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诵对提高声乐演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浅析朗诵对提高声乐演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王琳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本文是简单阐述朗诵对声乐演唱能力的所起的重要作用。歌唱和朗诵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朗诵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歌者的演唱能力,掌握咬字吐字方式、准确把握歌曲情感的表达,及有效合理的打开共鸣腔体。可以说朗诵对提高歌者的演唱能力是多方面的,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增强歌者的歌唱能力及舞台实践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朗诵;歌唱;语言

一、朗诵对共鸣腔体打开的帮助

歌唱演员如果想把歌,唱的好、唱的响、唱的远,不仅要有强大的气息压力,同时还要保持合理的共鸣腔体的打开,也就是所谓的打开喉咙,许多声乐教育家都说过,声乐无非就是这八个字“打开喉咙,气息歌唱”。假设我们想一下,如果共鸣腔没有完全打开,气息在强大,出来的声音也是干干的扁扁的,声音没有质感,更不要说好听了。所以共鸣腔体在歌唱中是多么的重要。而朗诵作为一种夸张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于我们平时的说话,而朗诵可以更好的衔接我们平时说话和歌唱时的一种状态。朗诵时可以用半打哈欠的状态来说,此时你的软腭是抬起来的,后咽壁是立起来的,当半打哈欠时喉位相对降低,此时你的喉咙是打开的,气息向下叹的同时,胸腔这个支点也要稳定,你的声音是通的,是圆润的。所以带着这种感觉去歌唱,你唱出来的声音是明亮的,是结实的。而有些人一直找不到歌唱的腔体和声音位置,可以多用一些朗诵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诵来体会共鸣腔体的打开,使得高中低声区过度的自然,流畅。平时我们演唱歌曲前先带着感情,挂着高位置,打开喉咙去说几遍歌词,把词说顺了,你的声音才会顺,观众听着才会很舒服的。平时要多用朗诵的方式来朗诵歌词,声乐训练时融入朗诵技法,二者要互相配合好。所以这样的训练不要着急,不要“一口气吃个胖子”,要循序渐进,朗诵和歌唱是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带着朗诵的感觉去练习,久而久之,声音的机能就会慢慢建立,就有利于获得有效的共鸣腔体了,各声区腔体共鸣也会运用的更加通畅,避免了因为喉咙的不合理打开造成舌根硬及喉部紧张用力等问题,自己的歌唱能力也会获得显著的提高。

二、朗诵对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帮助

明代魏良辅《曲律》云:“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字清”排在最前面,体现其重要性。咬字吐字在声乐训练及演唱中,特别是演唱中国作品时,要做到“字正腔圆”。我们认为有些歌者有特别好的“台缘儿”,那为什呢?因为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及做到依字行腔,观众能听清楚你说的你唱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从字中听出你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就拉近了歌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在歌唱中要做到咬正“五音”,吐清“四呼”及准确的把握“四声”。中国汉字发音咬字吐字比较复杂,咬字方面我们也不能把字咬的太死,字腹要像水流一样具有流动性,同时吐字方面我们也要做到圆润,我们要吐的有弹性,不要僵住,这样说出来的字就很死板了。我们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要抓住字头,做到咬字吐字要迅速要准确,把握好字腹做到留意韵母的位置,收好字尾做到把韵归好,韵要收住。例如我们在演唱地方民歌时,我们要注意咬住字头,说字唱字时不要散,朗诵歌词时要符合当地语言语音的习惯。而演唱偏美的作品时,我们在咬字时就相对咬松一点,咬的太死的话就影响腔体的共鸣。我们歌唱时也会遇到很多的“喷口音”,说这些字时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持,要用合理运用共鸣腔体,同时我们的嘴巴也要适当的用力去拢住这些字,只有这样我们说出来的字才会喷弹有力,才会有弹性。当我们每唱一首歌时,不要只追求声音而忽略了咬字和吐字,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都提出“唱之前先说”的理论,首先用朗诵的感觉说几遍,要带着感情去说,把字说清楚说准确,这样比直接唱更容易更方便一些,只要把字说清晰了说准确了,歌唱出现的问题也会大大减少,所以有些歌者老是找不到理想的歌唱状态,不妨在咬字吐字上多下下功夫,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三、朗诵对歌唱中内心情感提升的帮助

歌唱是人们表达内心活动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朗诵也是,他们两个都是有声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语言上来向观众们传递。在朗诵中有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强弱等这些因素,这些变化因素表现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笔者认为,要学会唱歌,应当先学会朗诵,如果要想把歌唱的好听,应先用带着感情的方式朗诵歌词再去歌唱。

我举一个例子,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有这么一场戏在百乐园戏园,杨晓东给关司令在戏园见面时,唱了一首《开药方》,前面几句歌词是“这药方早就开好,三分熟地,两分冰片,一味虎骨浸泡”

这几句我们在唱之前要练习自然说话的感觉,语气说的要平和,同时字要咬清吐清楚,因为你在和关司令在交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关司令能够起义,朗诵这段词时要亲切。而到后面歌词有提到“日本的“膏药”已风雨飘摇,遍地的“丹砂”正卷起狂飙,脱去“陈皮”旧衣猛火煎熬,否则“当归”无期命脉难号”,因为此时的情形你要把你的情绪要调动起来,因为国难当头,共同抗敌,这是大势所趋,所以朗诵歌词时语气要激愤,在这段歌词的咬字上要做到“快、狠、稳”,突出每一个字头,朗诵的声调要高昂,有气势,要做到顿挫有力,因为这场戏的词语气变化很复杂,人物内心活动也很丰富,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与揣摩,去体会。

所以我们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注意歌词里的每一个字,一定要体会在朗诵时的重读和轻读,同时也要感受语气强弱的变化,应做到未唱之前先有情。记住,我们不要为了歌唱而歌唱,把歌词说的像机器人那样生硬,没有灵魂,我们应该声情并茂,带着感情用朗诵的方式来训练,不仅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还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强自己的演唱能力。

结语:

我们通过行之有效的朗诵训练,把自身的共鸣腔体逐渐打开,并通过朗诵也会纠正咬字吐字的问题,我们在朗诵时情感的投入会让我们对歌唱作品有了新的感悟。把朗诵训练融入到歌唱中去,这样唱出来的作品才会规范,歌者才能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和时代特征,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参考文献:

[1]诗词朗诵与声乐演唱舞台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的研究[J].阙晓晴.大众文艺.2018(05).

[2]浅析朗诵对提高歌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D].曾思宏.福建师范大学.2012.

[3]朗诵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J].葛春先.艺术教育.2007(02).

[4]李英儒著《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标签:;  ;  ;  

浅析朗诵对提高声乐演唱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