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_江国梅,卢景威,覃健耀,陈家俊,文锦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环氧,聚氨酯,耐水。

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江国梅,卢景威,覃健耀,陈家俊,文锦雄[1](2019)在《紫外光固化水性多元酸改性含氟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树脂(E-51)、甲基丙烯酸十叁氟辛酯(PFOMA)、癸二酸、丙烯酸(AA)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紫外光(UV)固化水性多元酸改性含氟环氧丙烯酸树脂。探究了PFOMA、癸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的用量对改性树脂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E-51与含氟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癸二酸的物质的量为树脂环氧基团的30%,顺丁烯二酸酐用量为全接枝理论值的20%时,所制备的的涂膜综合性能优良,柔韧性1mm,水接触角87.03°,附着力1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2期)

琚兴铭,林树东,胡继文,涂园园,黄振祝[2](2019)在《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为反应物,在氯铂酸的催化下发生硅氢加成制备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AP)预聚物,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HPSi),之后将合成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加入到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预聚物中对其进行改性,并加入光引发剂,进行紫外光固化。对固化后的树脂进行接触角、硬度、凝胶率、热重分析,表征不同添加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对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预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支化聚硅氧烷树脂的添加量为30%时,接触角达到111. 7°,邵氏A硬度达到88,凝胶率下降到3. 8%,两个最大分解速率T_(max1)与T_(max2)分别提高到428. 9℃和501. 3℃,残留量提高到23. 8%,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张思,吴敏[3](2019)在《紫外光固化密胺树脂的合成及涂层织物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酸羟乙酯(HEA)改性甲醚化密胺树脂(HMMM),引入了不饱和C C双键,增加密胺树脂的光固化性能,成功合成了氨基丙烯酸酯(HEA-MF),制备得到紫外光(UV)固化密胺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光固化密胺树脂膜和涂层织物,借助热重分析仪表征膜的热性能,并对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硬挺度、耐磨性、防水透湿性和透气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以下,光固化膜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50℃质量开始快速减少;涂层后织物断裂强力、硬挺度和耐磨性均提高,织物断裂伸长率和透湿透气性有所下降,但涂层织物防水性能突出。(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捷,张军华[4](2019)在《紫外光固化环氧肉桂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邻甲酚醛环氧树脂与肉桂酸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紫外光固化环氧肉桂酸酯树脂(ECA),利用羧基打开环氧引入部分双键,然后加入四氢邻苯二甲酸酐(THPA)与第1步反应生成的羟基反应,引入另一种不饱和键和一定量的羧基。由于肉桂酸中的双键只对紫外光敏感,所以第1步酯化反应不需要添加阻聚剂。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实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ECA的光聚合动力学,随着光强和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双键转化率逐渐增大,最佳条件分别是25.0 mW/cm~2的光强和4%的引发剂用量,而随着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双键转化率逐渐降低。相应的光固化膜表现出良好的附着力、较高的光泽度,在光泽度要求较高的阻焊油墨和光敏涂料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梁可可,赵梦婷,王念贵[5](2018)在《一种亚麻籽油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麻籽油为原料,先合成环氧亚麻籽油,后用丙烯酸开环环氧亚麻籽油,得到一种基于亚麻籽油的可紫外光固化的预聚物,再加入活性稀释剂制得UV固化膜。讨论活性稀释剂用量对光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剂含量增加,膜的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弹性模量、拉伸强度、热稳定性以及铅笔硬度和凝胶含量呈上升趋势;光泽度和吸水率无明显变化,附着力良好。(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8年04期)

郑鑫,母章,谭晓明[6](2018)在《紫外光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PNAI-DBSA/EA)混合物,加入活性稀释剂、引发剂等搅拌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光照下固化形成纳米PNAI-DBSA/EA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通过凝胶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活性稀释剂、引发剂、光照时间和PANI-DBSA含量等因素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I-DBSA含量为15%(wt,质量分数,下同)、引发剂2,4,6-二苯基氧化膦为4%,固化时间为40s,活性稀释剂乙氧基化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为50%时,导电膜凝胶含量达91.8%,导电率为8×10-6S/m。(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0期)

朱宁,孙明明,张斌,宋彩雨,刘彩召[7](2018)在《一种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丙基硅油MOK-7800、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树脂HPSACR。通过红外光谱(FT-IR)跟踪反应进程,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拉伸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HPSACR与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TMPTA)以不同比例共混紫外光固化样品的热机械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最终确定,HPSACR与TMPTA以10∶7.5比例共混所得紫外光固化样品较优,储能模量在-40℃,25℃和40℃分别为668.3MPa,542.5MPa和434.6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1.65℃;常温弹性模量为677.85MPa,断裂伸长率为95.295%;氮气气氛下初始降解温度T5%和T10%分别为292.06℃和301.90℃,残炭率为2.082%。(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8年05期)

崔文康,梁晓光,石雅琳[8](2018)在《紫外光固化耐水解树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聚酯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酯单体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讨论了PTMG用量、聚酯多元醇结构及丙烯酸酯单体对合成的树脂耐水解性能的影响。制得的紫外光固化树脂具有固化速度快、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及优良的耐水解性能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涂料的耐水解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朱宁[9](2018)在《宽温区性能稳定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光(UV)固化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固化技术,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实现瞬时固化,具有节能、环保、固化速度快、使用性能好等优点,在油墨、胶粘剂及电子封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角速度光纤传感器,其主要由光路和电路两部分组成。由于光纤环圈是光纤陀螺光路部分的核心器件,其温度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对光纤陀螺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光纤环圈的温度性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一方面改善光纤缠绕的方法,保证光纤环圈关于光纤中点的对称性;另一方面,在光纤缠绕后进行施胶固化加以固定。而在选用光纤环圈固化胶粘剂时,若选用的胶粘剂性能不合适,不但无法改善光纤环圈的温度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还可能使光纤环圈承受固化胶粘剂因温度或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应力,导致光纤环圈性能进一步下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制备出光纤环圈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宽温区性能稳定的紫外光固化树脂,本文研究合成了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和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研究从动态热机械性能、静态热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考察合成树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有机硅合成树脂方面,以羟丙基硅油MOK-780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合成有机硅聚氨酯丙烯酸酯,并以异冰片基丙烯酸酯作为活性稀释剂与合成树脂进行共混,得到优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聚醚合成树脂方面,选用四种不同链长的聚醚多元醇和多种异氰酸酯及HPMA以不同嵌段比例合成一系列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别考察了聚醚链段长度、二异氰酸酯种类和嵌段比例对合成树脂动态热机械性能和静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最后确定聚醚链段较长的聚醚多元醇220与HDI以嵌段比例3:4合成的树脂及聚醚链段较短的聚醚多元醇DL700与TDI以嵌段比例为1:2合成的树脂分别在较低模量和较高模量量个范围内得到较为优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对筛选出的两种聚醚合成树脂与活性稀释剂IBOA和HPMA分别共混,研究两种稀释剂对合成树脂动态热机械性能、静态热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MA对220合成树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IBOA则对DL700合成树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最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583-1与IBOA以10:10的比例互配,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220HH(3:4)与HPMA以10:5的比例互配,研究固化时间、老化条件和温度循环对两种混合树脂体系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时间对树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影响较小,固化过程和温度循环可提高树脂的宽温区性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期刊2018-06-01)

贾景霞,刘建平,薛俊杰[10](2018)在《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组成,包括光引发剂的选择依据和常用类型;介绍了叁种低聚物,环氧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一些应用案例;探讨了不同活性稀释剂对固化树脂的影响;阐述了光固化树脂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为反应物,在氯铂酸的催化下发生硅氢加成制备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AP)预聚物,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HPSi),之后将合成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加入到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预聚物中对其进行改性,并加入光引发剂,进行紫外光固化。对固化后的树脂进行接触角、硬度、凝胶率、热重分析,表征不同添加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对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预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支化聚硅氧烷树脂的添加量为30%时,接触角达到111. 7°,邵氏A硬度达到88,凝胶率下降到3. 8%,两个最大分解速率T_(max1)与T_(max2)分别提高到428. 9℃和501. 3℃,残留量提高到23. 8%,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为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江国梅,卢景威,覃健耀,陈家俊,文锦雄.紫外光固化水性多元酸改性含氟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J].电镀与涂饰.2019

[2].琚兴铭,林树东,胡继文,涂园园,黄振祝.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J].塑料工业.2019

[3].张思,吴敏.紫外光固化密胺树脂的合成及涂层织物性能测试[J].纺织学报.2019

[4].李捷,张军华.紫外光固化环氧肉桂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梁可可,赵梦婷,王念贵.一种亚麻籽油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和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18

[6].郑鑫,母章,谭晓明.紫外光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聚苯胺/环氧丙烯酸树脂互穿网络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8

[7].朱宁,孙明明,张斌,宋彩雨,刘彩召.一种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J].化学与黏合.2018

[8].崔文康,梁晓光,石雅琳.紫外光固化耐水解树脂的研制[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2018

[9].朱宁.宽温区性能稳定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2018

[10].贾景霞,刘建平,薛俊杰.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8

论文知识图

紫外光固化树脂金刚石锯丝截面示...紫外光固化树脂金刚石线锯涂覆机...实验平台表2线锯切割实验技术指标锯丝切割后硅片的表面形貌锯丝切割后硅片的切缝宽度和崩边宽度表...光固化树脂聚合反应示意图

标签:;  ;  ;  ;  ;  ;  ;  

紫外光固化树脂论文_江国梅,卢景威,覃健耀,陈家俊,文锦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