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部门: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第叁部门: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金妍[1]2018年在《国网电力AH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雄厚与否和企业的实力息息相关。因此,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企业,想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连续不断的、适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有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资金运作。这几年,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由此提升了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对于经济增长方式来讲,其已经不再是粗放型,而逐渐转为集约型,因此,财务集约型管理模式开始受到企业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对于资金管理来讲,其属于财务集约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能够极大影响企业日常经营,且是企业兴盛的重要推手,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所有企业来讲,要想获得发展,都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资金能否得到合理利用与分配,资金流是否能持续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涉及到资金管理问题,也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由此可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资金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大型国企尤其如此。国家电网承担着全国88%的供电使命,其健康发展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有重大影响。AH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重要的子公司,辖有16个市级供电单位、72家县级单位和9家直属单位,为超过2660万用户进行电力服务。AH电力公司不仅对安徽省的电力供应负有主要的职责,在推动省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也肩负着重任。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粗放式管理曾经是我国电力企业长期采用的主流管理模式,换言之,企业的发展是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实现的,落后的管理方式也造成了电力企业发展的许多顽疾。随着电力公司的蓬勃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提高,为了优化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确定合适的资金集中度构建相应资金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管理,并加强资金风险监管是目前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资金决定着企业发展能力与水平,在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大背景下,资金管理水平日渐提高,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资金管理工作对AH电力公司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在本文中,主要以国网电力AH公司为主,首先阐述资金集中管理的定义及内容,在介绍该集团公司当前资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转型和过渡时期的特定情况,讨论了该集团公司当前资金集中管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分析了现有管理机制的缺陷,在详细深刻剖析现有问题的同时,坚持促进资金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的建立,寻找改良当前管理模式的方式方法,寻找和我国大多数地级市供电企业匹配的资金管理模式,希望能促进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助推企业可持续化发展。本文基于资金管理理论的支撑,通过把电力行业这一特殊的行业单独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来,深入分析AH电力公司资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现代资金集中管理理论对AH电力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提出改进想法,为其他省级电力公司改革提供了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思路,也为我国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希望能推动国内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进步。

张彦台[2]2012年在《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文中认为在民国时期的华北城乡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从中说合构成交易、代客买卖或为买卖双方执掌度量衡器而从中收取佣金者——牙商不可或缺。研究牙商既可以显示民国时期的经济运行实态、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国家和地方税收、政府的商业政策,也可反映市场结构变迁、商业资本的运转和增殖、区域文化等内容。本文主要利用档案资料和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保存、未刊的社会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民国时期的华北牙商。在民国以前,华北牙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是单个的、零散的,经商活动各自为战。民国以降,政府改变了压抑商业、歧视商贾的态度,对商业的封建束缚随之放松。“牙帖定额化”制度的取消使华北地区牙商群体迅速的发展壮大。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叁个时期:1912——1928年,华北牙商快速发展阶段、1928——1937年,华北牙商繁盛阶段、1937——1949年,华北牙商曲折发展阶段。牙商所经营之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民国时期,牙商开设的牙行资本组织形式包括独资、集资与股份制叁种类型。由于行业经营活动的差异性,各种牙行的人员构成和各自分工也各有差异。牙商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才干:对货物有鉴别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善于交际的能力等。华北牙商的经营职能包括:栈房职能、中介代理职能、信息和服务职能、金融职能、公证和收付货款职能、对市场进行管理的职能和批发职能等。牙商在工商界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并执商界之牛耳,与独特的经营谋略密切相关。在营业收入方面,牙商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他们能凭各种不同的本领,以种种方法来敛财。牙商在经营运作中不仅需要一定的支出,而且往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营过程。民国时期牙商群体的构成广泛。既有弃政经商的官僚,也有靠盘剥百姓积累财富的地主和豪绅;既有资金雄厚的资本家,也有无任何资本的贫农和无业游民;既有从旧式商业中走出来的商贾、学徒,也有新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既有亦官亦商的代表,也有半农半商的典范。一个成功的牙商背后,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说,牙行成功的客观条件就是这个社会关系网络的有效性,在这张关系网中,牙商与政府、帮会、购销客户、出口商、金融、保险业、脚行、转运业等保持密切的关系。交易场中,几乎所有行业的牙商都有一套神秘的行话和暗语。行话与暗语既是民间秘密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民俗语言文化。牙商的行话与暗语,一方面是牙商群体内部交际的工具,主要用来保守牙商内部秘密、有维护牙行利益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牙商阻断买卖双方知情的手段,便利于牙商对生意的把持。除了语言以外,民国时期,活跃在华北地区集市上的牙商衣着穿戴也很特殊。牙商对近代市场经济下的流通、生产与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牙商资本向工业领域扩展,成为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本来源。牙商除了向企业家流动外,还有个别的牙商向银行家流动。早期牙商的主要职能是介绍买卖,保持着代客买卖的中间商性质。但不少在城市营业的牙商很快就突破了这种经营范围,有的直接经手办货,自营大宗买卖,开始转化为批发商、实体商或牙商兼实体商。凡市场买卖交易的货物,只要是经牙商为媒介的,统要承担相应的税负。华北牙商的税负制度大概有四种形式:牙税盈余制度、牙税等级制度、牙税包商征收制度和牙行营业税制度。政府向牙商征收税负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叁种:政府自征牙税法;牙商同业公会代征牙税法;招商招标承包法。牙商税负是地方财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前,华北各省市的牙税和牙帖捐的收入逐年增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华北牙商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牙税的收入也相应的减少。从理论上来讲,牙税性质本质上应该以牙商为课税的主体,以牙商所获得的佣金为课税的客体。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完全如此。牙商税负除了汇解到各省财政部门外,还要留拨一部分作为地方经费。税款主要用于地方行政建设、教育经费、军费、公益性事业或其他事项。牙商在遇到税额过重、战争摧残、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其应缴纳的税课可以呈请政府批准核销减免。牙商的营业执照称为牙帖,牙商只有领取牙帖才能开展中介代理活动。民国时期按照政府规定和商业管理,牙帖的传承与继替呈现出多种方式:牙帖继承制、牙帖连任制、帮帖替代制、商民申请制、官府招募制和牙帖租用制等。牙商必须经政府登记注册,办理某些正式的手续,才能从政府领取管理机关核发的牙帖。领取牙帖后的牙商,其合法经营活动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保护。牙商如果在牙帖有效期内因故歇业,必须到官府办理注销“牙帖”的手续。在中国牙商事业发展史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牙商法规和华北各省市地方性牙商法规,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体现出了牙商法制建设由传统到近代的渐进发展历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牙商法规和华北各省市地方性牙商法规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对新中国的经纪人法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的经纪人法规中的若干规定可以在民国牙商法规的传统中找到根源。档案和文献史料显示,华北牙商纠纷数量和类型均出现增长趋势;牙商纠纷的形态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姿态:在追逐利益面前,政府、牙商、商户、农民、商会、同业公会等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纷争不断,甚至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构成对社会和商业秩序的严重威胁。纠纷解决的途径与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华北牙商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特性。一方面,他们推动了华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华北专业市场的兴盛;另一方面,华北牙商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牙商在积累了丰厚的利润后,将资本向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和金融信贷领域扩张和转移。这种扩张和转移即体现了资本的周转和增殖,又体现了中国近代商业的进步。牙商、牙商文化与市场经济扩大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牙商是民国时期商品生产规模扩大与市场经济扩大的产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扩大又同时呼唤成熟的牙商和牙商文化的复兴。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的繁盛与演变除了地缘、血缘与业缘关系外,更主要的是由一种精神、文化来支撑的。推进民国时期华北牙商文化的复兴对于商业的繁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市场经济的扩大需要发扬华北牙商的叁种精神文化:诚信公平、义利并举;信息意识、调和折中;竞争协作、创新进取。

宁江[3]2009年在《湖南柑橘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合作社功能与绩效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湖南省柑橘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调控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等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参考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去探讨解决的办法,并认为湖南省柑橘产业中农民合作社功能的缺失是影响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笔者通过对柑橘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合作社的功能和绩效研究,分析农民合作社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新时期下适合的农民合作社模式,分析扩展农民合作社的功能。并建议采用加大对合作社的科技投入、提高柑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利用现代商务来提高农民合作社运作方式、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等等方法来丰富和补充农民合作社的功能。笔者还试图突破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我省柑橘产业中农民合作社的缺陷,寻求组织机制的创新。建立我省柑橘产业中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各种经营主体与农民目标趋同一致,为我省柑橘产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有用的参考。最终达到我省柑橘产业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社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结方式不断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目的,必将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王光谦, 叶大年, 阮诗玮, 杨义先, 陈万志[4]2007年在《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在民盟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民盟中央于2D06年12月12日以"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为题举行了专题座谈。座谈会由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兰荪主持。在座谈会上发言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

齐文娥[5]2004年在《区域营销研究:以珠江叁角洲为例》文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思想起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迄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20世纪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从孕育、成长到大发展,迄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初期的消费者市场营销到60年代的工业市场营销,70年代的社会营销,80年代的服务营销,到90年代的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市场营销研究的重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综观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适应企业赢利需要而提出或拓展开来的。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文化、人才等资源的区域化乃至全球化流通以及“产业集聚”不可避免地将区域带入一场激烈的竞争之中。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竞争优势,区域也需要运用营销思想和方法来进行规划和运营。因此,对区域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试图搭建起区域营销的基本理论架构,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1、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界定了区域营销的概念,指出区域营销是区域政府或政府联盟以及各种区域利益相关者为了提升本区域的资源位水平,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将整个区域进行企业化、品牌化经营,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以吸引和满足各类目标顾客需求和愿望的过程。 2、本文对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在营销实质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操作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本文指出区域营销者不仅包括作为区域管理主体的区域政府或政府联盟,而且还包括居民、商业机构等区域内其他利益相关者;上级区域政府及相关部门;国家政府官员和行业协会;以及国家驻外机构和人员等。 4、本文指出区域营销的目标顾客主要包括:旅游者、居民和雇员、产业和投资者、出口市场、上级区域政府和行业协会,并对区域的各类目标顾客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5、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了区域营销产品的内涵,认为区域营销的产品可分为整体产品和具体产品。其中的整体产品就是区域自身,就是将整个区域品牌化经营;而将整体产品按不同标准进行细分就可以得到各种具体产品。具体产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联动关系也是区域整体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进而详细分析了区域为不同目标顾客群所提供的产品及其构成。 6、本文在探讨区域营销产品的定价时,详细分析了区域营销产品价格的构成以及影响其定价决策的各种内外因素。并且独具创意地指出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同样有价值,其价值同样构成区域营销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7、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指出区域营销的五种营销战略:形象营销、基础设施营销、吸引力营销、人民营销和事件营销。 8、本文首次将区域营销理念引入珠江叁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之中。通过对珠江叁角洲战略环境,包括目标顾客群、竞争环境的分析,阐释了珠江叁角洲所面临的威胁与机遇,指出了珠江叁角洲所具有的劣势与优势;分析了珠江叁角洲的区域定位和品牌化道路;指出了珠江叁角洲为了保持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营销战略规划,从投资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入手,以提高区域营销产品的质量,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愿望。

杨志强[6]2007年在《基于新业务拓展的通标公司组织再造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市场竞争的深化并在各个层面上的逐步展开,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保持利润源泉通常采用的手段之一,企业可以通过把那些非主流业务外包给那些具有某些行业优势、或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以获得企业自身综合成本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并实现主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围绕中外企业降本增效这个中心问题,首先介绍了跨国公司集中采购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并通过跨国公司集中采购模式的建立、运用及其发展过程,阐述了跨国公司集中采购与组织再造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况,特别深入探讨了集中采购、组织再造与企业发展战略叁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企业战略选择的SWOT理论分析了瑞士通用公正行在中国的子公司—通标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问题及其应对的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同时,也针对通标公司现行采购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论证了通标公司现行采购模式转变和进行组织再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筹备建立通标公司集团采购部门的初步设想,并结合采购模式转变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了通标公司商旅项目外包及其将来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困难以及挑战,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据此得出了组织再造是企业采购模式转变过程中的核心且关键的环节。希望本文能够对于准备采用业务外包模式的企业予以某些借鉴。

常庆[7]2008年在《山东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山东省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近年来无论是节目制作还是经营管理都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与成果,但总体上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育不充分,产业化程度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政府宏观调控和观念制度创新、继续强化广告经营、制播体制改革、集团化运营改革、媒介高新技术的运用、融资渠道的拓展、媒介产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把山东省的广电产业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蔡宇宏[8]2008年在《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政府等作为创新体系中的组织主体要素,是科技创新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这些创新行为主体之间需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才能更好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确保科技创新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能量的最大释放。目前,重点抓好叁个关键环节: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二是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建立科技基础平台共享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叁是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完善国内外科技资源合作交流机制。

帅亮乾[9]2010年在《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区域差异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区际经济关系、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乃至社会发展等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区域差异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贵州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内部经济差异问题也日益突现。因此,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贵州省为案例研究省域内部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可以为贵州及其他省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时间的角度,运用10年的数据,借助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方法,测算了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从测算结果得出,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其次,以贵州省的九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选取16项指标,借助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锡尔系数、人均GDP相对比率S、相对繁荣程度qi j和周期繁荣程度Qi ,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一、贵州省的九个地州(市)可分为四大类,即省内发达地区、省内较发达地区、省内一般发达地区、省内欠发达地区。其中,以欠发达地州个数最多;二、省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东——西纵向分异。再次,本文从自然与区位、政策的倾斜面、产业结构、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要素投入等因素入手,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借助相关的数据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证。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针对贵州省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构想,认为应在不降低经济效率的前提下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把区域经济差异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内,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同时,各地应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加大经济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对内对外贸易、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等六大战略重点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广泛开展与发达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圈和珠叁角经济圈。

吴国永[10]2008年在《我国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而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是能正确而有效地考核干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全面准确地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领导干部提供科学依据。科学发展观能否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政绩观能否确立,以及政绩考核体系是否完善。以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不仅是落实求真务实精神所必须,也是建设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所必须。因此制定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是贯彻中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政绩和政绩考核体系的内涵。在介绍政绩和政绩考核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同时,鉴于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建立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而科学地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相关制度不完善,二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系统、不完备。这些都影响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用的发挥。第叁部分针对我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要把握科学系统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二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相关制度和法规。叁是从四个方面具体提出了构建科学系统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国网电力AH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研究[D]. 金妍. 安徽大学. 2018

[2]. 民国时期华北牙商研究[D]. 张彦台.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 湖南柑橘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合作社功能与绩效研究[D]. 宁江.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4]. 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J]. 王光谦, 叶大年, 阮诗玮, 杨义先, 陈万志. 群言. 2007

[5]. 区域营销研究:以珠江叁角洲为例[D]. 齐文娥. 郑州大学. 2004

[6]. 基于新业务拓展的通标公司组织再造研究[D]. 杨志强. 天津大学. 2007

[7]. 山东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 常庆. 山东经济. 2008

[8]. 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J]. 蔡宇宏. 襄樊学院学报. 2008

[9].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 帅亮乾. 重庆大学. 2010

[10]. 我国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研究[D]. 吴国永. 河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第叁部门: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