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盐微生物论文_郝闯,唐兵,唐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嗜盐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盐湖,废水,环境,青藏高原,盐矿,芽孢。

嗜盐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郝闯,唐兵,唐晓峰[1](2019)在《嗜盐微生物的工业应用研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盐微生物是一类生长于高盐环境的微生物,在新型生物化工产业及生物修复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嗜盐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特性,着重阐述了嗜盐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嗜盐微生物工业应用上的研究进展,对嗜盐微生物的应用研究做了概括。(本文来源于《生物资源》期刊2019年04期)

陈礼楠,李峰,孙思琪,许瑶,陈绍兴[2](2019)在《安徽定远盐矿可培养嗜盐微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嗜盐微生物多生活于高盐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理代谢特征,是一类重要的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目的】为更好地认识我国陆相盐矿的嗜盐微生物多样性组成,更好地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资源积累丰富的微生物菌种。【方法】对安徽定远盐矿盐芯样品进行嗜盐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基于16SrRNA基因的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代表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耐盐度及酶活测定。【结果】通过纯培养共分离获得了嗜盐微生物264株,其中嗜盐古菌150株,占56.8%;嗜盐细菌114株,占43.2%。嗜盐古菌物种分别来自于Halorubrum、 Halopenitus、 Haloterrigena、 Natrinema、 Natronoarchaeum和Natronomonas等6个属;嗜盐细菌物种分别来自于Pseudomonas、Aliifodinibius、Halobacillus、Halomonas和Halospina等5个属。通过代表菌株的酶活平板检测,发现产胞外蛋白酶菌株1株,酯酶1株,淀粉酶2株;能液化明胶菌株2株。在物种多样性组成方面,发现嗜盐古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嗜盐细菌。【结论】本研究对我国安徽定远陆相盐矿的可培养嗜盐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探究,积累了丰富的嗜盐微生物菌株资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杜鹤童,赵倚晴,陈金春,陈国强[3](2019)在《基于嗜盐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生物技术旨在利用微生物生化反应进行工业生产,以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化合物或燃料等产品。然而,由于现有的工业生物技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无菌,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淡水资源,大大增加了成本。嗜盐微生物是一类可以在高盐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其生长环境极端,可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是降低工业生物技术成本的可行之道。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大量研究探索,总结了盐单胞菌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前沿应用,期待对未来生物制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红,李小康,鱼涛,李彦,屈撑囤[4](2019)在《嗜盐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嗜盐微生物的种类、耐盐机制、石油烃降解机理及对不同结构石油烃组分的降解特征;介绍了在高盐环境中提高嗜盐微生物降解率的强化技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陈星宇,马信,孙长龙,赵思宇,王欣钰[5](2019)在《嗜盐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盐微生物能够在不同盐浓度中生存,其耐盐特性和机理一直是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文章就嗜盐微生物的耐受机制、高盐环境治理、相关酶制剂的提取以及食品与医药上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等方面加以讨论与展望。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开发新型的食物、药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独特生物资源。(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刘静[6](2018)在《青海小柴旦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挖掘与Ectoine积聚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挖掘小柴旦盐湖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Ectoine的产量。方法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对小柴旦盐湖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V3-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了解盐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分离小柴旦盐湖的微生物资源,进行嗜盐微生物的耐盐梯度实验。利用单因素发酵和正交实验获得Halomonas sp.X26菌株高积聚Ectoine的最优条件组合。结果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小柴旦盐湖微生物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有18门24纲135属,古菌2门4纲22属,细菌的优势属群依次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21.53%)、Chloroplast-norank(6.65%)、海杆菌属(Marinobacter,4.05%)、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3.82%)、乳球菌属(Lactococcus,3.65%)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46%);古菌优势属群主要是Woesearchaeota DHVEG-6(80.84%)、盐红菌属(Halorubrum,6.93%)、甲烷杆菌属(Methanolobus,3.78%)和Halohasta(3.14%)。通过筛选分离获得小柴旦盐湖嗜盐菌39株,以中度嗜盐菌为主。高积聚Ectoine菌株Halomonas sp.X26的单因素最适发酵温度为35℃,pH为8,NaCl浓度为1.5 mol/L,MgSO_4浓度为0.1 mol/L,KCl浓度为0.25 mol/L,碳源L-谷氨酸钠浓度为0.03 mol/L,氮源酶水解酪素的浓度为12.5 g/L。以最佳单因素条件设计正交实验,获得Halomonas sp.X26菌株高积聚Ectoine的最优组合为Na~+是1.0 mol/L,Mg~(2+)是0.1 mol/L,K~+是0.75 mol/L,L-谷氨酸钠是0.035mol/L,酶水解酪素为7.5 g/L,产量为491.19 mg/L,细胞干重为0.70 g/L。结论小柴旦盐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复杂,类群丰富,可培养的种质资源较多,高积聚Ectoine的菌株亦较多。本研究获得模式菌株Halomonas sp.X26具有高积聚Ectoine的能力,优化发酵因素组合的前期研究可为后续应用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8-05-01)

孔凡晶,王现洁[7](2017)在《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一类独特的嗜盐微生物。阐述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分析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特点、研究进展,以及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前景。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环境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探索生命的本质与起源,开发新型的食物、药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独特生物资源。(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7年12期)

王景丽[8](2016)在《嗜盐微生物分离鉴定及耐盐运动发酵单胞菌工程菌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因具有突出的代谢能力而成为产燃料乙醇的优良宿主菌之一,但是该菌对纤维素发酵水解液或生物柴油废弃物中产生的盐比较敏感(如NaCl等),在以这些生物质为原料的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受到极大抑制,使乙醇产率大幅度下降。为获得耐盐表型改善的运动发酵单胞菌,本研究从嗜盐微生物菌株筛选出发,并尝试将其耐盐功能候选基因应用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以获得耐盐运动发酵单胞菌工程菌株。主要结论如下:(1)从烟台渤海盐泥沉积物,以高浓度NaCl作为筛选压力,并通过一系列多相分类鉴定学方法,分离鉴定1株嗜盐菌Lentibacillus属新种,命名为Lent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模式菌为LAM0015T。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提交在NCBI,登录号为KJ002449。该模式菌种分别保藏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CCC 06401)和日本菌种保藏中心(JCM 19838)。(2)完成了L.amyloliquefaciens LAM0015T的全基因组测序(NCBI登录号为CP013862),其基因组大小3,858,520 bp,G+C含量为42.12%,预测编码基因共2496个,ncRNA基因共169个。经分析发现,含有大量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甘油、甜菜碱等渗透压平衡相关的编码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嗜盐机制和发掘耐盐等功能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功能基因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3)从菌株L.amyloliquefaciens LAM0015T的基因组中分别克隆了甜菜碱和四氢嘧啶合成等耐盐候选基因;同时构建了该菌株的基因组克隆文库,通过盐胁迫筛选,获得了若干潜在耐盐功能基因,例如ABC运输体透性酶蛋白基因、Tet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基因、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等,经验证这些基因对宿主大肠杆菌的耐盐表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4)基于Tn5转座系统构建Z.mobilis ZM4的随机突变文库,筛选获得1株耐盐表型改善的突变菌株,命名为Z.mobilis ZMT2(保藏号CGMCC No.11888)。通过染色体步移的方法,确定突变株中转座子插入位点在ZMO1122(himA)中。目前没有ZMO1122与盐耐受性相关的报道,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与盐耐受性的关系,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将野生型菌株的该基因敲除,获得敲除菌株Z.mobilisΔ1122。(5)发酵评估数据表明:突变菌株ZMT2在盐胁迫情况下具有较高的乙醇产率、较高的生长速率及较快的葡萄糖利用速率。低盐(小于1.5%NaCl)培养时,突变株与野生株生长无明显差异。低糖1.5%NaCl胁迫发酵10 h,ZMT2几乎将葡萄糖全部利用,而Δ1122和ZM4分别只利用了总葡萄糖的67.15%和69.70%,20 h后才利用完;高糖1.5%NaCl发酵40 h,ZMT2和Δ1122的OD600分别是ZM4的1.62倍和1.74倍,葡萄糖的利用分别是ZM4的1.46倍和1.54倍,乙醇产量是ZM4的2.21倍和2.35倍。含2%NaCl低糖培养18 h时,ZMT2和Δ1122的OD600分别是ZM4的1.15倍和1.13倍,而高糖培养26 h时,分别是ZM4的1.17倍和1.13倍。(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ZMO1122在ZMT2和Δ1122中无论有无盐胁迫下均无相对表达,表明该基因已被敲除,ZM4在低糖1.5%NaCl培养下的ZMO1122(3.18±0.88)的相对表达量是0%(0.56±0.17),1%(0.55±0.39)和2%(0.54±0.28)的约6倍。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pdc的相对表达量变化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adhB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DC和ADHB蛋白酶活的变化趋势与相应基因的变化趋势一致。NADH/NAD+检测结果表明,较低的比值有助于适应盐胁迫,而在无盐胁迫时,较高的比值可能与突变株中平衡himA基因功能缺失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4-01)

杨波,郝建安,张晓青,张爱君,姜天翔[9](2015)在《复合嗜盐微生物处理高含盐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天津港富营养化水域筛选得到叁株嗜盐净污微生物,分别标记为GB-4、GB-5、GB-12,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叁株细菌分别为嗜盐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 halophil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当3株高效嗜盐净污细菌以3∶2∶1在高盐废水中进行复合实验时,48 h的COD去除率可达81.85%,明显优于单一菌株的净污效果。将复合嗜盐净污微生物投加到人工高盐废水中,在温度25℃~40℃、p H值6.0~9.0、Na Cl含量6%~12%的范围内良好生长,对高盐废水中的COD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本文来源于《盐业与化工》期刊2015年11期)

赵大贺,周坚,向华[10](2015)在《嗜盐微生物在高盐水资源污染治理和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上大量存在着被污染的含盐甚至高盐水资源,如石油污染的海水海滩等;同时,化工、制药、石油开采、食品腌制和海产品加工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高含盐废水需要处理。这些废水或含有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或含有极高的COD,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成本较高,高盐环境又显着抑制了活性污泥中生物的(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嗜盐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嗜盐微生物多生活于高盐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理代谢特征,是一类重要的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目的】为更好地认识我国陆相盐矿的嗜盐微生物多样性组成,更好地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资源积累丰富的微生物菌种。【方法】对安徽定远盐矿盐芯样品进行嗜盐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基于16SrRNA基因的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代表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耐盐度及酶活测定。【结果】通过纯培养共分离获得了嗜盐微生物264株,其中嗜盐古菌150株,占56.8%;嗜盐细菌114株,占43.2%。嗜盐古菌物种分别来自于Halorubrum、 Halopenitus、 Haloterrigena、 Natrinema、 Natronoarchaeum和Natronomonas等6个属;嗜盐细菌物种分别来自于Pseudomonas、Aliifodinibius、Halobacillus、Halomonas和Halospina等5个属。通过代表菌株的酶活平板检测,发现产胞外蛋白酶菌株1株,酯酶1株,淀粉酶2株;能液化明胶菌株2株。在物种多样性组成方面,发现嗜盐古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嗜盐细菌。【结论】本研究对我国安徽定远陆相盐矿的可培养嗜盐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探究,积累了丰富的嗜盐微生物菌株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盐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郝闯,唐兵,唐晓峰.嗜盐微生物的工业应用研究及进展[J].生物资源.2019

[2].陈礼楠,李峰,孙思琪,许瑶,陈绍兴.安徽定远盐矿可培养嗜盐微生物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9

[3].杜鹤童,赵倚晴,陈金春,陈国强.基于嗜盐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J].生命科学.2019

[4].李红,李小康,鱼涛,李彦,屈撑囤.嗜盐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9

[5].陈星宇,马信,孙长龙,赵思宇,王欣钰.嗜盐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盐科学与化工.2019

[6].刘静.青海小柴旦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挖掘与Ectoine积聚发酵条件优化[D].青海大学.2018

[7].孔凡晶,王现洁.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及应用前景[J].科技导报.2017

[8].王景丽.嗜盐微生物分离鉴定及耐盐运动发酵单胞菌工程菌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9].杨波,郝建安,张晓青,张爱君,姜天翔.复合嗜盐微生物处理高含盐废水的研究[J].盐业与化工.2015

[10].赵大贺,周坚,向华.嗜盐微生物在高盐水资源污染治理和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论文知识图

宏转录组分析土壤样品中嗜盐微生各样品中氮代谢过程中嗜盐微生物不同季节不同培养基水样中嗜盐微生定远盐矿样品25和Z24可培养嗜盐微生不同季节不同培养基泥样中嗜盐微生定远盐矿样品可培养嗜盐微生物总...

标签:;  ;  ;  ;  ;  ;  ;  

嗜盐微生物论文_郝闯,唐兵,唐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