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谈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吴俊峰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学校134000

【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联系起来,增强数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086-01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方法等,与此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够乐于从自己数学的生活和事物中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需求。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起学生潜在的知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达到对自我生活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平实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话,恐怕效果会不太好。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本班两名分别住在学校两边的学生介绍到学校的路程,再根据所用时间计算出自己的速度,然后现场编题,替换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亲切感,使他们感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存在数学问题,激发了兴趣,激活了沉默的课堂气氛。通过两名学生的表演,学生们明白了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遇”等有关术语的涵义。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不太贴近小学生,如果应用贴近学生,且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去编题解题,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样学生容易解答,对于理解知识内容也就不感到困难了。

如在“按比例分配”教学时,书上的例题是与“水稻的播种面积”有关的,而这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学生来说,水稻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教学时,我的设计是:六(1)班有男同学36人,女同学28人,体育课上陈老师要把32个实心球分给男、女两大组,怎样分才合理呢?生1说:平均分,这样才公平。生2说: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才公平。师:到底该怎么分呢?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取了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学生才会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注重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因此,小学数学学习,不但要注意贴近生活,还要注意及时地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我们教师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时间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中,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制的长方体纸盒六个面展开,让学生自主寻找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笔者又设计如下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我们的教室是一个长方体,请大家计算一下,我们的教室里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有多大?我们的教学楼里共有八间这样的教室,那么这座教学楼的粉刷面积有多大?同学们当场测量出了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并很快计算出了所需要的数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具体搜索信息,并把信息加以分析加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中,体会到了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始终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紧密联系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总之,只有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很亲切,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互动和发展的环境中想学数学、乐学数学,进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签:;  ;  ;  

谈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