L搅拌槽生物反应器中漆酶活力达到了143 000 IU/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为底物,pH值为3.0)。(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4年04期)

李国富[9](2013)在《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的固定化及其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期血红密孔菌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基础上,研究了重组漆酶对不同化学结构染料的脱色能力及固定化漆酶酶学性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组漆酶在无介体存在下只能对IC(靛红)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介体的加入能显着提升染料脱色的速率和脱色程度,Syr是添加的所有介体中,导致漆酶脱色效果最明显的,靛红在Syr的介导下基本能完全脱色,而RBBR和RB5的脱色率也在60%以上。重组漆酶在酸性条件下对叁种染料脱色效果较好。选取pH5.0做后续实验,漆酶在进行染料脱色时最适温度范围较宽,叁种染料在20~60℃下都表现出较好的降解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叁种混合染料脱色最优方案:RBBR浓度为100mg/L、RB5浓度为40mg/L、IC浓度为62.5mg/L、粗酶液浓度为1U/mL、介体浓度0.5mM,混合染料在最优方案条件下脱色率达93%,显示出该重组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固定化重组漆酶在酸性条件下以ABTS作为底物时,最适pH为3.8,在不同pH下保存1h后酶活明显提高。此外,固定化酶在60℃下酶活最高,在20-60℃下保温1h后其酶活同样显着增加,说明固定化酶有较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二甲基亚砜对固定化酶活抑制最明显,Mn2+和Ba2+对固定化重组漆酶活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Na+、Li+和Hg2+对其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固定化漆酶可在常温下保存12d后依然保持51%漆酶活性。3.固定后的重组漆酶在Syr存在下对RBBR、RB5和IC叁种工业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仍保持非常高的脱色率,固定化漆酶在对IC脱色重复循环使用了15次仍保持较高的脱色率,表明血红密孔菌重组漆酶经固定后在废水处理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6-18)

孙啸,蔡宇杰,廖祥儒,张峰,刘家扬[10](2013)在《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固态发酵水稻秸秆产漆酶及其对染料的脱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能以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和支撑物进行固态发酵并且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以水稻秸秆为基本培养基,漆酶活力为指标,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的漆酶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0倍。所得漆酶在常温下对蒽醌类染料、叁苯甲烷类染料、亚胺醌类染料具有较强的脱色作用,其混合物也可被漆酶大部分脱色,在较高温度下,漆酶可将偶氮类染料部分脱色。此外,科学试验使用的工业废水样品中常见金属离子大部分对脱色作用没有抑制。因此,漆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剂,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漆酶(laccase,EC 1.10.3.2),又名对苯二酚:氧化还原酶(benzenediol:oxygen oxidoreductase),是指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其在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生物能源生产、化合物合成及生物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白腐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MX5为漆酶生产菌株,研究了其发酵产酶条件、粗酶液的分离纯化、纯酶液的酶学性质以及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真菌漆酶种类,并发现其潜在的工业应用潜力。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分别通过添加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真菌共培养这3种方式,对P.sanguineus MX5液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部分优化,首先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接着采用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发现邻甲苯胺、吐温80、Gongronella sp.w5的接种量(v/v)分别为0.006%、0.04%和2%时,其诱导效果最好,达到顶峰时的漆酶产量分别为20980.55、12724.07和9389.81 U/L,较对照提高36.25%、119.93%和42.13%。经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HR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3个漆酶同工酶Lac1、Lac2、Lac3,总的漆酶回收率为5.21%,其中Lac1达到2.01%,纯化倍数为3.49,Lac2达到1.29%,纯化倍数为2.93倍,Lac3达到1.92%,纯化倍数为0.86倍。经酶谱分析,它们均为单体蛋白,表观分子量分别为61.8、61.8和60.6 k Da,且叁者在330 nm左右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通过Nano LC-MS/MS蛋白鉴定技术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它们均为血红密孔菌漆酶。这3个漆酶同工酶的最适反应p H值呈偏酸性(2.5-5.0),且反应温度范围较宽,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中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p H稳定性,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其中以Lac3的p H及热稳定性最为优异。漆酶催化底物广泛,本文中ABTS是最适底物,以ABTS为底物时,Km值分别为0.0093、0.0143和0.0230 mmol/L,Kcat/Km值分别为64343.43、38586.04和4148.67 S-1·m M-1。Fe2+能够强烈地抑制漆酶活力,而低浓度的Na+、Mn2+、Cu2+、Zn2+则稍有促进作用;抑制剂SDS、β-ME、L-半胱氨酸、DTT、Na F对漆酶有强烈的抑制效果,而螯合剂EDTA-2Na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P.sanguineus MX5漆酶在工业染料的脱色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RB亮蓝(蒽醌类)、酸性红1(偶氮类)和活性黑5(偶氮类)是P.sanguineus MX5漆酶的反应底物,在没有介体ABTS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催化染料的脱色,介体ABTS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染料的脱色率,其中对酸性红1(偶氮类)的提升效果最好,反应180 min后,Lac1、Lac2、Lac3和粗酶液对染料AR1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5.33%、70.04%、70.09%和69.84%;而结晶紫(叁苯甲烷类)以及中性红(杂环类)不是P.sanguineus MX5漆酶的直接作用底物,只有在添加介体ABTS后才能脱色这两种染料。其中,漆酶对中性红的脱色效果较差,只有Lac3和粗酶液对该染料有一定的脱色作用。总的来看,LMS对染料脱色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酸性红1>结晶紫>活性黑5>RB亮蓝>中性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参考文献

[1].宋自力,张伟,廖头根,汪世华,李伟.血红密孔菌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烟梗的生物降解[J].菌物学报.2019

[2].厉嘉辉.血红密孔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工业染料的脱色[D].浙江农林大学.2018

[3].申艳萍,王巧利,胡绳,李烜桢,李聪.产漆酶血红密孔菌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应[J].环境工程学报.2017

[4].王天女,李国富,赵敏,栗君,卢磊.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有小娟,刘家扬.百草枯对血红密孔菌胞外漆酶活性和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5

[6].章淑艳,赵丛波,郭林,李伟.血红密孔菌mk528漆酶对刚果红的脱色研究(英文)[J].生物学杂志.2015

[7].范晶晶,马德丽,席艳茹,蔡宇杰,孙啸.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SYBC-L12固态发酵小麦秸秆产漆酶及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

[8].Leticia,I.,RAMíREZ-CAVAZOS,Charles,JUNGHANNS,Rakesh,NAIR,Diana,L.,CáRDENAS-CHáVEZ,Carlos,HERNáNDEZ-LUNA.中心组合设计方法提高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耐热漆酶的产量(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4

[9].李国富.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的固定化及其染料脱色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3

[10].孙啸,蔡宇杰,廖祥儒,张峰,刘家扬.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SYBC-L12固态发酵水稻秸秆产漆酶及其对染料的脱色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

标签:;  ;  ;  ;  

血红密孔菌漆酶论文-宋自力,张伟,廖头根,汪世华,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