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振动控制论文_黄浩宇,张纹韶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阻尼器,质量,空洞,台阶,效应,砖混。

结构振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浩宇,张纹韶[1](2019)在《不同种类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现今各类SMA的发展较快且差异较大,在结构振动控制中合理选取和应用SMA至关重要。因此,该研究从力学性能、温控能力、价格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了各类SMA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基于SMA的结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研究成果,讨论了各类SMA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优势、问题和发展潜力,展望了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阳桥[2](2019)在《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上被认可,其时间可追溯到1972年,此后结构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纯熟,目前该项技术是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结构振动控制展开讨论,总结此项技术的主要分类,并结合相关案例阐述结构振动控制的具体应用,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加以展望。(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8期)

钟腾飞,冯新,周晶[3](2019)在《基于新型TMD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组振动通常引起水电站厂房结构高阶模态共振,威胁水电站安全。针对水电站厂房结构较高阶模态振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振动控制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频TMD控制器,开展了2层钢框架减振试验,研究其在高频简谐激励和窄带扫频激励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新型TMD控制器能有效控制结构较高阶模态,其中附加TMD-3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效果最好,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衰减率达到94.12%,一层峰值加速度衰减率达到95.55%;当TMD调谐频率偏离结构较高阶模态时,减振效果逐渐减小,但仍呈现出较好的减振效果,说明新型TMD调谐频率更宽,具有一定鲁棒性;当激励频率变宽时,随着调谐频率接近受控频率,减振效果最佳,但偏离受控频率时,鲁棒性变差。(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倪玲[4](2019)在《塔式结构的振动控制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式结构多为高耸结构,水平方向刚度较小,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明显。因此塔式结构的风振和地震波振动控制,已成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减振装置,通过对不锈钢塔架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计算了其在有无减振措施时,塔架顶层的动力响应大小;同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将分析成果应用于山东某风力发电机结构作为工程算例,在塔顶安装减振装置,对其进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实现减振控制;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验装置,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多种形式的阻尼器在同种地震波作用下对塔架的减振效果。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设计了小型塔架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叁维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该塔架的一阶自振频率为13.6Hz。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装置,对比有无该装置时塔架顶层的动力响应大小。数值模拟表明,该减振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塔架的动力响应大小,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2、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该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测试塔架的自振特性以及动力响应。试验测得塔架的一阶自振频率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仅为4.99%;动力响应测试表明,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后,可以明显降低塔顶的振动剧烈程度,且外荷载频率越接近塔架的固有频率,减振效果越好。在叁种地震波作用下,减振率可达20%~60%。3、在以上试验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调频质量阻尼器进行优化,分别在其质量块腔体内添加液体、滚珠、液体及滚珠,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多种形式阻尼器在同种地震波作用下,各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试验表明,四种阻尼器无论是峰值还是均方根减振率均能达到20%~60%,其中,调频液体颗粒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最好。4、以山东某风力发电机结构作为工程算例,比较了四种调频质量阻尼器布置方案下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计算结果可知,该种阻尼器装置对风机结构的风振响应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加速度控制效果最佳,可达53.83%,其次是速度和位移。同时发现,当低阶振型作用较大时,不考虑高阶振型,若将一个大的调频质量阻尼器分解成多个小质量阻尼器,控制效果会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5)

吴杨勇[5](2019)在《地铁隧道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规模及人口持续扩张,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地铁建设。在有些受地形和地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城市地铁建设需要采用矿山法来进行施工。地铁主要修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这种地方往往地表建筑物也比较密集,地表环境复杂。采用矿山法进行爆破施工时,地表建筑物可能会被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所影响。这使得爆破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对爆破所产生的振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地铁隧道爆破振动效应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控制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降震措施,是采用矿山法修建地铁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以武汉地铁27号线纸坊大街站~地铁小镇站区间地铁工程为背景,武汉地铁27号线纸地区间段为暗挖隧道,下穿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埋深为16~26 m。为了使地铁隧道安全地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通过减小最大单段药量、多分段和加密周边眼来优化爆破方案。将监测点沿着径向布置在地表,并且对爆破方案优化前与爆破方案优化后的地表质点的振动峰值速度和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方案优化后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显着降低,频率明显增大,使建筑物更为安全;爆破方案优化后,当工作面位于建筑物外墙正下方时,振动峰值速度最大;从工作面后方到工作面前方,地表质点振动峰值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洞效应和应力波的绕射现象明显。在修建类似工程时,可从最大单段药量、分段次数和周边眼的个数等方面来对爆破振动进行控制,还应重点监测外墙等部位,并充分考虑空洞效应和应力波绕射的影响。图54表11参5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2)

罗伟聪[6](2019)在《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大震下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涌现了越来越多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多塔连体结构就是这些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结构的代表之一。多塔连体结构造型独特、风格新颖,因此备受设计师们的喜爱。但地震作用下多塔连体结构受力复杂,特别是中间的连接体结构内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发生破坏导致整体结构抗震性能骤减。为了充分研究影响弱连接板性能以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本文以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为模型,首先采用专业非线性分析软件对变化了设计参数的各个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进行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从连接板应力状态、剪力墙损伤状态等构件层次指标以及结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等整体结构指标,去评价各个设计参数对弱连接体楼板抗震性能以及对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然后使用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分析评价两塔楼抗侧刚度的对称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最上部部分楼层连接体楼板添加不同水平刚度的铅芯橡胶支座,研究支座的不同水平刚度对结构大震下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十个变化了设计参数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进行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大震下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连接板有效宽度与典型楼板宽度之比b/B_1从0.11增大到0.56时,双向基底剪力增大9.45%、10.85%,双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增大7.06%、减小5.81%。同时由于连接刚度的增大,连梁、剪力墙构件损伤加大,连接板的应力也随之增大80.07%。2.连接板两端子结构垂直连接板跨度方向的剪切刚度之比k_2/k_1从1减小到0.56时,结构双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20.05%、4.20%,双向顶点位移增大10.26%、4.86%。连梁构件损伤更加严重,连接板的应力增大161.82%,大震下十分容易开裂。3.连接板间距d、连接板是否开洞以及连接板的设置密度对结构在大震下的整体响应影响不大,增大连接板设置密度可以降低连接板的应力以及开裂的可能性。(2)为了更深入了解由对称、非对称塔楼组成的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之间抗震性能的差异,量化两塔楼对称、非对称性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对超高层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对称、非对称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下,非对称结构在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叁个极限状态下的超越概率最多比对称结构增大10.40%、12.12%、3.14%。而且随着地震动强度从0.07g增大至0.4g,非对称结构与对称结构在中度损伤、重度损伤两个极限状态下的超越概率的差值最多从0.000%、0.000%增大至12.1281%、3.1434%,两者各极限破坏状态超越概率的差值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总之,结构两侧塔楼刚度的非对称性会导致结构各极限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增加,结构抗震性能下降。(3)从前文分析可知,M8非对称结构最上层连接板大震下会发生受拉破坏,导致下层连接板发生连锁破坏,导致整个连体结构分裂成两个塔楼。为了避免这种严重现象,对较高楼层处的连接板进行隔震处理。通过变化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剪切刚度,研究支座的不同水平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支座水平刚度设置在8000kN/m至16000kN/m时,大震下连接板应力水平合理,连接板最大水平位移小于200mm不会过大,整体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状态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23)

宗琦,吴杨勇,王松青,吴捷豪,汪海波[7](2019)在《地铁隧道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地铁27号线纸地区间段为暗挖隧道,下穿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埋深为16~26m。为了使地铁隧道安全地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通过减小最大单段药量、多分段和增加上下台阶的距离来优化爆破方案。将监测点沿着径向布置在地表,对爆破方案优化前与优化后测点所测的振动峰值速度和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显着降低,频率明显增大,使建筑物更为安全;爆破方案优化后,当工作面位于建筑物外墙正下方时,振动峰值速度最大;从工作面后方到工作面前方,地表质点振动峰值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洞效应和应力波的绕射现象明显,为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黄浩[8](2019)在《楼面阻尼器作用下高层钢框架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钢结构由于具有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被大量应用于现代建筑。但由于其材料高强轻柔的特性,导致钢结构的结构阻尼比较小,特别是高层钢框架结构在受到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振动,结构容易发生疲劳损坏、局部失稳甚至造成结构整体的倒塌。由于振动会给结构的正常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高层钢结构的振动控制已成为高层钢结构设计的重点。针对楼面阻尼器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运用SAP2000建立布置了楼面阻尼器的结构空间叁维有限元模型。对原结构及受楼面阻尼器控制后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阻尼器对结构模态的影响,并观察振型确定本文拟选用的荷载激励方向。为比较阻尼器不同布置方案的对结构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预设叁种阻尼器布置方案。(2)选用线性滤波法自回归模型,并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利用MATLAB依据AR模型的方法进行编程,得到作用在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脉动风时程数据,分析对比受风时程荷载作用下的原结构和受阻尼器控制下的结构的动力响应,验证楼面阻尼器的抗风效果,并对比叁种方案得到其中的最佳方案,以最佳方案为基础,继续研究了质量比对阻尼器风振控制作用的一般规律。(3)依据抗震规范选取了叁条地震波,对原结构和受阻尼器控制下的结构受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时程分析,验证楼面阻尼器的抗震效果及其控制效果的一般规律,得到叁种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以此为基础,研究质量比对阻尼器地震控制作用的一般规律。(4)通过分析阻尼器的布置位置及质量比对其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发现对此类顶部有大悬挑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将阻尼器布置于结构顶层楼面的外侧,并适量增加阻尼器的质量比,可有效提高阻尼器的振动控制效果。利用研究所得规律,对本结构阻尼器进行优化设计,结果验证了分析得到的规律的准确性,可为今后类似高层钢框架结构TMD的设计布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安方,张万良,段勇,熊晨熙[9](2019)在《水下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中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围绕智能结构水下振动控制中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搭建Abaqus-Matlab联合建模平台,得到水下智能结构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基于能量传递的优化准则,在频段为0~600 Hz处,对比可选传感器及作动器位置区域的可控、可观度的大小,由此获得了传感器/作动器的最佳粘贴位置。最后通过相同激励信号下,不同配置位置的水下压电智能圆柱壳振动能量传递的大小,验证了优选位置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肖东[10](2019)在《水平作用下建筑结构隔震与调谐质量阻尼器混合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不仅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人员的伤亡。近些年来风振灾害常有发生,对土木结构造成许多结构性的损伤乃至整体结构破坏,影响了正常的使用功能。风灾害和地震灾害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自然灾害,而且引起建筑物的裂缝,损伤甚至倒塌,所以控制风振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隔震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单一振动控制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本文将隔震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结合起来抵抗地震和风振作用。采用第3阶段20层非线性钢框架Benchmark模型,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第3阶段20层非线性钢框架Benchmark的ANSYS有限元模型;并根据TMD阻尼器和隔震层的特点,分别建立带TMD阻尼器的ANSYS有限元模型、带隔震层的ANSYS有限元模型和隔震与TMD混合振动控制的ANSYS模型。(2)利用MATLAB模拟脉动风荷载数据并在ANSYS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进行TMD阻尼器、隔震、隔震与TMD混合振动控制的抗风振动控制效果对比。(3)水平地震单独作用下以及竖向和水平地震共同作用时,TMD阻尼器、隔震、隔震与TMD混合振动控制,水平向和竖向控制效果对比。(4)刚度和质量参数摄动15%时,TMD阻尼器、隔震、隔震与TMD混合振动控制的振动控制鲁棒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隔震结构,在风振作用下隔震层不发生屈服,顶层水平位移和水平加速度略有增加。TMD阻尼器具有良好的抗风减振作用。在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TMD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但地震作用的减震效果不如抗风减振效果好。隔震结构和TMD结构体系均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但是振动控制鲁棒性较差,隔震与TMD混合振动控制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和振动控制鲁棒性。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共同作用时,TMD阻尼器和隔震结构会增加竖向的地震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结构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上被认可,其时间可追溯到1972年,此后结构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纯熟,目前该项技术是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结构振动控制展开讨论,总结此项技术的主要分类,并结合相关案例阐述结构振动控制的具体应用,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加以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振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浩宇,张纹韶.不同种类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J].振动与冲击.2019

[2].阳桥.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

[3].钟腾飞,冯新,周晶.基于新型TMD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控制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9

[4].倪玲.塔式结构的振动控制分析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19

[5].吴杨勇.地铁隧道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6].罗伟聪.带弱连接板的剪力墙结构大震下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控制[D].广州大学.2019

[7].宗琦,吴杨勇,王松青,吴捷豪,汪海波.地铁隧道下穿砖混结构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黄浩.楼面阻尼器作用下高层钢框架结构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9].安方,张万良,段勇,熊晨熙.水下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中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J].船舶力学.2019

[10].王肖东.水平作用下建筑结构隔震与调谐质量阻尼器混合振动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2在无控与受控时地震(atft)峰值...模拟飞行器压电智能框架结构振动主...阻尼层贴附方式悬臂梁的动态响应曲线梁根部脉冲信号激励下结构的响应曲线通道1和和通道5的振振动响应时间间...

标签:;  ;  ;  ;  ;  ;  ;  

结构振动控制论文_黄浩宇,张纹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