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动物学论文_张萨如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动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物学,蒙古文,鸟类,黄旗,民族,多样性,生物学。

民族动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萨如拉[1](2019)在《《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鸟类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是1992年编辑出版的一部以基础生物学名词术语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词典选收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植物分类与形态学等生物学各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外还录入了医学、农学、畜牧学上的常用名词术语。词典出版使用已27年,在这二十多年期间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甚至是名称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合这种发展变化和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继承词典中正确而合理的名词术语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和改正其存在的问题、统一和规范已有名词术语、选定可填补新名词术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词典内容,这不仅能够满足蒙古民族生物学科的发展、生物学知识的普及、与生物学相关新兴学科产生的需求,而且对生物学科学技术交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生物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的编写、出版以及蒙汉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族动物学和动物科学史视觉,遵循古为今用、优胜劣汰原则,研究《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的鸟类名称,目的是在继承蒙古民族历来被文字记载或言语相传的鸟类名称相关传统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已绝版发行的词典内容。首先采用表格统计法,对词典中被选收的与鸟类分类不同等级相应的蒙汉名称按出现的页码顺序填写在表格里,共统计出1148条。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动物分类研究法、动物地理研究法,对鸟类的分类地位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48条鸟类名称中1003条对应于不同分类等级,而145条名称属于错误、重复或指性别和品种;1003条名称分别与鸟纲1条、亚纲3条、总目6条、目38条、科85条、属或种870条对应,包括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的齿颚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其中本文研究的非雀形目鸟类共有37目、59科、250种,共计647条名称。词典中被记录鸟类不仅分布于我国,也有国外鸟类,因此分布范围和地区按内蒙古、中国(内蒙以外的其它省区)和国外等叁个层面分析。论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和民族动物学的访谈研究,指出和改正了词典里被记录鸟类名称中存在的问题,选出并推荐可填补的新鸟类名称。按照鸟类名称的正确性、规范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等原则对193条鸟类名称进行纠正、规范和统一;根据鸟类的分类、分布、形态结构、年龄和性别等特征以及中小学教材编写所需等要求,选出可填补新的鸟类蒙汉名称172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2)

娜日娜[2](2019)在《《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哺乳动物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是1992年编辑出版的一部以生物学各学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和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生物学》词典出版使用已27年,在这二十多年期间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植物种类、分布以及名称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合这种发展变化和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继承词典中正确而合理的动物名称基础上,本文从民族动物学和动物科学史视觉研究词典中的哺乳动物名称,指出和改正其存在的问题、统一和规范已有名称、选定可填补新的名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词典内容,这不仅能够满足蒙古民族动物学科的发展、动物学知识的普及、与动物学相关新兴学科产生的需求,而且对动物学科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动物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的编写、出版以及蒙汉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表格统计法,对词典中被选收的与哺乳动物不同分类等级相应的、按年龄和性别以及根据行为和用处命名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按其出现的页码顺序填写在表格里,共统计出985条名称,分别与纲2条、亚纲5条、目19条、亚目10条、科82条、亚科5条、属或种778条(包括化石种2条)对应;与年龄相关的名称有39条、与性别相关的名称有37条,与年龄和性别同时相关的名称有6条;与行为和用处相关的名称有各1条。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动物分类研究法、动物地理研究法,对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类方面,对1纲、3亚纲、19目、81科、506属或种名称进行研究,其中对297条名称的分布范围和地区按国外、中国(内蒙以外的其它省区)和内蒙古等叁个层面分析。论文指出和改正了词典里被记录的哺乳动物名称中存在的问题,选出并推荐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名称。按照动物名称的正确性、规范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等原则对词典中已有的83条哺乳动物名称进行纠正、规范和统一;根据哺乳动物的分类、分布、形态结构、年龄和性别等特征,选出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263条,并对部分哺乳动物中文名称给出相应的蒙古文名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2)

马雄,丁吉红,马怀义,朱静,董刚[3](2018)在《民族院校动物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学实践教学是民族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和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内容包括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野外实习两部分。通过对动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建立了适合民族院校的动物学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动物学实践教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动物学实践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学校的标本室建设和标本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促进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动物学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姜君,孙福亮,鲁承,张雪梅[4](2015)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色,是生命科学高等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笔者结合延边大学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等教学改革方案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14期)

郭玉红[5](2013)在《贵州山地猪种多样性传承的文化驱动机制——基于民族动物学的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是我国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样性的山地自然环境为猪种多样性传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人生仪礼和宗教生活中的特殊需求,则形成了猪种多样性传承的文化驱动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期刊2013年00期)

郭玉红,龙宇晓,胡展耀[6](2013)在《贵州山地猪种遗传资源传承保护的民族文化机制——民族动物学研究个案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山川阻隔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境,贵州成为我国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样性的山地自然环境为猪种多样性传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而贵州山地民族在饮食文化、人生仪礼和宗教生活中的肉食需求,则形成了猪种多样性传承的文化驱动机制。(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格日乐图[7](2003)在《内蒙古大青山南部湿地鸟类生态学及民族动物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大青山南部湿地鸟类共记录126种,录属于16目37科74属。水鸟72种(57.1%)。候鸟共110种(87.3%),其中夏候鸟58种、旅鸟52种。74种繁殖鸟中古北种58种(78.4%)、东洋种8种(10.8%)、广布种8种(10.8%),鸟类组成明显以古北界成分为主。该区域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0种。记录大青山南部新分布纪录鸟类19种。湿地作为一个隐域性景观难以作为动物地理区划界线的依据。 春季迁徙高峰期为3月中旬至4月底;秋季迁徙高峰期为9月中旬至10月底。春季迁来时间比秋季迁来时间集中。春季最早迁来和秋季最晚迁离的是雁鸭类。 哈素海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主要以鹭类、河鸭类、骨顶类组成。而岱海和黄旗海主要以(行鸟)鹬类和麻鸭类组成。哈素海夏季鸟类群落的各分类等级(目科属种)数目、Shannon-Weiner指数(H_s=4.313)、G-F指数(D_(FG)=0.422)以及物种均匀性指数(E_s=0.697)最大,黄旗海为最小(H_s=3.123,D_(FG)=0.280 E_s=0.512)。哈素海和黄旗海鸟类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最大(β_ω=0.607),而其它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较底(β_ω=0.4和β_ω=0.370)。 核对了当地鸟类中的17个民间蒙古名和62个民间汉名的学名和汉名,并分析当地居民对鸟类的传统命名和分类特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3-05-30)

民族动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是1992年编辑出版的一部以生物学各学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和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生物学》词典出版使用已27年,在这二十多年期间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植物种类、分布以及名称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合这种发展变化和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继承词典中正确而合理的动物名称基础上,本文从民族动物学和动物科学史视觉研究词典中的哺乳动物名称,指出和改正其存在的问题、统一和规范已有名称、选定可填补新的名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词典内容,这不仅能够满足蒙古民族动物学科的发展、动物学知识的普及、与动物学相关新兴学科产生的需求,而且对动物学科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动物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的编写、出版以及蒙汉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表格统计法,对词典中被选收的与哺乳动物不同分类等级相应的、按年龄和性别以及根据行为和用处命名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按其出现的页码顺序填写在表格里,共统计出985条名称,分别与纲2条、亚纲5条、目19条、亚目10条、科82条、亚科5条、属或种778条(包括化石种2条)对应;与年龄相关的名称有39条、与性别相关的名称有37条,与年龄和性别同时相关的名称有6条;与行为和用处相关的名称有各1条。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动物分类研究法、动物地理研究法,对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类方面,对1纲、3亚纲、19目、81科、506属或种名称进行研究,其中对297条名称的分布范围和地区按国外、中国(内蒙以外的其它省区)和内蒙古等叁个层面分析。论文指出和改正了词典里被记录的哺乳动物名称中存在的问题,选出并推荐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名称。按照动物名称的正确性、规范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等原则对词典中已有的83条哺乳动物名称进行纠正、规范和统一;根据哺乳动物的分类、分布、形态结构、年龄和性别等特征,选出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263条,并对部分哺乳动物中文名称给出相应的蒙古文名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动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萨如拉.《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鸟类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娜日娜.《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哺乳动物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马雄,丁吉红,马怀义,朱静,董刚.民族院校动物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畜牧兽医杂志.2018

[4].姜君,孙福亮,鲁承,张雪梅.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浅谈[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5].郭玉红.贵州山地猪种多样性传承的文化驱动机制——基于民族动物学的研究视角[J].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3

[6].郭玉红,龙宇晓,胡展耀.贵州山地猪种遗传资源传承保护的民族文化机制——民族动物学研究个案之一[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

[7].格日乐图.内蒙古大青山南部湿地鸟类生态学及民族动物学初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利用方方格子批量式处理数据内蒙古植被和陆高等教育改革与管理评估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附录:2002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3)附录:2002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附录:2002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2)

标签:;  ;  ;  ;  ;  ;  ;  

民族动物学论文_张萨如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