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_罗积军,侯素霞,徐军,赵法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路,光学,测量,偏振,畸变,相位,液晶电视。

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文献综述

罗积军,侯素霞,徐军,赵法林[1](2010)在《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测量激光束波前畸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和军事等领域,其波前畸变的精确测量对激光器性能的评价及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至关重要。研究了表征激光束波前畸变的参数、分析了环路径向剪切干涉(cyclic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er,CRSI)测量激光束波前畸变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可行的循环式波面迭代算法。为了验证波面迭代算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利用傅立叶变换进行了波前重建仿真,把含有畸变信息的干涉图样与纯载波干涉图样分别重建再相减,既移除了载频,又消除了干涉系统中各种光学元件对光束引入的附加相位,重建结果表明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测量波前畸变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05-29)

孔梅梅,高志山,陈磊,徐春生[2](2010)在《基于偏振移相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只需要一幅干涉图就能得到被检波面信息的径向剪切干涉,适于动态波前的测量。将便于干涉图像处理的同步移相技术引入径向剪切干涉中,基于环路径向剪切干涉,利用一个正交的二维光栅分光,采用偏振移相法,能同时得到相移间隔π/2的四幅移相干涉图。运用传统的四步移相算法,结合波面迭代算法复原波面。通过理论公式的推导、计算机的模拟分析,以及初步的实验测试,验证了偏振移相应用于径向剪切干涉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均方根精度优于λ/100。具有抗振特点的光栅分光偏振移相的同步移相方案,不仅能够克服剪切干涉的单幅干涉图处理复杂的缺点,更有利于提高剪切干涉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赵云影,赵刚,李大海,鲍丙芳[3](2007)在《光学元件面形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将环路径向剪切干涉(CRSI,Cyclic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ry)术应用于光学元件面形检测的新方法。设计了基于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光学元件面形的光路系统。根据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法的波前重建算法,模拟计算了任意波前的重建情况,同时在基于开普勒望远系统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仪上实际测量了一个已知光学元件的面形。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波前重建算法和采用的光路系统可用于实际光学元件面形的准确检测,系统的重复性也得到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赵云影,李大海,鲍丙芳[4](2006)在《光学元件面形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将环路径向剪切干涉(CRSI,Cyclic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ry)术应用于光学元件面形检测的新方法。CRSI是一种具有严格共光路、无需标准参考元件的干涉系统,目前已被用于强激光系统波前、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位相调制特性的在线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入射的待测波前经过分束镜BS以后被分成透射光波和反射光波,这两束光经过透镜L1、L2组成的望远系统以及反射镜M1、M2 (其中BS、M1、M2构成一叁角形即所谓的叁平板系统)后分别形成缩小光束和扩大光束,并在重迭区域内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通过傅立叶变换条纹图处理技术就可以重建出与条纹图对应的波前,再对该波前经相应的波前重建迭代算法,便可准确重建入射的待测波前。由此,本文设计了基于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光学元件面形的光路系统,根据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法的波前重建算法,模拟计算了任意波前的重建情况。同时,在基于测量透射波前的径向剪切干涉系统基础上,通过增加一分束镜并利用该分束镜的反射光投射于被测表面,实际测量了多个已知光学元件的面形。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波前重建算法和采用的光路系统可用于实际光学元件面形的准确检测。在未对光学系统进行专门设计和光学元件进行加工的条件下,实验室的测量精度显示PV值可达1/15波长,RMS值可达1/50波长(与WYGO干涉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系统的重复性可以达到1/200波长。若对增加的分束镜产生的反射光束进行扩束,可将该系统用于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面形检测,为大口径光学元件面形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李大海,潭泽富,陈怀新,陈祯培[5](2002)在《采用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法测量液晶电视的相位调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测量液晶电视相位调制特性的新方法 ,并对液晶电视在该干涉仪中形成的条纹图进行了解释 ,对EPSONP1 3VM 1 2 5液晶电视的相位调制特性进行了实际测量 ,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实现液晶电视相位调制特性的全场、快速和准确测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2年08期)

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只需要一幅干涉图就能得到被检波面信息的径向剪切干涉,适于动态波前的测量。将便于干涉图像处理的同步移相技术引入径向剪切干涉中,基于环路径向剪切干涉,利用一个正交的二维光栅分光,采用偏振移相法,能同时得到相移间隔π/2的四幅移相干涉图。运用传统的四步移相算法,结合波面迭代算法复原波面。通过理论公式的推导、计算机的模拟分析,以及初步的实验测试,验证了偏振移相应用于径向剪切干涉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均方根精度优于λ/100。具有抗振特点的光栅分光偏振移相的同步移相方案,不仅能够克服剪切干涉的单幅干涉图处理复杂的缺点,更有利于提高剪切干涉的抗干扰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参考文献

[1].罗积军,侯素霞,徐军,赵法林.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测量激光束波前畸变的研究[C].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0

[2].孔梅梅,高志山,陈磊,徐春生.基于偏振移相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J].光学学报.2010

[3].赵云影,赵刚,李大海,鲍丙芳.光学元件面形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方法研究[J].激光杂志.2007

[4].赵云影,李大海,鲍丙芳.光学元件面形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检测方法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5].李大海,潭泽富,陈怀新,陈祯培.采用环路径向剪切干涉法测量液晶电视的相位调制特性[J].光子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一1任意待检波前的环路径向剪切干涉环路径向剪切干涉系统的原理图环路径向剪切干涉的偏振移相原理...环路径向剪切干涉原理测量LCTV的相位调制特性的环路径向剪环路径向剪切干涉原理光路

标签:;  ;  ;  ;  ;  ;  ;  

环路径向剪切干涉论文_罗积军,侯素霞,徐军,赵法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